❶ 秦始皇和曹操分別是怎樣促進經濟發展的通過這,你知道經濟發展主要靠什麼
首先統一或局部統一有利於經濟發展
秦始皇還統一度量衡,生產工具生產和修補都簡單了
秦始皇統一文字更有利於各地經濟交流
曹操屯田
❷ 官渡之戰前曹操在經濟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來發展生產
官渡之戰前曹操在經濟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來發展生產。他所控制的中原地區,專本來是繁榮屬的經濟文化中心。但是,經過董卓之亂和其他軍閥的長期混戰,那裡人口大減,土地荒蕪,農業生產遭受嚴重的破壞。為了穩定社會秩序,蓄積力量,戰勝其他軍閥,曹操採納部下的建議,實行屯田。公元196年,他在許縣一帶召募流亡的農民,開墾無主的荒地,恢復農業生產。他設置專門管理屯田的官吏,把農民像軍隊一樣地組織起來,幾十人為一屯進行耕種。農民用自己的牛耕種的,收獲物同官家對半平分;用官牛的,六成交給政府,自己得到四成。這種剝削雖然也相當重,但是比較一般豪強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壓榨,還是要輕一點的。屯田的效果很好,當年就在許縣取得了一百萬石穀物的大豐收。不久,曹操又把屯田政策推廣到他所控制的其他州郡,特別是那些土壤肥沃、形勢重要的地區。除了"民屯"之外,後來又實行"軍屯",讓士兵們利用空閑時間開墾荒地。為了確保農業豐收,曹操還注意恢復和興辦水利事業。當時凡實行屯田的地區,農業生產都逐漸恢復起來,多少改變了往日荒涼的景象,軍糧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社會秩序也比較安定了。
❸ 王者榮耀曹操如何快速增長經濟
如果你是線上,建議你去隊友線上蹭經濟
順便抓一波,抓到就穩賺,沒抓到也消耗一波
打野的話可以去對面反野
祝您游戲愉快!
❹ 三國全面戰爭1.9曹操怎麼發展經濟
先裁兵 然後建築 或者你可以輸入秘籍加經濟
❺ 曹操一生的事跡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系,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任盪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
生於公元155年,卒與公元220的曹操,在三國這個歷史舞台上縱橫65個春秋,傳下的英雄故事,時時令後人感慨莫嘆。觀其一生,從舉孝廉踏上仕途開始,挾天子以令諸候,收黃巾,討董卓,敗袁術,破陶謙,平張邈,殺呂布,滅袁紹,定烏桓,降劉琮,走赤壁,克馬超,戰孫權,收張魯,封魏王,棄漢中。千秋功過,任人評說。
曹操自幼機警,有膽識。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舉為郎,任洛陽北部尉,入仕途即與祖輩所從屬的宦官集團針鋒相對。中平元年(184),出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起義。繼任濟南相。四年,辭官還鄉。次年,受詔為典軍校尉,復得軍權,奔赴洛陽。時東漢王朝在黃巾起義沖擊下搖搖欲墜。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誅殺殺宦官時,反被伏擊。而此時有西涼之狼稱號的董卓帶領大軍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劉協,是為獻帝。大部份大臣紛紛逃出洛陽。曹操亦逃至陳留,集結義兵,聲討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將推舉家世顯赫的袁紹為盟主,西討董卓。但因各將領心懷鬼胎,遂使義軍失敗。曹操在這戰役中,初次見到日後的死敵——劉備。
初平三年,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獻帝乘亂與一眾大臣逃出長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議,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後,曹操以獻帝名義東征西討。先後平定關東、關中一帶。而劉備亦曾成為其部下。接下來,曹操便要面對他的老朋友-袁紹。
當時袁紹盤據幽、冀、並、青四州,軍力雄厚,勇將如雲。雖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終與紹有一定距離。
建安五年,袁紹大軍南下,與曹兵會戰於官渡。最後曹操用降將許攸之計親率五千騎兵偷襲袁軍糧倉。袁兵見軍糧被燒而大亂,曹軍乘勢出擊。袁紹敗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會戰勝利後,曹操用數年時間穩定北方,和追擊袁氏余黨(紹兵敗後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同年,劉表死,次子劉琮繼立。面對曹操如狼似虎的大軍,劉琮決定出降。曹操輕易地接管荊州。可能因為荊州得來容易,曹操決定成勢東伐孫權。但權並非劉琮之流可比。
孫氏自孫策時已盤據江東,至今已人心歸順。加上長江天險,孫氏政權已有一個穩定基礎。當孫權收到曹操東來的消息後,曾召開多次軍事會議。會中主戰和主降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最後在周瑜和魯肅的分析下,孫權決定出戰。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孫權大軍在赤壁迎戰曹軍。周瑜用計火燒曹操軍艦,曹軍大敗。從此曹操無力大舉南征。如果說官渡會戰決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敗便是曹操只可稱雄北方的一戰。
此後,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邊境挑起戰火,但雙方均互有勝敗。同時劉備西定益州,自封漢中王。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連蓋世雄主曹操亦再無力改變這個事實。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正當軍威大振之時,曹操病卒洛陽,享年六十六歲。
翌年,操子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史稱魏武帝。
已經算簡潔的了
❻ 曹操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在政治、經濟上採取了哪些措施
佔領兗州
獻帝初平二年(年),當年夏,青州黃巾號稱百萬,進入兗州,殺死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接曹操領兗州牧。操進兵擊黃巾軍於壽張(今山東東平南)東,黃巾軍奮勇抵抗,操初戰失敗,鮑信戰死。後操屢設詭計,黃巾軍受挫撤退,操追至濟北(今山東長清縣),黃巾軍被迫投降。操在起兵初期,除了其同族兄弟曹洪、曹仁、曹邵等領有家兵以外,其他地主武裝,如譙縣的許褚、中牟的任峻、鉅野的李典、任城的呂虔等,都率領宗族、部曲數千或數百家參加。所以說曹操的軍隊還是以地主武裝為骨乾的。
操本人饒有雄圖,他並不以佔有兗州為滿足。兗州為四戰之地,各軍閥對之亦虎視眈眈,所以一連串的戰爭隨之而來。初平四年(193年),南陽方面的軍閥袁術引兵進入州界,被操擊敗,逃奔揚州。
迎獻帝都許
興平二年(195年),河東與河內一帶將領楊奉、董承、韓暹、李樂、胡才、張楊等迎接獻帝東歸,經過艱苦奔波,始到達河東。這時袁紹手下謀臣沮授向紹建議派兵迎接獻帝到鄴,然後挾天子討不從命。但遭到淳於瓊等人的反對,他們以為當今群雄並峙,各欲為帝,如迎得天子,每事都要表請,如聽天子,則不得自行其素;不從,則為抗拒聖旨,諸多不便。袁紹本人既早已不忠於獻帝,又自恃宗族強大,有帝號自為之意,故不出兵迎接獻帝。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獻帝在韓暹、董承衛護下,回到洛陽。曹操當時駐兵於許,有意迎帝,部屬或以山東未平,韓暹、楊奉兵力尚強,未可猝制。荀彧進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及」。程昱、丁沖亦勸操迎帝。於是操遣曹洪將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據險拒之,洪兵不得進。後韓暹矜功驕縱,專亂政事。董承又潛自招操,操乃將兵至洛,韓暹遁走。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操以洛陽殘破,且自己一時尚無力控制鄰近諸軍事勢力,乃移駕幸許。從此,曹操盡收豫州之地,挾天子以令諸侯,造成政治上的極大優勢,關中諸將望風服從,袁紹未能迎接獻帝,後悔也來不及了。
進攻南陽
南陽先為袁術所佔有。袁術是司空袁逢的兒子,袁紹的同父異母弟。術少時是一個驕奢任性、喜愛飛鷹走狗的浪盪公子,因為家門顯赫,他稍一改變行操,便被舉為孝廉,任郎中,累遷至虎賁中郎將。董卓入京,想取得袁家的支持,任術為後將軍。術不肯與卓合作,奔往南陽郡魯陽縣。那時,孫堅已殺南陽太守張咨,引兵歸附袁術,術得以佔有南陽。南陽是劉秀發跡之地,達官貴人歷代多有,境內戶口百餘萬,財富充溢。可是袁術驕縱奢淫,貪取無厭,弄得百姓窮困,怨聲載道。袁術內不能任賢,外不能闢土。他和袁紹雖是一家兄弟,仍互相猜忌,袁紹欲立劉虞為帝,以便從中操縱政柄。袁術更目無漢室,連漢帝的招牌都不屑要,只圖自己很快當上皇帝。古人說:「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生富貴而能不驕傲者,未之有也」。袁術就是典型的驕傲公子。初平四年(193年)初,術為劉表所逼,退出南陽,東入陳留,被曹操打敗,率領余部奔往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殺揚州刺史陳溫,據有淮南。
佔領徐州
靈帝中平五年(188年),青、徐黃巾軍復起,漢朝以陶謙為徐州刺史。謙,字恭祖,丹楊人,父曾為餘姚縣長,謙少好學,仕於州郡,舉茂才,除盧縣(今山東長清縣南五十里)令。尋遷幽州刺史、參車騎將軍張溫軍事。初平二年(191年),為徐州刺史,破走黃巾軍。及李傕等挾制獻帝,謙屢遣使至長安,遷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當獻帝興平元年(194年)謙遭曹操痛擊時,平原相劉備前來救助。謙死,徐州官吏遵謙遺囑,擁立劉備為徐州牧。建安元年(196年),劉備遭到淮南軍閥袁術的攻擊,兩軍相持不下,寄居在徐州的呂布,乘機襲得州城下邳(今江蘇邳縣東)。備在徐州無處安身,至許投靠了曹操。程昱向操建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操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操這時處在強敵環伺之中,比劉備更具有危險性的人還有。曹操不殺劉備,一是顯示自己寬容,有利於廣泛招徠人才;二是想暫時利用劉備對付其他敵人。於是操表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並增其兵,給其糧,令東屯沛,收散兵以圖呂布。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又與袁術連合,遣其將高順、張遼擊劉備,曹操遣夏侯敦往救備,為順等所敗。順等遂破沛,虜備妻子,備單身走。操欲自往擊布,諸將以為張綉、劉表在後,如東擊布,後方堪慮。荀攸曰:「表、綉新破,勢不敢動,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今乘其初叛,眾心未一,往可破也。」操稱善,乃引兵往擊布。這時泰山屯帥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皆附布。操與劉備遇於梁(今河南商丘市),進至彭城(今徐州市)。
陳宮勸呂布擊操,以收以逸待勞之效。布不從,欲待操軍橫渡泗水時,蹙之於河。但操軍戰鬥力甚強,布連戰皆敗,操攻克彭城之後,仍濫殺人民,進行屠城。呂布最後退守下邳,操引沂、泗二水灌城。布部將多叛,布亦被迫出降,操縊殺之。
布將張遼率其眾降操,拜中郎將。臧霸亡匿,操得而赦之,使招吳敦、尹禮、孫觀等,皆以為守相。這樣,曹操在徐州的統治大致穩定了。
淮南的袁術,已於建安二年(197年)稱帝,他只知驕奢淫佚,後宮妻妾數百,皆著羅紈,食粱肉。對百姓則一味榨取,毫不體恤。等到百姓的脂膏被吮食盡了,他也「資實空盡,不能自立」,被迫離開淮南,企圖北上,把皇帝的桂冠送給袁紹,途經下邳時,遭到曹操的邀擊,不能前進,又折回壽春(今安徽壽縣)。嘔血而死。
官渡之戰
在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以前,曹操和袁紹分別在黃河南北發展自己的勢力,雙方還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但隨著雙方勢力的擴張,利害沖突也跟蹤而來。曹操打著「天子」招牌,操縱封賞大權,自為大將軍,以袁紹為太尉。袁紹素來驕貴,聲望和地位一向在曹操之上,這時,紹恥班在曹操下,怒曰:「曹操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不旨接受太尉官職。由於袁紹勢力很大,曹操不得不把大將軍讓給他,而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擒殺呂布,取得徐州,次年三月,袁紹削滅公孫瓚,兼並幽州,於是袁、曹兩大勢力之間的對立顯得更加突出,便不能不以戰爭相見了。
就地廣、兵多、糧足各方面而論,袁紹都勝過曹操。曹操所佔領的兗、豫、徐三州,都是殘破之餘。袁紹所統轄的冀、青、幽、並四州,則受戰爭破壞較少,比較富實。再就四周形勢來說,袁紹所控制的地區,西界黃河,東臨大海,北面的烏桓素受袁紹籠絡。曹操則南有劉表,東南有孫策。關中將帥韓遂、馬騰等都擁強兵,徘徊觀望於袁曹二者之間。
建安四年(199年)三月,袁紹滅公孫瓚之後,挑選步兵十萬,騎兵一萬,准備進攻許都。當時謀臣沮授向袁紹建議利用優越的人力,物力與地理形勢,對曹操進行持久戰以消耗其軍事實力。「進屯黎陽,漸營河南」,從正面穩扎穩打;同時「分遣騎兵,抄其邊境,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這樣就可十全必克,而不必決勝負於一役。可是袁紹不能用。
曹操針對當時情況,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進取河內,河內地區北靠太行山,南臨黃河,佔有了它,不僅可以阻擋袁紹在並州東南地區的軍隊東下,而且可以有效地阻止袁紹大軍從東沿河西上。建安四年(199年)八月,曹操派遣原泰山將帥臧霸等帶領精兵回到青州,利用他們在當地原有的影響進行活動,以牽制袁紹在青州方面的軍隊,使之不能西上增援。十一月,曹操又舍棄殺子之仇,把正在被袁紹招誘的張綉爭取過來。這時,關中諸將見袁曹將要戰爭,皆中立觀望,曹操使衛覬前往關中協助司隸校尉鍾繇安撫韓遂、馬騰等,使其不致為患。並開始派遣謁者僕射到關中監鹽官,以市鹽錢購買耕牛,供回到生產線上的農民使用,這對於安定關中社會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這樣,曹操就把一些不利因素轉變為有利因素。後來曹操從關中獲得一千餘匹軍馬,彌補了一部分騎兵不足的缺陷。張綉在與袁紹作戰中,亦「力戰有功」。
曹操在做了以上部署以後,於建安四年(199年)年底,親自率領大軍進駐重要戰略要地——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對曹操不利的事,就是劉備在徐州的叛變。劉備自投歸曹操後,操給他一個豫州牧的名義,一同駐在許都。這時,淮南軍閥袁術由於屢吃敗仗,力窮勢窘,打算經過徐州北上投奔袁紹,曹操派劉備前往截擊,袁術被阻南歸,劉備占據徐州叛操,並與袁紹聯合。曹操派將前往擊備,未能取勝。操留下部分兵力把守官渡,自己率領精銳騎兵前往擊備。諸將恐袁紹乘機進攻,操曰:「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遂東行,很快就擊潰了劉備的軍隊,迫使劉備連妻子都扔掉,倉皇北上投奔袁紹。劉備手下親信大將關羽,也被操俘獲。操再回到官渡,前後還徊 到一個月的工夫。曹操東征劉備,給袁紹造成的可乘之機,在袁紹集團中,並不是沒有人看到。袁紹的謀臣田豐就曾經勸他抓住這個戰機,襲取許都,但紹卻以幼子患病的理由不肯出擊,田豐急得用手杖擊地說:「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
袁紹在曹操進攻劉備時,不採取積極的行動,但當曹操打垮了劉備,回軍官渡後,他卻召集部屬商議出兵的問題。田豐重申沮授前議,說:「操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袁紹對田豐的意見,不但不聽,反而認為「沮眾」,把他囚禁起來。沮授原來在袁紹幕府中是內為謀主,外監諸將的首要人物,這次也因諫阻出兵,違背了袁紹的意旨,郭圖等人又乘機進讒,說沮授權勢太大,繼續重用下去,會無法控制,引起了袁紹對沮授的懷疑,終於把沮授統率的軍隊分為三部分,讓他和郭圖、淳於瓊各統一軍,這就大大削減了沮授的職權。
袁紹集團就在這種意見不一,矛盾重重的情況下,出動大軍南下進攻曹操了。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紹首先向各州郡發布了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二月,袁紹親自率領大軍由鄴城南下,進駐黎陽。
袁紹向曹操進攻的第一步棋,就是派遣驍將顏良渡過黃河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以便為主力渡河打下前進基地。曹操是要救援白馬的,但所使用的戰略,並不是派軍直奔白馬,而是聲東擊西,分散袁軍兵力。曹操首先引兵到延津,裝出要渡河抄襲袁軍後路的樣子。袁紹忙分兵西上進行邀擊,曹操則率領輕騎迅速馳往白馬。在曹軍離白馬只有十幾里的時候,顏良才發覺,倉猝應戰。曹操令張遼、關羽為先鋒,關羽望見顏良麾蓋,迅速沖進敵陣,刺死顏良,袁軍失去主將,登時潰散,於是曹軍勝利解救了白馬之圍。
曹操深知白馬孤城在袁紹優勢兵力的壓迫下,終究不能堅守,乃向官渡進行戰略轉移,令白馬居民和輜重一齊跟隨軍隊沿黃河南岸向西撤退。
袁紹憑仗兵多勢眾,率領大軍繼續推進,沮授再次向袁紹進諫,勸他不可輕率冒進。袁紹不但不聽,還把沮授僅余的部分軍隊交由郭圖帶領。
袁軍先頭部隊在離延津不遠的地方,趕上了曹軍。這時,曹操令部隊停止後撤,在南山下紮好營壘,派人登高瞭望。瞭望者報告袁軍大約有五、六百騎來到。接著又報敵騎續有增加,步兵多得不可勝數。操吩咐不要再報告了,他要騎兵解鞍放馬,休息待命。這時,從白馬撤出的輜重還在路上,諸將擔心敵騎擄掠,建議連人馬帶輜重一齊進入營壘。荀攸認為現在正是利用輜重引誘敵人的時候,怎能移進營內呢!胸有成竹的曹操對荀攸的意見,點頭表示贊同,臉上不禁發出會心的微笑。
袁紹騎將文丑和劉備帶領五、六千騎先後到來。諸將催請曹操趕緊上馬迎戰。操不動,過了一會兒,袁軍騎兵到來,見路上有那樣多的輜重,分外眼紅,爭先恐後地去搶劫,因而隊伍大亂,操乘隙下令沖擊,這時操身邊騎兵不滿六百人,但他們是以逸擊勞,故能一舉擊殺文丑。文丑和顏良都是袁軍名將,經過兩次戰役便被斬殺,大大提高了曹軍的士氣。
曹操在初戰勝利之後,仍舊按照原定計劃,退到官渡,集中兵力,築壘固守。這樣,既免遭敵人包抄,又縮短了軍糧供應線。也使得袁軍遠離後方,給自己以更多伺隙出擊的機會。
袁紹盡管兩次受挫,但憑仗其兵多勢眾,仍舊推進至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八月,袁軍進臨官渡,於是關系袁曹成敗的官渡之戰進入了決戰階段。 在袁曹兩軍半年多的敵對中,袁紹未能取勝,曹操更陷於窘境,百姓困於役賦,反抗事件不斷發生。汝南郡是袁紹的老家,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境內,他們大都擁有武裝,乘機起兵反操,遙為袁紹聲援,劉備也一再領兵到汝南,騷擾曹操後方。袁紹還多次派出小股軍隊抄掠曹軍的糧食供應線。這些都給曹操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迫使曹操一度考慮退守許都。經過荀彧諫阻,操始決定在官渡與袁紹周旋到底。他派遣曹仁帶兵到汝南把劉備趕走,鎮壓了地方反抗勢力,穩定了後方。
曹操除了採取嚴密措施,以足夠的武裝衛護糧食運輸外,也十分注意用劫糧的辦法制服袁軍。恰好這時偵察到袁紹部將韓猛押運糧車數千輛來到官渡北面幾十里的故市(今河南延津)。操知韓猛有勇無謀,乃派得力將領徐晃、史渙前往截擊,把韓猛押送的糧谷全部燒掉。十月,袁紹大將淳於瓊等率兵萬余,押送大隊糧車,停在離袁紹大營北面四十里的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沮授為了確保這支運糧部隊的安全,向紹建議派一支軍隊協助守衛,以防曹操再次抄襲。可是,袁紹認為沒有必要。
這時,謀士許攸向紹獻策:曹操兵少,其主力部隊都集中在這里,許都防務必然空虛。可遣精騎前往偷襲,操失許都,進退狼狽,必然不能再戰。紹不從,一定要先攻下操營。恰好這時許攸家人在鄴犯法,被留守審配收治,攸既因此懷恨,又嫌紹無能,乃轉而投奔曹操。
以上即許攸給曹操獻的烏巢劫糧之計,操與親信商議,諸謀士對許攸的話半信半疑,只有荀攸、賈詡勸操採納。於是操斷然採取行動,留下曹洪和荀攸守住大營,親自率領步騎五千,趁朦朧的月色,從小道直趨烏巢。操軍打著袁軍旗幟,每個士兵帶上一捆乾柴,嘴銜枚,馬縛口,路上遇人盤問,答以袁公怕曹操抄襲我軍後路,特地前往加強戒備。這樣,順利地到達了烏巢。曹軍在袁軍屯地周圍點燃乾柴,大火頓時燃燒起來。袁軍從夢中驚醒,只見大火熊熊,喊殺之聲,震耳欲聾,於是驚惶失措,亂作一團。至拂曉,淳於瓊等見曹軍兵少,又產生輕敵情緒,出營迎戰,操不待其擺好陣勢,即揮軍急擊,瓊等抵擋不住,退回營中。
袁紹聽說操往襲烏巢,並不趕緊派兵救援,還對其子譚說:「即使曹操攻破淳於瓊等,我攻下其大營,他就無處措身了」。於是命高覽、張郃等加緊攻營。張郃建言:「曹操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可是袁紹只遣少量騎兵往救瓊,而以全力進攻曹營。曹營堅固,屹立不動。
當操正激勵士卒攻打淳於瓊等的時候,傳來了袁紹援軍將到的消息,有人勸操分兵拒敵。操以為兵分勢弱,後頂不住援軍,前攻不下敵營,必致兩頭敗衄,於是令士卒拚命進攻瓊等,一舉破之,除殺瓊等外,還燒掉袁軍全部存糧。及袁紹援軍到來,烏巢已經失守,援軍也就不戰而潰了。
烏巢糧谷被燒的消息傳到官渡,袁軍登時土崩瓦解,張郃、高覽燒毀攻具,率部降操,其他將士,也不再聽從袁紹指揮,紛紛逃命。袁紹、袁譚父子率領僅存的八百騎兵渡過黃河,逃回冀州。袁軍的輜重、圖書、珍寶都成了曹操的戰利品,來不及逃跑的袁軍多向操投降。
經過這次戰役,袁紹的主力部隊基本被消滅,曹操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為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牢靠的軍事基礎。
曹操統一北方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後,冀州城邑,多降於操。但曹軍也已人困馬乏,特別是軍糧短缺,使操無力再行北進。直到次年三月,操軍仍缺糧,不能不就食於東平郡的安民(亭名,在今山東東平西南)。
由於劉備仍在汝南,所以曹操打敗袁紹後,親自率軍擊備,備不戰而奔荊州。劉表令備屯駐新野,以防曹操。
袁紹歸鄴後,收集散卒,平定諸叛郡縣。原先,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乃令長子譚出任青州刺史。沮授當時進諫說:「譚長子,當為嗣,而斥使居外,禍必始於此矣。」紹不聽,曰:「吾欲令諸子各據一州,以視其能」。又以中子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並州刺史。袁譚與袁尚之間的矛盾,便由此形成。紹部下要員亦跟著分為兩派:審配、逢紀為尚派;辛評、郭圖為譚派。建安七年(202年)五月,紹死,尚繼立,譚不服,自號車騎將軍,屯兵黎陽。
尚、譚互訌,給操以吞並河北的良機。九月,操進軍攻譚,譚、尚在曹軍的重大壓力下,懼而合力拒操,譚、尚數敗。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操攻黎陽,譚、尚敗走。郭嘉向操建議:「譚、尚各有黨與,急之則相保,緩之則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操以為善,遂引軍還許。
不出郭嘉所料,操退軍後,譚、尚就廝殺起來,譚為尚所敗,退保平原,尚圍城急攻,譚竟遣辛毗求救於操。辛毗勸操乘機略定冀州。操稱善,許助譚。十月,操引兵至黎陽,尚聞操軍北上,乃釋平原還鄴。尚部將呂曠、呂翔叛尚歸操。譚陰刻將軍印給曠、翔。操知譚懷詐,為子整聘譚女以籠絡之。操因軍糧不足,引軍暫還。建安九年(204年)正月,操引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二月,尚又進兵攻譚,留審配、蘇由守鄴。操乘尚東去,再來攻鄴,先為土山、地道攻城,至五月,毀土山、地道,而繞城鑿長塹,周回四十里。起初挖的甚淺,審配從城上望見,笑其無用。至夜,操急掘之,廣深各二丈,引漳水以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
袁尚聞鄴城危急,率兵萬人還救。操諸將以為尚來保衛老巢,人自為戰,有必死之心,不如避之。操以為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則有依險自全之心,而無輕生必死之意,可一戰而禽。尚果循西山來,被操戰敗。尚奔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八月,鄴城被操攻佔。
鄴為冀州州城,冀州在操所轄各州中,戶口與財賦都居首位,操對之極為重視,自領冀州牧,經常駐鄴。
操圍攻鄴城時,袁譚亦乘機略取冀州數郡,並攻袁尚於中山,尚敗走,到幽州依袁熙。操責譚負約,與之絕婚,然後進討。十二月,操入平原,略定諸縣。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操擊殺譚於南皮。於是冀、青二州郡縣皆為操有。
袁熙為其將焦觸等所攻,與袁尚俱奔遼西烏桓。
焦觸自號幽州刺史,帶領諸郡守、縣令降操,操皆封為列侯。
並州刺史高幹於鄴城陷落時,曾向操投降,後叛,發兵守壺關口(今長治市東南)。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操攻破壺關。高幹自往匈奴求救,單於不受,干南奔荊州,行至上洛(陝西商縣),為都尉王琰捕斬。至此,袁紹原來佔有的冀、青、幽、並四州均為操平定。
屯田
軍閥混戰之初,曹操「眾寡糧單」。兵少,尚可招募;糧單,則軍隊越多,越養不起。曹操早時因處於內線作戰,沒有時間和條件令軍士屯墾。及打敗汝潁黃巾軍以後,始得在許下興辦民屯。有力地支持了戰爭,成為曹操所以能變弱為強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國分立局面形成以後,曹魏於與吳、蜀交界地區屯駐重兵,糧食需求量甚多,於是屯田乃應運而生。
早在初平三年,毛玠就給曹操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和「修耕植以蓄軍力",人口集中的黃河中下游,不少地方荒無人煙,曹操招募流民墾荒,實行民屯。建安二十三年,根據司馬懿建議在民屯基礎上,在一些軍事基地建立軍屯,組織士兵生產,建立了「且耕且守"。屯田的建立,使長期混亂中農業重新復甦。
雖然多了點,可曹操就是這樣發展自己的勢力的,政治在上面作戰也中有介紹,中國古代是農業國,所以農業就是經濟,屯田就算是發展經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