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2009年中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告

2009年中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告

發布時間:2020-12-24 02:00:24

A. 2009年浙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什麼時候出來

這個公來報向社會公布的源源頭地應在浙江省統計局,其他地方都是事後轉載。
查浙江省統計局網站,發現形成文件的日期2009-2-27,而發文日期是2009-03-02。
二OO九年正月初一是1月26日,二O一O年正月初一是情人節的日子,按工作進度,該公報與春節沒多大關系,估計2009年的浙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出來也應在2月底3月初才會向社會公布。

B.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2月25日發布的「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


(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2)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比重大)2000—專2005人均壽命的屬延長和出生率的不斷下降。

C. 2009年中國國民經濟會達到多少

今天剛出了2008中國經濟的報告,gdp比上年增長8%回落三個百分點。怕是趕上德國。成世界第三了吧。

D. 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報告簡介

(授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團稿皮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0年2月25日
2009年,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國民經敬宴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各項社會事業取塌差得新的進展。
(註:內容中本年均指2009年,上年、明年、去年均以2009年為基準)。

E. 2009年中國經濟成就

在新世紀最困難一年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統計公報》)如期發布了。《統計公報》中列舉的一筆筆數據、一張張圖表,生動展示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力挽狂瀾,在世界各國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面對新世紀以來最困難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不斷豐富並完善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的正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全面反映了在較快扭轉經濟下滑、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的同時,我國在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糧食生產、民生改善、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進步。

一、一攬子計劃取得明顯成效,率先回升向好來之不易

《統計公報》顯示,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35353億元,比上年增長8.7%。這一速度超過年初8%的預期目標,遠高於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速,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中首屈一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2009年世界經濟增速預計將下降0.8%。其中美國下降2.5%,歐元區下降3.9%,日本下降5.3%。在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中,俄羅斯下降9.0%,印度增長5.6%,巴西下降0.4%。按照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7%估計,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8.7%,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大約0.6個百分點,直接減緩了世界經濟衰退的幅度。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世界經濟衰退的幅度會更大。

回頭來看,2009年我國經濟實現回升向好的成績來之十分不易。2008年第四季度以後,世界經濟險象環生,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到2009年一季度,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GDP環比增速紛紛繼續大幅下降,其中,美國GDP環比折年率下降6.4%,比2008年四季度多下降1.0個百分點;日本GDP環比下降3.2%,多下降0.2個百分點;歐盟下降2.4%,多下降0.5個百分點。受此影響,我國經濟從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由7.6%繼續回落到6.2%,為連續第7個季度下滑,創造了1997年以來的季度最低增速。2009年1—2月份工業增速大幅回落到3.8%,2月份出口下降25.8%。部分行業、部分企業經營困難,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大幅下降37.3%,大批企業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甚至倒閉的情況,大量農民工返鄉回家,國內經濟面臨嚴重困難。

面對嚴峻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堅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國經濟逐步從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3月份,經濟開始出現企穩跡象,持續下滑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已經高於2008年四季度各月的增速。二季度工業生產實現9.1%的當季增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7.9%,扭轉了連續7個季度下滑態勢。進入下半年,企穩回升勢頭不斷增強,工業生產保持加快態勢,三季度增長12.4%,接近2008年三季度的水平,而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9.1%,幾乎與2008年同期持平。四季度,回升勢頭進一步鞏固,當季工業增長18%,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10.7%,實現了增長一季快於一季的好勢頭,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這是十分不容易的。

二、糧食連續六年增產,為經濟回升向好和價格穩定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統計公報》顯示,200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3082萬噸,比上年增產211萬噸;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增產,實現了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最長的糧食增產周期。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特別是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糧食單產出現了下降,但由於黨中央、國務院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實施強有力的惠農補糧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幅度提高,糧食播種面積擴大3200多萬畝,成為糧食增產的主要原因。其中,較大幅度提高了糧食最低收購價,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平均每公斤分別提高0.22元和0.26元;運用多種手段調控穩定主要農資價格;加大對農業的財政支持力度。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的「三農」支出達7161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對農民的各項補貼1230.8億元,增加200多億元。

面對2009年經濟發展困難的形勢,糧食的再度增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糧食豐收增強了各方面的信心,對於經濟的企穩向好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另一方面,作為居民消費價格重要的組成部分,糧食的豐收穩定了糧食的價格,有利於穩定並抑制通貨膨脹預期。

三、內需快速增長,是經濟實現回升向好的關鍵

面對世界經濟的深度衰退,外需的大幅萎縮,2009年我國的出口面臨嚴重困難,出口增幅連續下降,要實現經濟的較快增長,內需必須發揮主要作用。《統計公報》顯示,2009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846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3.3%,為1981年以來增長最快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實際增長16.9%,為1986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作為內需組成部分的投資和消費都實現了快速增長。

內需在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結構也出現了一些增長較快的領域。從投資看,全年基礎設施(扣除電力)投資41913億元,增長44.3%。其中,鐵路運輸業增長67.5%,道路運輸業增長40.1%,城市公共交通業增長59.7%,水上運輸業增長37.8%,水利管理業增長52.2%,環境管理業增長65.2%,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42.6%,均大大快於總體投資的增長速度。從消費看,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8.8%,化妝品類增長16.9%,中西葯品類增長21.7%,傢具類增長35.5%,煤炭及製品類增長30.1%,棉麻類增長59.6%。汽車銷售的快速增長最引人矚目,全年汽車類消費增長32.3%,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21.2、14.2和7.8個百分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全年銷售汽車1364萬輛,比上年增長46.2%。

初步測算,2009年內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144.8%,有效彌補了外需的負貢獻。在外需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內需的快速增長保證了經濟社會的平穩,有助於恢復市場信心。

四、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由降轉升,經濟增長質量逐步提高

2009年年初,由於經濟大幅下滑,國家稅收和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財政收入一度出現負增長,企業利潤也處在負增長區間。《統計公報》顯示,隨著經濟的逐步回升向好,經濟增長的質量也得到逐步改善。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891億元,同比增長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個百分點。從動態看,1—2月份下降37.3%,3—5月份下降16.2%,6—8月份增長6.9%,9—11月增長72.8%。財政收入也面臨同樣的形勢。頭4個月,財政收入月度增速均為負增長,1月份下降幅度高達17.1%,一季度財政收入同比下降8.3%。但隨著經濟的企穩回升向好,財政收入增速自5月份由負轉正後,呈明顯加快趨勢,8月、9月、11月的增速均在30%以上,正如《統計公報》所顯示的,全年財政收入達到68477億元,比上年增加7147億元,增長11.7%。

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的由負轉正,增速逐步加快,既是經濟回升向好的必然結果,又有助於增強社會公眾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有助於刺激增長內生動力的恢復。

五、城鄉居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

2009年,黨中央、國務院對改善民生高度重視,而且把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在擴大內需的四萬億投資中,大約3700億元用於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財政預算安排了7285億元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民生支出支持民生發展。據財政部1—11月份數據,全國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長17.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2.7%,醫療衛生支出增長26.7%,環境保護支出增長38.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23.7%,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44.9%,交通運輸支出增長72.4%。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妥善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問題。開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試點面達到10%的區縣。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將全體城鄉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統計公報》中各項民生事業的數據均表現較好。就業方面,2009年城鎮就業人員31120萬人,新增加1102萬人,是自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第四年突破1000萬人。城鄉居民收入方面,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實際增長9.8%,比上年加快1.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53元,實際增長8.5%,比上年加快0.5個百分點。2009年底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達26.1萬億元,為1978年以來新高,同比增長19.7%。社會保障方面,到2009年底,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3498萬人、40061萬人、12715萬人、14861萬人和10860萬人,參保人數比上年末分別增加了1607萬人、8239萬人、316萬人、1074萬人和1606萬人。參加城鎮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的農民工分別達到4335萬人和5580萬人,比上年末分別增加69萬人和638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4.0%,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全年分別有2348萬城市居民和4759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別比上年增加13萬和454萬人。

六、科技成就斐然,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2009年,我國在科技和社會事業方面繼續向前推進。

在科技方面,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對公益性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推動科研機構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支持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啟動實施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5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2%,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3039億元,比上年增長14.0%。新興產業創投計劃支持設立了20家創業投資基金。國家安排了639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研製成功,實現了我國自主研製超級計算機能力從百萬億次到千萬億次的跨越。全年成功發射衛星6次,特別是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受控撞月,為我國月球探測的一期工程畫上了圓滿句號,是我國航天技術又一個里程碑。

在教育方面,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和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繼續大幅增加,研究生繼續擴招。中央為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相應的意見,這必將推動特殊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在醫療衛生方面,深化了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將全體城鄉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計支出總額為646億元,累積受益4.9億人次。資助1048萬城鎮困難群眾參加城鎮醫療保險,資助3690萬農村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在體育方面,全年運動健兒在30個項目中共獲得142個世界冠軍,11人3隊22次創22項世界紀錄,世界冠軍和世界紀錄數目比上年都有所增加。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共有7人9次創超5項世界紀錄;12人3隊21次創16項亞洲紀錄;29人5隊52次創39項全國紀錄。

面對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面對已經走來的較為復雜的一年,我們有信心仍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關鍵一年,同時也是十分復雜的一年,因此,保持今年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十分重要。世界經濟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都開始出現回升,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會加大;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在逐步增強,投資和消費信心在不斷提高。國內外環境總體上有利於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比較脆弱,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國內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同時又出現了價格開始上升等新的情況。面對這種困難和機遇並存的復雜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F. 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經濟回結構進一答步優化;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6%以內;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4%左右;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這里要著重說明,提出8%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綜合考慮了發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要擴大城鄉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就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落實有力,就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G. 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國民經濟運行資料

下一本中國統計年鑒2009就知道了

中國統計年鑒網 Tongjinianjian(省略後綴,你懂得)

H. 2009國內社會重大事件

新中國喜迎60華誕 「祝福你,偉大的祖國!」當歲月的車輪駛入2009年,中國人民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科學發展觀實踐梯次推進 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繼第一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局順利之後,2009年學習實踐活動將梯次推進。目前,第一批學習實踐活動正在有序推進,並將在2009年2月底基本結束。第二批、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將分別在2009年3月和9月開始。 「兩會」定調2009年工作 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形勢下,2009年全國「兩會」將怎樣全面部署2009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受到世界矚目。在2009年3月召開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應對危機、科學發展」將成為代表委員最為關注的問題。 「保增長」將成經濟工作主旋律 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底,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嚴重困難和嚴峻挑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2009年國家將堅持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減稅、擴大中央政府投資等多種手段,加大對擴大內需、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 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實行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歷史性勝利,推翻了封建農奴制度,解放了苦難深重的百萬農奴,西藏人民第一次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5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西藏各族幹部、群眾、各界愛國人士和駐藏人民解放軍緊密團結,共同奮斗,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得到很大發展。統計顯示,從1959年至2007年,中央財政向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累計達到近1600億元,年均增加近5億元,年均增長近12%。 地震災區重建將有序推進 加快汶川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已被列為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之一,未來兩年將安排1萬億元投資,佔4萬億元投資計劃的四分之一。 根據規劃,2009年將基本完成災區農村居民點規劃,落實異地遷建農戶的建房選址並解決過冬房問題;受災農民全部住進永久性住房,完成農房重建總量的80%;完成50%的村莊生產生活設施建設任務。 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紀念日,澳門特區政府將舉辦系列慶祝活動。 澳門回歸以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全力支持下,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積極進取,澳門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步,「一國兩制」偉大實踐成功向前推進。根據澳門基本法,2009年將進行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和第四屆立法會選舉。 點領域改革更關注民生 2009年1月1日,增值稅轉型改革在全國全面實施,由生產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每年減輕企業負擔約1200億元,以鼓勵企業投資、促進技術進步。同日,醞釀多年的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正式施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理順。 與此同時,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關系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改革也將在2009年研究推進。其中,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將充分考慮各方意見,深化、細化、實化政策措施,適時開展試點。 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 90年前,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大幕,也為穿越世紀風雲的青春史詩寫下序篇。 五四運動開啟的「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90年後已經匯成波瀾壯闊的滾滾洪流,注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使之發揚光大,沒有任何力量和困難可以阻擋前進的步伐。 一批新法律將正式施行 循環經濟促進法、企業國有資產法和修改後的防震減災法、專利法、消防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將在2009年內施行。人們將在每一部法律的實施中清晰看到中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軌跡,聆聽中國社會進步的足音。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國有資產法,標志著我國對企業國資管理有了最高層級法律的剛性約束與規范。同樣將於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後的防震減災法,充分吸納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經驗,對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應急救援、震後恢復重建等內容作了修改、完善。

I. 求甘肅甘南州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甘南藏族自治州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錄入者:jsz | 時間:2010-04-01 09:29:47 | 作者: | 來源: ]
[上一篇] [下一篇]
2009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州委確定的「1522253」發展戰略,搶抓國家和省上支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機遇,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進步,全州國民經濟在平穩較快發展的軌道上運行。

一、綜合

經濟增長:初步測算,2009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57654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3099萬元,增長7.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34942萬元,增長9.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8506萬元,增長16.1%。從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和拉動看,第一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3.1%,拉動經濟增長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5.7%,拉動經濟增長2.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為71.2%,拉動經濟增長8.9個百分點。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州人均生產總值8472元,比上年增長12.5%。三次產業結構由2008年的26.0:22.3:51.7,調整為24.8:23.4:51.8,第二、三產業比重上調了1.1和0.1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比重降低了1.2個百分點。

物價:全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6%,漲幅比上年回落4.3個百分點,食品類價格上漲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2個百分點。全年消費品價格總水平上漲3.0%;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3.0%。

全州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4.6%,漲幅回落10.6個百分點。

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13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14人,就業再就業培訓622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5%,比控制目標低0.65個百分點。全年安排城鎮零就業1721戶,實現就業援助1721人。

二、農業

全州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3099萬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農業42498萬元,增長3.6%;林業2528萬元,增長9.5%;牧業97476萬元,增長8.5%;漁業31萬元,下降18.4%;農林牧漁服務業567萬元,增長13.3%。

種植業:全州農作物播種面積103.33萬畝,比上年增長0.7%。糧食種植面積53.60萬畝,下降5.0%。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2.14萬畝,增長1.9%。其中,油料21.46萬畝,增長5.2%;葯材9.26萬畝,下降5.0%。青飼料播種面積17.59萬畝,增長19.6%。糧經飼三元結構比由2008年的55.0:30.7:14.3,調整為51.9:31.1:17.0,糧食比例下調了3.1個百分點,經濟作物和青飼料比例分別上調了0.4和2.7個百分點。

油料總產量20860噸,增長7.4%,畝產97公斤,增長2.1%。受播種面積減少的影響,糧食總產量86762噸,下降3.4%,畝產162公斤,增長1.9%;葯材總產量18535噸,下降2.8%,畝產200公斤,增長2.6%。

畜牧業:全州各類牲畜產仔140.35萬頭、只,產仔成活128.08萬頭、只,成活率91.26%,比上年提高0.25個百分點;成畜保活383.75萬頭、只,保活率96.56%,提高0.12個百分點;出欄各類牲畜137.64萬頭、只,出欄率34.63%,提高3.51個百分點;商品畜118.06萬頭、只,商品率29.71%,提高3.07個百分點;各類牲畜總增113.39萬頭、只,總增率28.53%,提高2.17個百分點。年末各類牲畜存欄397.44萬頭、只,比年初增加0.01萬頭、只。其中:大牲畜存欄133.68萬頭,增加0.17萬頭、匹;綿山羊存欄243.43萬只,減少0.46萬只;豬存欄20.33萬頭,增加0.30萬頭。

全州肉類總產量51525噸,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牛肉24511噸,增長12.7%,羊肉16104噸,增長12.6%,豬肉10602噸,增長4.1%。全州牛奶產量80023噸,增長2.5%。綿羊毛產量2227噸,增長2.2%。

年末全州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6.5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6.6%;拖拉機3411台,增長26.1%。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物量)7606噸,下降0.05%。全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0.33萬畝,增長1.8%,保證灌溉面積11.73萬畝,增長1.6%。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平方公里。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全州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24042萬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327萬元,增長14.2%,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7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實現增加值6722萬元,下降11.6%;股份制經濟77272萬元,增長18.1%;私營經濟2333萬元,下降8.6%。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37715萬元,增長1.1%。全部工業企業輕重工業增加值比為22:78,輕工業比重上升3個百分點,重工業比重降低3個百分點。

全部工業企業黃金產量4076.8千克,比上年增長10.5%。發電量28.04億千瓦時,增長50.8%。水泥61.31萬噸,增長23.5%。鮮凍畜肉14173噸,增長66.5%。中成葯50.1噸,增長43.1%。乳製品4631噸,下降18.9%。鐵合金6249噸,下降70.3%。

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1348萬元,比上年增長26.5%;實現利潤總額(盈虧相抵)20682萬元,增長20.5%;盈利企業實現盈利額30657萬元,增長16.9%;稅金總額12147萬元,增長98.4%;虧損企業虧損額9975萬元,增長10.1%,18戶企業虧損,比上年增加6戶,增長50%。

建築業:全年建築行業實現增加值10900萬元,比上年增長4.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州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3392萬元,比上年增長46.1%。其中:州、縣屬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5146萬元,增長45.2%。

按城鄉劃分:城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8533萬元,增長21.8%;農村完成164859萬元,增長2.3倍。

按投資構成分:建築工程完成投資481084萬元,增長45.1%;安裝工程完成投資43385萬元,增長30.9%;設備、工器具購置完成投資71601萬元,增長33.3%。

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完成41763萬元,增長62.5%;第二產業投資完成366096萬元,增長31.5%;第三產業投資完成215533萬元,增長75.9%。三次產業的投資比為7:59:34,第一、三產業投資比上升1和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降低6個百分點。

全州施工項目675個,比上年增長27.4%,其中:計劃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個數275個,增長67.7%,占施工項目個數的40.7%,提高9.8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464個,增長41.9%,竣工項目386個,增長48.5%。全州當年新增固定資產398643萬元,增長1.3倍。

五、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業

全州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3918萬元,比上年增長3.5%。

交通運輸:全年全社會完成貨運量455萬噸,增長18.4%,貨物周轉量103535萬噸公里,增長4.2%;客運量2437萬人,增長10.2%,旅客周轉量101881萬人公里,增長4.8%。

至年末,全州機動車年末保有量45384輛,比上年增加7676輛,增長20.4%。其中:營運車輛5355輛,增加478輛,增長9.8%;非營運車輛40029輛,增加7198輛,增長21.9%。在機動車保有量中,汽車保有量22543輛,增加4450輛,增長24.6%。

郵電通訊: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5735萬元,比上年增長26.6%。年末固定及無線市話用戶13.02萬戶,增加2.02萬戶,增長18.4%。其中:住宅電話用戶3.32萬戶,下降4.9%。年末行動電話用戶31.06萬戶,增加11.19萬戶,增長56.3%。每百人擁有電話64.7部,增加19.7部,增長43.8%。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54萬戶,增加0.97萬戶,增長1.7倍。

旅遊: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5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3.8%,其中:國內遊客151.89萬人次,增長91.1%;海外遊客3.11萬人次,增長5.1倍。旅遊綜合收入3.1億元,增長1.2倍。其中:國內旅遊收入2.87億元,增長1.1倍;外匯收入0.23億美元,增長41.7倍。

六、國內貿易

全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513萬元,比上年增長16.6%。從銷售地區看:市的零售額為75815萬元,增長16.5%;縣的零售額60645萬元,增長19.0%;縣以下的零售額30053萬元,增長12.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25739萬元,增長13.4%;住宿餐飲業38164萬元,增長27.1%;其他業2610萬元,增長39.7%。

七、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為39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90.7%。其中:出口總額376萬美元,下降91.0%,進口總額18萬美元,增長3.5倍。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全州累計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54573萬元(年快報數),比上年增加8255萬元,增長17.8%。一般預算收入30104萬元,增長10.0%。其中:增值稅3782萬元,增長79.3%;營業稅6308萬元,下降0.4%;企業所得稅1615萬元,增長4.5%;個人所得稅538萬元,增長18.2%。全州財政總支出620367萬元,比上年多支174125萬元,增長39.0%,一般預算支出607823萬元,多支168568萬元,增長38.4%。

金融: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81712萬元,增長34.4%。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67226萬元,增長30.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71674萬元,增長30.2%。各項貸款余額為517363萬元,增長49.4%。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92886萬元,增長84.6%,在短期貸款中,工業貸款7290萬元,增長2.6倍,商業貸款6662萬元,下降6.7%,農業貸款114951萬元,增長86.4%;中長期貸款余額324477萬元,增長34.1%。

保險:全年保險費收入6320萬元,比上年增長25.9%。其中:財產險收入3937萬元,增長19.0%;壽險收入1979萬元,增長49.8%;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404萬元,增長3.9%。全年賠付額2470萬元,下降41.4%。其中:財產險賠付1978萬元,下降14.9%;壽險給付307萬元,下降82.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185萬元,增長16.4%。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全州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10所。其中:小學546所,在小學中,寄宿制小學137所,佔小學的25.1%;普通中學51所,在普通中學中,寄宿制中學48所,占普通中學的94.1%;職業中學9所;中等專業學校4所。幼兒園14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42739人,增加1761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90589人,在小學在校學生中,寄宿制小學在校學生54500人,佔小學在校學生的60.2%;初中35423人,高中12188人,職業中學2120人,中等專業學校2419人。在園幼兒473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8.52%,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其中:藏族兒童入學率97.97%。初中學齡少年毛入學率96.87%,提高0.04個百分點。全州有6個縣市實現「兩基」目標,實現「兩基」的人口覆蓋率為88%。青壯年人口文盲率下降到6.0%。

全州錄取到普通高校的考生2692人,錄取率70.2%。其中:本科錄取1004人,專科錄取882人,高職錄取806人,分別占普通高校錄取人數的37.3%、32.8%和29.9%。初中中專錄取的考生為1321人。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在校學生7098人,增長15.9%。招生2335人,其中:本科478人。畢業1245人。

科技:年內,州、縣市組織開展科技下鄉和科技培訓宣傳活動。全州共培訓農牧村黨員幹部2160人次,農牧村青年技術骨幹3940人次,農牧民群眾56000人次。對20個項目組織專家進行了成果鑒定,其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9項,國內先進水平的10項,省內領先水平的1項。全年共推薦6項科技成果參加全省科技進步獎評選,其中1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受理專利申請18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年末全州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演出1214場,比上年增加300場,觀眾52.5萬人次;其中:深入農牧村演出231場,農村觀眾16.9萬人次。全州群藝(文化)館9個;博物館(紀念館)3個;藝術表演場館1個;綜合檔案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31.68萬冊。全州建成1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220個農牧民書屋。

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84.37%和89.45%,分別比上年提高4.19和4.20個百分點。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3058戶,增長1.2%。

全年出版發行藏漢兩文報紙294.04萬份,增長24.0%。其中:藏文報28.84萬份,漢文報265.2。

衛生:年末全州共有各類衛生機構712個。其中:醫院 2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鄉鎮衛生院100個,婦幼保健機構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個,衛生監督機構8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2009張。其中:醫院1400張,衛生院369張,婦幼保健機構114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029人。其中:執業醫師930人,執業助理醫師432人,注冊護士634人,葯劑人員96人,檢驗人員228人。全州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4.5人,增加4.5人。

體育:全州以「喜迎建國60周年」和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為契機廣泛開展了全民健身活動。舉辦了以「弘揚奧運精神,推動全民健身」為主體的甘肅臨潭·冶力關2009中國拔河公開賽暨洮州拔河節。共有蒙古、中國澳門、香港等11支團體27支代表隊、200名運動員參加了4個級別的比賽,甘肅臨潭建華水泥公司分別獲得了男子600公斤級第二名、男子640公斤級第一名。授予臨潭縣為「全國拔河之鄉」。各縣市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喜聞樂見的體育比賽。全州100所中小學校的5.60萬學生開展了田徑達標通訊賽。全州14個晨練點有10.31萬人次參加體育健身活動。臨潭縣政府、甘南州體育局被國家體育總局評選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體育彩票銷售額709萬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年末全州常住總人口為68.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13‰,比上年上升0.65個千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5.61‰,上升0.33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7.48‰,降低0.32個千分點。

人民生活:全年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2元,比上年增加1012元,增長13.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301元,增加252元,增長12.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8.4%,比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57.0%,降低0.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全州職工年平均工資23851元,增長18.1%。

社會保障:年末全州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41萬人,增長11.0%,覆蓋率為97%。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5.59萬人,增長13.2%,覆蓋率為95%。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40 萬人,增長2.9%,參保率為89.1%。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3.12萬人,增長1.3%,覆蓋率為98%。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0.83萬人,增長16.9%,覆蓋率為97.3%,其中:參保農民工0.31萬人,增長34.5%。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0.73萬人,參保率為96%。農牧村幹部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229人,參保率為91.4%。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征繳2.06億元,增長83.9%。支出各項社會保險費1.38億元。

全州8個縣(市)全面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參合農牧民群眾52.19萬人,增長3.1%,參合率9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集基金總額5283萬元,增長17.5%,基金累計支出5035萬元,增長25.8%,受益參合患者29.75萬人次,增長3.5%。

全年城鎮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3.38萬人,增長13.8%,發放低保金6815萬元,增長17.3%。農牧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15.17萬人,增長22.0%,發放低保金9466萬元,增長33.1%。五保戶供養人數0.45萬人,增長19.4%,支出資金677萬元,增長49.1%。

民政部門開展城鄉醫療救助。全年城市醫療救助2.55萬人,增長0.4%,救助資金累計支出282萬元,下降19.0%。農牧村醫療救助15.47萬人,下降5.1%,救助資金累計支出1043萬元,增長25.1%。

十二、資源環境、安全生產、能源消耗和自然災害

資源環境:州府所在地合作市地面水水質達標率為83.3%。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空氣環境質量方面,總懸浮顆粒物年日平均為0.17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為0.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為0.006毫克/立方米。區域環境雜訊年均值為51.9[db(A)];交通干線雜訊年均值為64.2[db(A)]。以上指標值均在控制范圍之內。

全州有自然保護區9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保護區5個。已批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1個。全年造林面積20.27萬畝,比上年實際增加3.54萬畝,增長21.2%。零星(四旁)植樹182.49萬株,減少3.06萬株,下降1.6%。封山育林面積110.77萬畝,增長8.7%。

安全生產:全年全州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7起,比上年增長7.4%。生產安全事故死亡65人,降低4.4%。受傷72人,增長5.9%。直接經濟損失385萬元,增長69.6%。其中: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7起,下降30.0%,死亡8人,下降27.3%。道路交通事故66起,上升10.0%,死亡57人,上升1.8%,受傷70人,上升6.1%。火災14起,上升27.3%。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1.1人,減少0.5人,降低31.3%。萬車死亡人數為12.6人,減少2.3人,降低15.4%。

能源消耗:初步統計,全州單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 5.16%。單位GDP電耗降低8.78%。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8.44%。

自然災害: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17.25萬畝,減少1.21萬畝,下降6.6%。其中:成災面積14.54萬畝,減少0.08萬畝,下降0.6%。

註: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據。

2、二、三產業增加值數據與全州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進行了銜接。

3、公報中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按現行價格計算,其增長速度按2005年不變價格計算。

4、人口數據為人口變動調查數。

5、能源消耗數據尚未經省上有關部門評估認定

與2009年中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