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對全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是什麼
上海的GDP,真的是很高,所以說,上海的經濟發展對全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拉動了全國的GDP指數,如果沒有上海的話,中國的GDP應該是比較低的,所以,不愧是大城市的中心。
② 上海的經濟歷史
先秦至元代,上海漸成為糧、鹽產地。
元朝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寧波)、澉浦(海鹽)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
明代起,上海發展為重要的棉紡織基地。
1843年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移民從各地湧入,上海憑借獨特的地理和政治環境迅速崛起,對中國近現代科技文化與工商業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為中外觀瞻之所系」。
自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到1906年,鴉片買賣合法化,上海成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鴉片輸入港。
中華民國時期,上海是亞洲最大的城市、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有「東方巴黎」的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上海是中國大陸地區最重要的工商業與製造業基地。
1990年起施行的浦東開發開放政策使得上海經濟快速發展,並於2005年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進入1990年代後,上海重新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
1994年11月,東方明珠電視塔完工。
1999年3月18日,金茂大廈正式開張營業。
1999年8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業。
2001年10月21日,上海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在上海舉行。此外,每年還有各種主題的大小展會在上海大量舉行。會展業已經成為上海的重要產業之一。
2008年,已平頂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成為中國大陸地區最高大廈。
2010年4月30日,世界博覽會在上海開幕,這是在中國舉辦第一次世界博覽會,至10月31號結束。
知識所限,只知道這些。
③ 古代上海經濟發展特點
古代上海經濟發展主要是進口商品買賣,機械加工產品,以後上海的發展會突飛猛進,
上海的發展與上海風水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上海的入水口在東北的吳淞口,三十九里黃浦江水,自然形成了內江外海,那麼,上海坐向是如何劃分的呢?
三元九運,是古人運用洛書的原理,劃分時間的方法。
古人把20年劃分為一運,三個20年也就是三運形成一元。
分別是: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一運、二運、三運;
中元:四運、五運、六運;
下元:七運、八運、九運。
三元旺衰,旺者得運之日,衰者失運之時。旺宮,宜開門,基礎建設,開業慶典。而衰宮遇到水則動,則變幻莫測,下元八運(2004—2023年)的旺宮財位在哪裡呢?而上海的風水口在東北,水旺之地,而中部是龍脈,有人認為上海在八運是不旺財的,其經濟元氣會大傷。龍行風驚天地認為:上海在下元八運(2004—2023年)中會經濟起飛,在下元九運(2024—2043年)中,上海將達到世界經濟排頭兵。不過這當中要發生幾次大的事件,這個在經濟發展的變化中,也是正常的,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我一直認為:人是主要的,風水只是輔助的,但是,人不能違反風水規律。所謂「人能勝天」,只是在一定時間內可以。
按照「三元九運」,上海在中元運行的時間內,上海的經濟發展應該在香港經濟發展的前頭。這就是人為要素造成的。
上海的座向,就浦東新區而言,有三個不同方向的座向,根據區域劃分的不同,座向有所不同,不可能是一個模式,這也是浦東新區的企業發展不一的原因所在。
「三元九運」以每五百四十年為一個大元,每一百八十年為一個正元,每一個正元又分為三個單元,既:上、中、下三元,每一元又分三個運。在相同的元運時間中,相同的空間會有不一樣的能量變化。
所以,上海的座向也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在變化。
上海陸家嘴屬金融專區,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以日本的森大廈株式會社為主體的公司建造。因為是日本人在中國建造的頂級高樓,在當時引起更多中國人的關注。有人認為其外形似日本軍刀,高高地立在陸家嘴之黃金地帶,此地是陸家嘴之咽喉,所以此樓在風水上是「一劍封喉局」。「上海風水吧」龍行風驚天地認為:這個只是形體上的認識,小小日本怎麼能和中國博大精深的風水文化相提並論。也算不上是「一劍封喉」。因為,陸家嘴只是上海心臟的一部分,我相信上海在規劃這個建築時就已經考慮了上海的風水問題。大家可以看看上海這十幾年的發展,答案就有了。
所以,上海的發展前景是美好的,從風水上看他已經具備了飛速發展的條件。三十年內,上海市人口增加兩倍,生產,加工,高科技,生活消費一條龍服務。
④ 上海的經濟發展情況是怎麼樣的
進入新世紀,上海以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實現率先全面建成專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屬現現代化為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著力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內外開放,加快科技和體制創新,使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經濟增長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1992年以來,上海經濟已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143.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0年增長75.3%,平均每年增長11.9%。
⑤ 上海的主導產業是什麼對經濟的發展起主要主要是哪些
上海目前階段的主導產業是先進製造業.
主導產業是具有一定規模,能夠充分發揮經濟技術優勢,以技術優勢改變生產函數並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演進有強大的促進和帶動作用的產業。它一般具有如下幾個顯著的特徵:第一,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獲得與新技術相關聯的新的生產函數,能夠實現「產業突破」。第二,具有持續的部門增長率,並高於整個經濟增長率。第三,具有很強的擴散效應,能廣泛的採取多種手段帶動或啟動其他產業的增長;對其他產業的增長產生廣泛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第四,具有顯著的產業規模和良好的發展潛力,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和主導。第五,在時間上具有階段性,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而不斷轉換。基於主導產業的上述五個特徵,政府在選擇主導產業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主導產業必須與區域經濟發展階段與發展水平相適應。第二,應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市場潛力大,輸出前景光明。第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第四,產業關聯效應強。
⑥ 上海六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精品鋼材製造業、成套設備製造業和生物醫葯製造業是上海六個重點工業行業。
2018全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呈現結構更優、效益更好、更趨協調、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一是經濟平穩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6%,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新增就業崗位58.2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預計城鎮調查失業率在4.3%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
二是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持續向好。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製造業部分產值增速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4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
三是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自貿試驗區全面深化方案的98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7.5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0.2%。四是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6)上海經濟發展主要擴展閱讀
2018年上海市生產總值完成32679.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實際增速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比重提高
根據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2679.8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下降6.9%;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增長8.7%。
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從主要行業看,2018年工業增加值8694.95億元,比上年增長1.9%;
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581.49億元,增長3.3%;
⑦ 分析上海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
有利條件有很多,比如地理環境的優勢,交通運輸方便,還有全國最好的教育,專人屬才、資本都是一等一的,這些可以逐個討論。
不利條件的話,原料、能源資源匱乏,比如煤鐵資源。還有就是上海的財富分化。還有高cpi,高cpi可以帶動gdp,所以不知道這個算不算。
恩~我了解的就這些~
⑧ 分析上海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
有利條件:
1.地理位置優越
2.便利交通
3.農業基礎雄厚
4.政策的支持
5.人才眾多,勞動力素質高
不利條件:
1.礦產資源缺乏
2.土地面積小,房價高
⑨ 上海都有什麼經濟支柱啊,為什麼GDP這么高
經濟支柱:
1、金融:金融業占據2014年全市GDP的13.9%,僅次於工業、批發零售業。從2014年上海市第三產業稅收百強來看 ,42家金融企業入圍,占第三產業納稅百強企業稅收合計數的50%。
2、商貿:2017,自由貿易港建設首先會帶動國際中轉貿易、離岸貿易的發展,大大提升上海港國際轉口貿易份額,優化貿易結構,促進貿易轉型升級。
3、汽車:上海汽車工業的騰飛則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春風,上海大眾轎車合資項目的成功,領汽車製造業一舉成為推動上海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4、成套設備:成套設備是指為生產某些產品或完成一定任務及功能所必需的整套設備。如電站成套設備、煉鋼成套設備、棉布生產成套設備、劇場舞台成套設備等。、
5、房地產:2017年1-10月上海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305415百萬元,同比增長3.7%;2016年1-12月上海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370903百萬元,同比增長6.9%。
GDP高的原因:實體經濟領域,在上海仍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上海工業生產處於良好狀態。工業領域,新動能正在加快集聚,新能源汽車、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速高達29.6%,成為新興產業中增長勢頭最迅猛的行業。
(9)上海經濟發展主要擴展閱讀:
市統計局介紹,從吸引外資的產業結構看,第二產業合同外資和實到外資大幅增長,是上海利用外資實現「雙升」的主要原因,上半年,本市第二產業簽訂外資合同金額同比增長4.1倍;第二產業實到外資金額增長1.2倍。而第三產業實到外資結構繼續優化,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實到外資均實現較快增長。
2018年以來,外資總部也在加快向上海集聚,上半年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7家,累計達到624家,新設外資研發中心8家,累計達到434家。
對外貿易方面,據統計,上半年,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16160.7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8%。其中,進口9788.96億元,增長5.1%;出口6371.81億元,增長1.8%。外貿增速相比一季度有所放緩,但整體仍保持穩定。
對於下階段對外經濟的走勢,市統計局分析指出,雖然國際貿易關系緊張等因素可能對跨國投資產生沖擊,但隨著上海「擴大開放100條」的實施,外資營商環境不斷改善,預計下半年實到外資、合同外資將有望繼續實現增長。而對於中美貿易摩擦對進出口貿易的後續影響,上海將密切跟蹤、加強研判、積極應對。
上海市統計局指出,今年以來上海總體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持續向好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
⑩ 上海的經濟發展有什麼變化
經濟發展堅持質量第一
公報顯示,2017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5.8%和7.5%。市統計局分析,上海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體經濟發揮了重要的核心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增長6.4%,為近6年最快增速,工業投資增長5.3%,為近10年來最快增速;而房地產熱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指揮棒作用下也顯著消減,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7.5%,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比上年回落1.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