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
「宏觀經濟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是用來達到政策目標的手段。在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給管理、國際經濟政策。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它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以凱恩斯的總需求分析理論為基礎制定的,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要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與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目標。它的基本政策有實現充分就業政策和保證物價穩定政策兩個方面。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的政策措施,刺激總需求增長,克服經濟蕭條,實現充分就業;在有效需求過度增長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緊縮性的政策措施,抑制總需求,以克服因需求過度擴張而造成的通貨膨脹。
2、供給管理
供給學派理論的核心是把注意力從需求轉向供給。供給管理是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在短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成本,特別是生產成本中的工資成本。在長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能力,即經濟潛力的增長。供給管理政策具體包括控制工資與物價的收入政策、指數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經濟增長政策。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過限制工資收入增長率從而限制物價上漲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資和物價管理政策。之所以對收入進行管理,是因為通貨膨脹有時由成本(工資)推進所造成的(參見成本推進的通脹)。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貨膨脹。它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工資與物價指導線。根據勞動生產率和其他因素的變動,規定工資和物價上漲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規定工資增長率。企業和工會都要根據這一指導線來確定工資增長率,企業也必須據此確定產品的價格變動幅度,如果違反,則以稅收形式以示懲戒。二是工資物價的凍結。即政府採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工資與物價,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時期採用,在嚴重通貨膨脹時也被採用。三是稅收刺激政策。即以稅收來控制增長。 2)指數化政策。指數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收入的名義價值,以使其實際價值保持不變。主要有:一是工資指數化。二是稅收指數化。即根據物價指數自動調整個人收入調節稅等。 3)人力政策又稱就業政策。是一種旨在改善勞動市場結構,以減少失業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由政府或有關機構向勞動者投資,以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與身體素質,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二是完善勞動市場。政府應該不斷完善和增加各類就業介紹機構,為勞動的供求雙方提供迅速、准確而完全的信息,使勞動者找到滿意的工作,企業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員工。三是協助工人進行流動。勞動者在地區、行業和部門之間的流動,有利於勞動的合理配置與勞動者人盡其才,也能減少由於勞動力的地區結構和勞動力的流動困難等原因而造成的失業。對工人流動的協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必要的物質幫助與鼓勵。 4)經濟增長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勵移民入境等;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二是資本積累。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提高利率等途徑來鼓勵人們儲蓄。三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技術進步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重點。四是計劃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國家的計劃與協調要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3、國際經濟政策
國際經濟政策是對國際經濟關系的調節。現實中每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是開放的,各國經濟之間存在著日益密切的往來與相互影響。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中有國際經濟關系的內容(即國際收支平衡),其他目標的實現不僅有賴於國內經濟政策,而且也有賴於國際經濟政策。因此,在宏觀經濟政策中也應該包括國際經濟政策。
『貳』 總需求管理政策對我國經濟影響有多大,為什麼採取供給側改革
所得謂抄「供給側改革襲」是指從供給側入手的改革。所謂「結構性改革」是指針對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經濟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所謂「供給管理」是指針對供給側問題而開展的管理。
供給側改革(或供給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供給側改革強調發揮企業和創業者作為市場主體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強調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二是供給側改革強調解決中長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強調解決短期經濟波動問題;三是供給側改革強調制度的變革與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強調短期的政策調整。
需求管理政策的邊際效益在遞減。
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後遺症越來越大。
推進供給側改革與推進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推進供給側改革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供給與需求相互依存,但國內有效需求最終決定於各主體的供給能力。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供給能力決定一國的競爭力。
『叄』 西方經濟學中分析LM 曲線時,在凱恩斯區域,政府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
首先要明確財政政策影響IS曲線,貨幣政策影響LM曲線。IS和LM曲線交點構成均衡的版li利率與產出。
在凱權恩斯區域,LM曲線是水平線,怎麼移動都是水平的,貨幣政策無效,不會影響均衡的產出水平。
在古典區域,LM曲線是垂直的,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增加貨幣供給,可以使LM曲線向右移動,IS曲線不變時,均衡產出增加了。
『肆』 求一個微觀經濟學最高或最低限價政策的案例分析,包括供給和需求分析,限價政策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政府限價政策探析
摘 要:競爭性市場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供求雙方的競爭中自發形成的,它不僅具有良好的效率特性,還具有良好的公平特性。面對一些過高或過低的市場價格,政府採用了限價政策來直接進行干預,但結果證明,這樣不僅不利於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更不利於政府公共政策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競爭性市場 均衡價格 最高限價 最低限價
近年來,很多關系民生的基本需求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政府不得不採用行政干預的手段直接限價,而面對一些消費品價格的持續低迷,我國政府又對這種產品的收購價採取了保護政策,制定了最低限價。這些政策乍看上去是在為百姓謀福利,然而通過運用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加以思考分析,我們會發現,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會與政府的政策目標背道而馳。
一、競爭性市場均衡價格
競爭性市場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供求雙方的競爭中自發形成的,是在市場上眾多的供給者與需求者在博弈後達成的共識,因此,市場競爭使市場價格穩定於均衡價格,它消除了來自壟斷市場的偏見,不僅具有良好的效率特性,還具有良好的公平特性。
競爭性市場達到均衡時,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對消費者來說,應該在其預算約束下實現了效用的最大化;對企業來說,在生產技術約束下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市場實現了出清,也就是市場供給等於需求。在這樣的狀況下形成的均衡價格是商品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的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給價格與需求價格相等時的價格。在市場上,由於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市場價格趨向於均衡價格。如果市場價格高於均衡價格,則市場上會出現超額供給,就會使市場價格趨於下降;反之,超額需求則會使市場價格趨於上升直至均衡價格。因此,均衡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特別是均衡價格理論中關於供給價格彈性和需求價格彈性的分析,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有著重要的使用價值。
二、政府幹預市場價格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競爭性市場均衡價格是市場自發形成的,而由於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價格就會自動上漲,人們對一些生活必需品開始怨聲載道的時候,政府便採取一些限價政策來試圖抑制不斷上漲的價格,但是這樣做真的能夠實現公共政策的良好初衷嗎?
(一)對政府最高限價政策的分析
近年來,房價的不斷高漲使得很多人都掏空了腰包買不起房,於是人大代表及有關政府部門一直提倡採取干預,政策制定住房交易的最高限價,「限價房」頓時成為百姓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政策的出台必然跟市場背景緊密聯系在一起,綜觀「限價房」的先行者寧波、青島兩個城市,
其政策都是在房地產自身調節功能失效的背景下提出的,本身帶有強烈的行政干預色彩,對於該政策,我們更應該理性看待。「限價房」政策的提出,是以政府犧牲部分土地出讓金、開發商減少開發利潤為代價的,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長期推行這一政策,勢必影響其財政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市場的扭曲,與房地產市場的長遠發展也是相矛盾的。「限價房」是針對中低收入者採取的一項措施,然而它就像經濟適用房一樣成為炙手可熱的「緊缺資源」。
從土地價格優惠、稅費減免、房價限定、購房者資格界定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由於政府的介入,很容易產生行政權力的「尋租」空間,這種「尋租」空間顯然容易為暗箱操作提供便利,導致的結果便是社會財富資源的分配更加不公正。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蘭州牛肉拉麵的限價風波,經營者漲價是源自成本的上升,而對將拉麵作為早餐的蘭州市民來說,不得不選擇豆漿、油條等傳統早餐。
當顧客面對碗里只有一根面條而驚呼的漫畫出現時,我們或許應該明白,政府應該管的是質量,而不是價格。我們可以通過下圖來說明政府制定最高限價為什麼會與初衷背道而馳。
圖1顯示了市場供給與需求達到均衡狀態與採用最高限價政策後,市場出現的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其中P代表產品價格,Q代表產品數量。P1代表市場供給曲線S與需求曲線D達到一致時的均衡價格,這時,市場的供求是平衡的。然而,當政府採取最高限價P2後,如果供應商還按原來的質量提供商品,那麼利潤必然會下降,這時供應者便由於利潤下降而減少供應,市場就會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非均衡狀態,顯然在圖中P2價格下的AB段便正是市場缺失的產品。
(二)對政府最低限價政策的分析
在我國,反映政府最低限價政策的突出案例是對糧食價格的保護價政策,即制定糧食收購的最低限價。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對糧食的收購價實行最低限制,是為了保證農民的收入。
初看這是對農民有利的政策,但仔細分析後會發現,這一政策也會導致很多額外代價。它會使市場長期處於供過於求的非均衡狀態,從而加大了政府的財政補貼壓力,於是出現了很多假賬來騙取財政補貼,最早發生於安徽的「審計風暴」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例證。還有一個典型的案例便是政府制定最低工資制度,政府制定最低工資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保護初級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但結果反而使這些初級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大量失業。原因是最低工資制度要求付給勞動力更多的工資,這就促使廠商企業不得不改進生產技術,用機器代替人工,所以初級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便會大量失業,這種現象在美國體現得尤為突出,因為美國的工會力量十分強大,總是要求漲工資的工人所遭到的反而是老闆的解僱。類似於最高限價政策,最低限價也可以用圖形來說明它為什麼會導致違背政策目標的結果。
圖2顯示了市場供給與需求達到均衡時的狀態與採用最低限價政策後,市場出現了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其中P3代表市場供給曲線S與需求曲線D達到一致時的均衡價格。當政府採用最低限價P4時,市場上的產品供應商由於都看到了其中的利潤,於是紛紛加入或擴大規模,這樣就會導致市場上該類產品供過於求。圖中顯示的EF段便是供過於求的狀態下多出來的產品。於是在最低限價政策下,該得到實惠的農民只會面臨更慘的糧食收購價,同樣道理,美國的工人也會因為勞動力供過於求而紛紛失業。這就是市場經濟給我們上的最好的一課。
三、對政府限價政策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清楚地看到,政府要想真正使民眾受益,採用最高限價或最低限價的政策措施都是不合理的,這樣只會使市場處於更加不均衡的狀態,並且還會導致「尋租」等現象的產生。雖然政府的介入是為了矯正市場失靈,但政府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盲目實行直接限價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只有採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政策才能達到預期的政策效果。
(一)認清政府職能,高度尊重競爭性市場
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告訴我們,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條件並不苛刻,就是要求偏好關系是局部非飽和的),競爭性市場所形成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優的,這也是對看不見的手原理的成功證明。由此看出,競爭性市場經濟是一種較好的經濟制度,它不僅能夠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而且它簡單易行,對人們所掌握的信息要求最低,每個人只需知道自己的偏好(或技術)和市場價格即可,尊重這種自發的秩序,便能夠保證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在這樣的狀態下,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少,只需在制度上保護產權,維護競爭秩序,強制人們實施自願的契約即可。
這一定理從效率角度向我們展示了競爭性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第二定理則是著重從公平角度告訴我們:帕累托最優不等於財富及收入的公平分配。
只要起點是公平公正的,競爭性市場經濟一樣能夠實現結果公平,它意味著政府除了守業,唯一要做的事情是財富、資源稟賦的再分配,目的是盡量促使市場主體起點公平。所以,促使政策目標的實現,使社會的一些中低收入者,或者說是弱勢群體能夠真正享受到惠民措施,國家是要採取一些措施的,但直接干預市場價格不是明智之舉,而應該高度尊重競爭性市場,用補貼或其它合理的方式加以干預,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採用明補政策,而不是運用暗補
對由於市場價格因素造成的社會大多數群體的不滿,政府可以採取補貼的方法加以彌補。補貼有兩種方式,暗補和明補。暗補是指通過間接渠道補貼目標對象,因為「這種補貼方式大多是在生產環節進行的」,所以很容易使生產者利用機會投機取巧,不僅會造成資源的低效率配置與巨大浪費,甚至會出現逆向補貼現象,還可能導致壟斷,這樣,新的社會不公正便會隨之出現。而明補則是不通過間接渠道,直接補貼目標對象,這種做法的優點在於充分利用了競爭性市場經濟的優點,不但使補貼真正落到實處,又能實現公共政策目標。如美國的教育券制度,對接受教育難的貧困家庭直接發放「教育券」,「教育券」只供家庭困難的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用,既能保證困難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學,又能避免學校對所有學生實行優惠時「不該補的補了,該補的卻沒有補」現象的出現。
(三)採用貨幣補貼,而不是實物補貼
貨幣補貼是明補的一種主要表現方式,主要指對中低收入階層直接給予經濟支持來達到政策目標。而實物補貼則是暗補的主要方式,「即通過優惠政策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來提高購買者的消費能力」。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城市公有制單位的居民一直採取實物分房制度,自1998年以後,我國政府逐步用貨幣分房取代實物分房。近些年來,面對買房難問題,一些城市又開始恢復實物分房。這種實物分房制度就屬於實物補貼,這種補貼制度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效率的缺失,很容易讓開發商借機鑽空,降低建房質量,抬高房子價格。另外,這種方式沒有考慮到物價的浮動因素,伴隨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可能會增長,但這種靜態的一次性補貼方式卻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除此之外,只有購買了「限價房」的家庭才能得到補貼,補貼的多少也隨房屋的價格、面積不同而異,這樣就不能根據各個家庭的具體經濟狀況給予補貼。所以,貨幣補貼這種明補的方式才是我國補貼制度的基本發展趨勢,當然這還需要一系列相關配套制度的建立。
(四)完善相關配套法律制度,建立真正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等配套制度不僅是完善我國補貼制度的需要,更是發展市場經濟、完善政府職能的需要。
法律法規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而「居民的財產收入審核機制也是重要的配套制度之一,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權威的部門或制度來判定居民的財產狀況和收入水平,因此要加快這一制度的建立,同時也需要加強和完善對市場上產品提供主體的相關統計工作,取得真實的原材料價格、市場租金、產品價格、產品質量等初步資料,統計確實有效的指數,從而指導補貼工作。此外,稅收制度、產權制度也需要逐步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趙燕軍.限價房:想說愛你並不是很容易的事[J].追蹤,2009,(02):55.
[2]李振東.石油補貼制度的不完備性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09):10.
[3]對經濟適用房實物補貼下效率損失問題的研究
[4] [美]曼昆著、梁小民譯.經濟學原理(第二版)上冊[M].北京: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80.
[5]陶愛萍,劉志迎.國外政府規制理論研究綜述[J].經濟縱橫,2003,(06):60.
希望能幫到你。
『伍』 請用西方微觀經濟學的知識來分析:政府的最高限價和最低限價政策對市場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最高限價導致黑市 最低限價導致資源浪費 畫出供求曲線就很容易知道
『陸』 請問在宏觀經濟體中,供給方面的政策如何影響需求方面的政策呢
(1) 收入政策:通過控制工資與物價來制止通貨膨脹的政策,重點是控制工回資。
(2) 指數答化政策:根據通貨膨脹率定期調整各種收入的名義價值,使其實際價值保持不變。
(3)人力政策又稱就業政策,是一種旨在改善勞動市場結構,減少失業的政策。
(4) 經濟增長政策,從長期看,影響總供給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經濟潛力或生產能力。
『柒』 當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出現過熱時,中央銀行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在金融市場上拋售政府債券,有什麼
經濟過來熱時的緊縮性貨幣政源策拋售了政府債券,社會大眾便會將他們的錢買這些債券,使社會上的流動資金收回一部分,實際上是通過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解決社會經濟問題。這也是貨幣政策的本質。
你說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首先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在吸收儲戶存款時,商業銀行將向中央銀行上交更多的錢,無疑商業銀行手中的錢便少了,再用來放的貸款就少了,流通的貨幣變少了。其次,提高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在從中央銀行那裡借錢的時候需要給中央銀行更多的錢,所以去中央銀行借錢的銀行就少了,流通的貨幣變少了。最後在金融市場上買政府債券,一方面直接收回市場資金,一方面中央銀行購買政府債券,政府債券價格上升,從而影響利率下降。
總之貨幣政策就是通過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經濟的,它要通過利率的變化影響,所以作用是間接的。
這些是宏觀經濟學的問題吧?希望你滿意。
『捌』 經濟學中供求方政策和需求方政策是指
供求方政策就是供給管理的政策,需求方政策就是需求管理的政策。經濟學一開始大多是專供給管理屬政策,因為那時候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產品往往供不應求,所以政府政策主要針對供給方面的廠商,去鼓勵廠商擴大生產規模,去改進生產技術等等。自凱恩斯革命後,需求管理政策就大行其道,因為生產力已經高度發達,基本進入了供過於求的時代,幾次嚴重的經濟危機都是因為產品滯銷,如1929年的那次,中國現在的擴大內需就是典型的需求管理,試圖通過減稅、提高人民可支配收入等等方法來使人們需求增加。
望採納~~~
『玖』 經濟學中的供給側管理政策的的利弊
供給管理是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宏觀經濟目標,其中包括對勞動力、版工資、價格、產量增長等的管權理與調節。供給管理政策包括收入政策、人力政策、指數化政策和經濟增長政策等。
1,要。如果只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作用會比較有限。比如說要節能降耗,到底什麼樣的企業能在節能降耗中有競爭力,能夠站住腳,這要通過競爭才能知道。
2,推進大量的結構優化事項,往往政府只需要給一個導向,再加上經濟杠桿的規范化設計,比如有一系列有針對性、體現產業政策和技術經濟政策的稅收或者支持補助的優惠措施,而後讓企業自己在競爭中形成優化配置,通過市場來進行優勝劣汰,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在稅制方面,要達到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結構的目的,需要充分利用資源稅、消費稅、環境稅的區別對待措施。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無論是生產領域,還是消費領域,資源要素的相對價格都應該上調,從而使各方面更加珍惜資源,節約使用初級產品,刺激各種主體千方百計地開發節能減耗的工藝、產品和技術,從長遠來看,這個經濟杠桿不但要用,而且要用好、用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