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土地流轉多少畝才能有補貼
2016年農業「三項補貼」合並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也就是說,國家對規模種糧是有補貼的,但各地補貼標准和申報條件不同,有些省份統一標准,比如山東是50畝以上60元/畝,有些省份各地自行制定標准,比如福建沙縣30畝以上種糧大戶每畝給予30元的獎勵,而福建晉江對承包耕地30畝以上種糧大戶獎勵資金是100元/畝。具體可咨詢當地農業部門。
一、承包多少畝土地有補貼?
山東
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補貼標准為:60元/畝,限額1.2萬元。
申報條件為:
1、至少種植一季小麥或水稻兩種主要糧食作物。
2、種植面積須在50畝以上,包含50畝。
3、種糧大戶與農戶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須使用鄉鎮農業部門統一制定的合同,經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審查簽字並加蓋村委會公章,鄉鎮農業部門審核備案。
4、提供土地流轉費用支出憑證及購買種子、農葯、肥料等生產資料的原始發票或收據。
浙江
1、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對全年稻麥復種面積達到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主體,每畝補貼不低於90元;具體起補面積、補貼標准及方式由各地確定。
2、對旱糧生產基地(連片50畝以上)內的旱糧作物種植者,給予每畝125元的直接補貼;對在「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且套種面積比例達50%以上的給予每畝60元的直接補貼;
3、訂單良種獎勵:省財政對與持有水稻、小麥種子生產許可證的種子企業簽訂訂單合同,並按訂單交售水稻、小麥良種的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及合作社聯合社社員等種子生產者,每交售50公斤常規水稻種子獎勵30元,按實際種植面積獎勵,每畝最高不超過240元;每交售50公斤雜交水稻種子獎勵100元,按實際種植面積獎勵,每畝最高不超過300元;每交售50公斤小麥種子獎勵30元,按實際種植面積獎勵,每畝最高不超過150元。
4、貸款貼息扶持政策:對稻麥復種面積或一季旱糧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合作社聯合社等主體符合條件的糧食生產貸款,省財政給予3%的貸款貼息,各地根據實際可給予更優惠的貼息。貸款資金主要用於糧食生產環節,包括種植糧食作物所需的土地租金、購買農資和農機具、小型糧食生產、加工、倉儲及社會化服務設施建設等。
二、如何申報補貼?
以下是山東的申報流程,供大家參考:
(一)種糧大戶申報。種糧大戶向土地所在村委會自行申報。
申報材料主要包括:種糧大戶申報表及大戶本人身份證、土地流轉合同、購買生產資料發票或收據等復印件。
(二)村初核。所在村對種糧大戶提交的申報資料進行初核。
內容主要包括:地塊的位置、種植糧食作物的種類和面積、土地流轉合同的真實性及雙方當事人的基本信息等。初核無誤後,由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在申報資料上簽字並加蓋村委會公章上報鄉鎮。
(三)鄉鎮審核。鄉鎮政府組織對種糧大戶申報資料進行審核,並實地核查種植的糧食作物、面積等。審核無誤後在村、鄉鎮兩級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於7天。
公示內容包括:種糧大戶姓名、種糧地點、種植作物、面積、補貼金額和監督舉報電話等。公示無誤後,由鄉鎮農業(經管)部門將種糧大戶補貼信息錄入到齊魯惠民補貼「一本通」系統。鄉鎮政府對補貼對象、種植面積、補貼金額等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負責。
(四)縣級農業部門復核。縣級農業部門對種糧大戶申報資料、申報流程進行復核。重點審核申報資料是否齊全、申報流程是否完備等。根據審核結果,認真測算資金需求,如實向縣級財政部門提供補貼對象的個人信息、種植面積、補貼數額等信息。縣級農業部門對種糧大戶補貼信息的完整性、申報程序的完備性負責。
(五)縣級財政部門撥付資金。縣級財政部門根據縣級農業部門提供的種糧大戶補貼信息,及時向金融部門撥付資金,督促金融部門及時把資金發放到種糧大戶的「一本通」賬戶中,並及時將發放結果反饋縣級農業部門。
㈡ 怎樣做好 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 規劃工作
為加快推進畢節市村級集體資產股份量化改革試點工作,及時掌握試點工作新動態,認真總結改革工作新經驗,近日,畢節市農經站就織金縣官寨鄉紅岩村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織金縣官寨鄉在改革試點中制定方案,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力爭打好「生態農業觀光」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抓好組織建設,健全工作機制紅岩村成立了以副鄉長為組長,財政分局、村管、國土、經濟發展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共同商討,建立健全的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工作機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通過完善各項權能,激活紅岩村各類生產要素,共同探索創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營機制,避免集體資產流失和農民權益受損,防止集體資產被集體組織內部少數人侵佔和支配,防止外部資本侵吞、控制集體資產,保證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二、利用區位優勢,制定工作方案紅岩村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7.8公里,僅需10分鍾車程,是烏江百里廊的核心地段,風光秀麗,氣候迷人;轄區內盛產柑橘、櫻桃、枇杷、果蔬等主要名特產品,吸引眾多遊客來此遊玩採摘,據統計,紅岩村共有農家樂17家,名特產品帶動每家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東風湖庫區裸結河水上旅遊、生態農業觀光園與織金洞風景名勝區連為一體;除此之外,面積2萬多平方米,政府耗資300多萬元建成的生態農業觀光園坐落其中。鄉、村兩黨委就如何發展壯大村級經濟進行了深入調研,並充分結合該村經濟、地理、人文、環境氣候以及現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依託鄉村區位優勢,制定以發展農村特色旅遊經濟為主的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方案,全力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品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三、整合資產資金資源,發展集體經濟紅岩村將對集體資源和資產進行清產核資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每個成員,讓集體資產變股權,明晰產權歸屬,賦予農民的財產權利,讓農民真正能把資產揣進口袋。同時,以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省級財政補助的80萬元扶持資金、「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財政補助資金以及「一事一議」財政資金為牽引,進行折股量化後投入「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建設和經營中,讓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共同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共享收益分紅。除此之外,紅岩村將通過整合本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採用「公司%2B農戶」現代農業發展形式和「考酒%2B養豬%2B建設沼氣池%2B種植發季節蔬菜」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農民創收,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四、做好宣傳工作,尊重群眾意願紅岩村充分做好了集體業態經濟發展宣傳工作,召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實施群眾動員大會及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做到大小事務公開,保障群眾的知情權,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方案制定、實施堅持尊重群眾意願的原則,既要重視和尊重村支書等關鍵人物的意見和建議,也要保證方案制定不以參與決策者個人意見為主攻方向,須經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充分醞釀、民主討論,提交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並經應到人數的2/3以上通過,方案報鄉人民政府批准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備案後實行。保證村民既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共享集體資產收益的受益者。
㈢ 去年財政部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擴至多少省份
財政部網站1月23日發布2017年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推進情況。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省份擴大到23個,並安排50億元資金支持試點,對「薄弱村」「空殼村」,特別是處在深度貧困地區的村,著重給予資產性扶持。
二是總結模式,推廣借鑒。加強經驗總結和推廣,形成了一些經過地方實踐、行之有效的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比如,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和流轉承包地,開展以土地等資產為紐帶的股份合作經營。村集體與大戶、能人等聯辦服務社、合作社、電子商務平台等,發展特色產業以及倉儲物流、物業管理等服務經濟。引導「三無」村開展聯合組團異地置業,發展共享經濟等。
三是守住底線,強調可持續。加強目標政策引導,明確試點政策底線,嚴防新增村級組織債務,努力推動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經過政策扶持和各地實踐探索,試點村尤其是「薄弱村」「空殼村」的村集體收入明顯增加,基層黨組織帶動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農村產業發展方式逐步轉變。
㈣ 土地流轉又有哪些新內容
2016年土地流轉政策紅利:
財政部在15年12月初向社會發布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的中指出:2016年,中央-財政將選擇13個省份開展試點。在原有浙江、寧夏兩個試點省份的基礎上,新增河北、遼寧、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11個省份,在一定時期內開展試點。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地方試點工作。省級財政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市縣也應給予必要支持。
試點資金主要用於對鼓勵土地流轉、零散土地整治、發展為農服務、物業經營等進行補助,不得用於項目配套、償還鄉村債務、建設樓堂館所、購置交通通訊工具和發放個人補貼等方面。
各地按照試點鄉村的資源資產狀況和區位條件,可以統籌考慮以下試點內容:
1、支持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鼓勵和引導村集體成員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入社。採取村集體成員認可的經營方式,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土地經營收益最大化。
2、支持村集體創辦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社、勞務合作社等服務實體,為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加工、流通、倉儲、勞務等有償服務,促進農業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後延伸,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鼓勵村集體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的要求,開發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土地,量力而行建設物業項目,發展物業經濟。盤活村集體閑置辦公用房、學校、倉庫、禮堂等不動產,開展租賃經營。
4、有條件的村,可以探索設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積極探索基金使用運轉方式,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㈤ 求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我有全文,
省府辦公廳《轉發省國土資源廳關於「三舊」改造工作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粵府辦[2009]122號)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
粵府辦[2009]122號
轉發省國土資源廳關於「三舊」改造工作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國土資源廳《關於「三舊」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國土資源廳反映。
關於「三舊」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
省國土資源廳
為貫徹落實《關於推進「三舊」改造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若干意見》(粵府[2009]78號),確保我省「三舊」改造工作有序推進,現就「三舊」改造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認真編制「三舊」改造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
開展「三舊」改造工作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組織城鄉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等部門,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產業發展需求,根據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編制「三舊」改造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有條件的鎮(街、開發區)人民政府(辦事處、管理委員會)經上一級政府同意也可組織編制。「三舊」改造規劃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年度實施計劃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三舊」改造規劃為期5年,分年度實施。年度實施計劃依據「三舊」改造規劃編制,納入城鄉規劃年度實施計劃。「三舊」改造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編制要點見附件1。
二、符合條件的舊村莊集體建設用地經申請轉為國有建設用地
納入「三舊」改造規劃的舊村莊集體建設用地,符合下列條件的,有關農村集體羥濟組織可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申請轉變為國有建設用地。
(一)該集體建設用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且符合城鄉規劃。
(二)土地權屬清楚,無爭議。
(三)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代表大會)2/3以上人員同意。
(四)已納入「三舊」改造年度實施計劃。
舊村莊集體建設用地申請改變為國有建設用地的,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審查後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核,並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逐級上報省國土資源廳;省國土資源廳審核並報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後批復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相關要求見附件2、3、4)。
三、完善歷史用地手續
(一)制訂改造方案。納入「三舊」改造范圍、需完善徵收手續的歷史用地,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制訂改造方案。改造方案包括如下內容:
1.基本情況:改造涉及的土地位置、面積,需完善徵收手續的具體范圍、面積,用地發生的時間及涉及的所有權人,土地確權、登記情況。需繼續保留自居自用集體建設用地的,還應明確其范圍、面積。
2.規劃情況:改造涉及的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是否符合「三舊」改造規劃並納入年度實施計劃。
3.土地利用現狀情況:土地用途、面積、已使用年限,地上建築物的面積、容積率,土地產出率等。
4.協議補償情況:是否已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戶簽訂征地協議並作了補償,是否有因征地補償安置等問題PI發糾紛,是否按用地發生時的土地管理法律政策進行處理(處罰)。
5.擬改造情況:改造後的土地用途和產業安排、建築面積、容積率,擬投入的改造資金、建設改造主體、供地方式,完成改造後的綜合效益等。
(二)審查審批。有關改造方案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匯總上報省人民政府,同時抄送省國土資源廳。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對改造方案進行審查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由省國土資源廳批復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相關要求見附件5、6)。
四、安排「三舊」改造用地周轉指標
在實施「三舊」改造工作中,涉及建設用地騰挪需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的,可按《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管理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138號)、《關於印發(廣東省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粵國土資發[2006]179號)的有關規定,由地級以上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向省國土資源廳申請使用周轉指標。周轉指標按照「總量控制、封閉運行、定期考核、到期歸還」的原則,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單列管理。各地級以上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於每年12月31目前向省國土資源廳報告周轉指標使用情況。
五、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的處理
(一)定義。
邊角地是指在城市規劃區或者村莊建設規劃區內難以單獨出具規劃要點、被「三舊」改造范圍地塊與建設規劃邊沿或者線性工程式控制制用地范圍邊沿分隔(割)、面積小於3畝的地塊。
夾心地是指在城市規劃區或者村莊建設規劃區內難以單獨出具規劃要點、被「三舊」改造范圍地塊包圍或者夾雜於其中、面積小於3畝的地塊。
插花地是指在城市規劃區或者村莊建設規劃區內難以單獨出具規劃要點、與「三舊」改造范圍地塊形成交互楔入狀態、面積小於3畝的地塊。
(二)「三舊」改造中涉及的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以下簡稱「三地」),如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且累計面積不超過改造項目用地面積10%,經改造主體提出申請,按下列方式分類處理:
1.「三地」為國有建設用地的,可按照協議方式辦理出讓手續。
2.「三地」為集體農用地,需辦理農用地轉用或土地徵收手續的,由各地按批次報批方式,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後,逐級上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3.「三地」屬集體建設用地的,由各地將「三地」納入需完善徵收手續的「三舊」改造方案一並上報。
「三地」處理中涉及土地徵收的,在提供有關證明材料的前提下,可不再舉行聽證、辦理社保審核和安排留用地。有關用地計劃指標及耕地佔補平衡由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涉及林地的,應依法向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辦使用林地手續。
六、分散土地歸宗
根據「三舊」改造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三舊」改造實施主體在符合下列條件的前提下,可申請將分散的土地歸宗:
(一)擬收購歸宗的土地,已全部辦理了土地確權登記。
(二)收購人與有關土地權利人已簽訂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並落實了相關補償安置措施。
(三)土地權屬性質相同。
(四)收購已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地役權登記的土地,必須分別徵得土地抵押權人、地役權人的同意,並辦理注消土地抵押權、地役權登記的相關手續。
(五)擬收購的土地使用權不屬於法律法規限制權利的類型。
(六)涉及補繳地價的,己按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的統一規定辦理完畢。
辦理歸宗登記時,土地使用權轉讓方和受讓方必須共同到土地登記機構申請辦理土地使用權受更登記。土地登記申請人除拄《土地登記辦法》規定提交土地權屬來源等有關證明文件外,還應提交擬收購合並歸宗前宗地權屬分布圖和各宗地的權屬狀況列表(含權利人、權屬性質、土地坐落、宗地面積、用途、使用期限、土地證書編號等內容)。土地合並歸宗後按規定重新編制地號。
七、明確部門職責
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地區的「三舊」改造工作負總責,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共同推進。發展改革部門負責「三舊」改造中涉及投資項目的立項和產業政策制定;規劃部門會同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指導、組織編制和審查「三舊」改造規劃和近期改造片區的詳細規劃,提供項目的規劃設計條件,及時辦理項目有關手續;國土資源部門負責辦理農用地轉用、徵收土地等用地手續,負責土地確權、登記,組織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等工作;建設部門負責「三舊」改造中房屋的拆遷管理,工程項目建設監管;財政、稅務、監察、農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林業、文化、公用事業管理、人防、公安等相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做好配合、服務工作,共同推動「三舊」改造。
八、加強監督檢查
各地不得借「三舊」改造的名義,擅自擴大完善歷史用地手續的范圍;不得將末使用和不進行改造等不屬於「三舊」改造范圍的用地按照「三舊」改造特殊政策辦理有關用地手續。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應對納入「三舊」改造范圍的用地手續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每年年底前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三舊」改造工作進行自查,及時對「三舊」改造情況進行總結,尤其要認真總結「三舊」改造對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成效,於第二年2月底前專題報告省人民政府。
涉及「三舊」改造的供地,屬政府收購儲備後再次供地的,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其餘則可以協議方式出讓。以協議方式出讓的,必須經市、縣人民政府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並進行公示:具體操作程序由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