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教育服務經濟發展

教育服務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23 06:19:27

Ⅰ 高等職業教育如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摘要: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通過分析廣西經濟發展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內研究廣容西高職院校如何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調整辦學結構,針對廣西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特點,培養適合廣西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為廣西經濟騰飛服務。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地方經濟;結合;服務 作者簡介:羅麗玲(1966-),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江思義(1965-),男,廣西南寧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生,國內訪問學者、國家注冊測繪師、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教育、工程測量和工程咨詢;卜振龍(1966-),男,廣西南寧人,工程碩士,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高級建築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剩餘4497字)

Ⅱ 辨析:教育應該完全服務於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

這個說法是片來面的!教育的根本自目的就是完善人!而完善人和完全服務於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是不同的概念。人作為教育的對象,不完全是為了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為了人的自我完善發展。教育首先是要教會人生存,讓人學會自我學習,再次是滿足人的精神需求,讓人不斷進步。而人不斷進步了,就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的生存環境和精神享受,因此,這也是社會經濟政治不斷完善的過程。從這可以看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是隨著人的發展而發展,教育的根本目的的促進人的發展,人的發展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建設。因此,可以看出教育不僅僅完全服務於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

Ⅲ 教育對經濟發展有何促進作用

第一,拉動我國經濟增長

2000年以來,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教育發展對飲食業、運輸旅遊業、文化用品製造和印刷業、基礎設施等相關行業最終需求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僅從文化用品業來看,我國2010年與2000年相比,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增加了1305.7萬人,如果每生每年平均消費的文化用品按百元計算,新增學生能帶動我國文化用品業產值增加130570萬元。

第二,有利於解決就業問題

大力發展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可以延緩低級教育的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問,起到「蓄水池」作用。此外,發展教育還直接或間接地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一些優秀的高校學生畢業後,自主創業,不僅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為社會提供更多的職位,吸納大量的勞動力。

第三,通過提高人的素質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教育能夠傳播知識,提高人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勞動者承擔工作的數量和質量,從而提高生產率。從生產領域看,與小學沒畢業的勞動者相比,小學畢業的勞動生產率要高43%;

與小學畢業的勞動者相比,中學畢業的勞動生產率要高1.1倍;與中學畢業的勞動者相比,大學畢業的勞動生產率要高3倍。

第四,通過加速科技進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教育提高了全社會的科學文化水平,為技術力量成長提供廣闊的基礎和保證,優化人才結構,傳播科學知識,使科學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3)教育服務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高等教育的發展程度和發展質量,不僅影響整個教育事業,而且關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

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提升我國人力資源整體水平,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1999年初,黨中央國務院按照「科教興國」的戰略部署,作出了高等教育大擴容的重大決策。

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勞動力。現代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教育可以再生產人的勞動能力,可以增加勞動力價值,還可以改變人的勞動能力的性質和形態,使勞動能力具有專門性。

Ⅳ 一個社會的教育發展進程與其政治經濟發展進程之間的關系是

教育的發展肯定可以促進社會各方面的進步,因為教育教出來的是國家、社專會的新鮮屬血液,
是社會的新一代接班人,所以,一個民族、國家、社會的教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大事。
當一個社會重視教育發展進程,千方百計重教育,就能為各行各業輸送所需人才,推動
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同樣,政治經濟發展對教育有促進作用,只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滿足教育所需的條件,
在社會動盪、經濟蕭條的環境下,教育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和制約。

Ⅳ 如何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高中和大學的教材尤其是大學的教材內容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相輔相成。也就是一成不變的教材內容是滯後社會經濟發展的。

Ⅵ 如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加強新農村普法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十一五」規劃勾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農村普法教育是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如何圍繞「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切實加強宣傳教育的持久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維護農村基層穩定,尤顯重要。中宣部、司法部「五五」普法工作規劃已把農民確定為「五五」普法工作的重點對象。各級各部門就如何加強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都出台了一系列方針措施。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人口所佔人口比例大,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堅定不移地把普法工作的重心放在農村,為打造全縣平安和諧新農村注入生機和活力。
一要進一步鞏固農村普法陣地,確保持久性。農村普法工作任重道遠,非一朝一夕之功,貴在常抓不懈,持之以恆。為此,要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以鞏固農村普法陣地為突破口,不斷推動普法教育在農村的深入持久開展。首先是要完善農村普法網路。層層成立組織領導機構,加強組織領導。鞏固鄉鎮(區)法制分校、村(居)委會法制夜校、村組法律學習室、十戶法制宣傳員四級普法網路。加強人員隊伍建設,每個網路安排專人負責,並落實工作經費。加強工作的檢查與監督,使普法工作真正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要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充分發揮鄉鎮司法所在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橋頭堡」、「排頭兵」作用。把農村普法納入各級綜治、文明建設的考核內容,使農村普法工作滲透到農村工作的每一環節,每一個層面。其次是要調整 充實農村普法隊伍。組建法律志願者隊伍。充分利用現有的人才資源,組建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熱心公益事業的離退休幹部、法律工作者、法學院學生為主體的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服務的整體優勢,協調聯系農村,支持志願者擔任村法制夜校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送法下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制宣傳教育、法律咨詢、調解民間糾紛等各類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以鄉鎮幹部為骨幹組成普法講師團,按照分片包乾的原則,結合農民生產生活實際,進村入戶講授法律知識。明確村「兩委」成員、人民調解員為法制宣傳骨幹,牽頭組織農民學法。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生產生活中帶頭學法、用法、守法。第三是要加強普法設施建設。在人口較集中、經濟較活躍的農村墟場等中心區域設立普法宣傳欄,堅持定期更新普法內容,面向農民宣傳與農業、農村密切相關的應知應會的法律基本知識。每個村均應開辟至少一個以上的法制宣傳專欄,讓農民隨時學習和掌握政策、法律知識。要加強村組法律學習室的建設,充實法律書籍,為農民學法提供方便。同時,普法職能部門應抓住各個時期的一些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選取典型案例,編印普法宣傳資料或收集整理一些法制節目的音像資料,及時發到農村進行普法宣傳。
二要抓住農村普法重點,突出針對性。圍繞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突出普法重點,有的放矢地開展普法教育,增強農村普法的針對性。首先是要抓住農村普法的重點對象。「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員和幹部」。就農村而言,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應是村民中的黨員和村、組幹部,他們的法律意識,依法辦事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農民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和農村法制氛圍。因此,應針對重點對象,組織切實有效的法制宣傳教育。其次是要明確農村普法的重點內容。大力加強與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土地承包、產品交易、勞動者權益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結合農村中心工作和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普法活動,宣傳普及相關法律法規,使農民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要從農民的需要出發,從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將用法律教育群眾與服務群眾結合起來,將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和解決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工作做到農民的心坎上,力求取得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普法效果,進一步激發農民參與農村法制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是要圍繞維護農村穩定開展普法。農村穩則全局穩,要針對影響農村穩定的苗頭,在不同時段,選擇不同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民進行普法教育,依法排查和調處農村矛盾糾紛。結合嚴打、禁賭、禁毒等工作,大力開展「嚴打」法制宣傳,禁毒、禁賭法制宣傳,反邪教法制宣傳等活動,教育和引導農民樹立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依法規范言行,依法解決農村的熱點問題,幫助農民依法化解紛爭,依法處理事務,依法維護權益,預防違法犯罪,促進和維護農村穩定。第四是要圍繞民主法治建設開展普法。以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活動為載體,以貫徹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主線,認真落實「四民主,兩公開」制度,切實保障村民的民主權利,讓村民切身體會到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由「要我學法」到「我要學法」的轉變。
三要創新農村普法方式,增強實效性。農村普法工作要適應農民生產生活的特點,盡量避開農忙季節,努力做到生產、普法兩不誤。首先是要進一步發揮傳統方式方法的作用。把電影普法、文藝普法、法律咨詢、普法一條街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方式綜合在一起。通過以案說法、圖片解法、旁聽審判、現身說法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牆頭詩」、「快板書」、「順口溜」,使農民群眾聽得懂、學得進、記得住、用得上。其次是要充分發揮現代傳媒在農村法制宣傳中的作用。利用網路、電視、手機簡訊等現代化傳媒手段,充分發揮其覆蓋面廣、傳播快、生動形象、影響大的優勢開展農村普法,增加宣傳的科技含量,擴大宣傳效果。第三是要認真組織開展好主題法制宣傳教育系列活動。抓住「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月」、「青少年法制宣傳周」、「12•4法制宣傳日」等一系列主題開展普法活動。同時利用專業法、部門法頒布實施紀念日的有利時機,聯合稅務、安監、交通、國土等職能部門開展專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為農村普法營造濃厚的氛圍。第四是要結合人民調解法律服務職能的發揮,搞好農村普法。在防調農村民間糾紛時,結合農村實際,深入透徹地宣講有關法律法規,達到「調處一起,教育一片 」的最佳效果。要為農村當事人提供優質法律服務,把法律服務與法制宣傳有機結合起來,擴大覆蓋面。

Ⅶ 簡述教育如何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

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 從產生之初就與人類謀取物質資料的勞動過程緊密相關。
首先,教育對經濟具有制約的作用,經濟實力制約著教育發展的物質基 礎,經濟水平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經濟結構制約著教育結構,經濟條件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教育相對獨立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教育對經濟的作用,教育能夠提高勞動力的整體素質,教育可以促進科學技術的創新,教育對經濟的運行具有直接調節作用。
其次,經濟的發展,必然拉動一系列的事業發展,教育正是受益頗深。科教興國,已被作 為國家發展的長遠戰略。 教育事業因此也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育的大力發展下, 特別是基礎的教育的發展使國民的素質大幅度提高。 高等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才,這直接拉動經濟發展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教育和經濟是一對矛盾的綜合體,是矛盾的辨證統一。

Ⅷ 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1. 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職業教育的地方性、行業性、開放性辦學特點所致。

  2. 職業教育在培養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把培養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有良好思想品德的高素質公民作為重要目標。培養中職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工作充滿熱情;養中職學生的忠誠守信;培養中職學生的意志品質,特別是耐挫能力;培養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感情,明白家鄉正處於發展時期,在家鄉就業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3. 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特點,具有與地方經濟齊頭並進、相得益彰的良性發展,才能凸顯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本質。同時,地方經濟的發展對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為職業教育的本地就業提供了勞動力市場,維護了地方經濟的穩定發展。

閱讀全文

與教育服務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