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現在屬於泉州市區嗎
都不屬於,最多算是郊區!
泉州市區主要分為鯉城區和豐澤區,西南至新華路,東北到僑鄉體育館。
B. 福建泉州鯉城區清蒙經濟技術開發區德泰路嘉龍現代城13棟 這句的英文是有急用
Building 13, Jialong New Town Estate, Detai Road/Street(看當地習慣選用回), Qingmeng Econom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Licheng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RC)
供參答
C. 泉州清蒙經濟開發區 鍾點工
那邊很多的!你在網上 找沒用的,得親自去那走走,!
D. 泉州清蒙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行政上屬於晉江市,確切地點是晉江市池店鎮清蒙村。
拓展: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福建省政府批准、泉州市政府直接興辦開發建設的省級開發區。功能定位為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的經濟管理體制示範區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規劃面積包括已開發的清蒙園區20平方公里以及即將開發的洛秀園區83平方公里。清蒙園區規劃建設了泉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高科技園區)、汽車製造基地、產業集中區、生活配套區。截止2005年8月,已投產企業近200家,就業人口7萬多人。
2、發展規劃
自1996年投建以來,黨工委、管委會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區一點"功能定位,以創業者需求和企業發展為導向,精心搭建創業支持平台,優化環境,創新機制,高效服務,努力構建政府、企業、業主、員工發展共同體,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推進。
在經濟運行方面:實施開發壯區戰略,拓寬招商渠道,提升運行質量,不斷擴張經濟總量,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作用日漸顯現。建區以來累計簽訂投資項目合同280個,合同投資額30億元,合同使用外資4億美元,外商實際到資3.2億美元;已投產企業累計近200家,在建項目50個。2004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達50.5億元,比增44%,財政收入達2.7億元,比增53%。開發區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機電一體化、輕紡化纖、體育用品、工藝禮品六大主導產業集群。一批規模大、檔次高、後勁足的明星企業和優質項目在區內迅速聚集。
E. 請問一下泉州清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戶口是落在鯉城區還是晉江的
就是經濟技術開發區,級別跟鯉城區和晉江一樣。
F. 福建省泉州市清蒙經濟技術開發區刑偵大隊的電話號碼
建議撥打114查詢
G. 請教各位仁兄:我要到泉州市清蒙經濟技術開發區德泰路 泉州太子酒店 開會。要是從飛機場
從泉州飛機來場到泉州市清蒙經濟技術源開發區德泰路 泉州太子酒店建議乘車路線如下:
1. 在晉江機場站坐16路公交車在市區「海關大樓」下車。
2. 在「海關大樓」乘坐18路或35路, 在「清蒙長途車站」下車。 走150米就到了泉州太子酒店。
也可以打114問路哦、
H. 泉州一共有幾個開發區主要范圍有哪些
泉州市轄4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泉州市 面積11244平方千米,人口762萬人(常住人口,2006年)
豐澤區面積 132平方千米,人口 18萬。郵政編碼362000。
鯉城區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 27萬。郵政編碼362000。
洛江區面積 382平方千米,人口 17萬。郵政編碼362011。
泉港區面積 326平方千米,人口 37萬。郵政編碼362801。區人民政府駐山腰街道。
石獅市面積 189平方千米,人口 31萬。郵政編碼362700。市人民政府駐八七路。
晉江市面積 721平方千米,人口103萬。郵政編碼362200。市人民政府駐羅山街道世紀大道。
南安市面積2035平方千米,人口148萬。郵政編碼362300。市人民政府駐溪美鎮。
惠安縣面積 762平方千米,人口 92萬。郵政編碼362100。縣人民政府駐螺城鎮。
安溪縣面積2983平方千米,人口107萬。郵政編碼3624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
永春縣面積1452平方千米,人口 55萬。郵政編碼362600。縣人民政府駐桃城鎮。
德化縣面積2210平方千米,人口 31萬。郵政編碼362500。縣人民政府駐潯中鎮。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潯美工業區,南浦工業區,清蒙經濟開發區,北峰工業區,火炬工業區,仁風工工業區,差不多就這幾個
I.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從國際宏觀態勢分析,2010年以來由美國採取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引發全球性流動性泛濫,這種流動性泛濫使得我國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資產市場風險不斷增高,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不斷增大,我國由此進入所謂「高匯率、高物價」時代,此種情形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十二五」經濟發展的走勢。具體到開發區而言,長期以來已形成的主要依靠生產要素驅動和外向型驅動的增長方式帶來嚴峻的挑戰,加大開發區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壓力。 從國內周邊地區發展態勢分析,作為「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設的平潭綜合改革試驗區已成為海峽兩岸合作交流的橋頭堡和接受台灣高端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對不斷深化交流的泉(州)台(灣)產業合作產生較大的沖擊。另一方面,隨著廈門經濟特區范圍擴大至全境以及海峽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的獲批,廈門經濟特區不僅在地域上與泉州實現無縫對接,而且得以在更大發展空間上優化重組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等主導優勢產業,加之開發區與鄰近的鯉城、晉江、石獅、南安等地長期存在的同質化低水平價格競爭,開發區產業發展面臨的外部競爭壓力更為嚴峻。周邊態勢的新變化對開發區發展提出新要求:
1、要加快轉型升級,即必須由傳統的生產製造向「微笑曲線」的兩端——技術研發和品牌營銷延伸,率先向價值鏈的高端環節「突圍」,在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重塑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2、要推動增容擴區,利用國家級開發區的品牌效應開展飛地園區建設,突破空間規模狹小、土地資源短缺的限制,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規模效益。2009年啟動的官橋園區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挑戰和機遇並存。開發區也面臨一些難得的發展機遇。
「十二五」期間泉州市將加快推動環泉州灣中心城區和南翼新城建設,而清濛園區與官橋園區又均處於中間樞紐地帶,戰略地位突出。開發區應科學謀劃,主動融入,敢於作為,力爭在全市的城市和產業發展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1、工業用地不足。清濛園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土地已開發95%以上,區內企業嚴重受制於發展空間不足。部分企業因發展空間受限而不得不選擇外遷,部分改制企業因項目用地不足影響了規模的快速擴張,進而影響了上市進程。另一方面,新建的官橋園區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包括融資、安征遷、體制機制等方面困難較多。
2、現有產業類別過多。清濛園區匯聚了紡織服裝、體育用品、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機電一體化、工藝禮品等六大支柱產業,支柱產業過多,致使每個產業的規模不夠大,這不但分散了園區的資源,也限制了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更進一步地,園區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足,扶持力度較弱,發展滯後,限制園區企業的發展。
3、中高層人才引入難。開發區現有生活配套基本上以企業為單位進行,缺乏服務於中高檔消費群體的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加之區內缺乏同等級的交流溝通,滯後於技術和時尚前沿,導致中高級人才「難引進、難留住」。
4、管理許可權下放不夠。管委會在許多方面尚不具備獨立的審批權,土地證、產權證等各項證照手續的辦理需要層層審批,嚴重影響了辦事效率;相比於其他同類的國家級開發區,管委會授權級別過低,在地區協調、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都難以達到應有的質量和效益。 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突出三大目標、實現五項提升。
1、突出三大目標
●致力打造泉州市產業升級服務中心
●致力打造泉州市產業人才聚集高地
●致力打造泉州市產業創新試驗平台
2、實現五項提升
●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建設優勢特色產業的集聚區
●全面提升城市配套能力,建設服務產業發展的核心區
●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產業創新發展的活力區
●全面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建設國有資產運作的試驗區
●全面提升統籌發展能力,建設社會管理服務的示範區 到2015年,主要預期指標是:
1、主要經濟發展指標
(1)實現工業總產值510億元,年均增長13%;力爭達到557.2億元,年均增長15%,比2010年工業總產值翻一番。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06.4億元,年均增長13%;力爭達到553.4億元,年均增長15%。單位土地工業產值40.8億元/平方公里,力爭達到44.6億元/平方公里。
(2)財政總收入達到20億元,年均增長12.5%;力爭達到22.2億元,年均增長15%,比2010年財政收入翻一番。其中單位土地財政收入1.6億元/平方公里,力爭達到1.8億元/平方公里。
(3)「十二五」期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金額100億元。
(4)年出口商品總值達7.1億美元(按海關統計口徑),年均增長10%。
(5)第三產業比重達到30%左右(按財政收入統計口徑)。
2、主要科技發展指標
(6)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
(7)規模以上企業寬頻接入率達到100%。
3、主要社會發展指標
(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水耗低於泉州市同期水平的50%,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以上。
(9)規模以上企業全部達到清潔生產企業水平,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達到100%。
(10)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覆蓋率均達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