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的地理特徵
1、世界第二復人口大國:印度是制世界文明古國,人口11.3億,居世界第二位。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因此,印度政府推選計劃生育政策。
2、位置:①大部分位於10ºN——30º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②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5、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主要家產品為水稻和小麥,水稻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恆河上游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盤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貳』 印度的地理環境氣候對於印度思想產生的作用
地理環境在印度文明發展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文明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但版削弱了人們與自權然斗爭能力的發展,加之環境使然,印度人長期自囿於農村公社、種姓和宗教束縛中,少有進取精神,屢遭外族入侵與征服。但是他們在追求心靈致悟中,創造了獨特的文化,特別是博大精深的佛學,以它深奧的哲理和高度的思辨特徵,在古代東方世界大發光彩,東漸中華,遠播亞太。印度文化給世界文化寶庫留下了寶貴遺產。
『叄』 印度地理環境有哪些優勢
地處熱帶,水熱條件好; 耕地面積大; 礦產資源豐富。
『肆』 簡要說明印度法系的地理范圍及其影響
印度法系(英文名稱:Hin law system):公元5~7世紀以前古代印度奴隸製法及以其為基礎的古版代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暹羅權(今泰國)、菲律賓等國法律的統稱。 印度法系是古印度法及受古印度法影響的東南亞各國法所組成的法系。在古代和中世紀,伴隨印度大量移民和宗教的傳播,印度法輸入東南亞各國和毗鄰印度的國家,從而形成了以《摩奴法典》為基礎的印度法系。這個法系在歷史上有較大影響。
『伍』 比較分析中,印兩國的地理環境對兩國經濟發展前景的影響
中國 東部地形平坦,氣候以季風氣候為主,宜居,有利於交通、經濟的發展回
西部多山,不利於發展答,但能源資源豐富
印度 地勢總體比中國平坦很多,耕地面積較廣,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有利於農業發展
另外,印度官方語言為英語,所以印度的IT行業發展比中國有較大優勢,班加羅爾有東方矽谷之稱
『陸』 印度的植被從地理和地形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印度幾乎全境是來熱帶季風自氣候(熱帶季雨林),西北部有少量的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荒漠),北部是狹長的高原山地氣候(高原植被、由落葉林過度到針葉林,再過渡到地衣苔蘚)。
原因:(地形只是一方面的小原因)
①印度位於印度洋北部,夏季太陽直射點北移,赤道低壓帶北移,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赤道西風,由於赤道西風經過海洋,帶來水汽。
熱空氣帶著豐富的水汽,遇到印度德干高原,地形抬升。熱空氣冷凝,形成了降雨,樹木枝葉茂盛。而冬季東南信風回到南半球,東北信風控制印度全境,由於東北信風是從中國大陸吹來的,很乾燥,所以印度冬季乾旱。 所以形成了落葉闊葉林為主的 熱帶季雨林。體現的是「海陸地帶性」
②西部塔爾沙漠荒漠帶:對於印度河的過度開發致使植被破壞,水土流失。 雖然西南風可以從塔爾沙漠西邊豁口進入,塔爾沙漠沒有高大山地,不易使水汽抬升冷凝,不易成雲致雨。第三由於冬季副高的控制無法形成降雨。也是 海陸地帶性
③北部是青藏高原,高原植物帶,是垂直地帶性。
『柒』 試論影響印度經濟發展的人文和地理因素
印度主要是印度教.注重來世,對於現實的苦難比較平和.印度人相對中國人的今世觀有很大的不同,印度對於貧富差距也認為本應如此.印度幾乎沒有人去加班,即使給錢也不幹,印度和尼泊爾還有不少苦行者,蓬頭垢面,不吃不喝幾天,認為這樣可以贖上輩子的罪.來世出人頭地.
印度周邊關系相對簡單,從而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捌』 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徵以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我只知道對印度農業影響最大的地理氣候特徵是印度洋季風。而且印度可耕地面積多,比中國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