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途徑

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途徑

發布時間:2020-12-22 18:34:55

Ⅰ 要解決好社會中岀現的一切問題的最根本途徑是什麼

時刻牢記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努力建設友好和諧的社會

Ⅱ 辨析題:在一個國家裡,實現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根本途徑是社會的進步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錯,

是某種意識形態,

而資本主義發展
民主,自由和人權並不是因為其社會的進步穩定和經濟的發展,而是相反.

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經濟社會發展這一根本的途徑是什麼為什麼

「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新的階段性特徵,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確政策導向、更加針對發展難題、更好順應人民意願的新要求,以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是發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的小康社會。

Ⅳ 馬克思主義學說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

馬克思主義抄關於人的全面發襲展學說指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和根本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人的發展是與社會生產發展相一致的。舊式勞動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大工業機器生產要求人的全面發展,並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理論有以下要點:
(1)人的全面發展是與人的片面發展相對而言的,全面發展的人是精神和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發展的人;
(2)人朝什麼方向發展,怎樣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取決於社會條件;
(3)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人的發展受到社會分工的制約;
(4)現代大工業生產的高度發展必將對人類提出全面發展的要求,並提供全面發展的可能性;
(5)馬克思預言,人類的全面發展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得以實現;
(6)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

Ⅳ 促進社會和諧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促進社會和諧的根本途徑是實現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

Ⅵ 如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根本途徑是什麼

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

第一,堅持遠大理想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統一。

「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七一講話》指出:「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

當前,我國正處在並且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需要建立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生產資料所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要原則的多種分配方式;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正在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社會的現代化,社會分工將越來越趨於專業化。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科學預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指明了正確方向,只要不斷促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是在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並為最終實現理想目標奠定堅實的經濟和社會基礎。

第二,堅持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統一。

歷史的經驗一再證明,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並不一定給每個人帶來同樣高度的幸福感。早在資本主義蓬勃興起的階段,馬克思就警覺地發現,大工業生產使人自身所創造的各種力量和事物反過來變為支配、統治和控制人自身的異己力量和事物。

由於勞動異化,才使人變得畸形化、片面化。要想使人得到解放,就得最終揚棄異化,使全體社會成員都得到解放,使人身得到全面「復歸」。

當前,我黨明確提出「兩個文明建設」並重的歷史任務,為人的全面發展開辟了道路。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正確途徑,也是我黨對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正確詮釋和全面發展。

第三,堅持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發展相統一。

唯物史觀認為,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分工把人與社會的關系推向某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之中:為了社會的全面發展,必須使大多數人處於片面發展狀態。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之間的對抗性矛盾才會消解。

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是逐步提高的、永無止境的過程。這兩個歷史過程相互提高、相互促進地向前發展。」這是辯證的歷史發展觀,它揭示了黨的方針、政策「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這一人與社會共同全面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是當代馬克思主義者在規律面前所表現出的理論自覺。

第四,堅持人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國民素質的統一。

要切實保證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這兩個「重中之重」,重視和發展學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規模,加快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分階段、有重點地普及各級各類教育;

同時,還要適應學習化社會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制度,積極發揮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技術培訓等教育的功能,加強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溝通和銜接,發展遠程教育、網路教育等開放教育體系,逐步拓展教育普及的層面和范圍。

(6)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途徑擴展閱讀:

其一,「人的全面發展」原理的本土化。

「人的全面發展」原理的本土化,集中地表現在它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特別是與中國傳統的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相融合,成為民族教育思想意識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相對於「人的片面發展」的現實而提出來的。

其二,「人的全面發展」原理的世俗化。

從功利目的看,建國初提倡「人的全面發展」原則,是為當時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服務的。毛澤東指出:「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間,最近一個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減弱了,出現了一些偏向。……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要負責。

其三,「人的全面發展」原理的制度化。

盡管制度分析不能揭示「人的全面發展」的規律,但可以回答它植根於中國的原因。實際上,把「人的全面發展」制度化,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Ⅶ 根據我國的1978到2013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近來 ,對中國經濟大勢的評價充斥著種種奇談怪論 ,然而不管是高調者還是唱哀者 ,他們都無法迴避一個事實
,那就是中國正在走向繁榮富強。中國的發展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 ,必然總是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中求發展。中國的發展確實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差距。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
:農村問題、就業問題、金融問題、社會保障問題、貧富差距問題、環境保護問題。此外
,國企改革問題、產業調整問題、國民素質教育問題、國際關系的處理問題都存在著諸多難解之結。依照中國現在的發展勢頭 ,只要給中國一些時間
,一個個空白領域的填補、經濟運行質量的有效提升、本土企業的做大做強、國家整體實力的再躍升都指日可待。國家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方向明確、經濟持續走高
,困擾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正在逐一得到解決或緩解 ,多年來巨額投入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Ⅷ 要實現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大力發展生產力

Ⅸ 為什麼實現人權的根本途徑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因為人權的最根本權首先在於生存權(官方觀點), 也就是只有了生存下去的權利,才版能有更進一步的權其它諸如言論,民主,自由等權利。、
而實現生存的前提和根本途徑首先就是靠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而二者之 中最根本的還 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生產出更多的物品才能供人們生存生活享用。當然經濟發展了之後便是社會的進步,比如 民主制度的健全,法制社會的建立等。

此乃本人觀點!

Ⅹ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根本途徑是什麼 為什麼

1.認真貫徹黨中抄央的方針政策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3.要相信人民群眾
4.堅持改革開放,用改革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5.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用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6.全面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創建節約型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轉載滴

閱讀全文

與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途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