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有何積極影響
中國大力扶植「低碳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2010年01月07日15:15新華網我要評論(0) 字型大小:T|T
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 (記者吳雨)在中國經濟遭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之時,以低碳產業、清潔能源、環保產業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卻顯現出一番非凡的增長態勢,在其迅速成長的背後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009年,國家出台的多項財稅和金融措施,在危機中找尋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中國經濟結構優化調整。
2009年開始,國家財稅部門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取消了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補貼消費者,鼓勵企業生產、研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金太陽」「太陽能屋頂」等計劃伴隨著一系列政策和意見出台,不斷加
B. 為什麼解決環境問題,需要人類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踐行低碳生活
首先你要理解,廣義上的環境概念,環境問題關注的不僅僅是固體垃圾的處理與處置,污水、大氣的排放與治理,還包括食品、人口、資源、能源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概念里的各種對象。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是發展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低碳生活也是人們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對發展低碳社會的具體體現。低碳也是人們解決人口與環境、資源三者之間矛盾關系的有力措施,是解決環境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
C. 政治題:我國政府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倡導低碳生活有何重要意義
1 有利於更好的貫徹落實節約資源 保護環境基本國策2 有利於更好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3 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4 有利於培養公民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5 有利於凈化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
D. 簡述中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原因。以及其他問題,高手來 高分
中國在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來經濟迅猛發展,中國的物質文明可以說是大躍進式的發展,但是伴隨著經濟的高速我們的環境卻是嚴重惡化,可以說高速的發展是靠嚴重的無度開采和排放污染所帶來的,現在長江黃河兩大河的水量已經不足80年的一半,而且經常斷流,水質嚴重惡化,以前麻雀是一害,現在麻雀都少的可憐,沙化,全球變暖,自然災害頻發等都是高速的發展的代價。
中國要低碳必須逐步實行我們不像歐美等國家能經歷那麼長時間的過渡期來慢慢關停污染嚴重的工廠,我們改善環境迫在眉睫,但是我們還要經濟繼續發展又要減少碳排量我們只有自己謀出路了
至於我們自己做那就是少開車家中提倡節約,包括水電等等,拒絕高排放高污染的用品包括汽車等等~我們個人只能做這么多~
E. 面對能源與環境等問題,全球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還倡導節能減排、低碳經濟.請回答下列問題:Ⅰ、氫氣
(1)①CH4(g)+H2O(g)═CO (g)+3H2(g)△H=+206.2kJ?mol-1,
②CH4(g)+CO2(g)═2CO (g)+2H2(g)△H=+247.4kJ?mol-1,
由蓋斯定律可知,①×2-②可得CH4(g)+2H2O(g)═CO2(g)+4H2(g),
其反應熱△H=(+206.2kJ?mol-1)×2-(+247.4kJ?mol-1)=+165.0 kJ?mol-1,
即熱化學方程式為CH4(g)+2H2O(g)═CO2(g)+4H2(g)△H=+165.0 kJ?mol-1,
故答案為:CH4(g)+2H2O(g)═CO2(g)+4H2(g)△H=+165.0 kJ?mol-1;
(2)由陽極排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鹽成份,尿素在陽極參與反應,則陽極反應式為CO(NH2)2+8OH--6e-═CO32-+N2↑+6H2O,
故答案為:CO(NH2)2+8OH--6e-═CO32-+N2↑+6H2O;
(3)令金屬氫化物為RHx,金屬R的相對分子質量為a,則
=0.077,即923x=77a,x為金屬的化合價,討論可得x=2,a=24,故該金屬氫化物為MgH
2,故反應方程式為2Mg
2Cu+3H
2△ | .
F. 「十二」五期間我國提出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目的
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城市不僅是政府、專家的事,積極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低碳生活,是一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個節能細節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對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的一種支持。 我們要實現宏大的節能降耗戰略,或許要取決於很多細微之處。人們應看到,這「細微之處」不只是製造業、建築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節。對於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每個人生活習慣中浪費能源和碳排放的數量看似微小,一旦以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有責任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眾開展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創意活動和普及工作,使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的科學發展決策,變為全民的實際行動。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的「世界公民」責任擔當,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難得機遇。因此,倡導低碳經濟、改善生活方式,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為在校大學生的我們,可以隨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網,去上課時電腦別待機,出去的時候關掉一切電源。多用電郵,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列印機;盡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為製造他們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門盡量步行,低碳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同時,主動參加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節能減排勢在必行,低碳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態度、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必然要有負責任的公民。我們不僅要倡導低碳生活,更應該主動踐行低碳生活。 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共同地球,選擇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G. 2、 目前,低碳時代已經到來。為發展低碳經濟,我國提出以下舉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2010年8月,發改委確定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 隨著「低碳」話語的出現,現在「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園」、「低碳交通」、「低碳環保」「低碳網路」、「低碳社區」——各行各業蜂擁而上統統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為一種時尚。為更好地規范「低碳經濟」扎實、有序推進,使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降排指標得以實現,使「低碳經濟」真正成為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2]。 首先,將減排目標納入「十二五」規劃。 到2020年實現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是庄嚴的承諾,同時也是十分沉重的責任。一方面,它標志著我國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另一方面,它標志著從政府到民間組織、從企業到個人都必須成為這一場革命的當事人、參與者、奉獻者和受益者。 其次,抓好試點和典型。 目前,深圳成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的第一個國家低碳生態示範市,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住建部支持將國家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最新政策和技術標准優先在深圳試驗,引導相關項目優先落戶深圳,並及時總結經驗向全國推廣;深圳負責承接國家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政策技術標准和示範任務。同時,住建部支持深圳市將每年一次的「光明論壇」提升規格,使其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低碳生態城市理論與實踐的交流平台。在條件具備的省市、地區、行業中及各省,都應有目的的選擇試點和典型,扎實推進,建之有效,確保我國經濟在低碳經濟促進下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成立專門機構指導「低碳經濟」。 推行低碳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通力合作。要改善環境,形成一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經濟手段並重。行政手段是引導,法律手段是規則,經濟手段是平衡。因為環境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最終是要靠經濟規律和市場機制來解決。為確保全社會都步調一致、齊心協力使「低碳經濟」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並順利完成這一艱巨而偉大的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經濟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國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經濟指導機構」。 第四,制定出台相關政策,保證「低碳經濟」健康發展。 吸納國際先進經驗,制定出台產業導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資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術理論;系統的產業、產品認證及檢測標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訓。 第五,大力發展「低碳產業」。 為了實現低碳,停止發展與低速發展都不可取,惟有加速發展,同時提高我國在低碳經濟與技術方面的競爭力。因此,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同時,大力發展低碳產業。低碳經濟不僅僅是需要去鄭重承擔起來的一份責任,它同時也意味著一種新的發展機會,必須在轉型、轉變中培育和創新更多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國第一個規模達50億元的杭州市「低碳產業基金」就是政府主導的典型的低碳產業,其投資方向是三大類:即為「高碳改造、低碳升級和無碳替代」。高碳改造包括節能減排;低碳升級包括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升級原有設備;無碳替代包括新能源;核能、風能、太陽能等。 第六,處理好「一抓」「三防」關系。 「一抓」就是抓低碳經濟建設;「三防」就是防一哄而起、防亂上項目、防浪費。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必須在開始時就讓各級政府、行業、社會頭腦清醒、思路明確、認識一致、步調統一。 第七,認真做好宣傳教育普及及輿論監督工作。 各級政府應利用各種方式宣傳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關系,經常向社會通報減排進展、成效與不足,同時要組織媒體配合政府號令及時進行相關報道和揭露。開通低碳經濟網路專線,搭建老百姓與政府勾通的橋梁,發揮人民群眾「低碳經濟」主人翁作用。 第八,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在低碳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各級政府在新上項目、投資方向、減排成效等工作中,充分尊重人大、政協的審批、監督權力和作用。除經常組織代表、委員視察新上低碳經濟項目外,在每年兩會上都應由政府向代表、委員通報「低碳經濟」運行情況、「低碳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及「低碳經濟」對人民幸福度的貢獻率。 第九,將「低碳經濟」績效納入政府、公務員政績考核核心內容。「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的環境日主題提示人們,「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 「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比如,據製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於冷櫃,而敞開式冷櫃電耗比玻璃門冰櫃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櫃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於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凈水。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採用玻璃門冰櫃,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一年可節電約4521萬度,相當於節省約1。8萬噸標煤,減排約4。5萬噸二氧化碳。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二,是以「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 今年6月全國開始實施「限塑令」。無節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來人們盛行便利消費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這一嗜好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單讓公眾理解「限塑」意義在於遏制白色污染,這只是「單維型」環保科普意識。其實「限塑」的意義還在於節約塑料的來源——石油資源、減排二氧化碳。這是一種「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據中國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計算,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可節省生產塑料袋的能耗約1。2萬噸標煤,減排31萬噸二氧化碳。關聯型環保意識不僅能引導公眾明白「限塑就是節油節能」,也引導公眾覺悟到「節水也是節能」(即節約城市制水、供水的電能耗),覺悟到改變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與節能、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關系。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嗜好。 今年第一季度全國車市銷量增長最快的是豪華車,其中高檔大排量的寶馬進口車同比增長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運動車SUV同比增長48。8%。與此相對照,不少發達國家都願意使用小型汽車、小排量汽車。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並不一概反對小汽車進入家庭,而是提倡有節制地使用私家車。日本私家車普及率達80%,但出行並不完全依賴私家車。在東京地區私家車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車一般年行使1。8萬公里。國內人們無節制地使用私家車成了炫耀型消費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點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輛私家車將周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於人們將「現代化生活方式」含義片面理解為「更多地享受電氣化、自動化提供的便利」,導致了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於高能耗的動力技術系統,往往幾百米的短程或幾層樓的階梯,都要靠機動車和電梯代步。另方面,人們的膳食越來越多地消費以多耗能源、多排溫室氣體為代價生產的畜禽肉類、油脂等高熱量食物,肥胖發病率也隨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減肥群體又嗜好在耗費電力的人工環境,如空調健身房、電動跑步機等進行瘦身消費,其環境代價是增排溫室氣體。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四,是全面加強以低碳飲食為主導的科學膳食平衡。 低碳飲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目前我國國民的日常飲食,是以大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飲食結構。而低碳飲食可以控制人體血糖的劇烈變化,從而提高人體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產生,長期還會有保持體型、強健體魄、預防疾病、減緩衰老等益處。但由於目前國民的認識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轉變。因此,低碳飲食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作。不過相信隨著人民大眾普遍認識水平的提高,低碳飲食將會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H. 運用唯物論的知識說明我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先破而才能後立。這里不討論是否合理,是否經濟,是否符合客觀規律 有拆遷才會有房地產商的利潤點。 消滅了傳統經濟,才會有新經濟的建立。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才會有新的利益增長點,新的壟斷領域。
I. 請分析我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目前全球加速暖化,不僅帶來了沙塵,還有暴風雪、寒流,暴雨、熱浪等等極端天氣接踵而來。專家預測,全球氣候還會進一步變暖,並且變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同時聯合國評估報告提醒,人類如果不重視環保,到本世紀末,平均氣溫將至多上升6.3攝氏度,這是一個怎樣可怕的數字? 簡單地講,如果平均氣溫上升3攝氏度,僅在亞洲,每年就有700多萬人,面臨洪水侵襲。如果氣溫上升4攝氏度,全球就會有30多億人,面臨缺水問題。 除了乾旱、氣候反常、全球變暖之外,水資源短缺、居住環境惡化 、經濟損失加劇 、海平面上升、人類健康受威脅、 物種毀滅加劇等等眾多問題都亟待解決。近期北方連天霧霾,汽車尾氣、煤氣煙塵不散,加劇了人們罹患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我國在加速向著工業化強國邁進的步伐,環境污染一直是困擾我們的一大問題,與此同時,也在提示開展環境保護運動的必要性,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單從遏制環境惡化,制止大氣環境、水環境惡化的角度來說,就應該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當然,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還必須提高人們的保護環境的意識,加大資金投入,搞好技術升級,拓展和研發替代能源,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發電,提高單位產量的能源利用率。 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城市不僅是政府、專家的事,積極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低碳生活,是一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個節能細節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對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的一種支持。 我們要實現宏大的節能降耗戰略,或許要取決於很多細微之處。人們應看到,這「細微之處」不只是製造業、建築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節。對於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每個人生活習慣中浪費能源和碳排放的數量看似微小,一旦以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有責任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眾開展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創意活動和普及工作,使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的科學發展決策,變為全民的實際行動。 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的「世界公民」責任擔當,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難得機遇。因此,倡導低碳經濟、改善生活方式,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為在當代生活工作的我們,可以隨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網,去上課時電腦別待機,出去的時候關掉一切電源。多用電郵,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列印機;盡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為製造他們所使用的石油,是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演變過來的。 我們要出門盡量步行,低碳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同時,主動加入環境保護的行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識,為保護地球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降低碳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節能減排勢在必行,低碳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態度、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必然要有負責任的公民。我們不僅要倡導低碳生活,更應該主動踐行低碳生活。 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共同地球,選擇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與中國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