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江經濟帶的主要優勢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經濟腹地廣闊,不僅把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干線交匯,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二是資源優勢。首先是具有極其豐沛的淡水資源,其次是擁有儲量大、種類多的礦產資源,此外還擁有聞名遐邇的眾多旅遊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三是產業優勢。這里歷來就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我國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的精華大部分匯集於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運量、高科技的工業行業和特大型企業。此外,大農業的基礎地位也居全國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糧棉油產量佔全國40%以上。
四是人力資源優勢。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之一,人才薈萃,科教事業發達,技術與管理先進。
五是城市密集,市場廣闊。1995年沿江九省市擁有大小城市216個,佔全國城市數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約為5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城市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和三峽工程建設將產生數千億元的投資需求,而且這一地區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各種消費需求也十分可觀,對於國內外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
由此可見,長江流域孕育了發達的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是整個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除沿海開放地區以外,經濟密度最大的經濟地帶,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是其它經濟帶所無可比擬的。與沿海和其它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擁有我國最廣闊的腹地和發展空間,是我國今後15年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應該成為世界上可開發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內河經濟帶。
2.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的三大兩小城市群是哪些
從沿海起步先行、溯內河向縱深腹地梯度發展,是世界經濟史上一個重要規律,也是許多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共同經歷。長江橫貫東中西,連接東部沿海和廣袤的內陸,依託黃金水道打造新的經濟帶,有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有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調整區域結構、實現中國經濟升級具有重要意義。解讀: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有各國的黃金水道。如美國的黃金水道是密西西比河,德國的黃金水道是萊茵河。「要改善民生、實現中國夢,中國經濟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必須尋找新引擎,長江經濟帶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說,當前中國正處於發展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經濟增長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建設長江經濟帶表明我國在提升東部沿海發展質量的同時,重視做好內陸開發開放。中西部沿長江區域要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加大力度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大力推進城鎮化,讓的農業人口有序進城,加強城際間聯系,把發展潛力和空間釋放出來,進而為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長江經濟帶連接三個「板塊」,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中西部具有經濟發展最大的迴旋餘地。建設長江經濟帶,就是要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通過改革開放和實施一批重大工程,讓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三個「板塊」的產業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要素流動起來、市場統一起來,促進產業有序轉移銜接、優化升級和新型城鎮集聚發展,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約6億人的強大發展新動力。解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說:「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於發揮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龍頭作用,通過產業、資本、技術向中西部轉移,推進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從而構建東、中、西聯動發展的經濟增長新格局。」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長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認為,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要以上海帶動全流域、以武漢帶動中游、以重慶帶動上游地區發展。沿江城市群發展已具備經濟支撐帶基礎條件,也是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主戰場;長江「黃金水道」優勢日益顯現,長江貨運量已位居全球內河第一,黃金水道串起長江經濟帶「珍珠鏈」;同時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和管道運輸,形成現代化運輸體系,長江經濟巨龍騰飛的時機已經到來。
3. 長江經濟帶的概念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長江經濟帶的概念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來
(長江經濟帶區域結構:「核心一邊緣」 視角 於濤方甄峰吳溢)
長江經濟帶概念的提出已越20 余年, 前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84一1985年間, 首先由中國生產力經濟學研究會提出了「長江產業密集帶」之說。指出以長江流域若干超級城市或特大城市為中心, 通過其輻射作用和吸引作用聯結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廣大農村組成的經濟區; 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代始, 隨著浦東開發和三峽工程建設等重大決策的相繼實施, 特別是1992年6月中央召開了「長三角及長江沿江地區經濟規劃會議」提出了發展「長三角及長江沿江地區經濟」的戰略構想; 第三個階段是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指出, 要建設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及沿江地區經濟帶。至此,「 長江經濟帶」的聯合開發已被提上國家和沿江省市的議事日程。
4. 2、我國長江經濟帶的四大戰略定位包括答案【
屬於長江經濟帶的四大戰略定位的是:
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引領全國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
5. 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重要意義包括哪些
實施長江經濟帶戰抄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意義重大:
(1)有利於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真正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
(2)有利於挖掘中上游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格局,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
(3)有利於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推動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統一融合,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4)有利於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建設陸海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6. 什麼是"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轉型實施新區域開放開發戰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長江經濟帶覆蓋省份: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近年來,長江經濟帶首尾兩大戰略金融核心區:江北嘴、陸家嘴已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並和國際經濟關聯密切的金融中心。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
7. 什麼是"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
一帶一路
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前區域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城鎮體系發展失衡、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城鎮化健康發展對於全國城鎮群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長江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9個省2個直轄市。[1] 涉及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經濟區,長江中游城市群,滇中地區,黔中地區。
《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則指出,長江經濟帶將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提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國際競爭力,培育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促進渝蓉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推動黔中和滇中區域性城市群發展,優化沿江城鎮化格局,科學引導沿江城市發展,強化城市群交通網路建設,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
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二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三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四,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8. 我國長江經濟帶的四大戰略定位包括哪些
因為我們過去的經濟發展是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現在我們的經濟總量回已經發展到答一定程度,要轉型升級,要以保護資源和環境為主,發展循環經濟。由於長江經濟帶是以長江相關資源為主,因此首要保護長江資源及長江流域的文化資源,在此基礎上發展循環管經濟,因此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
9. 長江經濟帶帶給當代學生哪些機遇與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內區域之一。在國際環境容發生深刻變化、國內發展面臨諸多矛盾的背景下,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於挖掘中上游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有利於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推動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有利於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格局,縮小東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有利於建設陸海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有利於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引領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