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政治,經濟生活中,怎樣理解並記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
根據關鍵詞,推導嘛。一個主題,一條主線,一個戰略,結構四化,城鄉一體化,綠水青山。
B. 高中政治論述題急求
總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更好地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和經濟安全的必然要求。
一、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增強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將為緩解資環境約束創造有利條件,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例如,國家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DP能耗下降要達到16%。體現了經濟的增長要做到能消耗率的下降,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為了大力發展生產力,保證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國正在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鞏固和加強第一產業,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調整和提高第二產業,提高工業現代化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促進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這是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例如,2013年上半年,上海經濟在轉型中保持平穩增長,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
增長10.3%,高於第二產業7.3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6%。體現了經濟的增長應建立在結構化的基礎之上,才能保證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新需要。發展生產與改善生活是密切聯系著的。發展生產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前提,改善人民生活則是發展生產的根本目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成果,在改善生活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例如,2012年,我國DP同比增長7.8%,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3.5%。體現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要做到人均收入的增長,這樣才能
體現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
四、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以更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
經濟全球化為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調整和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發展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利於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同時,經濟全球化使我國身處更加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各國都在加大技研發力度,搶佔世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
結構化升級,才能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創造新勢、贏得主動權。
五、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更好地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和經濟安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實現對外開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自力更生地發展本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挖掘國內需求巨大潛力,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和經濟安全。例如,我國能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結構調整——以高效、清潔為方向,在安全高效開發煤炭、加快常規油氣田勘探開發的同時,加快發展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說明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更好地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和經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