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什麼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作用是什麼
中心環節: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把內企業搞活。
積極容作用: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企業有了競爭機制,增強了活力,經濟得到發展,效益顯著提高。
第一階段是政策性調整階段,針對管理體制,改變高度集中管理體制,政企分開,簡政放權,擴大企業自主權。
所有制: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到發展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分配製度:由平均主義到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多種分配方式。
第二階段是制度創新階段,針對產權制度,由單一國有制轉變為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貳』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時間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三日)
一九八五年三月六日至十三日,國家體改委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了全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二十八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體改委(辦)的負責同志,五十八個試點城市的負責同志,以及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理論界、新聞界的同志,共三百多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傳達學習了中央領導同志最近的重要講話,交流了城市改革的情況和經驗,研究了在新形勢下如何積極而慎重地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向前推進的問題。
一、統一認識,明確今年改革的行動方針和主要任務
今年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的第一年,為了保證初戰必勝,在改革的重大問題上,必須統一認識、統一步調。當前,需要對改革的形勢作出全面正確的分析和估量。
與會同志一致認為,一九八四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理論上、實踐上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城市改革從打破兩個「大鍋飯」入手,國營企業實行利改稅,企業內部建立以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各級政府機構簡政放權;進一步發展了多種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在計劃、商業、建築業、科技、金融、勞動人事管理等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開始搞活了企業、搞活了流通。對外開放由四個經濟特區擴大到十四個沿海城市及海南島,進而又擴大到三個沿海開放地帶,國內外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交流有了很大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由去年初的三個,發展到如今的五十八個。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把城市改革推進到更加廣闊、深刻的新階段。改革使城市經濟初步煥發了生機與活力,去年試點城市經濟發展之快、效益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改革的成效,大大提高了改革的自覺性和信心。這一切充分說明,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改革的「黃金時代」,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確定的方向和政策,繼續破除舊的傳統觀念和「左」的思想影響,不失時機地邁出改革的重要步子。
在充分肯定大好形勢的同時,與會同志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信貸和消費基金增長過猛,建設規模偏大,貨幣發行過多,部分商品價格上漲較快等問題也作了認真分析。大家認為,首先要看到,這些問題是在大好形勢下產生的,主要是因為在發展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新情況下,宏觀調節和控制沒有及時跟上而造成的,目前正在得到糾正。我們不能因此在改革上躊躇不前、坐失良機。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出現,畢竟給城市改革,特別是今年將要出台的價格、工資改革增加了難度,對此決不能掉以輕心。因此,今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方針應當是,在改革的方向、目標上堅定不移,積極進取;在改革的步驟、方法上謹慎從事,穩扎穩打,把繼續搞活同加強宏觀管理統一起來,確保改革初戰的勝利。
根據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和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今年試點城市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搞活企業,尤其是搞活大中型企業;進一步對外對內開放,發展橫向經濟聯系;綜合運用經濟杠桿,加強宏觀的調節與管理。試點城市應從這三個方面努力探索,力爭取得新的突破。
二、進一步簡政放權,搞活企業
增強企業活力,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自始至終必須緊緊抓住的中心環節。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目前大多數仍然缺少活力。因此,搞活大中型企業,是城市改革中的一項艱巨任務。
增強大中型企業的活力,目前要強調企業眼睛向內,加速內部的改革,把提高經濟效益同經濟責任制結合起來,發揮人才、技術、設備、信息等方面的優勢。企業不僅要成為生產經營型,而且要成為開拓創新型,不斷開拓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增強競爭能力與適應能力。要改革企業內部的領導體制,實行廠長負責制,起用一大批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經營才幹,富於開拓精神的人才。大企業可根據實際需要,劃小核算單位,有的車間可改為獨立核算的分廠,適當放權。在國家統一政策下,企業內部的工資制度要搞得更加靈活,合理拉開差距。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廣泛開辟生產、經營、服務門路。企業可利用多餘的勞動力興辦第三產業,現有的生產服務與生活服務部門,可以向社會開放,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允許企業多渠道籌集生產發展基金,並可將資金投向經濟效益更高的其他地區和其他行業。試點城市可選擇少數大企業試行吸收本企業職工入股,但需對股息及分紅辦法作出適當規定。部分小型國營企業,可通過發行股票等方式,轉為集體所有。
要把企業真正搞活,城市政府放權要更加開明,首先從自己做起,把市裡掌握的權該放的盡快放給企業。當前,各個城市都要對國家關於企業擴權各項規定的落實情況,進行一次普遍的、認真的檢查。試點城市除了向企業下達國家的少數指令性計劃指標外,不應擴大指令性計劃的范圍,也不宜在國家計劃任務之外加碼。進一步縮小主管部門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審批許可權,簡化審批手續。企業用自有資金進行的技術改造,由企
『叄』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
1. 實行國有企業改革,建立股份制為基礎的現代企業制內度,達到政企分開,簡容政放權,增強企業活力,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
2.在所有制方面,變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分配方面,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共同發展的分配方式。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農村首先開始,在農村實施家庭聯創承包責任制,然後推廣到城市,主要增強企業活力。
經濟體制的改革根本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市場調節與國家的宏觀調控相結合。
『肆』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1、從本質上講,解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2、在不內改變原有經濟制度的容基礎上,對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改革,由計劃經濟逐步轉變到市場經濟,這是經濟規律所客觀要求的 3、推動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展和完善 5、提高了綜合國力 6、擴大了就業
求採納
『伍』 經濟體制改革前後中國農村和城市經濟發展的變化,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經濟自由化發展是最大的浪費。
『陸』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作用是什麼
1、從本質上講,解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2、在不改變原有版經濟權制度的基礎上,對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改革,由計劃經濟逐步轉變到市場經濟,這是經濟規律所客觀要求的
3、推動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展和完善
5、提高了綜合國力
6、擴大了就業
『柒』 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擴大企業自主權。
1.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的過程中,專城市屬在管理體制上、發展多種經濟形式等幾個方面展開的,給企業松綁,簡政放權、疏理流通渠道:真正在體制上進行改革還是從城市開始的、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
2.使企業成為經營,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把企業搞活,主要是圍繞著企業擴權試點:增強企業活力,實行政企分開、試行經濟責任制,使工農業生產獲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3.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在所有制方面.經濟體制改革的作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混合經濟:調動了企業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
『捌』 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1)調動農民和工人的生產積極性,發揮市場注重效率的作用。
2)大大的發展生產力。
3)高度僵化的體制解除後,避免中國走上蘇聯亡黨、亡國的結局。
4)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玖』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有哪些內容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內容:
1、簡政放權。
要使所有管理經濟的政府機關同企業從直接的經濟利益聯繫上脫鉤,使企業真正成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
2、 敞開城門。
在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和由城市統一組織城鄉的生產和流通的同時,打破封閉和分割。
3、搞活企業。
1981年開始,經國務院批准,沙市、常州、重慶先後進行了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1984年4月16日至25日,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在江蘇省常州市召開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
(9)經濟體制改革對城市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起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巡講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1992年中國正式實行改革開放,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期。1992年中國正式長期進入改革開放轉型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