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州分哪幾個區
截止到2018年7月,德州市下轄2個區,分別是:德城區、陵城區。
德州,古稱安德,簡稱德,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北接河北省滄州市,南接省會濟南市、聊城市,西鄰河北省衡水市,東連濱州市。德州市為黃河沖積平原,歷史上境內曾有兩次黃河大遷徙,上千次決口,造就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基本氣候特點是季風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冷熱干濕界限明顯。
(1)德州德城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1964年12月,原屬河北省的寧津縣和慶雲縣劃德州專區管轄。
1967年,德州專區更名德州地區(德州地區行政公署)。轄德州市、樂陵市、禹城市、臨邑縣、平原縣、夏津縣、武城縣、慶雲縣、寧津縣、陵縣、齊河縣、濟陽縣、商河縣13縣(市)。
1989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商河、濟陽兩縣和齊河縣的桑梓店、大王、靳家三個鄉劃歸濟南市。
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德州地區,改設地級德州市,將原縣級德州市改為德城區。新建地級德州市行政區劃與原德州地區行政區劃相同。1998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省級德州經濟開發區。
2006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
2014年7月21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禹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為德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當年12月正式掛牌。
201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復,撤銷陵縣建製成立德州市陵城區,陵城區人民政府駐地臨齊街道辦事處中興路155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州
B. 山東德州德城經濟開發區新港前街12號周圍有什麼公交車的站點
在德州德城經濟開發區新港前街12號附近
452米火車站 - 公交站
途經公交車:回 106路答
460米帝景城家園 - 公交站
途經公交車: 39路
468米黑馬大市場 - 公交站
途經公交車: 1路 3路 15路 29路 39路 德州5路
489米黑馬大市場 - 公交站
途經公交車: 1路 德州5路
532米火車站公交換乘中心 - 公交站
途經公交車: 1路 10路 16路 23路 30路 33路 101路 102路 107路 109路 112路 k1路快速巴士 德州9路
C. 山東德州市德城區經濟開發區郭家俺去哪掛電動車牌
可去當地的派出所去掛電動車牌就行了。
D. 德州市行政區域是如何劃分的
德州市行政區劃(2010年末)
德城區:截至2010年末,全區轄7個街道、5個鎮:新湖街道、新華街道、天衢街道、運河街道、廣川街道、長河街道、宋官屯街道、二屯鎮、黃河涯鎮、趙虎鎮、抬頭寺鎮、袁橋鎮。其中,長河街道、宋官屯街道、趙虎鎮、抬頭寺鎮、袁橋鎮由德州經濟開發區管理;運河街道由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管理。
陵縣:截至2010年末,全縣轄2個街道、10個鎮、1個鄉:安德街道、臨齊街道、鄭家寨鎮、麋鎮、宋家鎮、徽王莊鎮、神頭鎮、滋鎮、前孫鎮、邊臨鎮、義渡口鎮、丁庄鎮、於集鄉。縣政府駐安德街道。
寧津縣:全縣轄2個街道、9個鎮、1個鄉:寧城街道、津城街道、柴胡店鎮、長官鎮、杜集鎮、保店鎮、大柳鎮、大曹鎮、相衙鎮、時集鎮、張大庄鎮、劉營伍鄉。縣政府駐寧城街道。
慶雲縣:全縣轄1個街道、4個鎮、4個鄉:渤海街道、慶雲鎮、常家鎮、尚堂鎮、崔口鎮、嚴務鄉、東辛店鄉、中丁鄉、徐園子鄉。縣政府駐渤海街道。
臨邑縣:全縣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邢侗街道、恆源街道、臨盤街道、臨邑鎮、臨南鎮、德平鎮、林子鎮、興隆鎮、孟寺鎮、翟家鎮、理合務鎮、宿安鄉。縣政府駐邢侗街道。
齊河縣:全縣轄2個街道、9個鎮、4個鄉:晏城街道、晏北街道、表白寺鎮、焦廟鎮、趙官鎮、祝阿鎮、仁里集鎮、潘店鎮、胡官屯鎮、宣章屯鎮、馬集鎮、華店鄉、安頭鄉、劉橋鄉、大黃鄉。縣政府駐晏城街道。
平原縣:全縣轄2個街道、8個鎮、2個鄉:龍門街道、桃園街道、王風樓鎮、前曹鎮、恩城鎮、王廟鎮、王杲鋪鎮、張華鎮、腰站鎮、王打卦鎮、坊子鄉、三唐鄉。縣政府駐龍門街道。
夏津縣:全縣轄2個街道、10個鎮、2個鄉:銀城街道、北城街道、南城鎮、蘇留庄鎮、新盛店鎮、雷集鎮、鄭保屯鎮、白馬湖鎮、東李官屯鎮、宋樓鎮、香趙庄鎮、雙廟鎮、渡口驛鄉、田莊鄉。縣政府駐銀城街道。
武城縣:全縣轄1個街道、6個鎮、1個鄉:廣運街道、武城鎮、老城鎮、魯權屯鎮、郝王莊鎮、楊庄鎮、甲馬營鎮、李家戶鄉。縣政府駐廣運街道。
樂陵市:全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市中街道、胡家街道、雲紅街道、郭家街道、楊安鎮、朱集鎮、黃夾鎮、丁塢鎮、花園鎮、鄭店鎮、化樓鎮、孔鎮、鐵營鎮、西段鄉、大孫鄉、寨頭堡鄉。市政府駐市中街道。
禹城市:全市轄1個街道、8個鎮、2個鄉:市中街道、倫鎮、房寺鎮、張庄鎮、辛店鎮、安仁鎮、辛寨鎮、粱家鎮、十里望鎮、李屯鄉、莒鎮鄉。市政府駐市中街道。
E. 德城區和德州經濟開發區是一個地方嗎
不是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2012年3月國務院批准升級國家級開發區、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管轄面積320平方公里,建成區23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
德城區,為山東省德州市轄區,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是德州市的中心城區,北依京津,南靠濟南,地處天津濱海新區和環渤海經濟圈。
截至2016年,德城區轄7個街道、5個鎮,48個城市社區、54個農村社區。 街道有新湖街道、新華街道、天衢街道、運河街道、廣川街道、長河街道、宋官屯街道。鎮有二屯鎮、黃河涯鎮、趙虎鎮、抬頭寺鎮、袁橋鎮。
(5)德州德城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1994年12月撤市設區,經歷3次區劃和事權調整,現轄2鎮、4個街道和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重要組成部分—天衢工業園,共有50個城市社區、53個農村社區,有基層黨組織653個,其中,黨委24個,總支64個,支部565個,黨員16054名,總面積231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其中常住人口40萬、流動人口20萬)。
先後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全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區、全國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省級文明城區、全省服務業發展先進區等榮譽稱號。
F. 德州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德城區嗎
從行政上來說,經濟開發區並不是國家認可的一級行政單位,因此從法律的角度來講,經濟開發區還是隸屬於德城區的。但是在管理上,經濟開發區和德城區是平級的。郵寄的時候,直接寫德州市經濟開發區就可以。
G. 德州市德城區(經濟開發區)長河小學郵編是多少急急急!!!
德州通用的253000
長河小學
東風東路貴康家園東臨長河小學。
只要電話留對了,一般郵寄不錯!
H. 德州德城區的范圍有多大啊
劃分了三個區,德城區、河西商貿開發區、河東經濟開發區。
德城區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冀魯兩省交界處,距省會濟南120公里,地跨北緯37°19'—37°34'、東經116°13'—116°25'之間,是德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現轄兩鎮,四個街道辦事處,131個行政村,37個社區,總面積231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9萬。
人口出生率9.5‰,死亡率為2.8‰,自然增長率為6.7‰。現有回、滿、蒙、壯等少數民族成分28個、9661人,占總人口的2.5%。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建成區面積由1978年的14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42平方公里;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普遍改善,城鎮人均住房面積31平方米
一、綜 合
國民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區實現地方生產總值(GDP)116.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5.5%,人均GDP達到3089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8元,增長19.9%。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區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33億元,增長2.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0.8%,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3.72億元,增長16.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0.3%,拉動GDP增長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9.69億元,增長14.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8.9%,拉動GDP增長6.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8:54.6:42.6。
財稅收入快速增長。全區完成財政總收入10.78億元,同比增長26.0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2億元,增長27.7%。財政支出5.48億元,增長26.1%。國稅收入4.97億元,地稅收入5.7億元,分別增長28.4%和171.0%。全區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達9.14%;地方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達3.19%。
二、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6.51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農業產值3.36億元,增長11.7%;林業產值0.07億元,下降3.9%;畜牧業產值2.31億元,增長27.5%;漁業產值0.09億元,增長3.15%;農業服務業產值0.67億元,增長6.1%。
主 要 農 產 品 產 量
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
糧 食 噸 95491 4.37
其中:夏糧 噸 48662 - 12.95
秋 糧 噸 46629 6.64
棉 花 噸 2543 8.81
蔬 菜 噸 127355 -0.63
瓜 類 噸 21000 --
水果 噸 17433 0.11
林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區植樹造林面積59公頃,植樹30萬株,幼林撫育177公頃,當年育苗37公頃。年末實有林地面積4664公頃,增長1.3%;森林覆蓋率達到34%。
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區肉類總產量18828噸,增長21.7%,其中,豬肉5798噸,增長0.4%。禽蛋總產量9934噸,增長27.7%。牛羊奶產量8658噸,下降0.1%。豬年末存欄4.21萬頭,全年出欄7.74萬頭;羊年末存欄1.83萬只,全年出欄1.83萬只;大牲畜年末存欄1.69萬頭,其中奶牛0.41萬頭;家禽年末存欄269.32萬只,全年出欄955萬只。
水產養殖業穩定發展。全區水產品養殖面積達到307.33公頃,增長2.2%;淡水漁類產量1465噸,增長4.0%。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提升。年末農用機械總動力達到13.14萬千瓦,增長1.2%,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3.4萬千
瓦。農用拖拉機2853台,聯合收割機97台。農村用電量2237萬千瓦時,增長7.0%;全年化肥施用(實物量)3.16萬噸,塑料薄膜使用量377噸,地膜覆蓋面積375公頃。年末實有耕地面積9112公頃。全年配套機電井達到1503眼,增長7.4%;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11千公頃,其中節水灌溉面積2千公頃,增長71%,旱澇保收面積達到8.1千公頃,增長25%。
新農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區無公害蔬菜發展到4.2萬畝,建成萬頭豬場2處,數字化養雞大棚15棟;新型能源推廣走在全市前列,建成秸稈氣化站6個;「安全水」改造水利實施,完成3處除氟供水站建設;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率、寬頻網入村率分別達到98%、97%和40%;全區127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車、村村通電話,自來水受益村106個。
三、工 業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區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222.16億元,增長24.6%,實現工業增加值58.74億元,增長17.5%,佔GDP的比重為50.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下同)已發展到17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2家,資產合計達到119.84億元,增長16.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4.48億元,增長27.2%,實現工業增加值57.88億元,增長26.9%,目前工業仍然是推動我區經濟快速增長的主動力。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4.97億元,增長3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7.1%,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區工業用電量21.26億千瓦時,增長1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11.27億千瓦時,增長3.8%。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
小麥粉 萬噸 11.64 -38.1
液體乳 噸 7247 32.6
摩托車 輛 13395 13.5
服裝 萬件 360.68 26.6
梭織服裝 萬件 191.48 4.9
針織服裝 萬件 169.2 65.3
棉 布 萬米 1873
紗 噸 17943 -4.6
啤 酒 千升 34787
不銹鋼製品 噸 18 --
升降移動機械 台 122 -23.3
機制紙及紙板 萬噸 10.7 17.2
水泥電桿 噸 1396 --
磚 萬塊 7503 -4.1
電子元件 萬只 8.01 --
鎖 萬把 1265 --
軸 承 萬套 2206
電 線 公里 7116
發電量 萬千瓦時 6180 --
石墨及炭素製品 噸 59998 39.2
太陽能熱水器 萬台 35.56 39.3
工業效益顯著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203.26億元,增長28.8 %,產銷率為99.4%,比上年提高1.3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06.19億元,增長31.9%。實現利稅23.68億元,利潤12.3億元,分別增長35.1%和31.2%。虧損面為2.86%,虧損企業虧損額1609萬元,增長32.72%。產成品存貨12.13億元,增長54.86%。應收帳款凈額8.01億元,下降2.8%。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2.31%,比上年提高31.2個百分點。在主要經濟效益指標中,總資產貢獻率20.47%,比上年提高1.97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40.73%,比上年提高40.15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6.59%,下降5.7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7.14%,比上年提高0.44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3.55次,比上年減慢0.49次。全員勞動生產率13.18萬元/人,增長20.9%。工業綜合經濟效益不斷改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工業推動整個經濟快速發展。全區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32家; 實現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有73家。
四、固定資產投資、建築、房地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區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3.12億元,增長28.4%。其中,城鎮規模以上投資38.24億元,增長29%;農村投資4.89億元,增長15%。投資結構繼續改善。第一產業投資1.51億元;第二產業投資20.3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9.55億元;第三產業投資21.31億元,三次產業投資額的比重由上年0.1:51.3:48.6調整為3.5:47.1:49.4。建設資金充足,到位資金49.77億元,增長28.1%;其中,自籌資金增長17.6%,佔到位資金的71.8%。
建築業生產效益持續提高。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98億元,增長9.7%。全區具有資質以上等級的建築企業41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1.73億元,實現利潤6008萬元,建築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102448元/人。
房地產開發投資穩定增長。全區完成房地產開發土地面積42.38萬平方米,商品房屋施工面積109.8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34.2萬平方米。施工合格率繼續保持100%的良好水平。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9.31億元,其中,商品住宅投資7.17億元,商品房銷售11.97億元,其中住宅銷售額7.86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38.9萬平方米。
五、交 通 運 輸
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全區交通運輸業完成公路貨運量 1464萬噸,增長17%,貨運周轉量168500萬噸公里,增長21%;公路客運量3033萬人,增長23%,客運周轉量99827萬人公里,增長15%;其中:計程車完成客運量2071萬人,增長26%,客運周轉量11835萬人公里,增長81%。
六、國 內 貿 易
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繁榮活躍。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商品購銷兩旺,市場繁榮活躍,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呈現出強勁增長的勢頭。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9億元,增長17.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零售額26.41億元,增長16.4%,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42.5%;個體經濟零售額27.56億元,增長17.9%,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44.3%;私營經濟類型的零售額6.61億元,增長18.8%,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0.6%;其他經濟類型零售額1.62億元,增長6.1%,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54.4億元,增長17.8%;餐飲業零售額5.92億元,增長18.9%;其他行業零售額1.87億元,增長8.1%。全區各類市場發展到79處,其中:年交易額過億元市場14處,全區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6.8億元,增長25.4%。
七、對 外 經 貿
外經貿實現平穩增長。全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4847萬美元,增長29.8%,其中:進口1655萬美元,增長27.2%;出口13192萬美元,增長30.1%,其中工貿企業出口10082萬美元,增長324.2%。實際利用外資1220萬美元,增長116.0%。
八、民 營 經 濟
民營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全區繼續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堅持全民創業與骨幹培植並舉,克代爾、格瑞德、華源生態等骨幹企業快速膨脹,成為全區重要的財源支柱,企業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在全區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全區民營經濟戶數、從業人員、注冊資金分別達到6.44萬戶、20萬人、45.05億元,分別增長9%、19%和16.6%;民營經濟營業收入345.03億元,增長22.7%;上繳稅金4.84億元,增長45.5%,占稅收總額的45.4%。
九、科技、教育、衛生、文體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區繼續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堅持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加大了科技創新力度,科技事業健康發展。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項,獲獎4項,專利申請量連續五年居全市首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35家。
教育事業全面提高。全區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消除D級危房,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學質量居全市前列,被評為全省教育工作示範區。全區擁有普通中等學校10處,在校生11380人,專任教師924人;職業中學2處,在校生2776人,專任教師143人;小學38處,在校生29906人,專任教師1400人。全區普及教育工作繼續全面深入開展,初等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小學、中學入學率畢業率均達到100%。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區繼續加強了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市立醫院病房樓投入使用,農村和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建設不斷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5%,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和重大疾病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為廣大群眾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全面提高了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03家,其中:醫院2家,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院各1家,擁有醫療床位670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435人,其中醫生1037人。城鄉居民醫療保健能力進一步增強。
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全區進一步深入開展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推進社區文化體育中心建設,成功舉辦了第四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全民健身節,群眾文體活動日趨活躍,進一步繁榮活躍了城鄉群眾文體活動。在全市三運會上,我區在比賽中共獲得251枚金牌、64枚銀牌、46枚銅牌,金牌和獎牌總數居全市首位。
十、市 場 物 價
價格總水平明顯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7%。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3%,消費品價格上漲5.1%。在居民消費價格的八大類別中,食品類上漲12.9%、衣著類上漲2.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上漲3.4%、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下降2.1%、交通和通訊類用品下降4.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0%、居住類上漲7.0%。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4.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5.3%。
十一、人 民 生 活
勞動就業保持穩定,工資水平大幅提高。全區在崗職工16317人,在崗職工工資總額2.35億元,增長20%,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4398元,比上年人均增加2600元,增長22%。大力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346人,年末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3.5%。
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大力加強社會保障,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按時足額發放,13565名城鄉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為4216戶特困對象發放取暖補助126.48萬元。五保供養工作順利進行。全區共有五保對象227人,其中集中供養180人,供養支出36萬元。有力保障了低收入和弱勢群體的正常生活。
城鎮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增長20.8%;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588元,增長18.8%。其中,食品支出2737元,增長19.1%;衣著支出1172元,增長24.6%;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589元,增長42.8%;交通和通訊支出1053元,增長16.6%;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1481元,增長10.6%;居住支出736元,增長10.2%;醫療保健支出482元,增長10.7%;其他商品和服務類支出338元,增長45.2%。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72平方米。
農村居民生活繼續改善。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47元,比上年增加708元,增長15.2%;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01元,增長6.04%。其中,食品支出746.53元,增長12.4%;衣著支出149.8元,增長27.3%;居住支出380.8元,下降29.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128.02元,增長93.9%;交通和通訊消費支出355.5元,增長48.74%;醫療保健消費支出63.91元,下降59.8%;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108.55元,增長67%;其他商品和服務類支出17.14 元,下降54%。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2.94平方米。
每百戶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名稱 單位 數量
彩電電視機 台 106
影碟機 台 60
電冰箱及冰櫃 台 66
洗衣機 台 80
電話機 部 90
行動電話 部 106
空調 台 20
照相機 架 16
自行車 輛 160
摩托車 輛 100
十二、人 口
2007年,全區轄區年末總人口為37.7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72萬人,非農業人口31.07萬人;在總人口中女性為18.68萬人;全年共遷入人口9213人,遷出人口9484人。全年出生人口3594人,人口出生率為9.49‰;死亡人口1054人,人口死亡率為2.7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71‰。
呵呵.詳細吧多給點分吧?????/
I. 德城區有幾個街道辦事處
截至2019年,德城區轄7個街道,分別是:新湖街道、新華街道、天衢街道、運河街道、廣川街道、長河街道、宋官屯街道。
1、新湖街道
隸屬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開放開發地帶,北依京津塘、南靠省會濟南,西臨石家莊,東接勝利油田和沿海開發區。轄區總面積10.3平方公里。
2、新華街道
位於市區繁華黃金地帶,據守城區南部咽喉,北臨德州火車站、長途汽車客運站,京滬鐵路、105國道、101省道、京福(滬)高速公路南連接線貫穿南北東西,與京滬高速鐵路距離15公里;京杭大運河、漳衛新河及引黃橫河流經境內,水利資源豐富。
3、德州天衢街道
位於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北部,與市區相銜接,街道功能齊全,分工業區、商貿區、居住區、行政區、文化娛樂區和工業倉儲區。
4、廣川街道
位於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中心,轄區面積10平方公里,,中央、省、市駐轄區單位87家。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先進社區服務中心、全國社區養老服務先進街道、全省社會文化先進辦事處,東方家園社區榮獲「市級文明和諧社區」稱號。
5、長河街道
於德州經濟開發區西部,東部和北部與開發區宋官屯街道辦事處相鄰,西與德城區相連。長河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6.8平方公里,共轄行政村14個,合村並居後成為9個社區。
長河街道辦事處地理位置優越,是德州市行政中心坐落地。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達,是連接德城區與開發區的樞紐。京台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等交通動脈縱橫交錯,也是去往德州東站的必經之地。
6、宋官屯街道
位於山東省德州經濟開發區中心地帶,轄區面積52平方公里,轄8大社區。轄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企業林立。董子文化園景區、沙河苑風景區、減河濕地景區讓人流連忘返;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314省道貫穿全處;皇明、中大、景津、樂華等大中型企業遍布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