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萬源市經濟社會發展

萬源市經濟社會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21 23:14:50

⑴ 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是什麼

十一五規劃《綱要》描述了九個方面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全篇定量的指標一共有39個,其中最主要的指標是在第三章的專欄二,一共有22個指標。這22個指標非常有特點,反映經濟增長的只有2個,反映經濟結構的有4個,反映人口、資源、環境的有8個,反映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的有8個。
指標設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和「五個統籌」的要求。在這個指標體系中,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是兩方面的指標。
一個是經濟增長速度,GDP年均要增長7.5%,這是一個反映產出的指標,就是經過5年的努力,綜合實力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國民經濟這塊蛋糕能做多大。
第二方面的指標就是能源消耗和減排指標。這個指標反映了投入方面的情況,就是要衡量經濟總量增長了,在資源和環境上付出了多大代價,代價是大還是小?我們不能因為今天增長了,明天要為今天的增長付出更大的代價,這樣的增長就不是真實的增長,甚至可能是負增長。只有既考慮產出,又考慮投入,才能綜合地看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把指標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是歷次規劃中的首次。所謂預期性指標,就是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來實現。政府幹什麼呢?政府就是要創造一個好的宏觀環境、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使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能夠發揮得更好。
約束性指標,就是在預期性指標基礎上,強化了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是政府必須實現、必須完成的指標種區分可以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劃的定位,有利於分清政府和市場的職責,有利於強化政府在公共服務和涉及公共利益領域需要履行的職責,有利於規劃的可操作性,也有利於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績效考核和政績考核體系。對政府必須履行職責的領域,比如說能源消耗要降低、污染排放要減少、耕地保有量不能突破、社會保障覆蓋率要提高等,屬於政府職責的硬指標,必須進行考核,這樣做可以避免盲目地追求GDP,簡單地追求增長速度。

⑵ 達州未來發展有什麼特點

四川省政府批復了《達州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是「實現科學發展、建設幸福達州,建成川渝鄂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為了方便市民了解達州城市發展前景,激發大家熱愛達州、建設達州的熱情,本網記者專程采訪了《達州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委託單位——達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偉,請他就市民關注的熱點、焦點話題進行全方位解讀。
2002版城市總體規劃批准實施以來,達州在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至2011年,達州市區的聚居人口約73萬,用地規模達到了約55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已基本形成了「一河兩岸、五大組團」。
近年來,在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批准實施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和成渝城鎮群發展戰略規劃,四川省推動「兩化互動、統籌城鄉」工作、大力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背景下,達州市也相應提出了建設川渝鄂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2002版達州城市總體規劃由於編制時間較早,無法滿足區域中心城市空間拓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適應達州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需要,修編城市總規迫在眉睫。
面對新情況、新變化對達州城市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任務,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重新審視達州市的發展定位,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設施體系、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實現科學發展、建設幸福達州,建成川渝鄂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
按照「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的要求,緊緊圍繞達州市第三次黨代會確立的「川渝鄂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堅持「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的發展思路,堅持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主基調,堅持產業立市、工業強市、開放活市、科教興市、文旅靚市的發展路徑,奮力推進「七個加快」,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與用地布局,以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創造宜居的生態環境空間、努力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促進城市和城市產業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保護達州城市生態環境和山水格局,尊重城市歷史和城市文化。同時,立足長遠、著眼宏觀,努力構建經濟發達、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配套、運轉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
本次總規修編重點主要包括:准確把握城市定位,重新確定城市發展目標、城市規模和實施時序;優化城市功能與用地布局。拓展城市空間,調整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和格局,重塑城市空間形態;創造宜居的生態環境空間。充分挖掘山水資源潛力,塑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突出山地城市的景觀、風貌與生態特色;完善城市支撐系統。構建與城市空間結構相協調的道路交通網路體系,完善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置,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風貌特色,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把達州建設成為川渝鄂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達州城市規劃區范圍:通川區全部,達縣的南外、幺塘、新興、經開區、河市、金埡、石板、百節、斌郎、江陽、亭子、大埡、大風與福善,以及宣漢的紅嶺、君塘、廟安、柏樹與洋烈,面積約1189平方公里。
以西城為城市中心,以南城、老城為城市副中心。重點建設西城、南城、河市、亭子等片區,優化改造老城。在用地評定基礎上,達州城市發展方向採取「南延西擴東跨,適度向北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模式。近、中期主要向西擴張蓮花湖、復興、雙龍一帶,並向南延伸至河市與銅缽河,適度向北發展張家壩、韓家壩和魏興。規劃遠期城市主要向東跨越雷音鋪發展,即亭子片區。
中心城區用地及人口規模:到2015年,達州城市建設用地為78.95平方公里,用地范圍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建設用地為113.0平方公里,用地范圍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建設用地為145.84平方公里,用地范圍控制在1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在2015年為100萬,在2020年為130萬,在2030年為160萬。
達州市城鎮化發展目標:2010-2015年城鎮化率年均增長2個百分點,2015年達到42.7%,城鎮人口290-300萬人;2015-2020年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8個百分點,2020年達到51.7%,城鎮人口360-380萬人;2020-2030年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6個百分點,2030年達到68%,城鎮人口470-500萬人。
達州城市分為老城片區、西城片區、南城片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市片區和亭子片區等六個功能區。
老城片區:規劃到2030年建成區面積約12平方公里(含張家壩、韓家壩),人口規模22萬人。功能定位:城市商貿中心、區級行政中心、職業教育中心,以傳統商貿、文化娛樂、職業教育與居住為主的綜合發展區。

西城區:規劃到2030年建成區面積約32平方公里,人口規模45萬人。功能定位:全市中央商務區、行政文化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生產性服務基地,以行政管理、金融商務辦公、總部經濟、科技研發為主,配套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與居住的綜合發展區。
南城片區:規劃到2030年建成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含小河咀、三里坪、梨樹坪),人口規模28萬人。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與城市門戶,以金融、商務辦公、居住為主的綜合發展區。
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到2030年建成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重點發展天然氣能源化工、機械製造、冶金建材。
河市片區:規劃到2030年建成區面積約21平方公里,人口規模35萬人。功能定位:能源化工產業區配套發展區,以會展、生活配套為主的綜合發展區。規劃搬遷河市機場至百節。
亭子片區:規劃到2030年建成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30萬人。功能定位:未來達縣行政經濟文化中心,以發展現代商貿、現代服務和現代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
按照「一核、一圈、兩翼、三軸」市域城鎮空間布局,規劃打造中部經濟區、北部經濟區、南部經濟區三大經濟增長極。
「一核」:指達州主城區
「一圈」:指以達州主城區為中心,大竹、宣漢、開江城區構成的半小時經濟圈
「兩翼」:指渠縣、萬源市城區
「三軸」:指沿達渝、達陝高速路發展軸,沿達萬、達巴高速路發展軸,沿南大梁高速路發展軸。
北部經濟區: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和生態旅遊等特色產業。限制發展污染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的產業。
中部經濟區:重點發展天然氣能源化工、機械製造、新材料和生物醫葯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煤炭、建材、冶金等傳統產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金融、信息、咨詢、物流、旅遊等現代服務業。
南部經濟區:大力發展機械電子、薴麻紡織、建材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
同時規劃將福善、龍潭、樊噲、大竹河、舊院、石橋、普安、石橋鋪、土溪和清河打造成10個旅遊型城鎮;
將白沙、普光、南壩、胡家、三匯、臨巴、琅琊、麻柳、渡市、石梯、石河、廟壩、團壩、柏林、任市、講治16個打造成工貿型城鎮;打造以集市貿易為主的農貿型城鎮53個。
以建設全國次級綜合交通樞紐為契機,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建設,奠定達州在全國「五縱五橫」骨幹網路和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的優勢地位,形成四川省通江達海的東通道,成渝地區北大門。
鐵路交通:加快建設高效、大運力的進出達州的鐵路通道,把鐵路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達州至巴中鐵路,規劃建設達州至重慶、西安、萬州、成都城際鐵路。
公路交通:著力構建「一縱四橫」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加速構建「五縱七橫」次級干線公路,提高路網技術等級和服務水平。加強境內干線公路建設,大力實施縣鄉公路改造,提升縣鄉公路等級。一是高等級公路:建成達陝、達萬、達巴、南大梁、達州至營山、通江至萬源高速公路,實現達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高速公路大通道全部貫通。同時,為強化達州中心城市環城快速交通聯系及其與市域五個二級中心城市的交通聯系,規劃建設完善「一環五射」的快速公路網路。二是次級干線公路:規劃提高路網技術等級和服務水平,加快構建市域「五縱七橫」次級干線公路網路。三是樞紐站場:建成國家運輸樞紐客貨站場9個,縣級客貨站場22個,構建跨區域的快速客貨運輸網路,形成多種運輸方式協調配合,城市交通與城際交通緊密銜接的全國重要的次級綜合交通樞紐。
水運交通:大力實施渠江梯級開發,加快渠江航道升級改造,將渠江航道等級升為三級,州河航道等級升為四級道;加強達州、渠縣等港口建設,力爭將達州港建成年運輸能力1200萬噸港口。
航空交通:適時搬遷達州河市機場至達縣的百節鎮,並開通更多航線。
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規劃採用自由式與方格網相結合的布局結構形式組織城市道路系統,形成以「三橫五縱加一環」的城市快速路及片區聯系性幹路為主框架的城市道路交通骨架系統。
「三橫」:北橫,西起外環路復興北樞紐,經蓮花湖片區後穿鳳凰山與210國道相接後借道210國道南行並向西過州河大橋與巴達高速盤石出入口入城通道相接;中橫,西起外環路碑兒梁樞紐向東經馬踏洞上跨達州火車站後接金南大道至火車東站;南橫,由外環路幺塘樞紐向東接工業大道並在木瓜鋪東穿雷音鋪後至亭子火車站。
「五縱」:中縱線,北起蓮花湖接金龍大道南延過化工園區後跨州河並沿城堵山側至河市南至新達州鐵路貨站;西一縱,北起小河嘴州河大橋經通川路、朝陽路及新西河路至新達州鐵路貨站後與環城快速路相交;西二縱,北起外環路復興樞紐向南經碑兒梁、幺塘、李家灣後與中縱線相接;東一縱,北起韓家壩與新達宣公路銜接並經張家壩後過明月江經南壩、楊柳埡、經開區後向南與外環快速路相交並與現狀國道210線相接;東二縱,北接達萬高速盤石入城線向南沿亭子西側南延,串接亭子片區與主城區聯系的兩條快速通道。
「一環」:指外環快速路,北起達巴高速魏興出入口沿鳳凰山西側南下至復興並沿鐵山東麓向南至河市鄭家坪後過州河並沿銅缽河北側向東至徐家沖,並穿雷音鋪後至亭子片區南緣,再向東可與達巴高帶相接。通過外環快速路將渝達陝、巴達萬及達營高速連接起來。

⑶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是什麼

第一、將「科技創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創新」是「十四五」期間的核心產業政策主線。預計會落在兩個方面: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數字經濟是未來十年產業升級的主圖景;

第二、「十四五」期間,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成為新主線。以「全面促進消費」為主著力點。「全面促進消費」主要是供給創造需求,而非從需求端入手;

第三、「十四五」期間,對「綠色發展」理念濃墨重彩,「能源革命」是產業升級三大著力點之一。「綠色發展」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手段和應有之義,環保政策走向制度化;

第四、「十四五」期間,產業升級的核心目標是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以交通強國、能源革命、數字化發展作為三大突破點。方向有三個:製造業升級、高質量供給、數字經濟發展;

第五、「十四五」期間,世界主要經濟體份額佔比承繼「東升西漸」態勢,中國對美國趕超態勢更明顯。會議公報體現出更加強調國防、軍隊建設,強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軍費相關支出或有大規模增長;

在此基礎上,十四五規劃可能挖掘的五條主線包括:(1)綠色發展理念之下的新能源等;(2)數字經濟,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爆發式增長;(3)醫葯、旅遊等養老、幸福產業;(4)農業產業化、土地改革加速;(5)依託大都市群、大都市圈,更加集聚的區域發展思路下,傳統基建精準補短板。

⑷ 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哪個概念大

經濟社會發展所指概念范圍相對較小 。
社會經濟發展,是指除經濟外,還包內括文教衛生容、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發展。而經濟社會發展,其戰略目標更突出了經濟目標即經濟目標帶來的生活效果,如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⑸ 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社會發展來是經濟發展的目的。自
因為發展生產及一切經濟活動,歸根到底都是為了瞞住人們容易爭執的物質文化需求,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質量,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經濟發展為主的階段,這個階段生產水平低,勞動產品少,只是初步解決需求。
我國的社會發展也有很大的進步,社會穩定,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得到發揚,人民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⑹ 什麼叫「社會經濟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

「經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
社會是指處於特定區域和時期,構成社會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環境、人口和文化。
社會經濟發展,是指除經濟外,還包括文教衛生、社會福利、養老院、社會保障等
等方面的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所指范圍比較小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⑺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實現了連續四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長10.4%,不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長4.9%高出5.5個百分點,而且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9.7%高出0.7個百分點.經濟增速不僅快,年度之間波幅也比較小.人均國民總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2、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地區、城鄉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明顯的積極變化,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城鄉經濟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中趨向協調發展.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的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3、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持續大幅增加,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財政收入在四年內翻了一番多.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們辦了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一些大事,重點加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大了對落後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企業利潤連續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長,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調動了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4、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生產迅猛發展,供給能力大幅提高.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三年增產,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穩產增產。
5、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得到明顯緩解。
6、對外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連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位。
7、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8、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同步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⑻ 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哪個概念大

經租罩濟社會發展。弊稿鬧
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大的概念實質是一回事。回敬沒不過,社會經濟答有狹義方面的概念,專指私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方式。所以,用「經濟社會發展」外延沒有這方面限制,概念更大。

⑼ 四川萬源市怎麼樣經濟發達嗎求大神幫助

還是可以

閱讀全文

與萬源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