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社會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不僅是老年人自身的問題,它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諸多方面,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1.社會負擔加重
老年人口負擔系數(60歲以上人口/15~59歲人口的比例)1999年為1:8.2,2000年為1:6,據聯合國統計預測,2030年為1:2.2,即2個勞動人口就要供養1個老年人。另外,國家支付退休金也逐年增加。
2.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
國家在經濟不發達的基礎上,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遠遠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
3.家庭養老功能減弱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家庭少子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日趨削弱,養老負擔越來越多地依賴於社會,能否解決好老年人口問題關繫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4.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生活服務的需求突出
老年人發病率高、生活不能自理的比重高,老年病又多為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精神障礙等慢性病,花費大,消耗衛生資源多。對國家社會和家庭構成極大的負擔,醫療保健護理系統首當其沖地迎接了挑戰。預計不久的將來,醫務人員約有一半的時間用於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康復及照顧上。
為了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目前,許多國家或地區都在積極探索和制定相應的對策,全社會都在為老年事業積極地努力。
B. 人口老齡化對國家.社會,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巨大改善,我國老年人口明顯增多。面對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的趨勢,不少人為此憂心忡忡。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人口老齡化問題要辯證地
看待,不僅要看到老齡化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更要看到人口老齡化背後所蘊涵的「銀發消費市場」商機以及老年人豐富的智力、經驗等資源,努力將壓力變為機遇。
有關部門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佔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國已成為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比重將從現在的7%上升到11.8%,預測當峰值到來時,65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23%。特別引人注目的還有高齡化問題--21世紀中葉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到時將可能超過1億,是現在老齡人口的10倍左右。在不少人眼中,老齡化就是沉重的負擔,甚至一些老年人也認為自己正在成為社會的包袱,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有關專家認為,不可否認,老齡化確實將給我國社會發展帶來壓力,但我們不能只看到其負面影響,還應該看到一些新的積極效應,努力發掘其背後所蘊涵的機遇和契機。
老年產業其實也是朝陽產業,人口老齡化問題背後所蘊涵的巨大的「銀發」消費市場不容小覷。據專家分析,我國老年人口的經濟水平大體分三個層次:一是年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間的溫飽型消費;二是年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間的溫飽型向小康過渡型消費;三是多於8000元收入的小康型消費。
實際上,老年用品市場的需求日漸強烈,老年人對特殊生活用品,如老人床墊、浴盆及護理商品如手杖、輪椅等大多有需求,對輔助商品如老花鏡、助聽器、假牙假發等需求也較多。在生活用品上,老年人要求方便舒適,在老年保健品的開發上,需求潛力和市場前景十分看好。「銀色消費」市場日趨擴大,老年消費品市場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同時,老年人所擁有的嫻熟技術以及豐富的閱歷和經驗,更是日積月累、不可多得的社會財富。盡管精力上可能不如年輕人,但相對年輕人來講,老年人才工作報酬要求比較合理,工作經驗豐富,一上手就能解決實際問題,而且穩定性更高。讓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老人重返職場,不僅有利於緩解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所面臨的壓力,還有利於解決老年人「空巢綜合征」等心理問題。
專家們還建議,我國應當鼓勵各級政府把老年消費品市場的發展和老年產業開發納入計劃。與此同時,制訂興辦老年消費品產業的扶持政策,在政府開放各類福利性老年服務機構的同時,允許並鼓勵各社團組織及私人組織舉辦以贏利為目的的老年服務機構;鼓勵外資和社會團體、各界人士集體或個人投資興辦老年消費品產業;對新建老年服務設施給予政策優惠等。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隨著老年人口 比重的不斷提高和老年人口絕對數的大量增加,社會負擔、經濟承受 能力、農村養老、勞動力老化等問題也日益顯示出來,因此,營造一 個敬老、尊老、養老的社會氛圍,健全落實老年人口工作的管理機構, 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興辦老年事業,設立老年疾病專門醫療機 構等一系列能推動老年人口工作健康有序發展的措施,應當成為各級 組織十分關注的問題,同時,老年人大量增加所帶來的銀色消費,也 應成為生產者和經營者大力開發的一個潛在市場。
C.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
(一)消費結構面臨轉變 老年人口的增加,對消費總的影響不大,但會引起消費結構的變化。老年人的消費支出,用於醫療方面的會大幅度上升。同時,旅遊、老年服務消費、休閑等相應服務業的消費需求將加大,大量資金轉向老年人消費,將直接導致從事生產方面的投資相對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比將放慢。 (二)科技創新遭遇淺灘 老年人口的增加,會降低整個社會吸收新知識和新觀念的速度,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下降,從而誘發採取貿易措施來保護國內勞動力市場,削弱了技術進步和靈活勞動力市場對長期增長的貢獻作用。從科技方面來講,目前提倡的創新型社會,中青年的創新能力較老年人要強,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正是勞動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這非常不利於我國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中的技術創新。 (三)勞動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齡化發展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下降,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及其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勞動年齡人口決定勞動力供給,而勞動力供給又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一個重要方面。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縮減意味著可就業人口的減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條件下,勞動力資源不足就可能導致部分生產資料和設備的閑置,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轉,從而影響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這從歐洲發達國家就可以看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正成為制約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於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 (四)養老、醫療保障壓力加大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員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的情況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正以每年1000億元的規模增加。與此同時,目前我國80%以上的勞動者基本沒有養老保險。據統計,1980年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比是13:1,而到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變到3:1,預計到2020年,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者將超過l億人,屆時撫養比例將達到2.5:1。老年人群是醫療衛生資源的主要消費對象。據衛生部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9倍,可是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尤為突出。
D.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人口老齡化使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阻礙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
(1)老齡化導致了勞動力供給的下降。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多,根據供求關系原理,勞動力供給的下降將導致勞動力支付的報酬提高,勞動成本相應增加。
(2)人口老齡化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勞動密集型產業更注重從業人員的耐受力和適應性,勞動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也會隨著退化,體力,腦力都處於衰退狀態,不僅不能勝任現有的工作,而且年長的勞動者在企業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時,也不能盡快地接受新的技術,學會操作新的設備。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勞動生產率,直接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二)人口老齡化對投資、儲蓄和消費都帶來相關影響。
1、我國人口老齡化與投資
(1)從政府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對養老金、退休金、醫療保障的需求自然會擴大,引起老年退休金、養老金、醫療衛生支出、老年福利設施和老年服務等國家支出上升。這也就意味著政府消費基金的增加。就這樣,老齡化降低了國家對生產和其他設施的投資規模,不利於擴大再生產和經濟的發展。
(2)從企業的角度分析。事實上,企業也要負擔一部分離退休金,醫療費用和社會養老基金,這方面的支出增加了,用於生產的資金就減少了,不利於企業的投資。
2、我國人口老齡化與儲蓄。在勞動年齡時期,為了給以後的消費提供保障,人們選擇了為養老而儲蓄,一旦進入老年,由於退出生產領域,收入降低,同時,還要動用過去的儲蓄來支付養老、醫療、護理
E. 淺析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宏觀經濟學
瑞士信貸銀行經濟學家艾姆倫·羅伊計算,由於勞動力萎縮,日本過去回13年裡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答減少了0.6個百分點,未來四年內每年還將損失一個百分點的增長。德國和美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分別因此損失0.5和0.7個百分點。哈佛大學三名經濟學家分析43個富有國家勞動力構成發現,1965年至2005年期間,這些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延遲了6個月,而同期男性平均壽命延長了9年。進入21世紀以來,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如今,65歲以上的美國人有20%仍在工作,而2000年只有13%。近半數60歲出頭的德國人還在工作,而10年前同一比例僅為25%。這一現象與各國財政狀況有關。延遲退休年齡可以推遲發放退休金,為債務纏身的政府爭得喘息之機。近年來,義大利、西班牙和荷蘭等歐洲國家根據人均壽命適當延長了法定退休年齡。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這一趨勢益發明顯。
F. 經濟發展程度與人口老齡化是什麼關系
一般來說,社會經濟越發達,越容易出現人口老齡化現象。因為人均GDP增長,生活水平提高版,醫療科技文權化衛生水平提高,所以出生率與死亡率低,人們預期壽命變長,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規模會加大。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一般具有負面作用,因為養老成本加大,會影響消費、儲蓄、勞動人口數量與質量及勞動生產率。社會養老福利事業的財政開支會增加。老齡人口的實際收入水平相對低,影響儲蓄水平,進而會影響資本積累水平,影響投資水平,不利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降低社會經濟活力。勞動人口的質量下降,老齡人口學習新技術能力,適應社會變遷,創新能力等不及青壯年人口,尤其會不利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G.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消費結構面臨轉變
老年人口的增加,對消費總的影響不大,但會引起消費結構的變化。老年人的消費支出,用於醫療方面的會大幅度上升。同時,旅遊、老年服務消費、休閑等相應服務業的消費需求將加大,大量資金轉向老年人消費,將直接導致從事生產方面的投資相對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比將放慢。
(二)科技創新遭遇淺灘
老年人口的增加,會降低整個社會吸收新知識和新觀念的速度,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下降,從而誘發採取貿易措施來保護國內勞動力市場,削弱了技術進步和靈活勞動力市場對長期增長的貢獻作用。從科技方面來講,目前提倡的創新型社會,中青年的創新能力較老年人要強,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正是勞動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這非常不利於我國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中的技術創新。
(三)勞動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齡化發展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下降,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及其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勞動年齡人口決定勞動力供給,而勞動力供給又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一個重要方面。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縮減意味著可就業人口的減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條件下,勞動力資源不足就可能導致部分生產資料和設備的閑置,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轉,從而影響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這從歐洲發達國家就可以看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正成為制約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於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
(四)養老、醫療保障壓力加大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員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的情況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正以每年1000億元的規模增加。與此同時,目前我國80%以上的勞動者基本沒有養老保險。據統計,1980年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比是13:1,而到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變到3:1,預計到2020年,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者將超過l億人,屆時撫養比例將達到2.5:1。老年人群是醫療衛生資源的主要消費對象。據衛生部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9倍,可是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尤為突出。
(五)養老服務市場供給缺口甚大
龐大的老年人口中,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這無疑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全國幾次較大規模調查的數據表明,我國約有3250萬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護理。調查還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養老機構的願望,且將逐步增加。越是經濟發達地區,養老護理需求越高,但是目前我國專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服務的形式和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老年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是「短線」之中的「短線」。
H.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的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中國人口老齡化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增量減少與高速經濟增長,共同導致普通版勞動力的短權缺從而工資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反映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的相對弱化。這意味著產業結構必須要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升級。另一方面,在人均收入剛剛跨入中等偏上水平的發展階段上,中國在物質資本豐裕程度上尚不具有明顯的優勢,在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上也存在著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上也不具有比較優勢。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中國未富先老的人口轉變特徵對經濟增長的潛在不利影響理解為:第一,過早地失去趕超發達國家的後發優勢;第二,失去了對仍具有人口紅利的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優勢;第三,尚未獲得發達國家所應具有的技術創新優勢。因此,無論是面對高收入國家還是低收入國家,中國原有的競爭優勢都在減弱,這無疑加劇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經濟領域,給家庭和社會也帶來了沖擊。
I.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
造成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直接原因是計劃生育造成的出生人口減少,而負擔人口比回例上升、人口老答齡化會掣肘經濟的發展,如勞動人口的減少,社會負擔加重,職業構成不合理。
未富先老是我國區別去西方國家與日本等發達國家老齡化的典型特徵。發達國家的老齡化是在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發生的,公民生活有強大的社會貯備財富為保證,而我國目前明顯不具備這類國家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而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供需的改變,註定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將不具備與印度或東南亞國家的工資優勢。所以我國亟需改變經濟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型。
說到底,就是我們社會和家庭的養老負擔增重了。生活條件和飲食營養越來越好,老人死的就越來越晚,老人就越來越多,贍養老人的負擔就越來越重。六七十歲的老人伺候八九十歲的老人非常普遍。
J. 為什麼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
消極的影響 1.贍養老人的費用在中國一般是由國家·企業·個人共同承內擔的,如果老齡化嚴重容,會增加社會的負擔。甚至使經濟放緩。 2.會使我國勞動力缺乏,社會也會同樣缺少活力 積極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會促進一些醫療等一些和老人有關的行業的發展,從這個角度看,會刺激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