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分享經濟與就業的影響

分享經濟與就業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21 08:14:56

❶ 分享經濟給我國社會發展帶來那些機遇和挑戰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演進推動了分享經濟的發展,分享經濟是信息經濟發展的典型創新2.0模式。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或共享經濟指能讓商品、服務、數據(資源)及(人的)才能等具有共享渠道的經濟社會體系。雲計算(用戶共享一個資源池中的計算資源)可支撐分享經濟;基於開源代碼(具有開放、自由、共享、協同特徵)的IT經濟、基於數碼和開源技術的互聯網經濟(包括點共產主義的網路經濟)、基於開源硬體(+開源軟體)的創客經濟大多是一種分享經濟;資源閑置是分享發生的前提,國際產能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是發展分享經濟的機遇;供需相對平衡、長尾效應相同也是發展分享經濟的必要條件。
美國趨勢學者傑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2014年新作《零邊際成本社會:物聯網、協同共享、使資本主義失色》談到開發新能源並實現於傳統能源的供電自動互補方案,以協同共享經濟模式迎來零邊際成本社會;20多年後,通過開源式的協同共享實現接近免費方式分享新能源的商品和服務,有望實現零邊際成本社會;具有利他主義(Altraism)或共產主義價值觀的共享、協同、共有模式將沖擊利己主義或資本主義(Capitlism)。
里氏提到的實現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自動互補技術為科技創新2.0模式,而協同共享的經濟關系和管理方式為體制/管理創新2.0模式。李總理談到:分享經濟採用分享協作方式搞創業創新,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有利於拓展我國分享經濟新領域。
更多可參考《陸首群:分享經濟是信息經濟發展的典型創新2.0模式》。

❷ 分享經濟對我們生產和生活的積極影響是什麼

分享經濟影響著人們的出行方式,還在逐步改變著人們的社交和生活,甚至包括思想和人生。隨著分享經濟的興起,個別、細微的消費行為變化經過聚合最終將會帶來巨大的商業變革和社會變革。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分享經濟將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求。這是一個顛覆企業所有與個人消費的產業模式,讓每個人可以同時成為消費者和生產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工作及時間安排,自由度得到提升,人際關系擴寬,信任感增強,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得到滿足,極其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

  2. 分享經濟助力產業創新。分享經濟的去工業化和去中心化使得每個人都可從被動消費者轉變成創造者,個體創造力可以得到極大的釋放。目前,數以百萬計的產消者可在社會分享中免費進行相互協作,創造新的信息技術和軟體、新形式的娛樂、新的學習工具、新的媒體等形式,其結果是產業創造力乃至社會創造力的激增。

  3. 分享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需求滿足。分享經濟實現了消費模式從「廢棄型」轉變為「再利用型」,通過調整社會存量資產,實現商品的最大程度利用。

  4. 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融資規模約1710億元,同比增長130%;2016年我國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過6億人,比上年增加1億人左右;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的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6000萬人,比上年增加1000萬人;分享經濟平台的就業人數約585萬人,比上年增加85萬人。

❸ 共享經濟對於社會影響多大

增加就業機會有助於改善民生,同時也有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而且共享經濟會顛覆傳統商業模式。

❹ 新的共享經濟將對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以共享抄單車為例,共享單車改變了襲人們的出行習慣,增加了就業崗位,比如自行車搬運、維修工作等,同時改善自然環境,改變了摩的、黑車生態,這些都是共享經濟對社會帶來的正面影響。不止如此,善林金融專家認為,共享經濟也促進了電子支付和技術發展,也提升了國民素質和誠信意識,對民對國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❺ 分享經濟對一個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2016年,你可以不再需要找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你可以成為身兼數職的自由人,你也可以創業成為「自己的老闆」。這一切要歸功於「身份」的崛起。如果你能夠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的把自己的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經驗轉換成實際收益,又何須把自己約束在一個早九晚六的崗位協議里呢?傳統的就業理論看來,沒有僱傭協議,就等同於失業。但是現如今,一個「失業」的你,卻擁有了無數新的「身份」,增加收入的同時,實現了自身價值,也為社會創造財富。

❻ 共享經濟對社會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以共享單車為例,共享單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增加了就業崗位,比如自行車回搬運、答維修工作等,同時改善自然環境,改變了摩的、黑車生態,這些都是共享經濟對社會帶來的正面影響。不止如此,善林金融專家認為,共享經濟也促進了電子支付和技術發展,也提升了國民素質和誠信意識,對民對國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❼ 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我國發展分享經濟的意義

分享經濟能夠實現資源合理有效利用,培育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促進 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有利於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
降低消費成本,方便和 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❽ 共享經濟如何影響勞動關系

首先,共享經濟並未改變物品的生產模式,用於共享的剩餘物品仍是在「傳統的勞動關系」中生產出來的;
第二,以網約車、網路家政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實質上是零工經濟或靈活就業,這種經濟形態早已有之,不過在技術發展的背景下被互聯網化了,但其市場關系的本質不變,更不可與「傳統的勞動關系」(註:在組織內部建立起來的一套勞動關系調整體制)混為一談;
第三,共享經濟「推動或促進」了勞動力「脫實就虛」,將使整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從製造業流向服務業),從而對傳統的勞動關系造成重大影響,甚至「消滅」了勞動關系。

❾ 研究分享經濟有什麼意義

分享經濟( Economy)指個人、組織或者企業,通過社會化平台分享閑置實物資源或認知盈餘,以低於專業性組織者的邊際成本提供服務並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其本質是以租代買,資源的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分享經濟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等,進行平台化、協同化的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經濟業態。
分享經濟強調的兩個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佔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費」(Value Unused is Waste)。
分享經濟包括不同人或組織之間對生產資料、產品、分銷渠道、處於交易或消費過程中的商品和服務的分享。
分享經濟的特徵
分享經濟的特徵可以歸納為五大驅動、三大基石、四低四高。
五大驅動
用戶驅動。消費者主權得到體現,分享經濟由用戶意願、用戶需求、用戶選擇、用戶體驗、用戶價值、用戶分享所驅動。
信任驅動。「互聯網+分享經濟」重構了連接、交互、關系和信任。
平台驅動。社會化資源藉助互聯網搭建平台,解決信息不對稱和資源集聚,實現供需匹配和交易為分享經濟提供支持,如網約車平台,騰訊開放平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數據驅動。開創階段是信息化、數據化;第二個階段是聚類、結構化,進行用戶畫像;第三個階段是預測、智能化。如滴滴出行已進化到第三階段,可以預測某時段、某區域的用車需求,甚至預判用戶的目的地,為車輛調度、供需匹配、路線優化的精準化提供支持,為利用動態價格機制緩解擁堵提供支持。
價值驅動。閑置資源、過剩產能可以參與價值創造,認知盈餘、閑暇時間可以價值化,連接本身就具有價值,可以使交互更具意義。
三大基石
信息對稱。降低信息不對稱,對資源的聚集、資源配置、供需連接、用戶體驗、主體協同都會帶來正面影響,也會促進交互的有效性;
游戲規則。規則的設計與動態調適對大眾參與分享經濟模式至關重要。規則的公平、透明、均利是基本原則,讓用戶、夥伴通過特定的方式參與游戲規則設計也值得嘗試。
協同協作。參與者彼此依賴,與平台方共建共享;形成協同消費、協同創新。
四低四高
四低: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門檻、低碳。
四高:高滲透率、高效能、高估值與高留存。

❿ 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我國發展分享經濟的意義

分享經濟能夠實現資源合理有效利用,培育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促進
實現大版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就業,權增加居民收入,有利於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
降低消費成本,方便和
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閱讀全文

與分享經濟與就業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