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
要發展生產力,就要徹底拋棄哪些使生產力發展成為桎梏和束縛的體制,進行大膽的改革,才能有效促進生產力發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正是鄧小平提出搞市場經濟的根本出發點。
鄧小平曾經指出:問題是用什麼方法才能更有效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過去一直搞計劃經濟,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搞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
我國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照搬蘇聯模式。所謂蘇聯模式,就是在斯大林時期,比較完整的計劃經濟理論、計劃經濟思想指導下的前蘇聯的經濟體制。這些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也包括對我們國家的影響。把計劃經濟看作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等同起來,限制和否定市場的作用。我們不能否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在百廢待興、執政黨威望崇高、人民群眾的政治熱情空前高漲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因為有利於快速動員社會資源並集中用於關鍵部門的重點建設,而在促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和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我國的經濟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我們社會主義初期建設任務的完成,我國的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聯系日益增多,計劃經濟體制的那種決策高度統一排斥市場作用,只靠行政命令配置資源,搞平均主義的弊端日益暴露出來,最終導致國民經濟停滯不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上,一方面是統的狠,限制了地方和企業的主動性,限制了企業的活力;另一方面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管理者和生產者的積極性都不能很好的發揮。這兩方面都是對生產力的束縛。要擺脫束縛,必須通過改革,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體制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要點是(l)社會主義場和計劃都是經濟手段,而不內是劃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容義的標志,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2)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3)把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更有利於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運行方法上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主要是所有制基礎不同;(5)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世界市場,否則就是自甘落後。
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優勢和特點是什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一是突破了過去公認的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代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經濟制度本質屬性的觀念,認為它們都是經濟手段.二是計劃和市場作為調節經濟的兩種手段,它們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各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在社會化大生產和存在著復雜經濟關系的條件下,市場經濟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更顯著的優勢和較高的效率.但兩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計劃經濟不能有效解決效率和激勵問題,市場經濟的自發性、盲目性會引發惡性競爭、短期行為、道德缺失等.三是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屬性,但是,它與社會主義相結合而形成的經濟體制則必須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特徵.把發展市場經濟與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既可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場經濟對發展生產力的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由這一結合而形成的市場經濟體制,一方面它必然體現社會主義的制度特徵,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作為社會主義的制度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公有制企業與其他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平等競爭、共同發展,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二是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運用包括市場在內的各種調節手段,既鼓勵先進,促進效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注重社會公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三是在宏觀調控上,以實現最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使社會主義的優勢與市場經濟的優勢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同社會主義基本社會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專體現社會主義的根屬本性質。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體制。它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把資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環節中去,並使企業實行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靈敏的特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市場經濟作為經濟機制,它的基本特點或內在要求,就在於通過運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競爭性和有效性來配置資源。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它強調的是在社會主義經濟下發展市場經濟,而不是說市場經濟本身具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性質的區分。市場經濟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不同利益關系決定的一種經濟形式,它有自身的規定性,這種規定性是不同社會經濟制度下市場經濟的共性或一般性;而不同的社會制度條件,使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表現為市場經濟在不同社會條件下的特殊性。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必然受到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制約和影響,從而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呈現獨特的基本特徵。
⑸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是什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有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制度性特徵。
2.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1)經濟活動市場化;(2)企業經營自主化;(3)政府調控間接化;(4)經濟運行法制化。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性特徵: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共同發展為基礎;(2)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並存,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3)在宏觀調控上,社會主義國家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更好的發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主要包括五個環節:(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的市場體系;(3)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4)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製度;(5)建立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性:
(1)改革前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告訴我們,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不能有效的促進生產力的發展;(2)改革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市場經濟更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3)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事實說明,市場經濟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
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1992年提出的。
1992年6月9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所作的講話中,首次肯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法。之後,10月12日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正式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可以說,這在我黨的歷史上是一次真正的重大的理論突破,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
也正是這一改革方向的正確選擇和種種改革舉措的步步實施,才使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到了制度創新的嶄新階段,從而也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經濟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擴展閱讀: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這一重要論述高度概括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成就和創新成果。回顧40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的艱辛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造,是我們取得舉世矚目發展成就的經濟體制基礎。
深刻認識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邏輯和實踐創新,有利於在新時代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什麼時候提出的
最早1982年提出。
1、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會議上,又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
2、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從此,確立了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觀點。
3、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新體制概括為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新體制,明確提出要運用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兩種手段,逐步建立「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
(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徵:
1、市場經濟作為經濟機制,它的基本特點或內在要求,就在於通過運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競爭性和有效性來配置資源,本身不具有制度屬性,可以和不同的社會制度結合,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性質。
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它強調的是在社會主義經濟下發展市場經濟,而不是說市場經濟本身具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性質的區分。
2、市場經濟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不同利益關系決定的一種經濟形式,它有自身的規定性,這種規定性是不同社會經濟制度下市場經濟的共性或一般性;而不同的社會制度條件,使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表現為市場經濟在不同社會條件下的特殊性。
3、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必然受到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制約和影響,從而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呈現獨特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