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大王事件的事件內容
「八大王」這個稱謂,在樂清柳市以及全市廣大群眾中被深深地記憶。縣貶稱或縣尊稱,通過一段短短幾年的歷史變遷,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他們是中國經濟改革發展過程曲折的一個縮影。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改革開放強勁東風吹拂下,「八大王」以各自靈活的頭腦和手藝特長,很快成為各個領域的帶頭人,他們創辦各種不同形式的企業,向社會上廣納人才,發展個體經濟,實現了柳市乃至代全國第一批在市場經濟嘗試下先富起來的人,有的很快審批土地建廠房,有的蓋起了高樓大廈,高級別墅,令人嚮往。可是,時過不久,即1982年全國開展「嚴厲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的運動中,「八大王」被作為重大經濟犯罪分子受到嚴重打擊,有的被收審關押,有的「畏罪」潛逃,造成一度社會紊亂。1983年,中央1號文件《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下達後,人們清楚地看到中央對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給予充分的肯定,也是這一文件的頒布,農村經濟政策獲得了進一步放寬,「八大王」被羈押的人員中有的無罪釋放,有的被取保候審,那些潛逃在外的也大膽回家了。回顧「八大王」的產生和發展,人們不會忘記「八大王」的造就人。他叫石錦寬,原是柳市鎮一個居委會的負責人,1969年動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支邊插隊時,他挑選了80名有志青年去響應號召,3年後,知識青年紛紛回鄉,遇到了就業的困難。石錦寬急知青之所急,想知青之所想,他看中當時在溫州剛出現的家庭作坊模式,就斷然以居委會的名義申報成立了一家街道企業,取名為柳市通用電器廠,他自己擔任廠長。柳市通用電器廠由32個門市部或車間組成,經營以低壓電器為主要產品、銷售的各種業務,第一批員工與管理人員基本是支邊回鄉的青年。這些青年上任後,有理想、有魄力,他們抓住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到1979年,產值達到了1個億,它的匯款匯入額占柳市的三分之二。也是這位石錦寬,在中央1號文件與廣大群眾見面後,他豪情滿懷,要為「八大王」平反而四處奔波。他三上北京、八上省城、百上地委,前後共寫了130萬字的申訴材料,並把這些原屬通用電器廠的企業人員保釋出來。後來,原未下令批捕「八大王」和又為「八大王」平反的溫州市委書記,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袁芳烈同志,一次來溫州進特地安排了3個小時與「八大王」中的鄭元忠會面。他說,十幾年前你是轟動全國的「八大王」之一,是我親自為你們平反的。你們給我上了改革最初最深刻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