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桐城與懷寧比較分別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未來有什麼規劃
桐城市是合肥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安慶地區區縣裡面發展最好的一個 要說優點呢是:1.民營經濟非常活躍、目前已經有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並且在申報國家級。2.文化產業發展較快,目前桐城為省級文化名城,正在申報國家級,文化底蘊雄厚,且正向文化產業方向轉型,旅遊業近幾年也有大的發展,目前已經擁有3個4A級景區(嬉子湖生態旅遊區、孔城老街、活海歡樂世界)1個3A級景區(桐城文廟-六尺巷)。3.城市化水平較高,城市建設擴張速度較快。作為安慶地區唯一的縣級市,城市化水平當然是8縣市裡最高的(市區人口突破20萬,占總人口30%以上)城市功能相對比較完善,擁有8縣市裡唯一的標准體育場館(黃梅飄香體育館),5星級酒店(共兩個金瑞古井大酒店已經開業、天紫戴斯酒店正在建設),多個市民公園(龍眠河公園觀光帶、西郊公園、西山公園等)。4.區位和交通優勢,處於皖江城市帶和合肥經濟圈交匯處,屬於兩個經濟帶,位於省會和安慶市之間,也是兩大城市之間唯一較大城市,有多條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等貫穿全境。目前規劃里鱘魚鎮的長江貨運碼頭也在建設中,增僻了水上交通,並且還有國家級引江濟巢工程,將大大增加水上交通優勢。5.政策優勢,作為安徽5個縣級市之一,首批省直管試點城市之一,受安慶的制約相對比其他縣區要少,和省內外其他城市的交流相對較多,一舉成為合肥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和合肥、六安、淮南、巢湖等城市增加了交流和互動,經濟圈內各項經濟活動順利開展,得到了省里更多的政策支持。6.農民收入較高,鄉鎮發展較快。作為民營經濟活躍的地區,很多鄉鎮都有自己特色的產業鏈,很多農民也從事相關產業,傳統農業經濟較少,農民收入增加(如新渡鎮的包裝印刷集中區是國家級的包裝印刷城、范崗鎮的制刷企業、大關鎮的養殖羽絨企業等等) 缺點是:1.桐城近幾年城市化水平加快,市區人口增加,但是有些配套措施跟不上,比如城市公交,線路不夠,車輛也相對落後,並且沒有開通到周邊鄉鎮的公交,這樣不利於人民出行,也不利於周邊鄉鎮的發展。2.沒有大型的企業入駐,沒有500強企業入駐,這是一大遺憾,桐城市雖然民營企業很多,但是缺少大型的國企或是外資企業,多是中小型企業,雖然能拉動地方經濟但是確實大的經濟體的支撐,所以目前很難有大的突破,如果加大招商引資,能多些大型企業、外資企業的話,桐城經濟將有質的飛躍。3.消費水平有點虛高,房地產經濟泡沫,作為中小城市,消費水平卻不比地級城市低,房價虛高(市區均價在4000~5000,市中心甚至有7000+的)。4.城市建設快質量卻不高,盲目的發展房地產經濟,但是沒有很好的規劃,導致市區顯得有點亂,新城區沒人氣,老城區道路狹窄擁擠不堪應該統籌規劃,提高城市品味。5.商業不夠集中,沒有形成大型商業集中區,市區的商業分部不夠集中,某些商業設施比較落後,而且缺少一些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入駐(目前建設完成的中業廣場、和即將完成的盛源財富廣場會緩解這個不足),旅遊近幾年發展快但是沒有好的規劃,旅遊市場也顯得比較混亂,比如老城區的歷史文化街區沒有很好的保護和改善,對一些古建築、文物要加強保護。
綜合來說桐城市的綜合實力是要強於懷寧的,但是懷寧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懷寧有大型企業(海螺),有一定的礦產資源,而且懷寧離安慶市區很近,以後很可能變成安慶的一個區,受安慶的經濟幫助很大。
❷ 懷寧縣經濟開發區稼先北路二號郵政編碼
安徽省 安慶市 懷寧縣經濟開發區稼仙北路2號
郵編:246121
❸ 桐城市行政區劃圖
桐城,古稱「桐國」,因其地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
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位於安慶市北部,東鄰廬江、樅陽兩縣,西連潛山縣,北接舒城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階梯分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
桐城市接江趨淮,河埠陸驛自古車水馬龍,素有「七省通衢」之稱。下轄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2個鎮和3個街道,總面積1571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全市總人口75.5萬人。
1、桐城市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別山,南濱長江。1949年以前,縣域東南廣,西北狹,面積3543平方公里。1949年2月,東鄉及南北鄉的部分地區析置桐廬縣(今樅陽縣);1979年12月,南境楊橋區大部分地區劃入安慶市郊區。自此,縣域東經116°40′-117°09′,北緯30°40′-31°16′。東鄰廬江、樅陽兩縣,北接舒城縣,西毗潛山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郊區。東西寬42公里(從桐梓山到三芝庵),南北長64公里(從大龍山牛沖到北峽山大佛尖)。
2、桐城市行政區劃:
1986年桐城縣下轄8區(范崗區、青草區、雙港區、金神區、大關區、孔城區、石河區、黃甲區)、3鎮(城關鎮、孔城鎮、青草鎮)、53鄉、1個管理區(鱘魚)。11個居民委員會、468個行政村,實行鎮管村體制。1988年8月,原安慶地區和安慶市合並並組建新的安慶市,桐城縣隸屬安慶市。
1996年8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所轄區域不變。2004年5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羅嶺鎮由桐城市劃歸安慶市宜秀區。2006年9月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為12個鎮、2個街道。截至2011年底,全市轄12鎮、3個街道,198個行政村、23個居民委員會。
3、桐城市行政區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