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絲綢之路當前中國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什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是一個「經濟帶」概念,體現的是經濟帶上各城市集中協調發展的思路。
絲綢之路沿線大部分國家處在兩個引擎之間的「塌陷地帶」,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發展經濟與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區國家與民眾的普遍訴求。這方面的需求與兩大經濟引擎通聯的需求疊加在一起,共同構築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戰略基礎。
當前中國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幾個重要原因
1.我國當前的發展需要兼顧地區平衡,並著力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復興絲綢之路能帶動經濟實力較為薄弱的西部地區,有望形成新的開放前沿。
2.通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中國營造良好的周邊政治、國防、民族環境。
3.可以推進區域之間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各種互聯互通,有利於推進區域合作水平。
4.有利於消化中國嚴重過剩的各種產能。
5.有利於構築以開放促中國西部大開發,促中國東部再改革的新的倒逼格局。
2. 絲綢之路對中國的經濟以及歷史有什麼影
擴大了中復國的對外製經濟貿易。2.讓世界認識了中國3.絲綢為世界帶來的進步4.中國於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互利互惠。5.為以後的合作做了很好的基礎
首先,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其次,西域的各種農作物以及動物等特有品種流入中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物質,擴大了食物來源。
其三,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極大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作出了巨大作用。
第四,絲綢之路開通後,西域各國各派使節來漢,密切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政治聯系,這對以後的漢唐實行對西域的行政管理打下了基礎。
3. 絲綢之路對中國古代以及現代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文化的發展,和加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
4. 絲綢之路對我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的促進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加強了漢朝與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豐富了漢代的物產,促進了漢代國力的強盛
5. 絲綢之路的發展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有何作用
絲綢之路的發展可以拉動對周邊的國家的投資建設,以及那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有利於同沿線國家地區建設自由貿易區,拓展貿易領域,肯定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6. 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的哪些文明也隨之流向了世界
對於世界上的每個國家來說,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益的關系,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之間的聯系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很多人都說弱國無外交,這句話體現了國家的綜合國力的重要性。為了能夠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每個國家都有適合本國的一套經濟體系。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的哪些文明也隨之流向了世界?對於這問題的回答,中國的文字以及科學技術等也隨之流向了世界,下面我們具體里解釋一下。
在發展經濟的時候,由於要與世界上的其它國家進行一定的溝通和交流,這就使得我們的文字流傳到世界中去。還有就是我們中國有很多優秀的詩篇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當我們與別國進行經濟交流的時候他們只有先把漢語翻譯成他們所用的語言,他們才能夠看得懂,所以這也有利於科學技術的交流與發展。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內容。
7. 分析中國與中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
意義:①有利於加快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②有利於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區域市場體系,建立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優化區域資源配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③有利於提升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④有利於緩解我國能源資源短缺問題,維護能源安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8. 古代絲綢之路在中華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國重題,絲綢之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什麼,現實價值
古代絲綢之路有兩條,一條是陸路絲綢之路。一條是海上絲綢之路回。但由於古代航海業不發達,答危險重重。陸路絲綢之路一直是古代政府對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你指的應該是陸路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開通最初是出於軍事目的。當時漢朝處於匈奴的威脅下,漢武帝想聯合西域國家,抵禦匈奴。於是派出使節出使西域。就是著名的張騫通西域的典故。張騫開創的這條道路,後來在經濟文化領域發生了重要作用。
一 是經濟領域,當時我國時絲綢大國,絲綢是古代政府主要的出口物資。通過這條道路,古代政府將絲綢源源不斷的輸到西方。當然這種經濟交流是對等的。西方的一些東西也輸入到了我國。你吃的一些像燒餅、西瓜、葡萄等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我國的。
二是在對外文化傳播交流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唐代高僧玄奘大師天竺取經,古代四大發明向西方的傳播等。印度佛教向我國的傳播等,都是通過絲綢之路來實現的。
在現代,共建絲綢之路的現實價值應該是主要在經濟領域發揮作用。打破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有利於經濟交流,對與我國西疆落後的經濟將起到一個極大的推動作用。
9. 新絲綢之路帶給我國經濟的變化
2100多年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古絲綢之路」。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蘭新鐵路西段與哈薩克土西鐵路接軌,標志著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的鹿特丹的新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
建設「新絲綢之路」的初衷是通過這條鏈接亞歐兩大陸、輻射30多個國家的大動脈促進國際貿易。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特別是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與中亞國家、歐洲國家之間的往來不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了空前發展。「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已不滿足於僅僅建設交通運輸生命線,還要不斷加深沿線區域經貿合作,形成「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近年來,總人口30億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已具雛形。這條經濟大走廊東端連著充滿活力的亞太地區,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活力四射的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沿線國家經濟互補性強,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農業、旅遊等各大領域開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潛力巨大。當然,這條經濟帶目前還存在一些風險和挑戰,個別國家政局不穩,基礎設施落後,投資貿易法規還不健全,特別是缺少一個涵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協調機制。
目前,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正當其時。「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但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在公開的國際場合正式提出,尚屬首次。這表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已由學術、局部和部門層次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外交戰略的高度,體現了中共18大後中國外交的創新,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合作共贏外交新理念的具體表現。
聯想到不久前我國提出共建「中緬孟印經濟走廊」的戰略構想,「中緬孟印經濟走廊」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構成我國西南和西北兩個戰略方向上的兩大戰略性經濟帶,極大地拓展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空間,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戰略支持,同時也會促進兩條經濟走廊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這也將給我國帶來巨大的地緣政治利益。
10. 我國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什麼重要意義
首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著開發與振興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著中國走出去的重任。同時,東部地區正在通過連片式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我國的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第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的需要。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中國「入世」對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WTO這一被大多數成員國一致遵守國家經貿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少數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封鎖。但是,近年來國際經貿機制又在發生深刻變化並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