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DP的快速增長對宏觀經濟有什麼影響
國內生產總值(簡稱GDP)代表一國(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包括產品和勞務)的最終成果,是國民經濟各行業在核算期內增加值的總和(各行業新創造價值與固定資產轉移價值之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在《經濟學》教科書中把GDP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GDP是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但是GDP不是萬能的,GDP還有很多不能夠測量的方面,近年來隨著人民環保意識的加強,人們開始反思 GDP增長數量高、速度快,是否說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速度快?
對於GDP的不足流傳著三個經典的笑話,常常被一些經濟學家用來數落GDP,筆者作為一個在統計部門從事GDP核算工作的人,在聽了這些笑話以後,作了一些思考,與大家探討一下,讓大家對GDP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第一個笑話:兩經濟學家外出散步,見路中有一堆狗屎。A忽發奇想,對B說:你如敢吃下這堆狗屎,我給你100萬。B二話不說,當真俯身吃。A瞠目結舌,只得付出100萬,兌現承諾。B雖拿到錢,但心有不服,對A說,你如敢吃屎,我也給你100萬。A為補回損失,為人所不為,最後,兩人扯平。但是,因為各自都消費了100萬,國家GDP增長矣。
反駁:這個笑話忽視了GDP的基本概念。「國內生產總值是我國所有常住單位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里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常住單位,而常住單位的定義是在我國的經濟領土上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經濟領土的概念比較明確,容易區分,經濟利益中心的定義就不明確了,它是這樣規定的,一個經濟單位在我國經濟領土上具有經濟利益中心,必須具備一下三個條件:(1)擁有一定的經濟活動場所,如住房、廠房等;(2)具有一定的經濟活動規模;(3)具有一定的經濟活動時間,一般在一年以上。從經濟利益中心這個概念出發,可以看出,上面吃屎的兩位經濟學家並未能創造出GDP,他們有一定的經濟活動產所,路邊,一定的經濟活動規模,200萬(經濟學家真有錢),但是他們的吃屎的經濟活動不滿足經濟利益中心的第三個條件,具有一定的經濟活動時間,一般在一年以上,兩位經濟學家吃屎只是偶爾為之,除非他們吃上隱了,或者具有很高的覺悟,為了提高中國GDP原意經常吃屎,那時經濟學家不再是經濟學家,而應該是吃屎學家了。
第二個笑話:兩人每天開車上下班,車來車往,平安無事,跟GDP沒關系。但是,某天,兩人撞車了,一個車頭癟,一個車尾壞。兩人要修車,就要花錢,就要消費。於是,GDP上去了。
反駁:這個笑話忘了經濟學最基本的前提假設,也就是資源的稀缺性,兩個人車壞了,要花錢,是會增加社會服務業的增加值(修車應該是屬於社會服務業的),但是這兩個人可能會減少其它方面的消費,那麼這樣,其他行業的GDP就會相應的減少,但是減少的幅度是多少,我們就很難確定了,我們這么解釋,所要說明的只是說不能單單,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要從事物的兩面性看問題。還是那句話,統計是要描述現實生活的,不能為了提高GDP而去撞車(也沒人這么有奉獻精神),也不能為了不撞車而不開車,車子的出現和使用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車子的出現,就必然會出現車禍,車子會壞,也就會出現修車這個社會服務業,這就是現實生活。生活不會為了GDP而改變,GDP是要反映經濟生活的。
第三個笑話說,某小國政府嫌GDP增長太慢,請美國GDP顧問前來幫忙。顧問說,要想讓GDP漲上去,簡單得很:讓A家主婦去B家做飯,B付給工錢,B家主婦去C家做飯,C付工錢……以此類推,只需讓全國的家庭主婦都不要在自己家做飯,GDP就漲上去了!
反駁:GDP所要考查和反映的是現實的世界,我們現在之所以沒有把家庭主婦的勞動計入GDP是因為她沒有一個很好的市場價格來衡量,而且這樣做,並不影響GDP對經濟的反映。那位顧問說的方法在理論上是行的通的,但是它不經濟,不現實,不符合現實生活經濟人的行為表現。經濟學是要來研究現實經濟生活的,統計學是要用數字指標描述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家常常用簡單的思維來考查世界,用把簡單模型推導出來的規律應用到復雜模型中,這就犯了脫離實際的錯誤。
2. 什麼因素可以影響GDP的核算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港台地區有翻譯為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
中國貿易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決定因素,將繼續對人民幣施加升值壓力,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3. 影響中國GDP增長的因素
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是勞動力,是"人",更確切的說是各盡其能,全面發展的"人".那麼,一方面提高人口質量,控制人口適度增長,要解決的是"人口問題";另一方面,在保障生存、受教育、自由等基本權利的基礎上,以更和諧的方式組織起來推進社會化大生產則是政治問題。
消費是經濟整體增長的最終動力。眾所周知,投資、消費、外貿都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俗稱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我國外貿已進入高成本時期,出口率已拉升35%的上限。一是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巨額貿易順差造成了經濟運行的風險,不斷的外貿摩擦日益凸顯,不僅給出口貿易的增長帶來了壓力,同時也給人民幣升值造成了壓力;二是投資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且引發了人民幣匯率不夠穩定的國際壓力。因此,擴大外貿出口的拉動作用已難有作為,拉動效應惟有依靠擴大內需。毫無疑問,投資是擴大內需的有效手段,但從長久來看,投資如果得不到消費的導向和支持,投資結構和投資規模就難以優化,經濟效益就得不到保障和提高,消費的需求效應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終和最關鍵的動力源。
因此,經濟發展是一個綜合問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時間下,起基本作用的因素是不同的。
4. 財政收入與GDP增長不同步 影響因素有哪些
當國民收入增長抄時,財政支出會以更大比例增長。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佔GDP的比重將會提高,這就是財政支出的相對增長,這一思想是瓦格納提出的,又被後人歸納為瓦格納法則。他把導致政府支出增長的因素歸結為政治因素、經濟因素。隨著經濟的工業化,市場中的當事人之間關系也愈加復雜,由此引起對商業法律和契約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組織,這樣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的資源用於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設施,此為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是指工業發展帶來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將產生外部擁擠性等問題,需要增加公共部門進行管理。此外,瓦格納把對於教育、娛樂、文化、保健與福利服務的公共支出的增長歸因於需求的收入彈性,即隨著實際收入的上長,這些項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長將會快於GDP的增長。
5. 經濟危機具體如何影響我國GDP增長率
首先澄清一下:現在是金融危機,而不是經濟危機,現在又想經濟危機過度的跡象版,但還不權是。
應該說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拉動!但是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中國國內巨大的潛在市場,因此擴大內需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利好因素。
最近由於國外經濟不景氣,單純靠出口拉動作用有所下降。因此,我們需要擴大內需來拉動經濟。只要我們在擴大內需方面做的好,經濟增長還是有保持較快的!
另外由於金融危機導致購買力下降等,也有可能制約我們經濟的發展。
再有就是只要我們採取措施得當,走出當前困境還是很有希望的!
6. 一個關於影響GDP的經濟學問題
儲蓄的作用是借給企業轉化為資本,使企業有資金投資以擴大生產規模,這樣內GDP會增長,但是,企業生產出的容產品是用來銷售的,如果只儲蓄不消費的話,企業的產品沒有出路,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經濟蕭條,企業不得不減少生產規模,這就是經濟危機,GDP下降。
消費的增長促使企業生產更多的產品以滿足需要,這樣企業生產的產品多了,GDP自然也就上升了。
7.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GDP增長:造成經濟生產力下
我認為,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的。由於人們對打自然的豪奪,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比如,亂砍亂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致使氣候變惡劣人們遭受洪災、旱災、沙塵暴等的危害;又如,工廠的增加、汽車排放大量廢氣,致使大氣變暖,對地球生物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