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漢臨空經濟區的介紹
武漢臨空經濟區是武漢市「十一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根據武漢市政府常務會2008年10月討論通過的《武漢臨空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武漢在西北部地區,圍繞天河機場,建設佔地1100平方公里的「臨空新城」。武漢臨空經濟區涵蓋武漢黃陂區、東西湖區和孝感市孝南區部分區域,其中黃陂區部分為核心區。發展航空運輸、物流、飛機維修保養等空港產業。武漢臨空經濟區含東西湖區全域500平方公里,黃陂南部地區約450平方公里及孝感市部分區域,總規劃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7月,已有東航、國航、海航等60餘家航空及相關企業入駐。
❷ 什麼叫臨空經濟區
顧名思義
近鄰空港或者機場海關的經濟發展區
一般都是外資或合資企業在這里安家落戶
要是別的什麽東西的意思就不知道了
❸ 南昌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布局
南昌臨空經濟區地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區域。建設南昌臨空經濟區,有利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把南昌打造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有利於促進南昌、九江兩市城市共建融合和產業互補對接,推動昌九一體化發展。
223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空間如何布局?10年間發展目標如何?入區發展企業將獲得哪些政策支持?目前臨空經濟區招商、建設進展如何?……昨日下午,江西省發改委、南昌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會上正式對外公布《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首次揭開223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規劃的神秘面紗,並就上述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公眾釋疑解惑。
總體布局三大區域
根據《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臨空經濟區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及周邊服務區為核心,包括桑海經開區,新建縣樵舍鎮、樂化鎮、金橋鄉的部分區域和南昌經開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總共約223平方公里。
臨空經濟區總體格局為空港樞紐區、集聚發展區和臨空輻射區。空港樞紐區包括昌北機場周邊約23平方公里范圍(機場區佔地13.3平方公里,機場周邊直接關聯產業與服務區9.9平方公里);集聚發展區總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桑海經開區的58平方公里,新建縣樵舍鎮的68平方公里、樂化鎮的23平方公里、金橋鄉的22平方公里,南昌經開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29平方公里;臨空輻射區主要向南昌市新建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九江市永修縣等周邊區域輻射拓展。
規劃體系初步形成
新規明確了臨空經濟區戰略定位為:中部地區重要航空樞紐和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中游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綠色智慧空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區和改革創新示範區;昌九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和強力引擎。
為此,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按照「統籌規劃、分區啟動、同步招商、早見成效」的思路,南昌臨空經濟區以10平方公里產業核心區建設為引爆點,聚焦政策和資源,通過短短幾個月的奮力拚搏,在昔日的荒山荒漠上,一座現代化的產業園區已初具雛形,各項建設工作進展順利。
據悉,根據省政府批復的《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南昌市已經起草了《南昌臨空經濟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任務分工、時間節點和責任體系,市委、市政府討論後將立即組織實施。同時,即將啟動《南昌臨空經濟區土地利用規劃》、《南昌臨空經濟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南昌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
明年昌北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1000萬人次
「發展目標分階段制定,每五年一次『裂變』。」相關人士介紹說,到2015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到2020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500萬人次,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300億元,初步形成臨空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到2025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30萬噸;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1000億元,集聚人口100萬人。
未來,南昌將建成國內大型客運航空樞紐和中部國際貨運航空樞紐,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臨空產業體系,臨空經濟區基本成型。
功能布局為「一心、一廊、兩軸、兩區」
構建「一心、一廊、兩軸、兩區」,形成向鄱陽湖扇形敞開式的功能布局。
一心:以昌北國際機場為核心,重點建設航空客貨樞紐、多式聯運設施和客運換乘中心,形成多功能立體交通樞紐。
一廊:沿梅嶺-溪霞水庫-白馬廟休閑旅遊中心-象山森林公園-南磯山濕地候鳥觀景區-環鄱陽湖西側生態旅遊帶,形成一條西南至東北的弧形生態屏障,打造集生態保護和休閑旅遊於一體的生態廊道。
兩軸:沿昌九高速公路、昌九城際鐵路以及昌九大道形成昌九城市發展軸;沿贛江依託港口形成贛江黃金水道發展軸。
兩區: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包括生物醫葯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等,重點發展臨空型先進製造業;產城融合區,包括機場周邊和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城鎮化區域,重點發展物流基地、總部基地、商務基地、休閑基地和配套基地等。
爭取盡快批復設立綜合保稅區
據悉,《規劃》制定的政策措施涉及體制機制創新、航線航班發展、產業發展引導、擴大開放合作、保障建設用地等各個方面。
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支持組建精簡統一高效的開發建設管理機構,推行企業化運作和管理;借鑒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做法,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支持開展環評、能評試點等;航線航班發展方面,省、市財政共同出資設立航空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航線航班發展,鼓勵培育機場航空口岸和開辟客貨運新航線航班。
產業發展引導方面的政策尤為值得關注。「對進入臨空經濟區的重大項目,優先列入省重大項目調度,在專項資金安排上給予特殊扶持。」據相關人士介紹,南昌臨空經濟區將建立臨空產業投資項目庫,明確准入條件,重點引入符合臨空產業發展導向、帶動性和創新能力強的知名企業。研究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高科技、產品新、成長快的創業投資企業等。
另外,將爭取盡快批復設立綜合保稅區;落戶的省外高新技術企業,可申請減按15%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頒發我省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省、市政府還將保障建設用地,統籌安排臨空經濟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切塊保障臨空經濟區內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形成「航、鐵、公、水」四位一體交通運輸優勢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位於臨空經濟區最核心區域內,湖濱北路、小微大道、建業大道、瓜洲圩堤圍繞小微工業園福銀高速以南片區的環形路網已全面貫通、對接;對小微工業園福銀高速以北7平方公里內的主要路網進行了梳理,製作了臨空經濟區現狀圖,對臨空經濟區內小微工業園片區和桑海開發區片區路網連接問題形成了初步意見。連接昌九大道干線道路工程正分五個標段同時展開施工;港口北大道項目將於10月1日前通車。
「擁有4個2000噸泊位的龍頭港碼頭建成後將與贛江黃金水道連接,真正形成臨空經濟區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四位一體的立體集成、多式聯運交通優勢。」相關人士介紹,目前臨空經濟區核心區域內的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建設也在快速推進,確保路建到哪裡,水、電、氣就配套跟進到哪裡。同時,為產業發展配套的10萬平方米的電子信息產業專用標准廠房, 13棟單體建築主體已全部完工。鄰里中心概念性規劃已出具第一階段成果。
吸引歐菲光、中國北車項目入駐
招商引資方面,南昌在產業定位上確定了「1+X」的發展戰略,其中「1」指以臨空經濟指向特徵明顯的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X」指關聯產業或其他臨空導向的高端製造業。在政策扶持和交通優勢的吸引下,南昌臨空經濟區大力開展定向招商,引進了一批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產業項目。
其中,總投資53億元的深圳歐菲光產業園已經落戶,總投資110億元、一期投資60億元的深圳萊寶高科,中國北車、快遞物流園、艾煒特、電商產業園等招商項目進展順利,酷派手機6000萬台(第一期3000萬台)生產線即將入駐中小微企業孵化基地第一期1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並投入生產運營。
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下轄五個園區
南昌臨空經濟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確立。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下轄五個園區,即電子信息產業園、生物醫葯產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航空物流產業園、其他產業園。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對管轄園區實行統一規劃制定與監管、統一產業布局與准入、統一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統一招商政策和考核。
同時,將桑海生物醫葯產業園58平方公里、小微工業園起步區10平方公里(含綜合保稅區3.3平方公里)范圍劃歸南昌臨空經濟區管委會直接管轄負責開發推進;其餘范圍進行統籌管轄,由縣區(新建縣和經開區)平行推進。
管委會內設機構採取大部制,內設「四部一局」:即綜合協調部、產業協調部、規劃建設和資源環境協調部、社會管理部和財稅局。同時,管委會加掛南昌市臨空經濟區建設投資集團公司牌子。管委會下轄的產業園區均採用企業化管理運作模式,專司負責招商引資和園區項目建設。
❹ 分析兩個機場臨空經濟可以從哪些方面作對比
在經過了海港、河港、鐵路和公路時代之後,當前人類已經進入航空時代,在航空運輸業與區域經濟不斷互動發展的過程中,空港所擔當的門戶功能不斷提升,功能承載空間也不斷擴大、演進,呈現出從機場到產業區、到空港城市、再到空港都會的四代演進規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加速推進,空港承載的開放平台功能將越來越重要。
2018年12月13日,在復旦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年會上,復旦大學國際空港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空港城市發展委員會聯合發布了《中國空港經濟區(空港城市)發展指數報告2018》,通過樞紐機場、經濟腹地、空港產業和綜合交通體系四大要素對2017年客流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或擁有國家級空港經濟示範區,或為長三角地區五大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寧波、合肥)之一的33個城市進行量化評價,生成了中國空港經濟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上海位居榜首
根據中國空港經濟區綜合競爭力榜單,綜合競爭前三甲為上海、北京和廣州。其中,上海位居榜首,並且以91.24的高分遠超我國首都北京的73.70分,這表明作為長三角龍頭城市的上海在空港經濟方面成就卓越,同時在全國范圍內也保持著遙遙領先的態勢。
以上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❺ 渝北那邊的臨空經濟區到底是什麼未來發展前景好嗎
臨空經濟區以發展臨空產業為核心,包括先導產業和相關產業。先導產業如:運輸業(客運、貨運)、民航綜合服務業;相關產業如:配套服務、傳統的製造業、物流配送、商務餐飲、住宅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等。最後,它具體指某一地理位置。臨空經濟區以機場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線向外發散式擴張,它具體存在於一定的地理范圍內(通常在以機場為中心,以10-15km為半徑的范圍內)。
重慶渝北的臨空經濟區,主要承載都市臨空區的商務功能以及發展現代化服務產業,將是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展示窗口和戰略高地。
綜上,那邊未來發展肯定是不錯的。目前那邊有重慶創意公園、西南國際汽貿城、聖名世貿城等等大型商業和廣告園區項目,而且還有很多商業+公寓的樓盤,就比如飛洋創拓·兩港中心那些,商業與公寓一體,離輕軌也近。想投資這塊的話可以實地來看看。
❻ 武漢臨空經濟區的規劃
武漢的黃陂區早在2008年前後就提出規劃,打造臨空產業經濟,總投資80億元、規劃總面積1.3萬畝的武漢盤龍航空城,建設正如火如荼;2013年5月,國務院批准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我省首個發展臨空經濟的國家級功能區;東西湖區也宣布,要建設100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區。
為了盡早讓大臨空經濟落地,武漢市政府首設臨空經濟區辦公室,統一規劃協調,招商引資,爭取政策。下一步,武漢還將設立臨空經濟區投資公司,先期注冊資金10億元,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主體。
武漢臨空經濟區是武漢市「十一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根據武漢市政府常務會2008年10月討論通過的《武漢臨空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武漢臨空經濟區核心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為核心,西臨白水湖、董家湖,南臨府河,北部以京廣鐵路為界,東至黃龍墩河與武漢北站,面積110平方公里,是武漢市重點發展的八大主體功能區之一。截至2010年7月,已有東航、國航、海航等60餘家航空及相關企業入駐。
根據規劃,武漢臨空經濟區劃分為三個功能圈層,即臨空經濟核心區、臨空經濟聚集區和臨空經濟輻射區。臨空經濟核心區范圍為武漢天河機場周邊10公里左右半徑的區域,總面積94.1平方公里,涵蓋黃陂區天河機場、天河街、橫店街,將重點發展航空運輸、航空物流、空港經濟等臨空經濟核心產業。臨空經濟聚集區范圍為天河機場周邊10—15公里左右半徑的區域。臨空經濟輻射區范圍為機場周邊15公里左右半徑以外的區域。
根據規劃要求,武漢將推進機場第二快速通道建設,構建以快速路(包括機場高速公路、繞城公路、漢十高速公路等)和主幹道(包括盤龍大道、川龍大道等)為基礎的道路骨架,形成內、外聯系便捷的交通格局。在主幹道建設上,對楚天大道、橫天公路、孝天公路及延長線進行提檔升級,迅速規劃建設機場西環湖路和盤天公路。推進武漢地鐵機場線,同時做好向前川等地延伸的規劃論證與通道預留。
❼ 什麼是臨空經濟現象,為什麼臨空經濟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的注意
孝感臨空經濟區空間布局為「一環、兩廊、兩軸、三區三園」。「一環」為白水湖、府河、野豬湖組成的藍色水環。「兩廊」為連接白水湖和野豬湖生態綠廊、50萬伏高壓綠色走廊。「兩軸」為孝漢大道發展軸和漢孝城際鐵路(陳天大道)發展軸。「三區三園」為道興生活區、馬溪生活區、白水臨空綜合服務區和閔集臨空工業園、鳳凰臨空物流園、三聯教育科研園。道興生活區規劃用地面積7平方公里,人口規模11萬人,功能定位以生活居住為主,布置相配套的行政公、商業金融、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服務設施;馬溪生活區規劃用地面積4.6平方公里,人口規模16萬人,功能定位以居住為主,布置相配套的行政、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服務設施;白水臨空綜合服務區規劃用地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3萬人,功能定位總部經濟、商務公、會展、頂級休閑娛樂。閔集臨空工業園規劃用地面積8.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臨空型高科技產業、臨空型現代製造業;鳳凰臨空物流園規劃用地面積4.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現代物流業;三聯教育科研園規劃用地面積3.3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人才培育、科技研發。臨空經濟區重點發展六大產業。一是航空運輸基地配套產業。重點發展航空運輸代理、航空配套、酒店服務、購物中心、旅行社、汽車租賃、廣告、金融服務及物業管理等。二是航空物流產業。依託天河機場貨運區和航空物流區發展平台,以第三方物流為主體,集聚發展航空物流業。三是臨空型高新技術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及新醫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四是臨空型現代製造業。按照成長性好、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的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和機電設備、品牌服裝等先進製造業。五是臨空型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商業服務、航空培訓、金融服務、中介服務、商務會獎、生態旅遊和房地產等臨空型服務業,配套發展教育、衛生等社會服務業。六是臨空型現代農業。過渡期積極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特種水產、苗木。花卉等適合航空運輸的外向型、高附加值的農產品。一、項目概況孝感臨空經濟區中央商務區位於城市核心區,規劃建設面積約880畝,以漢孝城際鐵路為界,分南、北二個片區。其中,北區先期啟動(四至為:北至橫1#路、東至縱2#路、南至陳天大道、西至縱16#路),佔地面積約355畝,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項目用地性質為商業服務業用地。二、建設內容(一)航空港企業總部基地。滿足客戶對生態化、智能化優質寫字樓的需求,主要發展總部經濟。(二)航空港金融中心。包括財富中心,貿易中心,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租賃、期貨集中的金融服務中心,會計、審計、評估、法律、人才服務集中的中介服務中心等。(三)航空港商業中心。服務於CBD內從業人員及廣大市民的工作、生活,以高端的環境吸引高端的人才,促進高端產業發展。包括:超五星級酒店、SHOPPINGMALL、國際精品商業街、酒吧文化街、知名餐飲連鎖店、高級會所等。三、效益分析孝感臨空經濟區中央商務區北區投資總估算約30億元人民幣,包括建安成本、基礎設施及其配套建設等。規劃建設現代化的城市中心商務區不僅可滿足該區域高端產業、高端環境、高端人才的需求,而且隨著眾多商務智能寫字樓的崛起,CBD漸具規模,通過提供良好的商務設施和完善的配套服務,吸引金融、貿易、投資、保險、證券、中介等高層次的企業進駐,形成區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文化流的「集散地」,該區域必將成為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總部投資的「首選地」。一、項目概況該項目位於臨空新城核心區,佔地1233畝。其中:中央公園佔地853畝(含水域面積400餘畝),站前廣場佔地380畝。中央公園與站前廣場南北相連,組成城市核心區公共活動空間。其北側是行政中心,南面與白水湖相通,東、西兩側布局中央商務區。漢孝城際鐵路2014年建成,閔集站主體工程完成60%。陳天大道等項目即將開工。二、建設內容中央公園規劃定位為臨空經濟區最大的城市公園,建設集商務休閑、文化娛樂等一體化綜合型城市功能性項目。站前廣場規劃建成集城鐵、BRT大容量公交、長途、城市公交、計程車、停車場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地下空間與地面相結合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擬建4層,地上地下各2層。頂層為人流集散廣場,地面層為綜合交通樞紐,地下兩層為停車場。三、效益分析該項目總投資約8億人民幣。項目投資收益主要包括商業開發、賓館酒店、文化娛樂等經營性項目的開發等。
❽ 臨空經濟的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航空業的進步,世界各地的大型機場都先後推出臨空經濟區的建設計劃,並且,在整體規劃上,呈現多元化、多層次、輻射廣的態勢。 1959年,愛爾蘭成立了香農國際航空港自由貿易區,它包括緊靠香農國際機場的香農自由工業區和香農鎮,自由貿易區利用國外資金和原材料,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這是臨空經濟區的早期形式。
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後提出了在東京、大阪建設三大國際空港的課題,新東京國際空港(成田)、東京國際空港(羽田)、關西國際空港成為日本最重要的航空港。日本採用了研究—建設—再研究—再建設的方針,使得航空運輸在日本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形成了建設與發展的良性循環。最典型的是日本長崎縣,依託長崎空港,在濱海區域規劃興建了一個臨空經濟區,建設一條商務辦公街,建立系列航空關聯產業開發區、自由貿易區、高級文化娛樂區、高級住宅區和高精尖端技術產業區。
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持續保持在歐洲機場客運量第四,貨運量第三的位置。機場不僅僅作為航空旅客的集散點,而是作為航空城來綜合管理,即構建高效樞紐,由航空、鐵路、公路等多種運輸形式互為補充。從航空港到航空港都市城的發展,丹史基浦機場將建立和發展機場城市來為利益相關者創建可持續發展價值,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 國內發展典型
北京臨空經濟區
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區
天津臨空產業區
鄭州航空港實驗區
❾ 現在渝北臨空經濟區的發展怎麼樣了,發展前景好嗎
——以下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臨空經濟不僅對城市發展結構優化、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城市合理開發景觀資源、調整機制關系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各省市紛紛出台政策,支持當地臨空經濟發展。目前全國提出臨空經濟區發展相關指導意見的省市有33個,全國已經明確規劃並進行建設的臨空經濟區達到67個。上海、北京、重慶、杭州等省市紛紛發布臨空經濟發展規劃,促進當地臨空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