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危險化學品發展有何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作用: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
1.積極作用;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回物,同時也推動答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年誒資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消極作用;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第二,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因此,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Ⅱ 綠色化學的概念
綠色化學的英文名叫Green chemistry,別名又叫環境無害化學或環境友好化學。減少或消除危險物質的使用和產生的化學品和過程的設計叫做綠色化學。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各類學科,是一門從源頭上阻止環境污染的新興交叉學科。
綠色化學起源於美國,綠色化學的核心圍繞院子經濟性和5R」原則,最理想的技術是採用「原子經濟」反應,實現反應的綠色化,即原料分子中的每一原子都轉化成產品,不產生任何廢物和副產物,實現廢物的「零排放」。
綠色化學的目的在於環保,倡導用化學的技術和方法減少或停止那些對人類健康、社區安全、生態環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劑、溶劑和試劑、產物、副產物等的使用與產生。
(2)化學品來促進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綠色化學的發展歷程
起源:美國綠色化學研究所所長、耶魯大學教授在1992年提出的「綠色化學」,其基礎是化學,而其應用和實施則更像是化工。
發展:1984年美國環保局提出「廢物最小化」,主要通過減少產生廢物和回收利用廢物以達到廢物最少,初步體現綠色化學。
1991年「綠色化學」成為美國環保局的中心口號,確立了綠色化學的重要地位。1993年研究主題擴展到綠色溶劑、安全化學品等,並改名為「綠色化學計劃」,「綠色化學」構建了學術界、工業界、政府部門及非政府組織等自願組合的多種合作,目的是促進應用化學來預防污染。
國內:1995年中國科學院提出綠色化學與技術課題,2006年7月正式成立了中國化學學會綠色化學專業委員會。
綠色化學技術發展:綠色化學技術主要是圍繞化學反應、原料、催化劑、溶劑和產品的綠色化展開,當前的「原子經濟」反應所取得的成 果與綠色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美國十分重視綠色化學技術,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
Ⅲ PVC人造革是否能過REACH測試
PVC人造革是否能過REACH測試?檢測不存在什麼通過不通過的問題,檢測的目的是弄清你的PVC人造革SVHC存在情況。
什麼是SVHC?
根據REACH法規57條,具有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危險特性,而引起高度關注的物質
(1) 第1類,第2類致癌,致畸,具有生殖毒性的物質,即CMR1/2類物質
(2) 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毒性的物質,即PBT物質
(3) 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積性的物質,即vPvB物質
(4) 具有內分泌干擾特性、或具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毒性、或具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積性但不符合2、3兩項的標准,同時有科學證據證明對人類或環境引起嚴重影響的物
REACH法規SVHC清單發布過程
■2008年10月28日,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確認15種物質被歸入REACH法規授權候選清單(SVHC第一批)
■2010年1月13日,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確認14種物質被歸入REACH法規授權候選清單(SVHC第二批)
■2010年3月30日,歐盟化學品管理署(ECHA)正式將丙烯醯胺列入REACH法規高關注物質清單 (SVHC第二批)
■2010年6月18日,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確定將8種物質列入REACH法規授權候選清單(SVHC第三批)
■2010年12月15日,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正式公布SVHC第四批清單8種物質(SVHC第四批)
■2011年6月20日,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正式公布SVHC第五批清單7種物質(SVHC第五批)
■2011年12月19日,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正式公布第六批20項高關注物質清單(SVHC第六批)
責任和義務
■作為物質進行銷售時,需要像下游用戶提供SDS(安全數據表)。
■作為混合物(配製品)中的一種物質,當此物質含量≥0.1%時,需要向下游用戶提供SDS。
■在物品中SVHC質量百分比>0.1%時,必須向物品的接受者或者應消費者要求,在45日免費提供可獲取的充足信息,包括物質名稱及其含量等。
■2010年12月1日前被列入清單的SVHC,在物品中質量百分濃度超過0.1%且總量大於1噸/年,則必須在2011年6月1日完成向ECHA通報的義務。2010年12月1日後被列入清單的SVHC,滿足通報條件的,必須在列入後的6個月內完成通報。
如果你見過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就能發現,對於REACH要求控制物質的檢測,很多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是通過檢測材料中某種元素的存在情況來推知某種受控物質的存在情況。這實際上並不是很科學。也就是說,檢測報告上面報告的結果,並不真正是產品中某種物質存在的真實情況。有些甚至通過簡單的材料學分析就可以發現與實際情況明顯不一致。所以,必要時檢測不可少,但不要迷信檢測。懂檢測,才能用好檢測這個工具。
由於廣大企業對REACH物質的檢測非常陌生,有些檢測機構或人員枉顧職業道德,用一些貌似專業的建議欺騙企業,使得企業增加了不必要的檢測項目和檢測成本。
這關鍵還是靠企業自己對檢測要有所了解。另外,通過檢測來分析SVHC的存在情況挺貴的,建議你用「HENZ系統」分析評估一下你的PVC人造革SVHC存在情況,而且HENZ系統會出一個REACH法規符合評估報告。
Ⅳ 《安全生產法》立法的目的是什麼
安全生產法的重要目的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專障人民群屬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第一條明確說明了制定本法的目的。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有時,一些大事故的發生,就是人們忽視了身邊的一些第一文庫網小事物而造成。丟下一個煙頭,而引起了火災;松動了一顆螺絲,而造成了一場車禍;沒系好安全帽帶,從高空墜落而喪生。這些小細節連在一起,就演出一場場不該發生的悲劇。
Ⅳ 美國工業革命帶來的負面影響
工業革命與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性成就的同時,
由於片面地把自然當作征服的對象,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是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全球性的環境污染與生態危機,
另一方面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開發利用不僅是寅吃卯糧甚至已經到了竭澤而漁的地步。
如果說寅吃卯糧、竭澤而漁必然給未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不利影
響的話,那麼,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生態危機則
可以說是對於當前人類的存在產生了直接的威脅。
在人類活動中生產是與環境發生作用最頻繁、最密切的部分。
環境問題是指人類活動給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和污染這兩大類。
環境問題貫穿於人類發展的整個階段。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於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的差異,
環境問題的類型、影響范圍和程度也不盡一致,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自人類出現直至工業革命為止,是早期環境問題階段;
從工業革命到1984年發現南極臭氧空洞為止,是近現代環境問題階段;
從1984年至今為當代環境問題階段。
十八世紀興起的工業革命,既給人類帶來希望和欣喜,
也埋下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潛在威脅。西方國家首先步入工業化進程,
最早享受到工業化帶來的繁榮,也最早品嘗到工業化帶來的苦果。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環境公害事件」層出不窮,
導致成千上萬人生命受到威脅,甚至有不少人喪生。
當前世界環境問題主要包括氣候變化,
臭氧層破壞、森林破壞與生物多樣性減少、大氣及酸雨污染、
土地荒漠化、國際水域與海洋污染、有毒化學品污染和有害廢物越境轉移等。
由此,人們逐漸認識到,治理環境問題已刻不容緩。
自1972年聯合國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以來,
人類為保護「唯一的地球」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92年6月,聯全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通過了《21世紀議程》,這是一個廣泛的行動計劃,
涉及與地球持續發展有關的所有領域,給各國政府提供了至21世紀來的行動藍圖。
因此,各國必須制定和組織實施相應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和政策,
以迎接人婁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Ⅵ 上海廣發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廣抄發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06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危險化學品批發(租用儲存設施)(詳見許可證),非葯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經營(詳見許可證),化工原料及產品(危險化學品詳見許可證、除監控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學品),塑料原料及產品,金屬材料,橡塑材料,辦公用品,建築裝潢材料,鋼材,土畜產品原料,煤炭,燃料油(除危險品及成品油),儀器儀表,機械設備,傢具及配件,模具銷售,企業營銷策劃,圖文設計製作,自有房屋租賃,從事貨物進出口及技術進出口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黎旭
成立時間:2001-06-07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22800043133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南安路85號12幢108室
Ⅶ 潤滑油是不是危險品
潤滑油不是危險品,危險品指易燃、易爆、有強烈腐蝕性、有毒和放射性等物品潤滑油不屬回於此類。
潤滑油一答般由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組成。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質,添加劑則可彌補和改善基礎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賦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潤滑油的重要組成部分。
(7)化學品來促進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潤滑油理化性質:
1、外觀(色度)
油品的顏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製程度和穩定性。對於基礎油來說,一般精製程度越高,其烴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脫除的越干凈,顏色也就越淺。但是,即使精製的條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屬的原油所生產的基礎油,其顏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2、密度
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最大,含環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最小。
Ⅷ 精細化工在現代建設中的作用
最近幾年國內精細化工行業都在關注一個問題:21世紀精細化工的發展趨勢。自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我國決定加大在能源、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力度,化工作為傳統產業沒有被列入國家優先發展的行列,而被有的人歸於夕陽工業。但事實並非如此,特別是我們精細化工,由於它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地位,由於它和能源、信息、生物化工以及材料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它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將愈來愈重要,而成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在這里我充滿信心地告訴大家,精細化工在中國、乃至在世界,依然是朝陽工業,前景一片光明。
一.精細化工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我們都知道精細化工是生產精細化學品的化工行業,主要包括醫葯、染料、農葯、塗料、表面活性劑、催化劑,助劑和化學試劑等傳統的化工部門,也包括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油田化學品、電子工業用化學品、皮革化學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學用材料等近20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新領域。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十多億人的生存與生存質量與精細化工息息相關。增加糧食產量,需要多種高效低毒的農葯、植物生長調節劑、除草劑、復合肥料;抵疾病需要多種醫葯、抗生素;石化工業生產需要催化劑、表面活性劑、油品添加劑和橡膠助劑等。服裝、絲綢工業需要高質量的染料、紡織助劑、顏料;美化環境、改善居住條件需要不同的塗料、黏合劑;據報道一台電視機與2000多種化學品有關,其中絕大部分是精細化學品。
正由於精細化工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重大貢獻,被我國先後列為「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並作為七大重點工程之一來抓。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精細化工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國精細化工企業總數已達11000餘家,傳統領域精細化工企業7000多家,其中染料、顏料企業1525家,農葯及其制劑加工企業1243家,塗料生產企業4544家;新領域精細化工企業3900家. 精細化工行業總產值達1200億元,其中新領域精細化工產值為600~700億元。許多精細化工產品產量如染料、農葯等居世界前列。有部分精細化工產品已能滿足國內需求。
精細化工的發展,促進了其它行業如農業、醫葯、紡織印染、皮革、造紙等衣、食、行和用水平的提高,同時為這些行業帶來了經濟效益的提高。
精細化工的發展,為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環保等高新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保證。
精細化工的發展,直接為石油和石油化工三大合成材料(塑料、橡膠和纖維)的生產及加工、農業化學品的生產,提供催化劑、助劑、特種氣體、特種材料(防腐、防高溫、耐溶劑)、阻燃劑、膜材料,各種添加劑,工業表面活性劑、環境保護治理化學品等,保證和促進了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發展。
精細化工的發展,提高了化學工業的加工深度,提高了大的石油公司、大的化工公司的經濟效益。
精細化工的發展,提高了國家的化學工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
當今,精細化工已成為世界化學工業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也是化學工業激烈競爭的焦點之一。因此國家經貿委在「十五」工業結構調整規劃綱要中指出:化學工業的發展是以「化肥、農葯和精細化工為重點」。化肥和農葯直接與糧食生產有關,所以精細化工和糧食生產一樣重要,只能立足於國內,不能依賴於國外,關系國計民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經濟部門。
二.國內外精細化工的發展現狀
據統計全球500強中有17家化工企業,其中前幾位是美國杜邦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赫斯特公司和拜爾公司,美國的道公司以及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等。它們都有百餘年的歷史,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都大力發展石油化工,後來逐漸轉向精細化工。德國是發展精細化工最早的國家。它們從煤化工起家,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以煤化工為原料的佔80%左右,但由於煤化工的工藝路線和效益不佳,1970年起以石油為原料的化工產品比例猛增到80 % 以上。
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成立於1802年。它從1980年前後才從石油化工大幅度地轉向精細化工,比德國和日本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卻很快。該公司對以往通用產品以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為目標,80年代以來,擴大了專用化學品的生產,主要為農葯、醫葯、特種聚合物、復合材料等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該公司的長遠目標為發展生命科學製品,為保健品、抗癌、抗衰老等葯物和仿生醫療品,1995年該公司利潤為33億美元。
道化學公司成立於1897年。70年代末,通過產品的結構調整,加強了對醫葯和多種工程用聚合物的生產,特別是汽車塗料和黏合劑方面有所特長。該公司在1973年精細化學品產值只有5.4億美元,精細化工率為18%,1996年猛增到50%。90年代初總產值為200億美元,而精細化工產值佔110億美元。
巴斯夫公司、赫斯特公司和拜爾公司是德國化工企業的三大支柱。它們多以兼並、轉讓、出售為手段,加大投入力度,以技術力量的強弱,實施核心業務,盡量提高核心業務的比重和主導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重點開發保健醫葯用品、農用化學品、電子化學品、醫療診斷用品、信息影像用品、宇航用化學品和新材料等高新領域,大大提高了精細化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如巴斯夫公司的塗料和感光樹脂等幾個有特色產品,其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由1980年的11%升至1995年的30%。該公司1994年的營業額462億馬克,赫斯特1996年營業額為521億馬克,拜爾公司1994年營業額為267億美元。它們都非常重視開發高新技術,拜爾公司至1995年底已獲得15.5萬件專利,產品2.4萬個,它在醫葯中的主導產品阿司匹林已有百年的歷史。
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農葯、醫葯、染料、添加劑、化妝品、洗滌劑、宇航用膠粘劑等的生產企業,是世界上唯一全部外購原材料發展精細化工的大企業。1994年,其營業額為161億美元,其精細化工率佔世界首位,高達80%以上。
發達國家不斷地根據經濟效益和發展的需要,以及市場、環境和資源的導向,進行化學工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其轉軌的焦點都集中在精細化工方面,發展精細化工已成為世界性趨勢。1991年全世界精細化學品的銷售額為400多億美元,以西歐、美國和日本為主。90年代初期,發達國家精細化工率約為55%,而末期上升到60 %。精細化工的發展速度一直高於其它行業。以美國為例在80年代後期,工業增長率為2.9%,而精細化工則高達5%。他們的發展主要目標是擴大專用品的生產,如醫葯保健品、電子化學品、特種聚合物及復合材料等,並大力發展有關生命科學製品,如抗癌葯物、仿生醫療品、無污染高效除草劑、殺菌劑等等。
我們國家自80年代確定精細化工為重點發展目標以來,在政策上予以傾斜,發展較為迅速。「八五」期間已建成精細化工技術開發中心10個,年生產能力超過800萬噸,產品品種約萬種,年產值達900億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20世紀末精細化工率達到35%。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他們僅就電子工業一項就需精細化學品1.6萬種,彩電需7000多種,國內產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餘靠進口。其它在織物整理劑、皮革塗飾劑等方面更為短缺。另外從我國精細化工產品的質量、品種、技術水平、設備和經驗來看,都不能滿足許多行業的需求。
三.精細化工面臨的機遇
精細化工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它與糧食生產地位一樣重要,關繫到國家的安全。因此精細化工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新世紀之初,精細化工就被國家經貿委列入發展重點之一。這是精細化工面臨的良好機遇之一。
精細化工生產的多為技術新、品種替換快、技術專一性強、壟斷性強、工藝精細、分離提純精密、技術密集度高、相對生產數量小、附加值高並具有功能性、專用性的化學品。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把21世紀的精細化工定位為高新技術。在國外的高新技術園區,譬如法國巴黎西南郊的Les Ulis高新技術園區,就有很多精細化工企業。在國內也一樣。在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都有大量的精細化工企業。而只要是高新技術企業,都可享受到政策、融資、外貿、征地、用人等方方面面的優惠條件。這是精細化工面臨的良好機遇之二。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都在進行產業的結構調整。隨著環境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歐共體國家、美國和日本工業發達國家,陸續把許多化工企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雖然他們有轉移污染的企圖,但也確實把一定數量的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精細化學品生產轉移到國外,而且這種趨勢在不斷地擴大。從世界經濟版圖來看,可以接受這種轉移的主要是亞洲、南美洲和非洲。由於非洲在經濟和技術方面的落後,無力承受這種轉移。以巴西為首的南美經濟合作區,雖然有一定的經濟、技術和資源等方面的基礎,但政局不穩定、經濟上險象環生,使外商投資者望而生畏。亞洲經濟發展迅猛,特別是東亞和南亞一帶,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得天獨厚,經濟和技術水平達到了相當的程度。其中東盟十國人力便宜,中國和印度最有競爭力。由於中國政局穩定,政策優惠,市場容量大,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改革開放20年,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中國比印度更勝一籌。據1995年統計,外商在中國近20000家化工企業,其中精細化工達2206家。特別是最近幾年,國際跨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國,例如德國Bayer公司在上海興建的水合肼生產企業、日本味の素公司在四川化工廠的賴氨酸、美國Lililly公司在江蘇南通的合成吡啶、瑞士Lonza 公司在廣州的煙酸及煙醯胺,美國Du Pont 公司與上海合資的「農得時」等等。這對我國的精細化工生產水平的提高、精細化工行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這是精細化工面臨的良好機遇之三。
隨著世界和我國高新技術的發展,不少高新技術如納米技術、信息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現代分離技術、綠色化學等,將和精細化工相融合,精細化工為高新技術服務,高新技術又進一步改造精細化工,使精細化工產品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寬,產品進一步高檔化、精細化、復合化、功能化,往高新精細化工方向發展。所以各種高新技術的良性互動,是精細化工面臨的良好機遇之四。
面對這樣四個良好機遇,難怪我國的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一致認為精細化工在中國絕對是朝陽產業,前途無量。
行業的進步,企業的發展,需要優秀的專業人才作支撐。這就給我們的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場所。事實上我們精細化工專業的畢業生每年的一次就業率高達95%以上。許多省內外精細化工企業到我們學校要求介紹或招聘精細化工畢業生。由於社會上精細化工企業極多,精細化工企業的經濟效益普遍較好,精細化工產品出口和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精細化工產品開發前景廣闊,所以精細化工專業畢業生的社會容量很大。在可預見的未來,基本上沒有就業問題。
四.精細化工發展方向
按照經濟發展和合作組織(OECD)的規定,根據技術密集度的情況,汽車、機械、有色冶金、化工屬於中技術產業。高新技術及其產業是按其研究開發含量高而確定的特定領域,航天航空,信息產業、制葯等。作為化學工業分支的精細化工大體也屬於中技術范疇,但作為精細化學品的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制葯、生物化工等已確定屬於高新技術范疇。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一場以生物工程、信息科學和新材料科學為主的三大前沿科學的新技術革命必將對化學工業產生重大的影響。像精細化工這樣的傳統工業的發展趨勢必定是越來越加重技術知識的密集程度,並與高新技術相輔相成。
1. 納米技術與精細化工的結合
所謂納米技術,是指研究由尺寸在0.1~100 nm之間的物質組成的體系的運動規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實際應用中技術問題的科學技術。納米技術是21世紀科技產業革命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與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和電子學等學科高度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包括以觀測、分析和研究為主線的基礎科學,和以納米工程與加工學為主線的技術科學。不容否認納米科學與技術是一個融科學前沿和高科技於一體的完整體系。納米技術主要包括納米電子、納米機械和納米材料等技術領域。正如20世紀的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那樣,納米技術將是21世紀的嶄新技術之一。對它的研究與應用必將再次帶來一場技術革命。
由於納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應、小尺寸效應、表面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特性,使納米微粒的熱磁、光、敏感特性、表面穩定性,擴散和燒結性能,以及力學性能明顯優於普通微粒,所以在精細化工上納米材料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納米聚合物 用於製造高強度重量比的泡沫材料、透明絕緣材料,激光摻雜的透明泡沫材料、高強纖維、高表面吸附劑、離子交換樹脂、過濾器、凝膠和多孔電極等。
(2)納米日用化工 納米日用化工和化妝品、納米色素、納米感光膠片、納米精細化工材料等將把我們帶到五彩繽紛的世界。最近美國柯達公司研究部成功地研究了一種即具有顏料又具有分子染料功能的新型納米粉體,預計將給彩色影像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3)粘合劑和密封膠 國外已將納米材料納米SiO2作為添加劑加入到粘合劑和密封膠中,使粘合劑的粘結效果和密封膠的密封性都大大提高。其作用機理是在納米SiO2的表麵包覆一層有機材料,使之具有親水性,將它添加到密封膠中很快形成一種硅石結構,即納米SiO2形成網路結構,限制膠體流動,固體化速度加快,提高粘接效果,由於顆粒尺寸小,更增加了膠的密封性。小木蟲學術博客M oe {%|*LW
(4)塗料 在各類塗料中添迦納米SiO2可使其抗老化性能、光潔度及強度成倍地提高,塗料的質量和檔次自然升級。因納米SiO2是一種抗紫外線輻射材料(即抗老化),加之其極微小顆粒的比表面積大,能在塗料乾燥時很快形成網路結構,同時增加塗料的強度和光潔度。小木蟲學術博客1N&Y/Pi[V.A
(5)高效助燃劑 將納米鎳粉添加到火箭的固體燃料推進劑中可大幅度提高燃料的燃燒熱、燃燒效率,改善燃燒的穩定性。納米炸葯將使炸葯威力提高千百倍;
(6)貯氫材料 FeTi和Mg2Ni是貯氫材料的重要候選合金,吸氫很慢,必須活化處理, 即多次進行吸氫—脫氫過程。Zaluski等用球磨Mg和Ni粉末直接形成Mg2Ni,晶粒平均尺寸為 20~30 nm,吸氫性能比普通多晶材料好得多。普通多晶 Mg2Ni 的吸氫只能在高溫下進行(當PH2≤20Pa,則T≥250°C),低溫吸氫則需要長時間和高的氫壓力;納米晶 Mg2Ni在 200°C以下即可吸氫,毋須活化處理。 300°C第一次氫化循環後,含氫可達~3.4 %。在後續的循環過程中,吸氫比普通多晶材料快4倍。納米晶FeTi的吸氫活化性能明顯優於普通多晶材料。普通多晶FeTi的活化過程是:在真空中加熱到400~450℃,隨後在約7Pa的H2中退火、冷卻至室溫再暴露於壓力較高(35~65Pa)的氫中,激活過程需重復幾次。而球磨形成的納米晶FeTi只需在400℃真空中退火0.5 h,便足以完成全部的氫吸收循環。納米晶FeTi合金由納米晶粒和高度無序的晶界區域(約占材料的20%~30%)構成。
(7)催化劑 在催化劑材料中,反應的活性位置可以是表面上的團簇原子,或是表面上吸附的另一種物質。這些位置與表面結構、晶格缺陷和晶體的邊角密切相關。由於納米晶材料可以提供大量催化活性位置,因此很適宜作催化材料。事實上,早在術語"納米材料"出現前幾十年,已經出現許多納米結構的催化材料,典型的如 Rh/Al2O3、 Pt/C之類金屬納米顆粒負載在惰性物質上的催化劑,已在石油化工、精細化工、汽車尾氣許多場合應用。在化學工業中,將納米微粒用做催化劑,是納米材料大顯身手的又一方面。如超細硼粉、高鉻酸銨粉可以作為炸葯的有效催化劑;超細的鉑粉、碳化鎢粉是高效的氫化催化劑;超細銀粉可以為乙烯氧化的催化劑;銅及其合金納米粉體用作催化劑,效率高、選擇性強,可用於二氧化碳和氫合成甲醇等反應過程中的催化劑;納米鎳粉具有極強的催化效果,可用於有機物氫化反應、汽車尾氣處理等。
平進等人用膠體法制備了聚乙烯砒咯烷酮負載的Pd膠體超微粒子(平均粒徑為1.8 nm),用於催化以下反應:
發現其活性比一般的Pd催化劑高2~3倍,選擇性幾乎為100 %。
兩種以上的鋨金屬超微粒子或合金作催化劑也可獲得較高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例如用於催化環戊二烯常壓液相加氫過程的化學還原法制備的非晶態Ni-B納米催化劑,和催化乙烯加氫的Co-Mn/SiO2納米合金催化劑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用Ni、Co、Fe等金屬納米粒子與TiO2-γ-Al2O3混合、成型、焙燒,用於汽車尾氣的凈化,起活性與三元Pt族催化劑相似,600 ℃工作100 小時活性不下降。
2.現代生物化工與精細化工的結合
生物化工被認為是生物學和化學工程的交叉學科。雖然,我國的生物化工是從數千年前的釀酒、造醬、制醋緩慢發展而來,傳統的生物化工也局限於食品工業如釀造、醫葯工業如維生素(維生素B、維生素C)、抗菌素(青黴素、鏈黴素),和生物農葯如井崗黴素(防治稻瘟枯病)、慶豐黴素(防治稻瘟病),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以及現代實驗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極大地發展了生物技術,在傳統的生物技術基礎上,形成了基因重組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細胞大量培養技術和生物反應技術等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現代生物工程技術,並逐步應用於醫葯、食品、化工、冶金、能源、醫學、農林牧副漁以及環境保護與監測等領域,為人類和社會提供商品與服務。近年來,生物化工在生物技術中的地位正在上升,生物技術正在從傳統醫葯、農業向生物化工方面轉移。
與傳統的化學工業相比,生物化工有以下幾個特點:
a. 主要以可再生資源作主要原料。
b. 反應條件溫和,多為常溫、常壓,能耗低,選擇性好,效率高。
c. 環境污染較少。
d. 設備簡單,投資較少。
e. 能生產目前不能生產或還不為人知的性能優異的化合物,並能開發生產新品種。
f. 原子利用率高,是理想的綠色化學技術。
傳統的生物化工著眼於生物資源的加工,用發酵的手段生產許多有用的產品。如味精、酒精、氨基酸等。現在生物化工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醫葯、食品、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生物農葯等方面。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以遺傳工程為基礎、以微生物工程為核心,從分子和細胞水平上,定量地對生物體極其功能進行改造和利用,使維生素、激素、疫苗、生物農葯、生物表面活性劑、丙烯醯胺和有機酸等精細化學品達到了新的水平。
(1) 維生素
維生素是生物正常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質。人與高等動物自身不能合成出維生素,需要從外界獲得。一旦不能攝取,就會引起維生素缺乏症而得病。維生素不但有治療作用,而且具有保健作用,它們在食品、飼料和化妝品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增多,因此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主要發展的維生素類有VC、VA、VE、VB1、VB6、煙酸和泛酸鈣等。
例如維生素E也叫α生育酚,分子式為C29H50O2,分子量為430.72,結構式為
維生素E有7種異構體,其中α的活性最高,β的活性其次,δ的活性最小。維生素E對糖、脂類及蛋白質的代謝有影響。臨床上用它醫治流產和肌肉萎縮症,現在研究發現,維生素E 對動脈硬化、貧血、腦軟化、肝病和癌症等疾病一定的治療作用。
天然維生素E隨原料植物種類的不同,其異構體主要成分也不同。例如美國小麥油以α異構體為主,大豆油則以δ異構體為主。維生素E的制備,可以小麥胚芽油或大豆油為原料,對其脫臭一步餾出物進行分子蒸餾,收集240℃以下的餾分,溶解在丙酮中,冷卻並脫甾醇,在用氫氧化鉀和乙醇進行皂化,然後用乙醚抽提得到非皂化物,再作分子蒸餾和濃縮,即得維生素E的濃縮物。
用化學法合成維生素E ,即以2,3,5-三甲基對苯二酚和植物醇,在溶劑中用縮合劑作用,反應而得:
縮合劑 [乙醯化]
α-維生素E β-維生素E
溶劑
(2) 生物農葯
農業生產中最常用的是化學農葯,它殺蟲滅菌,保證了農業豐收,它所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傷害有益的生物,殘留於農產品中,並且污染環境,造成生態的破壞。為了克服化學農葯的這些弊端,生物農葯的研究與開發得到快速的發展。
生物農葯也就是微生物農葯,具有許多優點:專效性,只作用於目標害蟲、病菌或雜草,對人畜和其它生物沒有害處;容易被降解,不會產生累積性毒性,對環境安全;被作用物不會產生抗葯性。其缺點是葯效比不上化學農葯,生產成本較高,使用要求嚴格。這些生物農葯發展過程中的不利因素,造成生物農葯占農葯市場的份額不高。近20年來,生物農葯技術取得了新的發展,不但改進了它們的性能,擴大了應用范圍,而且增加了新品種。尤其是1983年首次將外來基因導入植物後,通過遺傳工程,賦予抗蟲、抗病和抗除草劑等特性的遺傳工程作物相繼研究成功,從而擴大了生物農葯的領域,推動了生物農葯的新發展。
生物農葯可分為傳統生物農葯、遺傳工程生物農葯和遺傳工程作物三種。
傳統生物農葯是指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代謝物來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和草害的制劑。它包括微生物殺蟲劑、除草劑和農用抗生素。微生物殺蟲劑有蘇雲金桿菌和乳狀芽孢桿菌等細菌殺蟲劑、有白僵菌等的真菌殺蟲劑和病毒殺蟲劑。農用抗生素包含抗真菌劑、抗細菌劑、殺蟎劑和除草劑等。日本從1958年開始使用滅瘟素,現在在農業上使用的生物農葯有11種,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黴素、防治水稻瘟枯病的有效黴素、防治果樹蟎的殺蟎黴素等。我國的傳統生物農葯有井崗黴素、九二O等。
遺傳工程生物農葯是指採用基因克隆和DNA重組技術等遺傳工程方法,改造微生物後得到的生物農葯。研究最多的是利用蘇雲金桿菌的殺蟲毒素基因---BT基因研製的遺傳工程殺蟲劑。例如美國Mycogen公司於1993年上市的兩種微膠囊化的遺傳工程殺蟲劑 MVP 和M-one Plus, 克服了普通蘇雲金桿菌在環境中易降解、殘效短的缺點,葯效比普通蘇雲金桿菌長2~5倍。科學家把殺蟲的蘇雲金桿菌基因引入到熒光假單胞菌中,使之產生殺蟲毒素,再用一種穩定細胞壁的工藝殺死該細菌,即在殺蟲的毒蛋白外面形成一種生物膠囊,以避免其在環境中降解。這種殺蟲劑又是死的細菌,不會繁殖,對環境是安全的。 MVP主要用於防治甘藍、花椰菜的小菜蛾和其它毛蟲。M-one Plus 主要用於馬鈴薯、西紅柿和茄子等。
遺傳工程作物是通過植物生物技術,將各種特性基因,如抗蟲、抗除草劑基因和改良營養物質的基因引入植物細胞或組織中,進而培育出具有各種優異特性的作物。遺傳工程作物的開發和商品化,將大大減少化學農葯的使用。如抗蟲作物就是賦予作物自身以殺蟲特性。耐除草劑作物,對該除草劑有抗禦能力,在使用這種非選擇性除草劑時,就可不被傷害,而其它植物如雜草則被殺死。
我國的生物農葯發展也較快。生產和應用的細菌殺蟲劑主要有蘇雲金桿菌類的幾個變種:蘇雲金桿菌、青蟲菌、殺螟桿菌和松毛蟲桿菌等,是廣譜殺蟲細菌。70年代研製成功的病毒殺蟲劑則效果更好,殺蟲選擇性強。桑毛蟲核多角體病毒、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已先後應用於生產。我國農用抗生素主要有春雷黴素、滅菌素、慶豐黴素(防治稻瘟病),井崗黴素(防治稻瘟枯病),鏈黴素(防治果樹、蔬菜細菌病),土黴素(防治小麥銹病)等。
我國抗病抗蟲轉基因植物研究也取得很大的進展。人工合成的蘇雲金芽孢桿菌晶體蛋白(BT)基因,已成功轉入棉花中,獲得轉基因棉花品系13種,其抗蟲能力達到80%以上。利用細胞工程和轉基因技術培育出抗白粉病、赤黴素和黃矮病小麥,並將基因引入普通小麥中。中國水稻研究所王大年研究員,用基因槍把抗除草劑基因Bar導入直播水稻品種中,選育出抗除草劑Basta 直播水稻優良品系,在稻田中結合噴灑除草劑Basta,稻田中主要雜草和雜稻被殺死,而轉基因水稻無恙,達到省時省工的效果。
(3)生物表面活性劑
生物表面活性劑是細胞與生物膜正常生理活動所不可缺少的成分,廣泛分布於動植物生物體內。生物表面活性劑與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相比,毒性低,能自然生物降解,表面活性高,對環境安全。 它也具有親水基和親油基的結構特點。其親水基是糖、多元醇、多糖及肽,而親油基則為脂肪酸和烴類。根據其親水基結構,可把生物表面活性劑分為六大類:(1)糖脂系,(2)醯基縮氨酸系,(3)磷脂系,(4)脂肪酸系,(5)結合多糖、蛋白質及脂的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劑,(6)細胞表面本身。
生物表面活性劑可通過兩個途徑來制備:
a. 從生物體內提取
中國古代利用皂角、古埃及人則採用皂草來提取皂液,用以漿洗衣服,這就是運用天然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實例。現在人類已能從蛋黃和大豆的油和渣中提取磷脂、卵磷脂類生物表面活性劑,並且把它們廣泛地應用於食品、化妝品和醫葯工業中。對於那些分離相對容易、含量豐富且產量大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可直接由生物體內提取。
b. 由微生物制備
採用再生性底物發酵可以制備生物表面活性劑。許多微生物如細菌、酵母和真菌等都能形成生物表面活性劑。培養液中所產生的表面活性劑類型不僅與微生物類型有關,而且與採用的發酵底物也有關。在培養基中添加烴類化合物可以影響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產率。各種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