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閱讀《西方國家經濟發展情況表》。針對表中所反映的經濟發展問題,西方國家採取 了 GNP年增長 失業率 物
增加對經濟的干預和減少財政支出並不矛盾
B. 通貨膨脹與失業率的關系
兩者的關系是:
1.
短期失業率和未被預期到的通貨膨脹率呈負相關的關系。
2.
但從長期看,通貨膨脹率最終將和人們的預期相同。
菲利普斯曲線:菲利普斯曲線表明的是經濟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可稱之為「產出-物價」菲利普斯曲線。
這是後來許多經濟學家所慣常使用的。這種菲利普斯曲線以經濟增長率代替了第二種菲利普斯曲線中的失業率。這一代替是通過「奧肯定律」實現的。
美國經濟學家奧肯於1962年提出,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具有反向的對應變動關系。這樣,經濟增長率與物價上漲率之間便呈現出同向的對應變動關系。
在這一關系的研究中,經常不是直接採用經濟增長率指標,而是採用「現實經濟增長率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或是採用「現實產出水平對潛在產出水平的偏離」。這一「偏離」,表明一定時期內社會總供求的缺口和物價上漲的壓力。
現實經濟增長率表明一定時期內由社會總需求所決定的產出增長情況,而潛在經濟增長率則表明一定時期內、在一定技術水平下,社會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所能提供的總供給的狀況。
潛在經濟增長率可有兩種含義:
一種是指正常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即在各種資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時所能實現的經濟增長率;
另一種是指最大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即在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時所能實現的經濟增長率。
拓展資料:
自然失業率:指充分就業下的失業率。
為摩擦性失業率及結構性失業率加總之和。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技術的進步、人們的消費偏好改變等等因素,社會上總會存在著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
就長期而言,景氣循環帶來
的失業情形常會消弭無蹤,社會上只留下自然失業現象,"自然"的定義並不明確,沒有人能明確的指出一個社會的自然失業率是多少,
它會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技術進步、產業升級而變化,以台灣地區而言,一般認為自然失業率是介於1.5%~2.5%之間。
失業率
網路
C. 芬蘭1.近五年經濟發展情況、數據(GDP、產業發展、失業率、國民幸福指數啥啥的
近五年經濟發展情況,數據產業發展事業率,國民幸福指數。我覺得現在的話10月六月非常低,因為疫情期間很多單位效益都不好。
D. 貨幣主義流派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無論經濟如何發展都無法消除失業 這個失業率大概是多少
看國家的發展水平
E.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主要必須數據,但隨著經內濟社會發展僅用GDP衡量容也有點片面。城鎮人口新增就業,就是為了增加就業,以達到穩定社會目的,同時也能促進經濟發展。失業率控制也是為了促進就業。宏觀經濟學研究研究主要目的就是:經濟穩定發展、就業。你可以看看《宏觀經濟學》
F. 凱恩斯認為失業率保持在多少有利於經濟發展
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自然失業率的具體數值,各國政府可以依據具體情況內來確定本容國特定時期是否實現了充分就業。以美國這個現代市場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為例,20世紀50、60年代的自然失業率為3.5—4.5%,即95.5—96.5%的勞動力人口就業率就是充分就業狀態;20世紀70年代的自然失業率為4.5—5.5%,即94.5—95.5%的勞動力人口就業率就是充分就業狀態;20世紀80年代的自然失業率為5.5—6.5%,即93.5—94.5%的勞動力人口就業率就是充分就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