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伊拉克發展經濟

伊拉克發展經濟

發布時間:2020-12-18 23:14:06

A. 伊拉克曾經是貧窮的代名詞,它是如何做到十年經濟翻了八倍的

有人可能會將伊拉克經濟的發展歸功於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但是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遍布全面概括伊拉克經濟快速增長本質的原因。

曾經在伊拉克戰爭的那一段兒時間。美國以及其聯合國對於伊拉克時加了多年的經濟制裁,這導致伊拉克經濟在上個世紀經濟就基本處於停止,所以他們的經濟總量和起點就很低。當伊拉克解除了美國的控制之後,他們的增長自然也就很迅速。

所以說伊拉克曾經是特別貧窮的國家。但是他們後來的經濟發展確實,飛速增長,才會有了現在的伊拉克,過去的伊拉克和現在的伊拉克根本就是天差地別,所以說,伊拉克經濟發展的發展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關鍵人物的作用很大,一旦國家走到正軌之後就不應該讓那領導個人意志完全在去主導國家的發展走向。

B. 薩達姆有多精明生前故意留下400億的財產,如今美國能看不能碰

美國在蘇聯解體之時就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隨著全球社會經濟的發展,世界格局漸漸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看似和平的世界,但是一些國家地區還是硝煙彌漫,例如常年戰爭的伊拉克、敘利亞中東等地方。

而說到伊拉克你是否第一個想起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是的,聰明的他生前留有財產足足400億,但是如今美國只能看卻不能碰。




薩達姆不僅精明,他還教自己的兒女如何保存財產資金,例如把錢存到瑞士銀行。因為瑞士是中立國家,不會受到任何一個國家制約,所以,存在裡面的財產不會受到任何威脅。美國在伊拉克攪局征戰多年,不僅讓各國人民受苦,還讓自己國家軍事費用損失太多,面臨債務危機。所以說,戰爭面前沒有贏家,和平共處才是大家想看到的局面。

C. 央視伊拉克經濟發展神速,十年gdp增長八倍 真的嗎

當年大清晚期,鴉片戰爭把國門大開,使得有不完全統計計算 最高峰大清的GDP增長超過25%。伊拉克一張戰爭下來,滿目瘡痍,隨便找外資投一點錢 就是經濟增長。另外 薩達姆統治時期,是誰給伊拉克經濟封鎖的,封鎖了那麼多年,一場戰爭下來,幾乎倒退回中古時期了。當然經濟增長快了

D. 從經濟,政治,軍事角度分析美國在伊拉克戰爭的前景

隨著美軍攻伊受阻,「速戰速決」等目標均未如願實現,有人開始覺得美國「不過如此」,甚至認為「伊拉克戰爭將成為美國由盛而衰的標志」。事實果真如此嗎?

「硬實力」硬,「軟實力」軟

無人否認,即使發生了「9·11」和遭到薩達姆出乎意料的頑強抵抗,美國仍是當今世
界唯一超級大國,而且這一地位還將持續相當長時間。其他諸強與美國仍然不在一個等級。綜合實力最強的歐盟,經濟上堪與美國一比,但「政治軍事上的侏儒」局面限制了發展。「新」、「老」歐洲的分裂則給一體化的道路增添了些許變數;日本衰退十年,島國發展空間的有限性在綜合國力較量白熱化的今天日漸凸顯;俄羅斯雖然在普京率領下幹得有聲有色,但全國的GDP只相當於美國一年的軍費開支,其中差距自然不難想見。

政治上,惟有美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繞開聯合國,在全球反戰聲浪如此高昂的情況下一意孤行;軍事上,美國敢將幾十萬大軍輸送到遙遠的戰場,有條不紊地進行軍事布局;經濟上,美國一年的軍費開支相當於其身後幾十個國家的總和,僅布希要求國會追加的伊戰款項即比中日兩國一年的軍費合起來還多。更重要的是,從「9·11」到「倒薩」,美國的國內動員、外交斡旋、軍事部署、輿論宣傳時刻高效運轉,使「超級大國」的實力得以全方位「動態展示」。

但正如柯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所說,在全球信息時代,單有「硬」實力不行,「硬」實力加上「軟」實力才有實際意義。而所謂軟實力,即是指讓別國心悅誠服的道德感召力和文化向心力。

恰恰在這方面,布希執政以來的美國屢屢失分,伊拉克戰爭則簡直使美「軟實力」全面受損:聯合國監核會不受美國的擺布,證明美國並不總能控制聯合國;法、俄、中立場堅定,小國不為利誘左右,使美國不僅未能獲得聯合國授權動武的「法理基礎」,連起碼的「道義基礎」也沒有得到。土耳其的反復、加拿大的曖昧、墨西哥的冷淡,表明盟友和朋友在關鍵時刻也未必與美國同心同德。仔細分析可以發現,英、美特殊關系的背後也暗藏不少分歧。比如,在對待聯合國的態度上,布萊爾就與布希不一樣。一向主導全球輿論導向的CNN、福克斯這次也因誤導觀眾而遭受批評。

戰爭已經損害了美國一手制定的國際體系和盟國體系。有人說,布希正在親手殺死美國親生的孩子。此外,目前對美國經濟形勢的分析,多是建立在戰爭盡快結束的基礎上。一旦戰爭曠日持久,美國國內的經濟勢必受到沖擊。軟實力的傷害最終不可避免殃及硬實力。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其新著《美國需要外交政策嗎?》中說到:「不管美國覺得自己的目的多麼無私,只要它明確堅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就可能促使全世界其他國家逐漸團結起來反對美國,把美國逼入不利地位,最終孤立美國並使美國的國力耗盡枯竭。通往帝國的大道往往導致國家的衰敗,因為對無限權力的追求必定削弱國內的約束力量。」

強勢外交排斥深刻反思

軟實力雖不是主導國際政治的決定因素,卻是領導世界必不可少的要素。美國目前在全球的孤立局面,已經引起一些戰略家們的關注,並展開不同程度的戰略反思。

其中深刻者如基辛格和約瑟夫·奈,稱「如果美國不學會如何去區分自己必須做什麼,想做什麼和能做什麼,那就會耗盡自己的心理和物質資源」,「現實主義過了頭就會造成停滯,而理想主義過了頭則會導致發動類似宗教聖戰那樣的運動,最後以理想破滅而告終」,「霸權主義者注重軍事實力,會使我們對我們實力的極限視而不見」。但有如此深刻見解者目前在美國只是鳳毛麟角。

其他反思則停留在埋怨的層次,如戰前不少人指責鮑威爾,稱正是他的溫和外交路線將美國拉進聯合國,遭受「如此屈辱」。伊戰打響後又出現一股批拉姆斯菲爾德的聲音,稱「文官指揮打仗,不出問題才怪」。這類反思不是針對美國的戰略,而是具體的戰術。

可以說,美國沒有時間進行深刻的戰略反思,而美國中心主義的狹隘視野也使美國執政者不可能得出正確的反思結論。比如,「9·11」後布希曾問手下幕僚:「恐怖分子為什麼恨我們?」得到的回答是「他們仇恨西方文明、美國的價值觀」。聯合國外交受挫後,美政府內部不是檢討自己,而是認為「關鍵時刻聯合國起不了作用」;針對別國指責美國搞單邊主義,布希不在乎:「結果會證明我是對的!」正是這樣一種「反思」,使美國目前的強硬外交路線難以停下來。

19世紀的俾斯麥說過:「一位政治家能做的頂多也就是聆聽上帝的腳步聲,抓住上帝披風的下擺,跟著上帝走上幾步。」言下之意,政治家必須有謙虛謹慎的基本修養。但是,以「謙遜的國際主義」為旗號登上政治舞台的布希,已經被超越父輩的雄心和「9·11」刺激起來的復仇心理所左右,美國國內以孤立主義和單邊主義為特徵的新保守主義思潮甚囂塵上,則給布希的強硬戰略推波助瀾。更重要的是,美國軟實力受損嚴重,但就總體實力而言,仍然無人可望項背。如此一來,指望布希戰後回歸溫和路線,恐不現實。

霸權前景受制國內因素

冷戰後,美國絕無僅有的空前實力還從未遭遇目前這樣的窘境。如果說「9·11」使美國絕對安全的心理防線被攻破,那麼,伊戰則使美國首次看到了自己實力的有限性。布希的上台意味著美國還想建立全球性的新帝國,現實的圖景則使美國霸權的前景似乎不被看好。

下一步美國將何去何從?

首先,目前的困境不會改變美國「倒薩」的決心和改造伊斯蘭的大戰略。目前的問題主要不在於美國實力,而是出在國際環境的阻力和美國戰術過於輕敵。美國已經對下一階段的戰術做了實質性調整,包括增兵、加錢、敢於自己犧牲、敢於犧牲別人等。第一次海灣戰爭打了40多天,科索沃戰爭打了78天,相比之下,目前這場戰爭是要全面佔領伊拉克並改造現政權。因此,戰爭持續2至3個月完全可能的。如果說前階段美國決策者對此估計不足,那麼在新的情況下,美國似乎已經做好了長期作戰而且必然取勝的准備。同時,對於改造伊拉克乃至伊斯蘭,美國已經擬定了多種方案,可謂做足了准備。

其次,美國仍在憑借實力,力圖成為國際格局的主導力量。此次戰爭導致歐洲分裂、北約分裂、美歐分裂,似乎形成一種多極制約美國的空前局面。但一方面,美國仍然實力超群,同時也是唯一具有全球戰略視角的大國。另一方面,各大國此次聯手制美,反對的與其說是美國,不如說是布希的單邊主義。反霸不等於反美。鮑威爾已經啟動新一輪盟國外交,試圖彌合美與盟國的矛盾。可以預料,法、德等國仍會與美繼續鬧別扭,但在反恐、全球性議題等切乎共同利益的領域還將加強合作。畢竟,在單極與多極的矛盾之外,世界還存在恐怖與反恐、核擴散與反擴散、蕭條與反蕭條等超越伊拉克的大問題。美國與諸強在這些方面的共同利益大於矛盾分歧。

最後,國內因素將是影響美國對外戰略走向的關鍵因素。制約美國的國際力量終究未能阻擋美國霸權的步伐。而美國國內則相對比較沉悶,不僅只出現過兩次大規模反戰遊行,而且至今布希的支持率仍高達67%。未來美國往哪個方向走,取決於國內政治、經濟狀況。

目前已出現些許變化的苗頭。其一,民主黨在暗中積蓄力量,准備奪回政權;其二,鮑威爾與拉姆斯菲爾德的兩條路線之爭僵持不下,勢必引起美國政府內部更深層次的反思;其三,布希減稅計劃被國會削減了一半,意味著靠減稅刺激經濟的辦法失靈,如果戰爭久拖不決,美國經濟就會出現大問題,則布希的執政地位將受到考驗。

E. 當年美軍佔領伊拉克首都,將薩達姆拖出來的美國大兵,他後來怎樣了

在電視上,我們會看到中東地區經常爆發戰爭。其中就有一個聞風喪膽的薩達姆,他被稱為梟雄,薩達姆發起政變的原因是得到了美國的扶持。薩達姆上台,推出的一個政策便是,石油國家化並利用石油方面的優勢組建了一支軍隊,同時大力發展國家經濟,改善和提高伊拉克民眾的生活水平。這樣利國利民的措施,得到了伊拉克人的支持,也得到了政治方面黨派的支持。

但是現實卻是骨感的,退役後,他面臨找工作的問題,面臨生活的壓力,找了無數份工作,然而,沒有一家公司敢接受他,沒有一家公司敢聘用這個所謂的戰斗英雄。原因居然是每個人都認為他有殺人的意識,可能會做出殺人的行為。被拒絕多次的吉斯恩·克魯茲精神壓力不斷的變大,最後崩潰了。在家精神異常的他,居然持槍挾持妻子,經鄰居報警後,被警方制服,送往精神醫院進行治療。

F. 如果當年薩達姆不打兩伊戰爭繼續發展搞民生經濟的話會怎樣

你好,這種如果假設的問題盡量還是不要問了。我只能說歷史不可能假設,還是不要再人為的發動戰爭了。

G. 伊拉克戰後重建,十年內經濟翻了八倍,這算奇跡嗎是如何做到的

伊拉克在薩達姆政權倒台後,就陷入了持久的混亂局面。但相比戰爭時期,伊拉克的經濟還是復甦了不少。薩達姆倒台的時候,伊拉克人均GDP只有625美元,過了十年,人均GDP增加到了6000美元。

能基於本國經濟發展狀況,取得這樣的成就,確實已經很不容易了。想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到戰前的水平,多少也有些不現實。

照這樣的發展速度,用不了多長時間,伊拉克可能就能恢復到以前的經濟水平了。

H. 伊拉克曾經很窮,為何它的經濟能在10年內翻了8倍

因為伊拉克靠賣石油賺錢了,所以經濟增長的很快。

閱讀全文

與伊拉克發展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