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特徵及優勢和劣勢
特徵 東部沿海經濟發達,中西部地區發展較慢,
優勢 有資源豐富,能源豐富,市場廣,勞動力豐富且廉價,地租低,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完善,科技力量雄厚,氣候適宜,農業發達
劣勢 利用率低,資金周轉慢,產業結構有待升級
『貳』 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是什麼
中國經濟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候,各種轉型的選項之中,從出口導向型向內需型經濟轉型,乃是重中之重。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發展,整體意義上已經融入國際市場,形成了比較清晰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當年經濟學家林毅夫之所以能夠引起高層的重視,一路平步青雲,成為這個國家紅得發紫的學者,其學術影響力就在於明確指出,中國必須尋找自己在國際市場的比較優勢,分析各種市場要素之後,林毅夫認為,惟有人口基數,以及以龐大的人口基數為基礎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市場,才是中國經濟發生和發展的首要優勢。
歷史作證,當年林毅夫說對了,30年來,中國靠著龐大的人口優勢,靠著低成本,高消耗的產品形態,靠著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不僅左右了全球日常消費品的市場,而且將中國經濟完全打造成一個規模性的低附加值經濟。這意味著,人口基數帶來了產品的價格的低廉,正是靠著這種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中國製造商品,中國經濟得以財源滾滾,大有所謂中國崛起之勢。
但是現在,到了轉型的時候,中國經濟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市場裡面,這就是眾人期盼的內需市場,或者叫做本土市場。
相關的學術範式也需要變化,過去在國際上不斷彰顯的比較優勢,尤其是人口基數的比較優勢,就不再那麼重要。問題就此出現,當人口優勢不再是比較優勢,那麼,拉動內需市場的比較優勢,是什麼呢?
即使理論的探索並沒有成型,但眾所周知,拉動內需已經成為經濟最醒目的口號之一。在這種旗幟下,我看見幾年前,政府興起了浩浩盪盪的家電下鄉活動,領導上的報告里更是提到了要振興農村建材市場,鼓勵農民興建新住宅。學者們也不吝言辭,說什麼買房子就是愛國。更巧的是,不僅政府官員這么思考,連一部分老百姓都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要把存款拿出來,去買家電,買汽車,或者去買房子,支持政府拉動內需的政策。
『叄』 中國在經濟方面有什麼優勢
1、第一個有利條件: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開始顯現,我過迴旋餘地比以前增大了,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大大增加,工業化又在加快推進,所以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大大加強。
2、第二有利條件: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在很長時期內繼續保持,我國是人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當然我們不是人力資源強國,是人力資源大國,這就使得我國在比較長時間內,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會有它特有的比較優勢。
3、第三有利條件:我國有利條件就是我國儲蓄率比較高,可以保障經濟較快增長對資金的需求,我國可以利用資金供給優勢有效整合國際優勢資源,但又不會對國外資本形成過渡的依賴,這是我們的優勢。
4、第四有利條件:我國的產業和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為我國加快發展提供了很多物質技術的支撐,我國這個產業體系,可以說我國有很多產品都是第一,全世界都是第一。
我國有很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有智能化的,柔性化的,集成化的生產方式都有,你到上海通用去看,生產線上各種車,不同品牌的不同型號的車在一條線上可以組裝,它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控制。
5、第五個有利條件:我國經濟轉型加快也為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我國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使國有經濟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行業和領域,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來,集中到它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這些領域。
包括基礎原材料,一些帶壟斷性的領域,帶自然壟斷性的這些領域,那麼我們進一步放寬這種電信、電力、金融、城市、公共事業、鐵路、航空、郵政這種壟斷行業的市場准入來加強它的競爭。
(3)論中國經濟的發展優勢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新常態九大特徵:
1、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3、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4、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2014年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5、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2014年以後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6、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2014以後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7、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2014以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8、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9、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肆』 談談你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一些進步同時也顯現出一些突出矛盾和沖突。
首先,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面:
(1)、經濟總量同比上升。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比重超過10%。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低迷甚至衰退,它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的排位、佔全球的比重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正在下降。
(2)增長速度總體平穩。2013年,消費、出口、工業等都出現回升。據統計數字顯示,一方面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在逐步減緩;另一方面,經濟效益仍維持較高水平,企業活力增強,面對外部環境趨緊和成本上升,一大批企業主動轉型,靠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增強創新意識、優化產品結構應對危機,謀求發展,競爭力日益提高,市場適應力更強。 (3)、結構調整積極推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現在處於小康社會決勝的階段,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階段的轉換時期,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的調整或下降,但是本質上來說是增長動力的轉換。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來自於消費的持續擴張,中國經濟發展應該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管理創新,培育出在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產品的生產上形成我們新的優勢。 其次,顯現出的矛盾與問題:
(1)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原有產業迅速發展等
對資源與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過去中國經濟發展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資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拉動經濟增長,盡管後來政府採取了相關措施來緩解發展與環境的問題,但成效並不是很大,杯水車薪;由於技術還不夠成熟,資源還未得到很充分的利用,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現如今工廠亂排放廢棄物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如北京等地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又如雲南就有一個小村莊就因為當地工廠亂排放工業廢棄物而污染當地水源,導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為「癌症村」。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注重節約資源、保護自然環境,以便穩定持續發展,同時為子孫後代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2) 自2008年10月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並對我國
出口貿易型企業造成嚴重沖擊,企業的用工需求急劇下滑、現有的就業崗位流失嚴重,失業數量驟增,致使我國的就業和失業問題進一步惡化。再加上近年來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也正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求職者供過於求的現象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作為大學生的我馬上也快畢業了,工作問題是個很頭疼的問題。
(3) 區域發展不平衡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問題,城鄉發展差異
化、東中西部發展差距、城市經濟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問題仍很嚴重
一是表現在資本存量方面:由於沿海地區由於開放得比較早,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民營經濟迅速增長, 資本大量積累; 同時改革開放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 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國外資本的輸入, 為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充足的資本投入。而中西部由於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影響資本存量都不及東部,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二是科技投入方面東部地區仍然占據優勢
我們不僅要注重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需要注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想出解決辦法,克服經濟發展中的缺點,促使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伍』 大學生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和優勢在哪裡
發展潛力,1,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帶動雙邊貿易的發展。2,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目前來說,也算中國一個潛力點。優勢,就是沒有優勢,現在很多問題倒逼經濟改革。估計很長時間還會很艱難。
『陸』 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是什麼中國經濟的未來又會是怎樣的
你以上的點評我粗略地看了下,個人覺得跟我國沒有關系。未來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許在農村,農村向城市化發展,但絕對不應該是傳統的發展模式,卻依舊以建設為主體,那時的建設以綠色建築為主體,帶動新一批產業。
至於嚴重的環境問題,科學界發展好了對我國製造業將是機會,發展不好就只能拖後腿。
『柒』 你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和優勢在哪裡1500字
發展的潛力是房地產,優勢是有大量便宜的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