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福建的經濟比不上廣東和浙江
其實你說的是對的。
我來自外省,在福建讀經濟學。
以上人說的是福建經濟還可以。我也肯定。因為畢竟福建省每年為國家貢獻著1000多億的稅收。比其他很多省市都多。但是,問題是,福建的經濟比不上廣東(廣東的稅收收入是福建省的3倍以上)和浙江。其實在沿海,福建也算是比較差的。
之前以為沿海都差不多,但實際上發現差距是滿明顯的。開始的時候問同學,大家就首先提出了台灣問題。當沿海在積極發展的時候,因為台灣問題的敏感性,國家沒有在福建有大力度的發展。廣東省有珠江三角洲,而浙江有長江三角洲。而福建,僅靠廈漳泉,發展的節奏必然小於廣東,浙江。
隨著台灣問題的緩和,我們實現了三通。國家也在最近提出建立海西經濟區的構想並付諸實踐。這都是對福建經濟極大的推動。國家現在已經開始逐步推進福建的發展。而且,福建省,也可以作為解決台灣問題的平台,台灣以後勢必會促進福建省,及海西經濟區的發展。
相信福建的經濟會更好。
② 福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可以採取怎樣的對策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日益凸顯。區域間經濟發展的適度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的效率,但不斷擴大的經濟發展差距必將不利於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與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為此國家提出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要求。環渤海區域、長三角區域、珠三角區域在經濟社會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績從一個側面說明區域競爭與合作將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正式提出「福建」概念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內在要求。 福建囊括東部、中部、西部多個省份,經濟發展很不平衡,9個省(區)加上香港和澳門呈現出很強的經濟結構互補性。因此,福建區域經濟合作有著巨大的空間和重大的現實意義。為了更好地促進福建區域經濟合作,我們必須對此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其特徵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和分析,及時為決策部門提供准確、科學的統計分析。本文試圖建立一套系統的、科學的用於衡量福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對福建區域經濟社會進行評估與分析。 一、福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評估和分析的概念框架與內容 (一)福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評估和分析的概念 框架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全面深刻的內涵。「經濟增長」意味著更多的產出,指一個國家產品和勞務數量的增加或人均實際產出的增加。經濟發展不同於經濟增長,它不僅有量的變化而且有質的飛躍。「經濟發展」通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的實際福利增長,它不僅是一種財富和經濟機體量的增加和擴張,而且還意味著其質的變化,即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創新,社會生活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因此,經濟的發展包含:人均GDP的穩定增長,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生產要素滿足生產投入的客觀需要,經濟結構(包括生產組織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的改革和創新),收入分配的公平與合理,自然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政治體制的改進和創新,教育科技的發展,人們醫療衛生的改善,全民福利及各種保障的提高等等。因此,對福建區域經濟社會的評估不僅要考慮量的變化,還要考慮質的變化,這樣才能比較科學、系統地反映福建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 (二)福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評估和分析的內容 福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評估和分析,主要是通過對福建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研究,提出一套評估福建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指標體系,並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量化分析,得出反映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數據。評估指標體系我們分為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和社會發展指標體系。經濟指標體系中,我們將從經濟總量、經濟結構、經濟增長、經濟效益四個方面選取指標。社會指標體系中,我們將從生活質量、基礎設施、科技教育、資源利用、人口發展、環境發展這幾個方面中選取重要的有代表性並可獲取的指標。我們將通過統計分組、主成分方法、聚類方法對福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進行實證研究,得出相關結論,並提出政策建議。本文期望分析的結果能真實客觀的反映福建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為區域經濟合作各方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評估和分析的文獻綜述 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日益加速。區域經濟學隨之成為一門新興的經濟科學。一般認為,在西方國家,區域經濟學產生於20世紀中葉,淵源於經濟地理學、生產布局學和經濟學。早期對區域經濟學的建立和發展影響最大的是古典區位理論,這些理論的研究對象是單個或某一方面的經濟客體(如城市規劃布局、農業種植地帶等)的空間分布和空間關系,主要運用定性分析的方法。60年代以後,隨著區域經濟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區域經濟問題不斷增多和復雜化,世界各國加強對區域經濟的干預,西方國家區域經濟學迅速發展,各種理論不斷產生,各種評價區域經濟發展的方法也不斷產生,統計測度方法越來越被重視。所以,經濟區域的劃分方法、區域經濟的差距統計測度、區域經濟發展進度的統計測度、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綜合指標體系的統計測度等方法也由於區域經濟學的產生而迅速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統計方法的使用日益成熟,我們將在下一部分介紹幾種主要的方法。區域經濟發展指標體系的選取,是評價過程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它對評價結果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將對這方面的文獻做出一定的總結,作為我們下文的參考。 (一)國外評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文獻綜述 評估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主要在對區域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選取合適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由於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有成千上萬個,為了便於綜合分析,世界各國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都在研究用少量的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標組成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系,計算出綜合指數進行評價和分析。 196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W
③ 福建的經濟為什麼是沿海地區最差的
戰略因素吧,福建經常受到海外及我國台灣的軍事威脅,而且一但打起來,福建發展起來的東西就全毀了,所以一直都沒有著力發展它,但是近幾年,國家在漸漸加大對福建的投資,會好起來的!
④ 福建經濟怎麼樣呢
廣東與浙江經濟的發展強勁,而福建經濟疲軟,相對落後。鄙人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1、水系分布、水運能力方面。
經濟的發展與大江大河的分布有著強大的關聯,廣東有流量僅次於長江的珠江水系,支流更是遍布全省,運輸能力不錯。珠江出海口(珠三角地帶)更是對廣東經濟騰飛功不可沒。
浙江緊靠長江水系,與長江出海口的大上海毗鄰,而自身的杭州灣就是一個天然的大型優質深水港。這在大型水運充當經濟的推手的今天,無疑擁有著極優厚的資源環境。
福建在這方面是望塵莫及的。福建境內的閩江水流量遠遠低於珠江、長江,通過水路深入的腹地遠沒有廣東、浙江廣闊。缺乏大型優質碼頭(修建成本高),除了廈門、漳州、泉州(即廈漳泉三角區),基本沒有拿得出手的城市。泉州的航運盟主的地位早已是遠去歷史了,需要投入巨額資金疏浚。再說,國際貨運的中心早就轉移了。福建除了廈門,在優質深水港和大型碼頭建設方面,無力與粵浙的沿海城市抗衡。
2、經濟腹地和相互提攜方面。
廣東的經濟腹地是廣西、江西、湖南、以及水陸交通日趨發達的海南島。關鍵是廣東毗鄰港澳,---港澳是中國與世界交流的窗口,廣東真正意思上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對話。浙江自古就是佔全國賦稅三分之一的江浙富地。江浙自古就密不可分。歷史基礎雄厚。現在更是依靠強大的上海,為自身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浙江是長三角、滬寧杭經濟圈的重要參與者。浙江的「老大」----上海,是全國第一大城市。而其親密夥伴---江蘇,有什麼好事,總是惦記著它。
福建的腹地撇去粵東與浙江南部,充其量只有江西,而且在越靠近江西的地方就越窮,江西本來就是有名的窮省,根本起不了相互提攜的作用。福建的工業基礎不夠扎實,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另外,福建缺乏與廣東、浙江在經濟上的來往。
3、招商引資方面。
廣東地處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吸收的外資一直高居國內榜首。浙江在招商引資方面得益於得天獨厚的長三角的強大輻射。福建的引進資金絕大多數是近年來興起的台商投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單一性的經濟和缺乏多元化的國際競爭,使得福建在外資引進方面遠遠落後與粵浙兩地。另外,受目前台海關系的影響,在某些方面,台商投資還未能完全放開手腳。政治上的分歧掣肘著經濟的發展。
4、交通、教育、人才流通等配套設施。
交通密集度、完善程度最高的當數長三角!珠三角近年來也加大對交通方面的投資,不斷完善軟硬體投資環境,多條出省大通道已經鋪就。與周邊聯系更進一步加強。
珠三角與長三角高校林立,人才濟濟。廣東與浙江都有拿得出手的著名高校。比如響當當的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大學等。關鍵是靠近上海這龐大的龍頭---強大的高校是隨便一伸手就能抓到一大把的。而福建,除了廈門一地的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基本上沒有在全國打響品牌的高校。省會城市遠遠比不上廈門。
在招攬全國人才方面,長三角與珠三角永遠是老大!滬寧杭、珠江口一帶是全國人才的主要集中地。在智力支持、技術創新方面得天獨厚。
5、經濟圈區內合作與輻射力。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唐、長三角、廈漳泉、珠三角等經濟圈。珠三角與長三角一直是領跑者,經濟的飛速發展自不必說。廈漳泉是最小的一塊經濟圈,其輻射力和效益遠遠落後與其他經濟圈,缺乏後勁。在國際經濟浪潮沖擊的大背景下,金融與證券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中國大陸只有兩個證券交易所,深圳就佔了一個;另一個在上海,離浙江較之福建,更有親緣感和促進作用。
6、經濟特區的優越性和經濟特權早已喪失。
當初,我國劃定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等經濟特區。從目前情況來看,全國上下 一盤棋,無所謂特區不特區了。除了深圳在特區時代贏得了發展的先機外,其他的都不那麼理想。現在,本來特區數量就不及廣東的福建,當全國上下一盤棋時,廈門沒有了特區的優勢,要取得突破性發展更是困難重重。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福建會是戰斗前線!中央沒有大項目的支持,只能靠福建人自身自滅!而且福建是外向型的經濟很多人都喜歡往福建以外的地區國家發展
綜上所述,福建經濟落後於粵浙兩地是必
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⑤ 福建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我覺的近幾年福建還蠻快的,當然跟其他比如上海北京等城市比起來確實比較忙咯,但是影響發展有個原因最大我覺的是台海問題
⑥ 福建經濟發展怎麼比其他沿海地區落後那麼多
不知道你是否真心問這個問題,還是做任務問的這么個問題 ,但我還是把我的一些想法告訴你吧,首先,福建靠近台灣,是個比較不安全的地方,從廈門沿海經常軍事演習,和大量屯兵,我們可以看出來,面對台灣,福建是個很重要的軍事要地,萬一打仗,建設起來的基礎設施也是會損失很大的,所以中央一直沒有對福建投入,中央撥款,福建在全國倒數第一,還有一種說法,福建人做生意沒有那種雙贏的先進思想觀念,都只為自己想,所以做不大,但是很多福建出去闖的人都混的很不錯的,福建是個好地方,森林覆蓋率一度全國第一,丘陵多,交通不發達,這也影響了他的經濟發展,但是就目前建設海峽西岸的力度來看的話,還是很有希望和前景的。
⑦ 為什麼福建經濟不行
一、交通不發達。因武夷山脈的阻隔,福建省對外交通不便;因境內多為山地丘陵地形,福建專省內部交通不暢。屬內河營運無從談起,僅就鐵路而言,好象至今仍只有2、3條單線的出省鐵路。——這點無法和水路縱橫、貫通中原的江蘇、浙江比。
二、資源不豐富。無煤、無油、無鐵、無有色金屬,短短的閩江能產生的水力能源亦十分有限,學過高中地理的人都知道,在各種全國礦產資源分布圖上,福建一地往往是空白的,這一度讓我很自卑。——這點沒法和遼寧、廣東、山東比。
三、在80年代的時候還是牛過一陣的。 但後來換了領頭人之後就…………
只能說綿羊帶領的獅子肯定比不過獅子帶領的綿羊。
⑧ 我國東南沿海四大省份,粵蘇浙經濟強悍皆為四強,為什麼福建不是呢
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福建的地形不夠平坦,山比較多,所以在農業上的發展會比較緩慢。第二是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古時候福建省經常發生戰爭,對於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不穩定,所以經濟發展就自然比較落後。
發展比較靠後,人才難以留住
如今福建省雖然沒有了溫飽上的憂患,還有很多外資華僑回到福建省投資建廠,但是與廣東或江蘇的實體產業比較起來,其實福建省內的大部分實體產業含金量並不算高大,多數都是輕工業,比如服裝這一類,所以在經濟發展上一樣趕不上廣東或江蘇那些高科技產業,福建省內的人口基數也不算多,即便是想要留住那些掌握高科技的人才也比較困難,所以綜合能力上也就趕不上其他幾個經濟發展比較強的省份了,其實福建省趕不上其他三個省份的發展也是情理之中的,畢竟廣東和江蘇都是以經濟聞名全國,特別是廣東省經濟總量是傲視全國的,而浙江省則是人才非常的多,目前福建省還是比較低調的,但相信有眾多政策扶持的福建省,在未來也一定可以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