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進出口貿易對國家經濟的影響

進出口貿易對國家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18 16:15:53

Ⅰ 中國進出口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1. 進出口貿易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2. .進出口貿易是節約生產勞動、版提高經濟效益的可權靠途徑。

  3. 進出口貿易是積聚活動資金、吸收先進技術的有效方式。

4.進出口貿易是平衡經濟發展、促進生產持續的重要保證。

5.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

Ⅱ 對外貿易對一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何作用

一、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國際貿易已成為一國國民內經濟的有容機組成部分,成為一國國民經濟整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二、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1)對外貿易,是一國的對外商品交換。

(2)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各國發展對外關系的紐帶和手段。

具體講,對外貿易的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互通有無,調劑餘缺。

第二,節約社會勞動,增加生產總量。

第三,可以阻止利潤率下降趨勢。

第四,是發展對外關系的紐帶和手段。

對外貿易是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在一定情況下,對外貿易也可以成為各國進行政治斗爭的重要手段。

三、西方關於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的理論

(一)「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學說

(二)對外貿易重要性漸減規律

(三)對外貿易乘數原理

——對外貿易乘數=國民收入增量/1-C+邊際進口傾向

——邊際進口傾向=進口增量/國民收入增量。

邊際進口傾向越小(意即在既定條件下,進口少,出口多,),乘數越大,即出口同增加投資一樣,可使一國國民收入倍增。

Ⅲ 國際貿易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什麼

國際貿來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稱通商,是指自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延續社會再生產。
3、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4、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5、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6、增加財政收入。
7、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1、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2、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3、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
4、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
5、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Ⅳ 貿易差額對國家的經濟影響

影響:

由於美國有發達開放的金融市場,美元流動性強,美元資產收益穩定,加上歷史原因,沒有其他貨幣能夠取代美元的地位,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和投資,仍然需要以美元作為主要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這就導致流出美國的美元在海外不斷沉積。

對美國來說,1971年以後,美元已不再承擔穩定國際貨幣體系的責任,因此可以不顧別國利益而根據自身需要濫發美元,向全球徵收鑄幣稅,用以彌補美國持續增加的財政赤字。其渠道就是藉助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一方面源源不斷地獲得物美價廉的商品,另一方面通過美元迴流購買美國國債獲得大量廉價資金。

外國購買美國10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為3%左右,而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投資平均收益率比3%高出數倍。大量廉價商品和廉價資金輸入,降低了美國物價水平和利率水平,使美國即使在經濟繁榮時期也能不受通脹之苦,每個美國家庭每年都能節省不菲的支出。

(4)進出口貿易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國內儲蓄不足、投資大於儲蓄的狀況,也使美國保持長期貿易逆差具有必然性。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貿易逆差與其投資大於儲蓄呈現正相關關系。

在1971年至2017年的47年中,除了1973年和1975年貨物貿易順差的年份儲蓄率(總儲蓄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略高於投資率(投資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其餘年份都是投資率高於儲蓄率。投資率與儲蓄率差距越大的年份,貿易逆差也越大。

儲蓄是指收入沒有被消費的部分,投資是指資本存量增加的部分。儲蓄等於投資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恆等式。當總儲蓄與投資總額存在缺口時,就會出現貿易逆差。

Ⅳ 國際貿易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影響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專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屬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延續社會再生產。
3、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4、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5、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6、增加財政收入。
7、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1、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2、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3、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
4、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
5、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Ⅵ 外貿依存度對國家經濟的影響

高外貿依存度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內容摘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對外貿易進入了迅猛發展階段,而在此期間,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節節攀升。本文在分析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變化與成因的基礎上, 重點剖析外貿依存度提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並提出如何合理調控外貿依存度。

關鍵詞:對外貿易依存度 貿易結構 外貿發展戰略

自從加入WTO之後,我國的對外貿易出現了強勁的增長,外貿依存度也隨之急劇攀升。1980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只有12.5%,到1990年已經超過30%,2000年達到44%,尤其是最近幾年,外貿依存度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節節上升,由2002年的48.8%,上升到2003年的60.0%,再上升到2004年的70%,2005年由於人民幣的小幅升值,外貿依存度略有降低,約為63.9%。根據WTO和IMF的數據測算,1960年全球外貿依存度為25.4%,1990年升至38.7%,2003年已接近45%。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遠遠高於美國、日本、印度、巴西等經濟大國。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參與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國外市場的需求已經成為我國國內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形成相互依賴的夥伴關系,另一方面過高的貿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國貿易目的地集中、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不合理以及戰略資源產品進口依存度攀升等諸多弊端。

影響我國外貿依存度的因素

按照通行的計算方法,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國對外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它不僅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同時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開放程度。國際經驗表明,僅從數字上、從貿易總量上考察外貿依存度的高低並不能真正衡量我國經濟的對外依賴程度, 因為有許多因素影響和誇大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具體來說,我國外貿依存度偏高的原因分析如下:
對外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比重較大。2005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為6905億美元,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上升到48.6%,幾乎佔到貿易總額的半壁江山。由於對外加工只收取少量的工繳費,沒有過多的附加增值,國內采購、配套率亦較低,即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行組裝之後再出口到國外。這一進一出加以匯總再除以當年的GDP,使得外貿依存度明顯地有虛增的成分。
國內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第三產業比重較低,是外貿依存度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一般說來,由於第三產業的可貿易性較低,GDP構成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可能越低。目前,美國第三產業在GDP構成中的比重已經超過75%,而我國僅為33%左右。
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分母——GDP的增長率近年平均不過9%左右,但分子——外貿進出口的平均增長率卻達到30%以上。當GDP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速上,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越高,則其相對增長速度越快,外貿依存度則越高。
匯率的變動直接影響外貿依存度的水平。總體上看,人民幣低估是我國外貿依存度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按照現行匯率計算,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確實偏高。但若據世界銀行按購買力平價估算,人民幣與美元購買力比價為4:1,按此計算,我國外貿依存度將減少一半,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我國外貿依存度高是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依賴過大這一經濟結構的必然反映。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全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中,外資企業佔77%;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外資企業佔62%。從外貿依存度這一比率的分子來講,我國巨額外貿的一大部分實際上是在華外商投資企業所創造的,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大於其他企業的出口額,從2001年到2004年,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依次為50.1%、52.2%、54.8%和57.1%。從這一比率的分母來講,國內生產總值也包括了在華外商投資企業貢獻的部分,但由於外商投資企業的主要特點是「大進大出,兩頭在外」,外貿傾向大大高於國內其他企業。由此可見,外商投資企業「大進大出,兩頭在外」這一經營行為,也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外貿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增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實際上,外貿依存度是一把「雙刃劍」,其提高和變化一方面為我國更加主動地參與國際經濟,提高了我國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風險和影響。總的來說,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持續增長的外貿依存度會給對外貿易和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有:
對外貿易摩擦加劇
由於我國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出口遭遇國外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明顯增多。在「十五」期間,我國被反傾銷立案的數目分別為:2001年55起,2002年51起,2003年47起,2004年57起。2005年,我國對外貿易摩擦更是進入「高發期」,已經多次受到美國、歐盟、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反傾銷調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除此之外,反補貼、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問題也已經成為了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對付我國產品的方式。由此可見,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已經使我國對外貿易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國際經濟摩擦的時代。
影響國家經濟安全
能源、礦產資源、某些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依存度高容易使本國的經濟命脈受制於人。一旦國際經濟出現較大波動, 必然使國內經濟出現一些困難。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35%左右,據專家估算,到2020年,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0%,我國石油供應的一大半將依賴國際供應。如何有效地降低中國重要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是我們需要認真關注並予以解決的重要難題。另外,目前我國進口商品以工業製成品為主,其中資本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占據主導地位,這反映出我國國內產業對國際高新技術和資本品的高度依賴,反映了我國國內產業科研開發的相對滯後。隨著重要戰略物資、關鍵產品和技術的進口數量不斷增長,進口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大。
影響國內產業發展
我國的高外貿依存度主要表現為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上的比較優勢。因此,紡織服裝、鞋類、玩具等產品一直是我國大宗出口商品,但是這些行業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而且這種低附加值行業的不斷擴容不利於我國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增加了實現提高外貿競爭優勢目標的難度。不斷提升的外貿依存度凸現了我國產業結構發展的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仍然滯後的現實情況。
惡化貿易條件
我國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進口的主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一般來說, 前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高, 後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低。這種供求價格彈性的不對稱導致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方面, 我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依賴程度大於其他國家對我國的供給依賴。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大量進口的能源和各種資源性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低, 也就是說, 無論國際市場的價格發生哪些變化, 我國的進口需求都將保持一定的增長, 且我國是一個大國, 一旦大量進口, 還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 這不僅會加劇我國對海外能源等產品的依賴, 而且還會惡化貿易條件降低我國的經濟福利。

合理調控外貿依存度的措施

外貿依存度的未來走勢是由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的相對速度、匯率與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趨勢等因素共同決定的。鑒於外貿依存度對經濟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對外貿依存度進行合理調控,為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
我國應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外貿發展。現在各地、各部門政府均制定年度對外經濟發展總量目標。片面追求量的擴大不僅造成外貿效益不能與外貿產品質量的提高同步增長,而且也是造成低效外貿和低質量外資過多的深層次原因,因此,應制定科學評判外貿政策和政策實施效果的質量指標體系,將「以質取勝」確立為整個外貿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資源使用的最小化,以利於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外貿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
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堅持將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內需不足強化了我國對國外市場的依賴性。面對這種局面,若要提高本國經濟抵禦外部經濟風險的承受力和消化力,就必須依靠擴大內需來保持經濟的長期穩定和發展。為此,應實施出口與內需雙導向戰略,既要搞出口導向, 又不要把自己的市場拱手讓給別人,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全國工資水平的持續增長,增加國民的收入,改善居民的預期,增加有效供給,提高內需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和地位。
促進加工貿易的升級轉型,實現內資外資平等。目前的加工貿易仍面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加工貿易的質量,提高其對國內經濟發展的貢獻,加快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而在內外資方面,中國應該按照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和WTO國民待遇的原則,建立一個對內外資企業真正公平、平等的商務環境,防止中國經濟陷入引進依賴陷阱。
我國應開放服務業市場,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是現代經濟中最具增長潛力的領域。從世界上開放型經濟大國經濟發展的軌跡分析,服務貿易的整體增長既優化了一國的產業結構,擴展了GDP的經濟規模,也降低了外貿依存度,同時服務貿易產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由此可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是中國經濟和外貿發展的重要任務,要加強政策協調和指導,加快服務貿易國際化進程,支持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特別是鼓勵中國有優勢的服務貿易出口,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
重視我國重要產業和重要產品進出口依存度的結構性指標,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和出口產品結構優化戰略,從而降低對特定貿易夥伴和特定進出口商品的依存度,保證國家經濟安全,降低由於進出口產品供求彈性不對稱造成的對國際市場的高依賴。
完善國內經濟核算制度,准確反映經濟總量及其變化。在總結我國統計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參照國際慣例,改革現行國內經濟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提高我國GDP核算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國際化水平,提高GDP核算的透明度和數據的可信度,使GDP數據能夠更加客觀、更加准確地反映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人民幣貶值曾是刺激我國外貿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造成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和貿易盈餘的增加,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人民幣升值的要求。為此,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的適當調整,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外貿依存度,減少貿易摩擦。
綜上所述, 為科學發展對外貿易, 使我國國民經濟在平衡中尋求發展,經濟發展的對外依存度必須適中。否則勢必帶來一些副作用, 不利於整個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榮民.警惕高外貿依存度.南方周末,2005
2.高敬峰.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國際比較及啟示.廣西社會科學,2004
3.崔大滬.中國外貿依存度的分析與思考.世界經濟研究,2004
4.許培源.對外貿易依存度提高對經濟的影響分析.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Ⅶ 中國進出口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出口作為拉動經濟的三大馬車之一,對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地位。
1、生產成本提高。由於美元的貶值、匯率的變動、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提高、土地價格上漲,導致我國中小企業生產成本、經營成本急劇上升。我國的中小出口企業,主要以價格為競爭手段,出口價格彈性低,降價空間小。 2、出口利潤降低。人民幣升值,意味著產品的出口價格相對提高,導致我國產品的國外市場價格競爭力下降,出口商品的市場份額下降,出口企業的利潤受損。另外,出口企業遭受的出口收入轉化為人民幣的匯兌損失,使出口企業所獲得的利潤進一步減少。由於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主要以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加工產品為主,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相對較少,主要依靠廉價的勞動力,發揮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通過價格優勢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出口利潤率非常低。人民幣升值,將直接削弱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嚴重影響以低價格取勝、科技含量較低的中小企業的出口,導致企業的利潤率下降,經濟效益滑坡,許多企業面臨被淘汰的處境。
3、經營風險增大。人民幣匯率升值和匯率變化的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對出口型中小企業帶來了較大的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這直接影響了投資,使得經濟放緩。
4、競爭壓力加大。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以勞動密集型產品、低附加值出口產品為主,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力度較低,人民幣升值導致企業成本大幅度提高,這些依靠低價競爭贏得國際市場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舉步維艱,部分中小企業面臨關門倒閉的困難。

Ⅷ 一個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

進出口業務的良好發展,對於解決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乃至對世界經濟的推動,都表現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國經濟結構,加速工業化進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外向型經濟部門不斷壯大,通過擴大出口,利用獲得的資金,引進工業生產所必需的資本品、原材料、技術等,加速工業化進程,改變傳統產業格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總體競爭力。

二是推動國內技術進步,體現「後發優勢」。對外貿易是我國獲得技術的重要渠道,知識產權的跨國交易本身就構成了現代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生產線,實現了產品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了國內技術進步,這種「後發優勢」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通過出口國內生產相對過剩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可以緩解國內供求矛盾,提高經濟效益。當前我國手機、電冰箱、電視機、摩托車、服裝鞋帽類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70%以上。而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緊缺原料,也能夠通過對外貿易得以實現,2005年我國已成為世界鐵礦砂、氧化鋁進口第一大國和原油進口第三大國。由於進出口的良性運作,不僅彌補了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結構失衡,提高了總產出水平,而且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增強了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四是促進資本積累,提升規模效益。多年來,我國貨物貿易的順差一直是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重要來源。2001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剛剛超過2000億美元,2006年底突破1萬億美元,同期貨物貿易順差累計達到3675億美元,相當於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43%。貿易順差為企業的資本積累提供了資金來源,提高了生產廠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刺激了投資需求,提升了企業的規模效益。

五是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帶動了國內就業。外向型經濟的日趨活躍,帶動了國內就業水平的提高。據有關專家分析,2006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0%左右,有效帶動了國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184萬人,是近年來新增就業人數最多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積極作用。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更具開放性,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效應更大,多年來無論進口還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長。據有關專家分析,2003年至2005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對全球經濟的全面復甦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然它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問題。如: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大,出口企業遭遇國際貿易壁壘的風險增大;我國外匯管理面臨更加放開的國際壓力;國內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等。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既積極、又穩妥的辦法,確保經濟健康發展。

Ⅸ 中國進出口對經濟影響!!

進出口貿易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國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直倍受經濟學家關注。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以及1937年英國經濟學家羅伯特遜「對外貿易一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的命題,都闡述了對外貿易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且作用是顯著的。
進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出口額和進口額,即貿易總額。
1、進出口貿易是節約生產勞動、提高經濟效益的可靠途徑。
通過對外貿易,出口國內生產條件有利、勞動耗費較少的商品;進口能夠填補國內供給空缺,勞動耗費較多的產品,促使資源重新分配,從而在增加民間投資和消費的同時,獲得二者所帶來的差額利潤,帶動整體經濟持續繁榮。
2、進出口貿易是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國內競爭的有效手段。盡管進口產品的大量增加必然會限制國內商品的市場發展,但同時也會加強其競爭,使得國內企業不斷改善經營、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創新意識,以產生更高的生產效率。同樣,出口也促進了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
3、進出口貿易是積聚活動資金、吸收先進技術的有效方式。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為尋求自身更快、更好地發展,就必須積聚充足的資金及具備高素質的人才以及先進的技術、有效的管理方法、變化的市場信息等,其所帶來的擴散效應能夠調整和優化我國產業結構、商品結構及消費結構,進而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對於實現上述目標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4、進出口貿易是平衡經濟發展、促進生產持續的重要保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問題經常出現。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不僅能夠及時糾正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失衡,調整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 而且能夠解決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的矛盾,保證社會再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與進出口關系密切的關稅、消費稅、增值稅、海關代征增值稅等各種稅種的出現,促進了我國稅收的增加。
5、進出口貿易是增加就業機會、解決三農問題的推動力量。按照國際通行的計算方法,每出口1 億美元的產品,可提供1 萬人的就業機會,這相應減輕了我國就業壓力大的難題,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同時,通過實行大力發展出口創匯型農業、訂單農業,培育出口種植基地,扶持發展出口型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等對外貿易的措施,能夠積極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鑒於以上進出口貿易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作用,使得當今世界各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把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作為本國經濟發展重要戰略措施的根本原因。
來源:http://forex.cngold.com.cn/20150414d1713n41003854.html

Ⅹ 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1、增加國民福利。

2、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

3、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4、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

5、提供就業崗位。

二、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1、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

2、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4、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

5、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三、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延續社會再生產。

3、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4、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5、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6、增加財政收入。

7、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五、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1、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2、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3、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

4、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

5、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10)進出口貿易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一、國際貿易的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二、國際貿易的發質感趨勢:

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閱讀全文

與進出口貿易對國家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