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
一、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特別是農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國家。改革開放前,處於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束縛、閉關自鎖的封閉狀態,特別是「文革」期間,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破壞,物資短缺,日用生活品嚴重匱乏,國民經濟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另一方面,民主與法制基礎比較薄弱,政治文明發展起步較晚;長期形成的階級斗爭的定性思維,以及人們通常將「西方」與「中國」的政治理念和實踐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給我國政治文明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障礙,給政治改革帶來一定的阻力。
面對上述形勢和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國國情,又吸收了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設。
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人民民主的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實踐不斷深化。同時,健全法律體系和法制制度,開展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實施依法治國。
三、改革開放使中國思想文化建設煥發了生機活力:
改革開放前,中國文化建設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嚴重摧殘,人們思想觀念上存在著簡單地以「政治」畫線,排斥外來文化、鄙視傳統文化的觀念,知識和文化處於貶值狀態。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被沖破,偉大的革新創造精神、開拓進取、實干興邦精神被激發,人類創造的先進思想文化、思維方式被我們所接受。
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為凝聚人心的強大思想武器,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識、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優秀文化蔚然成風。
總之,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外交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巨大的發展進步。鴉片戰爭以來,飽受西方列強欺凌、頻遭西方列強侵略的中華民族,已經走向振興。神州大地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變化。
拓展資料: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B. 贊揚共產黨的詩歌
1、《旗幟更鮮艷》作者 印青
你可記得南湖的紅船
你可記得井岡山的烽煙
你可記得遵義的霞光
你可記得窯洞的風寒
苦苦追求 披肝瀝膽
旗幟更鮮艷
只為日月清明,陽光燦爛
只為乾坤朗朗國泰民安
你可記得春天的故事
你可記得新時代的畫卷
你可聽到和諧的歌聲
你可聽到科學發展的呼喚
繼往開來,勇往直前
旗幟更鮮艷
只為天藍水碧,風清雲淡
只為風調雨順,百姓夢圓
繼往開來 勇往直前
旗幟更鮮艷
2、《黨員贊》作者 彭萬里
你是一名好黨員
你的故事說也說不完
老百姓日子苦啊你的眼裡酸
老百姓捧著微笑你的心裡甜
冷言惡語你往肚裡咽
面待春風百姓溫和暖
無私甘奉獻,用愛譜新篇
做人榜樣為百姓
為百姓開辟一片天
你是一名好黨員
你做了好事數也數不完
老百姓說你累啊從不半點閑
老百姓說你難啊從不喊聲怨
遇到困難是咱主心骨
缺錢少力你是咱靠山
無私天地寬,兩袖拂清廉
小康路上手牽手
為百姓走出一片天
3、《歌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作者 希望無限
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
因為建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是讓人民過幸福的日子
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不忘初心
就是實現黨的宗旨
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為之不屈不撓的奮斗
前仆後繼,不怕犧牲,拋頭顱灑熱血
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
這一目標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
這一目標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
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的目標
改革開放正在不斷的深入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在不斷地完善
民主,法治,平等的制度正在不斷地建立
人民的生活正在不得斷地提高
在不久的將來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實現
4、《歌頌黨》作者 游仁
旗飄神州歷九旬
腥風血雨浴精神
幾代躬耕花璀璨
鮮艷,承前矢志更芳芬
問道聲多心意惇
求本,征途險惡慎思倫
歧路滄桑染血處
回顧,長歌圓夢祭英魂
5、《歌唱七月——獻給黨的生日》作者 宗敬
南湖的小船
盪著新思潮的漣漪
載著中國駛進新航線
鐮刀和鐵錘
把七月的天空
鑲嵌成一面旗幟
漫卷的紅旗
驅散舊社會的黑暗
迎來新世界的曙光
「七一」是一粒種子
播進中國的土地
長成為一個節日
中國的七月
點燃紅色的聖火
敲響嘹亮的晨鍾
展開騰飛的翅膀
我們是七月的孩子
永遠記得自己的生日
我們的七月
踏上拼搏的路
高擎奮進的大旗
唱響奉獻的組歌
我們是黨旗上一縷紅色
永遠知道為誰飄揚
用旗幟上的鐵錘
和六千萬份忠誠共同打造
鋥亮的犁鏵
懸浮的列車
載人的飛船
打造我們的錚錚風骨和鋼鐵意志
用旗幟上的鐮刀
和80年的歷程
我們收獲
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
收獲國家強大和人民富裕
C. 黨建包括工作哪些內容
1、黨的建設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等,具有鮮明的黨性和實踐性,指導黨在不同時代、不同情況下的工作與活動。
2、黨的建設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研究黨的建設的理論科學;二是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所進行的黨的建設的實踐活動;三是作為理論原則與實際行動兩者中介的約法規章。
3、黨建(黨的建設的簡稱),黨的建設即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同黨的建設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應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三大范疇是我們黨在長期黨的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十六大進一步強調將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鮮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設這個范疇,十八大時增寫了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從而將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完善為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的「六位一體」,使黨的建設的內容和范疇更加符合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特點。
(3)農村經濟發展與民主法治建設擴展閱讀:
黨的建設工作制度
一、工作站制度
1、支部(總支、黨委)機構設置、職責及議事規則
2、黨的聯系制度
3、服務制度
4、群眾組織建設:志願者隊伍建設,工青婦組織建設;
5、指導員、聯絡人管理規定
二、黨組織基本制度
「三會一課」制度,革命傳統教育、警示教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黨務公開制度,黨內送溫暖制度,愛心扶貧助困制度,黨費收繳管理制度,黨組織活動情況報告制度,設立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黨員為民服務日制度,「五好五帶頭」等。
三、黨員基本制度
黨員活動制度,黨員行為規范,黨員教育培訓制度,黨員教育規范,黨員的權利與義務,黨員服務日制度,黨員聯系群眾制度,黨員目標管理制度,黨員監督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員談話誡勉制度。
四、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制度
非公企業支持黨組織開展工作制度,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標准,非公企業黨組織工作職責,非公企業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職責。
D. 個人思想情況
個人思想情況匯報
20xx年已經拉開了序幕,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服從領導、團結同志、認真學習、扎實工作」為准則,牢記組織和領導的重託,始終堅持高標准、嚴要求,立足基層、磨煉意志,扎扎實實做事、乾乾凈凈為人,勤奮敬業、銳意進取,自身的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樹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較好地完成了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充分肯定和好評。現將一年多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注重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提高。堅持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用馬列主義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加強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通過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為自己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學以致用,取得了明顯效果。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更新知識結構,重點加強業務和政策法規知識的學習,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斷探索,使自己更加勝任本職工作。
二、身體力行,深入細致地作好本職工作。根據鄉黨委政府的安排和工作需要,XX年度我先後在山西庄和廟底兩村進行包村工作,在工作中,我能夠深入群眾,深入基層,立足本職,發揮自身優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縣委縣政府按排的「轉作風,暖民心,每村必進,每戶必訪」工作中,我在山西庄積極進村入戶,走訪群眾200餘戶,仔細了解和詢問農民的生產生活情況,認真聽取農民群眾對當前形勢下對黨的方針政策認識,詢問家庭收入以及日常重大開支,生活中所存在的困難,詳細紀錄及時上報;在07年糧食補貼發放工作中,我被按排對山西庄,劉解,廟底,西王四個村糧食補貼進行發放,在發放過程中,我能夠認真堅持原則,遇見所存在的問題及時上報,使07年糧食補貼發放工作順利完成;在政策性奶牛保險工作中,我積極深入廟底村奶牛養殖戶,認真細致的宣傳奶牛保險的政策以及好處,動員養殖戶積極參保,全村共參保奶牛32頭,超額完成鄉黨委政府所下達的任務;在08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費徵收工作中,認真宣傳新合療的政策,耐心的對思想不通,認識不夠的群眾講道理,做宣傳,爭取使每個群眾都能享受到新合療,全村共參保1434人,比上年增加65人。我在07年包村期間,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腦勤、手勤、腳勤」,積極進村入戶,與村民談心交心,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與所怨,明確工作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積極為村民辦實事、好事。
三、堅持嚴於律己、恪盡職守、廉潔自律。一年來,在遵守機關紀律上我嚴格要求自己,爭取作到了不遲到早退,不無故缺席,有事請假,剋制了自由主義思想。不斷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嚴格按照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勤於學習、善於創造、樂於奉獻」的要求,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始終把耐得平淡、捨得付出、默默無聞作為自己的准則;始終把增強公僕意識、服務意識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始終把作風建設的重點放在嚴謹、細致、扎實、求實上,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始終保持年輕幹部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堅持依法行政,從沒利用工作職權之便,吃、拿、卡、要,做出有損群眾利益的事。努力樹立公務員的良好形象。
一年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預備黨員,一個基層幹部,要在政治上靠的住,應具有「三心」。一是要有崇高的事業心。事業心是成功者的基石,勝利的源泉。在基層工作的我們由於工作對象的特定性及工作環境的艱巨性與復雜性,需要我們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這樣,人生才會顯得充實,精神才會有所寄託,困難才能得以克服。二是愛心。愛心的具體表現形式應是以人為本,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作為一名幹部應有一種視人民為父母,時刻關心人民冷暖的愛心,以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以一種主人翁的態度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三是進取心。作為一名幹部應該通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一般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對社會生活的實際知識需進一步掌握;與此同時,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這就必然要求我們擠出時間充實自己,繼續接受教育,勤奮刻苦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既要向書本學習,又要向他人學習,向社會學習。
總之,一年來,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績,理論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修養有了一定提高。但距領導和同志們的要求還有不少的差距:一是政治理論學習的系統性和深度還不夠,特別是具體事務性工作多的時候,對自己在理論提高方面要求的標准不夠高;二是工作中有時有急躁情緒,工作方式方法有時不太細,需要進一步改進。三是如何在崗位工作中堅持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做的有欠缺,意識還不夠強。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發揚成績,克服不足,以對工作、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做一名優秀的鄉鎮幹部。
個人思想情況匯報
這個學期,我很光榮的參加了第二十二期黨校培訓班的學習。在10月29日的動員大會上中,陳書記作了熱情生動的動員報告。在報告中,他提出了幾點要求,其中特別要求我們集中精力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對於我國目前的社會現狀而言,雖然核心任務仍然是經濟發展,但「全面構建****和諧社會」這一核心思想的提出,無疑對我國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這也是中共首次把社會問題同經濟問題並列起來。
如何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讓自己更好地參加到構建****和諧社會中來,這一問題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在課余,我查詢了相關資料,並就根據這些資料總結出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一些感想和看法,向黨組織匯報如下:
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內涵,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事業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支柱,擔負著艱巨的任務。
就目前而言,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讓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斷提升。在如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方面,我結合自己自身的感受,覺得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樹立科學的成才修養觀。必須樹立正確的意識觀念,我們才能進一步地進行學習與實踐,只有樹立科學的成才修養觀,才能正確引導我們在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中不斷前進,並達到良好的效果。
2、積極學習文化知識。只有有了扎實的文化基礎,才能讓自己的修養提升,在這里,我覺得比較慚愧,在前兩年的大學生活中,我在學習一些課余知識和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時,沒有把學習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放在首位,也導致了學習成績很一般。通過這次培訓課和學習「構建****和諧社會」
E. 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責任和作用
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深刻內涵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
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饋S繞涫竊諢肪澄郎
F. 「全面小康社會」的名詞解釋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內80年代初在規劃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
(6)農村經濟發展與民主法治建設擴展閱讀:
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公民政治參與有序擴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入落實,全社會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基層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