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一戰對沙俄經濟造成的影響

一戰對沙俄經濟造成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18 15:50:49

㈠ 一戰前沙俄的領土范圍

1歐洲部分:芬蘭 波羅的海三國 白俄羅斯 烏克蘭 摩爾多瓦 波蘭 羅馬尼亞的部

分領土專

2亞洲部分:波斯 巴爾喀什湖到屬今天的中國邊疆 外蒙古 黑龍江北岸烏蘇里江東

岸的中國領土

3本體部分:今天的俄羅斯

阿拉斯加在19世紀時賣給了美國

㈡ 一戰的時候沙俄那麼垃圾被的過吊打 為什麼20多年後的蘇聯那麼強

蘇聯的強大來源於權力集中於個人,資源集中在國家所形成的軍事實力。在加上漠視生專命的人海戰術和鋼鐵洪屬流戰術。後來因為過分發展重工業忽略經濟發展,官員腐敗,搞大清洗,殺害對國家有意見的知識分子,在加上在德國搶來的技術老本吃完了,沒錢沒技術搞內耗就肯定衰落了

㈢ 在一戰中,為何沙俄如此不堪一擊

在一戰中,沙俄如此不堪一擊的原因在於當時的沙俄國力並不雄厚,經濟實力、交通能力都很差,而且當時沙俄軍隊的裝備以及士兵的素質也是相當的差,當時的沙俄,不管是將軍還是士兵,大多都貪圖享樂,已經逐漸失去了沙俄人最初的那股血性。除此之外,沙俄的軍隊數量雖然比較龐大,不過它的後勤總是跟不上前線部隊的需要,這也是當時的沙俄不堪一擊的重要原因之一。

交通往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命脈,也是在戰爭時期的前線士兵的命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和法國人能夠在短時間內通過自己的鐵路向前線派遣大型作戰軍團,而沙俄因為沒有交通優勢,所以導致它的軍隊錯失了許多良機。

㈣ 一戰沙俄經濟,當時的盧布購買力如何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來歷與含義 瑞典學派(The Swedish School)又稱北歐學派,是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斯德哥爾摩大學為主要陣地,故又稱為斯哥爾摩學派。這個學派形成於本世紀20-30年代,戰後又有很大發展。其中在西方世界產生廣泛影響的有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理論等等。[注1] 卡塞爾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後的貨幣和外匯》一書中,以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匯率如何決定的購買力平價論。這種理論認為,兩國貨幣之所以能夠互相兌換,是因為它們各自在國內具有購買力,因而兩國貨幣的匯率應該等於這兩國貨幣的國內購買力大小之比。由於一國貨幣購買力的大小與該國通貨膨脹率和物價的變動有關,二者呈負相關關系,因此,匯率將隨通貨膨脹率與物價的變動而變動。所以,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論,實際是關於如何決定浮動匯率的理論,而非固定匯率的決定理論。[注2] 我們認為,購買力平價論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首先,它是換算各國有關經濟指標的一個較好的工具,即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的匯率來換算各國有關同一經濟指標(如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等等),可以避免按現行國際市場的實際匯率來換算對實際經濟水平的歪曲。因為一國經濟水平的高低,歸根結底是以該國所擁有的實物產量的多少來決定的。當以貨幣購買力平價為基礎所換算出來的某一經濟總量指標,自然就能較好地反映一國所擁有的經濟實物量的多少。而現行的市場實際匯率,由於要受一國貨幣在國際市場撒謊能夠供求關系和外貿商品、勞務的價格波動與偏離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與以購買力平價來決定的匯率往往有忽高忽低的差異,以致會扭曲各國的實際經濟水平。所以在比較各國經濟水平時,用購買力平價的匯率來換算比用實際匯率來換算更為科學、可靠。[注3] 其次,它可以作為國家衡量和調節一國貨幣的現行實際匯率的重要尺度和依據。因為購買力平價的匯率既然反映了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水平,實際便確定了兩國貨幣的均衡匯率,現行的市場實際匯率乃是以此均衡匯率為中心而上下波動的,因此,以購買力平價匯率為尺度去與現行實際匯率進行比較,便可發現後者偏離正常均衡匯率的程度,從而採取相應的對策。[注4] 二、購買力平價理論的缺陷 但是,購買力平價論卻存在局限性,主要是它在現實操作上較為困難,實用性有限。購買力平價的匯率,可以有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兩種形式。就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匯率而言,由於它是以兩國貨幣在同一時期各自在國內購買力水平之比來決定的,因而要受兩國物價水平的影響,然而這所謂物價水平,究竟是以什麼物價為依據,是以批發價為依據呢,還是以零售價為依據?等等,就是難以確定的問題;就相對購買力平價的匯率而言,由於它是以某一基期的匯率為依據而計算出來的報告期的匯率,應選擇哪一個時點為基期來計算基期匯率就難以確定。如果基期選擇不當,則會對當前相對購買力平價的均衡匯率的確定發生系統的偏差。[注5]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還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另一個不足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另外,除了通貨膨脹率和利息率差異之外,還有其它若干個因素影響著匯率,比如: 經濟數字發布/報告、資產市場以及政局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購買力平價理論缺少事實依據來證明其有效性。90年代之後, 此理論似乎只適用於長周期(3-5年)。在如此跨度的周期中,價格最終向平價靠攏。[注6] 三、淺談理解「人民幣購買力」的普遍誤區 應當注意,「人民幣購買力」所對比的「購買力」的商品,是投入國際市場交換的一籃子商品,或者稱做「可貿易商品」。 「人民幣購買力」項下,隨著商品經濟的深化,國際資本喚醒內地沉睡的鄉村牧歌,中國投入國際交換的商品前赴後繼源源不絕,這是後起農業國工業化進程的鐵的力量。有龐大的後繼新鮮血液廉價「購買力」商品補充到「人民幣購買力」籃子里邊去,「人民幣購買力」受壓,暫時沒有升值的條件。 當內地資源的商品化程度比較充分,當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已混為一體,此時「人民幣購買力」已充分反映國內資源與國際資源的比較優勢,到那時,「人民幣購買力」不再有後繼資源支撐,人民幣購買力與國際接軌——此時,匯率從指導生產的商品交換率指標轉為指導資本流動的利率指標。 中國股市供應量有兩個口徑,流通量(流通股)與總量(流通股+法人股+國家股)。當期股市價格由流通股供求關系生成,法人股、國家股在後面壓盤。請問:討論股市長期價格,是看流通量還是總量? 中國商品國際現有流通量生成現有匯率價格,源源不斷投入國際大循環的內地資源(廉價勞動力)接近無限供給。請問:人民幣購買力怎麼漲? 國家股沒消化完,股市沒有漲的道理,同理,內地資源尚未充分投入國際大循環,人民幣購買力豈有漲的道理。 四、我國轉向外向型經濟過程中購買力平價的長期走向 在一國轉向外向型經濟和實行面向市場經濟的改革過程中,如果採用市場規律在決定匯率,則本幣相對於外幣的價值就很可能偏離購買力平價(PPP)的尺度。一般來說是本國貨幣先要貶值,比購買力平價顯得低一些,這個現象往往是與國內生產結構及國際市場結構相聯系。均衡匯率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就是「可貿易商品」和「不可貿易商品」的比價關系。由於經濟轉軌初期有相當多的國內產品因不符合國際規格和質量要求而不能參加貿易,所以就有可能暫時使匯率和購買力平價偏離得更遠些。隨著「可貿易商品」的比重增加和單位產品創匯率的提高,比價關系也隨之變動,均橫匯率和購買力平價就會再度接近。[注7] 上述經驗在國際上有不少例子。道奇計劃後日本進入高速成長期。。。。。。日本早期出口紡織品比較多,後來出口低檔的家用電器,高檔市場還被歐洲和美國占據。隨後日本變成了高檔家用電器和耐用品的贏家,這時貨幣面臨升值的壓力。。。。。。這一過程說明了匯率和出口產品的市場價格有關。[注8] 我國台灣省在經濟起飛時匯率改革也相當重要。。。。。。隨著「可貿易商品」的比重越來越大,國民經濟中幾乎所有的商品都變成「可貿易」的商品。這對本幣的相對幣值產生了明顯的作用。[注9]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正面臨著這樣一個階段:在今後若干年內將出現明顯的產品檔次升高,在國際市場上會有很多低檔產品上升到中檔產品。中國非常大,沿海地區產品檔次提高後,不一定把低檔產品的市場讓給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相當一部分生產會轉到內地勞動成本較低的地區。就是說我們有可能同時出口不同檔次的產品,低檔產品市場也並沒有輕易轉讓出去。總之,可貿易商品的比重加大,檔次提高,可貿易商品與不可貿易商品的比價關系會發生很大變化,這個變化可能帶來本幣的升值。我們不能因為轉變初期實際均衡匯率與購買力平價的脫節(低匯率),就認為是不符合價值規律了。

㈤ 為什麼沙俄一戰時期不堪一擊,蘇聯卻在二戰所向披靡

沙俄在一戰時,被稱為世界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其工業生產水平低,社會組織動員效率也不高。法國和俄國結盟,規定兩國一旦收到攻擊,另一方需要即時發起攻勢,並對投入軍隊數量作了規定,法國是130萬,俄國是70萬到80萬。
俄國的主要戰場方向在歐洲,且人口達到1.7億,但是考慮到俄軍的組織動員能力和經濟實力,也沒有太指望指望俄國能在短時間內組織起大規模的進攻。法國的想法是,俄國在東線盡力拖住德軍就好,等待英法聯軍在西線的勝利。

俄國最大的優勢是國土縱深,任何一個歐洲強國,在遇到俄國的廣袤土地時,其在歐洲進行的戰場規則就會完全失效。歐洲社會發展水平高,路網發達,而俄國境內都是鄉下土路,一到下雨,連機動兵力都無法派出,進攻速度被遲滯,緊接而來的就是脆弱補給輜重線。
俄國最大的劣勢是國內政局不穩,革命黨收到了德國的資金支持,蠢蠢欲動,而且國內民族眾多,沙俄還沒有時間去把新佔領的土地都給消化掉。一旦大軍傾巢而出,社會控制力度減弱,極容易造成內亂。

一戰時俄國面臨的德國是其綜合軍事國力最強大的時候,德國隱忍發奮圖強20年,稱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陸軍和海軍實力都很可觀。在西線,英法聯軍拼盡全力,仍不能佔到一點便宜。自1917年後,法國已經差點亡國,組織不起任何一場大型的攻勢了,完全是靠著英國在撐。在東線,德國僅用百分之十的兵力,就將俄軍逐出了東普魯士,後期德軍騰出空來,更是把俄軍趕出了烏克蘭。到1918年德國投降前半年,英法都已筋疲力盡,認為德軍也將如此時,德軍又發起了春季攻勢,這給了英法美聯軍極大的震撼。
所以,俄國在一戰,是用俄國最弱時對抗德國最強時,表現就是不堪一擊。

到了二戰時,已經變身為蘇聯的俄國,擁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億人口,世界第二的工業產值,500多萬常備軍,獨裁體制,實力早已與一戰時不可同日而語。蘇聯在西方沒有閑著,北上打芬蘭,南邊打羅馬尼亞,中間打波蘭,幾年時間,將國土縱深往西方推進了200公里。
德國已經不是一戰時的德國了,在凡爾賽被肢解後的德國只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和人口,軍隊是在二戰前幾年武裝起來的,軍事工業依然強大,但是海軍已經沒落,不能在東線和西線同時發動大規模進攻了。

所以,一方實力上漲,一方實力下降,是德國和俄國二戰前的整體態勢。但德國勝在軍事理論先進,一波流的閃電戰打的蘇聯內出血,差點死在手術台,靠著美國的輸血勉強緩過來。德國在攻入到蘇聯境內時,發現蘇聯的土地道路情況太差勁,跟之前的調查報告不相符,火車和汽車機動都很困難,雨季麻煩,冬季更難熬。

㈥ 一戰的俄國和奧匈帝國是打醬油的嗎

一戰歐陸除了沒參戰的都不是在打醬油
沙俄:主要戰區在西線(對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第二戰區在高加索(對奧斯曼)。一戰俄國很玩命的,而且實際上俄國打的不想一般人想的打的很慘,除了坦能堡戰役和克倫斯基攻勢是大敗,勃魯西洛夫攻勢是大勝外,一戰東線一般就是你給我一拳我還你一巴掌。沙俄一戰的問題是工業不行,本身就是個農業國,家底不支持他參加世界大戰,後勤跟不上,比如勃魯西洛夫攻勢,第一天就打光了三天的炮彈,而俄軍又一直採取攻勢,軍官們冷眼旁觀同僚單獨作戰,導致俄軍戰績不佳。最後列寧看出來了,老百姓實在不想打了,十月革命爆發了。列寧頂著賣國的罵名退出一戰。
奧匈帝國:主戰區在東線(對俄國),第二戰區在亞平寧(對義大利)。奧匈帝國在一戰表現確實不好,但說拖了德軍的後腿……當時幾乎半個歐洲在和同盟國干仗,德國的主要殖民地非洲幾乎打翻天了,亞洲日本也跟他撕逼本身就是大逆風局勢。黑奧匈的表現我只能問他你了解黑黃攻勢 加利西亞戰役 波蘭戰役 卡波雷托戰役 伊松佐河戰役等等一系列奧匈參加的戰役嗎?奧匈帝國的炮兵部隊在當時的歐洲都是排的上號的,黑奧匈有意思?奧匈真正的問題還是那個老話,多民族國家渴望獲得真正的獨立,比如帝國的二元組成者匈牙利,帝國主工業區捷克,引發這場大戰的帝國控制下的南斯拉夫各族,都想獨立。有個關於奧匈帝國的笑話,奧地利將軍下令沖鋒,匈牙利兵問旁邊的捷克兵將軍說的啥?捷克兵又問了問克羅埃西亞兵,克羅埃西亞兵想了想說將軍說撤退。這當然誇張了,但也表現出奧匈軍隊當時的問題,所以奧匈邊防部隊打的一直比奧匈國防軍好,至少大家說什麼聽得懂。最後奧皇也看出來了,帝國打不動了,想和協約國單獨停戰,事情敗露,德國為了保住東線進軍奧匈,綁了當時負責停戰的奧匈官員並架空了奧匈,奧匈就這樣被德國綁架,直到最後迎來了早該來的自爆。
最後您一直問得義大利和土耳其
義大利主戰場東線對奧匈,第二戰區地中海―北非對陣奧斯曼,怎麼說呢,義大利就是個次強,包括二戰,你讓他和當時的列強(奧匈帝國軍隊當時屬於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比,那肯定比不過啊,但伊松佐河戰線和北非戰線牽制住了奧匈帝國的部分精力,說白話義大利一戰就是輔助,你們大殺特殺,我團戰控製做視野保主力(法國)。一戰結束,英法黑吃黑吃掉了義大利大部分戰利品(之前說好割給義大利的領土),使義大利大失所望,國內不滿情緒上升,最後經濟危機時墨索里尼上台提出義大利自己拿回自己的戰利品。
奧斯曼:主戰區在高加索對俄國,沒有副戰區(攤子鋪的太大導致四處打仗)。奧斯曼一戰是真的沒法黑,對比同是病夫的中國,奧斯曼打的相當不錯,比如加利波里戰役阻擋英軍,比如卡塔之圍(國外有人認為這是協約國最大的失敗),由於地理問題又始終阻斷著英法對俄國的援助。不過奧斯曼的情況更嚴重,他相當於沙俄和奧匈問題合到一起,本身就是被種族主義者親德分子和英國裹挾進戰爭的,國內阿拉伯起義不斷(然後亞美尼亞人躺槍),打成這樣不錯了。最後國內外矛盾使奧斯曼承認戰敗,簽了割地賠款的條約。希臘國王亞歷山大為了建立一個大希臘王國,在協約國的支持下進軍土耳其,最後被凱末爾打敗重新簽條約,國土變成現在這樣了

㈦ 沙俄參加一戰的原因是什麼

戰爭抄剛爆發時,除了布爾什維克以外,俄國國內輿論都支持參戰,認為這是「保衛祖國」的戰斗。直到後來俄軍在戰場上接連失利,國內矛盾才激化。俄國自擺脫蒙古人統治以來,一直企圖消滅土耳其,遷都君士坦丁堡,以證明自己確實是羅馬帝國和東正教的正統繼承者,同時將黑海變做自己的內湖,控制達達尼爾、博斯普魯斯海峽,獲得南方不受限制的出海口。而在一戰中,土耳其恰好屬於同盟國一方,與沙俄所屬的協約國為敵,這就給沙皇政府提供了一個在盟友幫助下「合法」征服土耳其的絕好借口,同時還有機會「收復」易北河以東古代斯拉夫人的土地,因此,它必然會選擇參戰。只不過強大的德國牽制了俄軍主力,使其無法全力南下進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㈧ 一戰前俄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嗎

是。
一戰發生於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其間俄國發生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後,十月革命後成立了社會主義性版質的蘇維埃權俄國。而在這以前(准確的說是二月革命以前)的俄國是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1721年至1917年)。1861年俄國進行了農奴制改革,改革後的沙俄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即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
當然,沙俄的帝國主義有其特殊性,正如列寧所指出的:「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這一是指反動統治力量脆弱,國內各種矛盾尖銳;二是說這個國家革命力量強大。政治體制上的沙皇專制制度使沙俄的資本主義有著較大的封建色彩,但本質上確實是資本主義性質。

㈨ 一戰沙俄為什麼被帝德打的這么慘

俄國當時現代化程度不夠,其綜合國力也不強,軍隊組織形式落後,將領總體上素質一般,回不足以支撐一場現答代化的國際大戰。反觀德意志第二帝國,當時貴為世界第二強國,統一戰爭時打三次大仗贏三仗,其所創立的總參謀部制度是最適應現代化戰爭的制度,擁有一批高素質的軍官團,國力雄厚,軍力強大,綜合作戰能力首屈一指。就軍事素質而言,德軍當時可以稱得上是無敵於天下,當時的俄國與德國相差不止一個檔次

㈩ 俄國在一戰中做了什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爆發,俄國加入英法對德奧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大戰後期,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俄國長達長達三百多年的的專制統治被推翻。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它與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同時存在。因此它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俄國臨時政府掌握著主要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人民死活,繼續進行世界大戰,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

並且大肆逮捕和殺害布爾什維克黨人。布爾什維克黨被迫轉入地下狀態。由於形勢發生了變化,布爾什維克黨在8月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1917年11月7日晚9時45分,隨著停泊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附近的軍艦「阿芙樂爾」號的幾聲炮響,起義軍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後據點—冬宮發起了總攻。最終,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10)一戰對沙俄經濟造成的影響擴展閱讀:

俄國在一戰中的重要戰役

當一戰進行到1916年時,作為協約國東線主力的俄國已經筋疲力盡,在同盟國的輪番打擊下,俄國損失大量兵力和大片國土,只是仗著人口眾多、土地遼闊勉力維持。鑒於無法在短期內擊敗俄國,同盟國盟主德國決定把兵力集中到西線,企圖先打敗法國,再來收拾孤零零的俄國。於是在同年2月,德軍發動著名的凡爾登戰役,令法軍損失慘重。

命懸一線的法國請求俄國在東線發動進攻,迫使德國分兵。由於法國是俄國最大的資金和軍火提供者,沙皇尼古拉二世同意了對方的請求,但俄國將軍們卻極力反對,因為俄軍戰鬥力低下,主動進攻總是「損失很大,收獲很小」,俄德兩軍的傷亡比基本處在5:1的水平。

為了鎮住持反對意見的將領,尼古拉二世把總參謀長布魯西洛夫派到前線,兼任實力最強的俄國西南方面軍的司令。經過一番分析,布魯西洛夫決定不向德軍進攻,而是集中兵力打擊德國盟友奧匈帝國。

布魯西洛夫改變老套的「側翼迂迴,一個主攻方向進攻」的打法,推出「多點進攻,一點主打」戰術,即在寬廣戰線上用一個集團軍實施主要突擊,再讓其他幾批部隊在各自選好的地段同時進攻,從而迷惑敵軍,分散其兵力,達成進攻目的。

當時,俄國西南方面軍下轄第8、11、7、9集團軍,布魯西洛夫將主要突擊任務交給第8集團軍,同時命令其他集團軍自行選定多個突破地段,立即著手在這些地段上展開土工作業。這樣,整個方面軍同時在20至30處開始進攻准備,使奧軍無法判斷出其主要突擊方向。

當時,布魯西洛夫的四個集團軍擁有40個步兵師和15個騎兵師,共有步兵57萬人,騎兵6萬人,火炮1938門;對面的奧軍則擁有39個步兵師及10個騎兵師,共有步兵45萬人,騎兵3萬人,火炮1846門。雖然俄軍兵力占優,但優勢並不大,按照當時的主流觀點,俄軍根本無力突破奧匈軍隊的大縱深防線。

閱讀全文

與一戰對沙俄經濟造成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