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貨幣政策的三大法寶對宏觀經濟總需求的影響
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政策和公開市場操作並稱央行金融宏觀調控的「三大法寶」。
1、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來,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連續四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如此頻繁的調升節奏歷史罕見。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也是央行年內第六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來首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備金率再次下調。2015年2月5日起央行再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1] 2015年4月20日,央行再次下調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
2、再貼現政策,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制訂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金融政策。
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最早擁有的貨幣政策工具。現代許多國家中央銀行都把再貼現作為控制信用的一項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人民銀行開始進行公開市場業務以來,在不同的時期曾經使用過不同的操作工具。在2003年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當年第六號《公開市場業務公告》,決定自4月29日起暫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購操作,此後將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債券發行系統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招標發行央行票據。
公開市場操作(open-market operations)(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❷ 怎麼樣運用貨幣政策來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中央銀行在金融以及宏觀經濟中的作用
通常兩種,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金融政策通過貨幣供應量維持經濟增長和穩定。財政政版策通過政府消費和收入權影響經濟。中央銀行控制利率,但是利率包括很多種,例如銀行間利率,存款准備金,匯率,等來控制銀根,當然主要只能是維穩和經濟發展,具體網上很多,可以搜一堆。上面只是最基本的。
❸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如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
一是財政政策。當抄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時,經濟過熱,此時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增加稅收,減少財政支出,從而壓縮社會總需求,使社會總供求達到平衡;當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時,經濟蕭條,此時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增加財政支出,從而增加社會總需求,使社會總供求達到平衡。 二是貨幣政策:當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時,經濟過熱,此時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收緊銀根,提高銀行利率和存款准備率,在公開市場上賣出國債收回貨幣,從而壓縮社會總需求,使社會總供求達到平衡;當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時,經濟蕭條,此時採取擴張的貨幣政策,放鬆銀根,降低銀行利率和存款准備率,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國債放出貨幣,從而增加社會總需求,使社會總供求達到平衡。 一般在經濟危機和蕭條時,宜採用雙松的政策,即擴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相搭配;在經濟過熱時,宜採用雙緊的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相搭配。
❹ 怎樣運用貨幣政策來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
貨幣政策又稱金融政策,是指政府通過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影響利息率和其他信貸條件,來影響宏觀經濟活動的措施。它是國家調節和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
西方經濟學認為,酌情使用的貨幣政策要「逆經濟風向」行事。存在大量失業時,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通貨膨脹時,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交替使用二者稱為補償性貨幣政策。通過酌情使用貨幣政策調整總需求(即總支出)的行動,通常也叫「經濟微調」。
在經濟衰退、失業持續增加時,中央銀行調節總支出的步驟是:首先採取措施,增加商業銀行的准備金;貨幣供給擴大,松動銀根,容易得到貸款,而且使利息率降低;信貸放寬和利息率下降,刺激公私投資增加;投資上升,通過投資乘數作用,會大大提高就業水平與價格,增加收入。這樣,就可以消除衰退,解決失業。在經濟高漲、價格持續上漲時,中央銀行調節總支出的步驟是:首先採取措施,減少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准備金減少,通過貨幣創造乘數的作用,帶來存款貨幣多倍收縮;貨幣供給減少,收縮銀根,難以得到貸款,而且使利息率提高;信貸收縮和利息率上升,迫使公私投資減少;投資減少,通過投資乘數作用,會大大降低收入和價格,減少就業機會。這樣,就可以消除和解決通貨膨脹。
❺ 我想知道偏緊的貨幣政策與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偏緊的貨來幣政策可以源減少流動性過熱帶來的通貨膨脹,但是會導致經濟的低迷;
寬松的貨幣政策旨在通過貨幣發行刺激經濟復甦。我國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方法。但是它卻導致了今天的通貨膨脹。
一般這些政策都不單用,會和財政政策搭配使用。
這樣在調整經濟時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❻ 分析一個大型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在一個大型的開放經濟體之中,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貨幣政策對於回調節通貨膨脹,刺答激消費以及促使資本迴流非常重要。它在市場經濟風險過大的時候可以進行加息縮表促使市場回歸理性,也可以在經濟疲軟的時候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救市。
❼ 利用IS-LM模型分析(要求利用圖形進行分析)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對國民收入y和利率r
IS-LM模型: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央行通過削減貨幣供給的增長來內降低社會總需求容水平。即當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增長過熱,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時,中央銀行通過緊縮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以抑制總需求的膨脹勢頭。
具體做法有: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提高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拋售政策的債券等。
貨幣減少,則利率上升,投資與消費減少,使得Y減少
❽ 用IS-LM模型分析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財政政策的實施是會使is曲線移動,積極的財政政策會使之向右移動,反專之亦然;
而貨幣政策的實施屬就會是lm曲線移動,積極的貨幣政策會使之右移,消極的會使之左移。
在一個以r為縱坐標,y為橫坐標的圖上,is曲線是向右下傾斜,而lm是向右上傾斜的,它們之間的交點就是均衡點。
積極的財政政策使is右移,利率和國民產出都提高了,這樣對本國的經濟狀況是不夠的,還要配之使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使之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
❾ 貨幣政策工具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
主要利率、匯率、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率和宏觀審慎管理等工具組合
一般性的內貨幣政策有以下三容種:
1)存款准備金政策
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存款等債務強制性地要求商業銀行按此准備率上繳存款准備金,通過直接對銀行准備金的增加或減少可調節商業銀行的借貸規模來調整經濟的熱度。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央行通過對不同期限和不同行業的票據給予不同利率的方式對經濟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控。
3)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指的是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來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通過增加或減少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對市場的經營活動進行調控(調節信用規模、貸幣供應量和利率)。
貨幣政策主要就是調節市場貨幣注入量。通過限制貨幣的主力流出來調控經濟
❿ 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政府調控經濟的作用我們知道,市場如同一隻"看不見的手",通過市場的價格機制調專節經濟.可是,當河流被污染屬、山林被砍伐,當受教育者需要學校、出行者需要公路,當偏遠貧困山區的人們生活困難,當失業下崗的人可能揭不開鍋,市場就無法去應付,而且,"看不見的手"也解決不了經濟危機問題.市場失靈時,就需要"看得見的手",即國家干預經濟.政府對經濟進行調控的目標是使國家的總供給和總需求達到平衡.政府運用三大政策來調控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財政政策,主要表現為調節財政的收入和支出.貨幣政策,主要表現為中央銀行的作用.對外經濟政策,主要表現為匯率和關稅的作用.當經濟太冷時,政府就"踩油門",刺激消費、加大投資、增加出口,讓經濟回升;當經濟過熱時,政府就"踩剎車"限制消費、減少投資,把過熱的經濟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