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放慢經濟增長速度有利於解決通貨膨脹嗎
是的。
通脹形成原因有幾種,降低經濟增長速度有利於抑制總需求的增速,從而減弱對商品特別是資源的需求,如果此時總供給能跟上來了,從而平抑需求與供給的關系,能夠減弱需求拉動型的通脹。例如,產能過剩的產品多數都會降價,供過於求。
如果是輸入型通脹,也是能通過降低需求來減弱的。即使是石油等輸入性產品,如果需求減弱了,仍然會面臨降價的壓力,因為石油產能形成之後,一般不會輕易放棄產能。
對於成本推動型通脹,減緩需求是沒有什麼幫助的。例如70年代西方社會的滯漲,就是成本推動型通脹的典型特徵。成本不斷提高,收入要求提高,收入要求提高再次推動人力成本提高,直到這個循環自行減弱。在這里,經濟增長速度是難以起到明顯作用。
最後,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之後,實體經濟對資金需求量會有所減弱,基礎貨幣投放增速可以降低,甚至收回部分基礎貨幣,這樣也有利於減少基礎貨幣的投入造成的通脹。不過現代法幣社會,收回基礎貨幣的規模一般都很少。
B. 中國現今經濟發展速度放慢應該注意什麼
要調整那些行業戰線過長、生產力過剩、造成新的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象。
C. 國家十二五規劃為什麼要放慢經濟發展的速度的好處
十一五期間取得的巨大成就許多是虛的,放緩在於恢復和充實,防止泡沫經濟造成的通貨膨脹(現在已經出現小幅的膨脹)。更多是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在各國的貿易沖擊下急需作出調整
D. 科學發展觀的實踐意味著要放慢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優化結構,健康發展,良性循環
E. 經濟放慢增緩,意味著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經濟為什麼放慢增緩,經濟的快速與否可以通過GDP做一個簡單判斷,國際上有一個公認,GDP越高,經濟發展越快。但為什麼其他國家都謀求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我國卻提出放緩經濟增速?那你要看經濟發展為了什麼。外國的經濟組成主要是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民企,私企,雖然也有許多資本家侵佔了經濟發展的成果,但那隻是少數,經濟發展帶來的利益絕大多數都是被老百姓所分享,他們的經濟高速發展更有利於民生,促進社會安定,國家團結,政府在經濟建設上取得成果也越能得到來百姓支持,而得到百姓的支持意味著他們政治前途的光輝,外國政府當然樂意這樣。中國則不同,中國的GDP中絕大多數都是由基投,樓市等鋼筋水泥,這些企業大多為國有企業或資本特別密集企業,經濟的高速發展圖利的更多是少數利益集團而非公眾,相反,房價的高企,物價的飛漲,這些大型,巨型企業對資源,資金的佔用導致的中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貧血將使得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經濟的高速發展肥了少數利益集團害了絕大多數老百姓,使得國家內部矛盾越來越嚴重,這當然不是最高領導者所希望看到的,畢竟中國的大多數高層黨性還是很強的,前段時間由於國內外經濟形勢嚴重,不強調經濟的高速發展可能導致整個經濟形勢崩盤的惡果,保持那麼高的GDP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開始國內外形勢好轉,降低經濟發展速度是為了更好的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向有利於民生的中小企業傾斜,減少「鋼筋水泥」行業對國民經濟的危害,經濟放緩意味著百姓能從中獲得更多利益,社會更加和諧,也是政府在社會矛盾如此嚴重的今天所做出的改變。
F. 你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怎麼看
中國目前實體經濟不樂觀!中國實體經濟差不在數量而在質量,雖然GDP數據和增長速回率是很漂亮的答數據,但是數據所蘊含的現實卻令人揪心:社會的生產量很大,但以低、次、劣為產品主流,人口的數量很大,但人均勞動力和創造力卻在不斷降低。我認為經濟數量只能比較大小,而質量才可以評判好壞。至於中國百姓是否富裕的問題,那我建議你看兩個東西,一個是貧富差距(基尼系數)中國的貧富差距已排在世界的前幾名。勤勞而不富裕是中國人最生動的描述,這點你可以橫向比較西方國家的勞動時間和勞動回報率。炒房、炒車並不能代表百姓行為,普通大眾往往是這些行為的受害者
G. 為什麼中國經濟速度放慢
中國經濟保持什麼樣的速度,才是合適的?
中國經濟近幾年速度放慢,相較於全球而言,仍是快的。
前幾年的高速增長是不科學的,不正常,是不可持續的,會造成嚴重後果的。
H. 如何看待降低經濟增長速度
從哲學層面看,事物的發展包含兩個方面,即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數量的增長、規模的擴大。但是,發展的實質在於質的提升,即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劣質到優質。沒有質的提升,就沒有真正的發展。因此,對發展要從量和質兩個方面來理解,特別是要把握「質的提升」這個實質。經濟社會發展當然需要有一定的速度、數量、規模,但更需要重視提高質量、增強效益、優化結構,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在特定時期,強調速度、數量、規模具有必然性。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必須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增強效益、優化結構上。因此,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強化約束性指標,意味著更加重視發展的「質的提升」。
受傳統發展觀念影響,目前一些人對發展還存在片面認識,把速度快、數量多、規模大作為發展的主要標志,追求「快」的願望很強烈。相反,對「質的提升」卻不夠重視,在提高質量、增強效益、優化結構方面的緊迫感不夠強烈。因此,當看到「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經濟增長速度目標相對較低時,有人就認為要放慢發展步伐了,工作上也就有了懈怠之心。這種認識顯然是片面的。事實上,「十二五」規劃綱要在提出相對較低的經濟增長目標的同時,又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的要求。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快」的要求,就宏觀而言就是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等。具體而言,則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個方面:在經濟建設方面,強調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加快沿邊開放,等等;在政治建設方面,強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等等;在文化建設方面,強調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等等;在社會建設方面,強調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縮小教育差距,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構建源頭治理、動態管理和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加快完善符合國情的住房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等等。
由此可見,「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相對較低的經濟增長速度目標,目的是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決當前我國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因此,經濟增長速度可以適當慢下來,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則要盡量快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I. 經濟減速是什麼意思
經濟減速是指總體經濟的增長速度下降。如:某地區2009年GDP增長內9%,2010年GDP增長7%,2011年GDP增長4%,GDP增長速度每年都在下降,說容明該地區經濟增長速度變緩。原因有:該地區支柱產業趨於飽和,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該地區固定資產投資中建安增速變小;該地區受全球經濟不影氣影響,進出口凈額減少等。
J. 國家十二五規劃為什麼要放慢經濟發展的速度的好處,急啊!!!!!!!
一個國家的來經濟就像是自運行中的火車,我們希望火車開的越快越好,但是前提是火車必須安全行駛,風險可控。國家的經濟也是一樣的。經濟發展速度快簡單的想像會認為的國力就快速增長,老百姓會快速的富裕起來,其實不盡然,國家的經濟發展要和上層建築、環境等相適應。經濟長期高速發展給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過度的環境破壞是不可逆的,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另外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對基礎設施、資源能源供給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的要求不是短期內能夠達到的。還有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必然引發社會財富分配公平性問題,國家層面的管理也成為需要研究的課題,上述等等都需要時間需要解決和相互磨合,因此說經過多年來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必須適當降低發展速度以求得社會穩定、公平,也就是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