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談談你對疫情後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看法
實事求是地講,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一些行業企業和大眾消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影響是暫時的,也是階段性的,有關政策支持工作正在逐步取得成效,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戰勝疫情、提振經濟。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在內外部風險挑戰交織下,我們也要做好宏觀經濟監測預警,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在疫情防控的戰斗中,繼續迎風向前、頂住下行壓力,就必須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要求,圍繞做好「六穩」工作,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准備。堅持全國一盤棋,發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及時分析、迅速行動,我們就能妥善應對疫情沖擊,統籌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1)疫情對以後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在短期內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首先,應當妥善解決今年應屆畢業生以及農民就業問題,因為就業問題的解決會直接帶動消費增長;其次,要防止產業鏈、價值鏈斷裂問題。在非典時期,出現了一些企業關停破產情況,產業鏈發生斷裂。雖然大型企業韌性較強,但是,這些企業生產流程中一般會有小型企業參與。
所以,對中小型企業的支持非常關鍵;最後,由於疫情影響,貨品的國際運輸受到一定阻礙,導致一些產業的國際合作受到影響,對方國家可能會從本國或其他國家尋找合作夥伴彌合其內部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國相關產業可能會失去一部分國際市場。因此,要化解疫情對進出口的影響。
2. 疫情對國內的經濟發展有什麼樣的意義
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內經濟發展是起著阻礙作用的,但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得疫情並沒有發生嚴重的影響。
3. 疫情還會對人們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
1、人們對病毒的防範意識增加
這次疫情警告著我們不要隨意踐踏野生動物,疫情過後人們對病毒的防範意識也得到提高,口罩、消毒水等防護物品也會在家裡存放,以防不時之需,人們的健康意水平會很大程度的提升
2、個人經濟上的影響
在這場疫情到來時很多朋友以為會很快過去,所以面對對抗疫情很大意,誰也沒想到疫情持續一個多月還沒有徹底解除,在經濟上相信大家也沒有過多的准備,很多網友表示網貸、房貸、車貸因為工作沒有如期進行而還不上款,這場疫情後人們到個人存款會增加,所以,在疫情過後的幾個月時間中大家的消費水平會比以往降低。
3、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
在疫情期間,學校開學、工廠開工不能如期進行,而推動網上教育、網上辦公等的互聯網發展,線上教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進入了同學們的生活,而且最短的時間還要持續半個月,這同時也推動了「線上知識付費教育」的發展,未來線上教育肯定成為潮流,現在學校推出線上教育無疑是給「線上知識付費教育」打了一次免費廣告
4. 如何看待疫情後中國的經濟
疫情影響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不是趨勢。
1、實力大、家底厚,基礎扎得牢。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葯」。
2、動力足、潛力強,發展空間大。
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剛需」,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中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容,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4)疫情對以後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努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是繼續對疫情嚴防嚴控。嚴防嚴控的關鍵是嚴在防控的意識,嚴在自控自律,嚴在日常防護措施,至於說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採取的過分嚴厲措施,應該按照情況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作為地方來講,不能長時間停擺,必須根據疫情變化,對過去的隔離措施作出適當調整。
二是抓緊復工復產。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風險劃分,差異化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
5. 這次疫情會不會對國家的經濟產生一點不好的影響
答案是肯定會。這次疫情是全球性的。對外貿易和國內生產,經濟都會受阻。對國內經濟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6.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但是對中國的百姓影響很大沒有收入,沒有來源,就只能幹靠!
7. 疫情過後對經濟有影響嗎
我國產業鏈與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國深度融合,這些國家疫情加劇將在短期顯著沖擊我國工業生產,「滯銷」和「斷供」的風險雙重存在,部分地區出現「無工可復」的現象。從原料/元部件出口依賴來看,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增加值增值渠道。
在一般工業部門中,紡織服裝、造紙與印刷產品、化學與醫葯產品、金屬及其製品的工業原料出口占該部門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2%、16%、19%和20%,其中,對美國和歐盟出口占各產業原料出口增加值的比重為39%、43%、37%和18%,對日本、韓國分別為17%、12%、12%和10%,合計分別為56%、55%、49%和28%。
在高端製造業中,電子產業、電器設備、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設備最終產品產值中,進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1%、19%、17%和18%,其中,從美國和歐盟進口占元部件進口增加值的比重為23%、25%、28%和39%,從日本和韓國進口比重為29%、21%、19%和18%,合計52%、46%、47%和57%。因此,若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降低原料/元部件供給,導致「斷供」風險極大,直接沖擊我國工業生產,其中,高端製造業面臨的問題更為突出。(趙忠秀,楊軍,2020)
8. 疫情對各國經濟影響到底有多大
疫情對各國經濟影響都非常大,許多大企業倒閉,各國經濟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