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進一步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意見》是哪一年通過的
2014年5月通過的。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上指出中央制定的《關於專進一屬步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
拓展資料:
會議強調,做好新疆工作,關鍵在黨,根本靠堅強的幹部隊伍、嚴密的基層組織體系、管用的群眾工作機制。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和政權建設,切實改進幹部作風,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堅強的政治、思想、組織保證。
會議認為,要採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發展,加大以貧困群體為重點的民生改善力度。要加強兵團維穩戍邊能力建設,切實發揮好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新疆穩定的特殊重要作用。
Ⅱ 2015-2016年新疆GDP排名最新,新疆GDP增長率是多少
中國2007年的GDP增速為.2%,不到十年,增速降幅超過一半。但此一時彼一時,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2015年全球經濟大國的增速中僅次於印度,因此,增速首次破7不必驚慌,這是「增速換擋期」必然遇到的結果。經濟學者馬光遠打了個很形象的比喻:「說現在的6.9%的增速差,相當於期待一個人在40歲的時候身高每年增加的幅度仍然和10多歲一樣荒唐。」馬光遠認為,無論是按照經濟增長理論,還是放到大國經濟的比較中,6.9%仍是全球最好的增長速度之一。當總理說「7%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可以接受」時,他的前提是「保持比較充足的就業、百姓收入有所增長、環境不斷改善」。事實上,GDP增速背後的就業、收入、稅收、房價才是要害。假如GDP一路狂飆,而就業、分配等問題卻得不到改善,高GDP增速反而很危險,而且必定無法持續。先說說減稅。供給側改革是2016年經濟改革的軸線,減稅是重中之重,不減稅,無以真正減輕企業負擔,更新供給體系也無從談起。但從2015年的經濟數據看,要實行減稅並非易事。以房地產業為例,房地產投資從2014年兩位數的增長暴跌至2015年的1.0%,政府稅收來源受挫。據《財新周刊》報道,中國2012年開始推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此舉意在減稅,原本計劃在「十二五」完成,但是至今沒有順利收官,尚余房地產業、建築業、金融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四塊難啃的「骨頭」。其改革進程恰逢全國財政減收壓力大、收支形勢嚴峻,官方表述已變成「適時推出」。2015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行減稅政策」,但在財政收入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能否「有效減稅」,不容樂觀。
Ⅲ 2014新疆地區旅遊業發展新思路
最為大陸遊客第一反應應該是安全,然後就是美食。要提升新疆整體形象,讓我回們不怕去答新疆,去過的人都說新疆是個好地方,風景美,物產豐富。可以針對有特色的特產研發,多些種類。不建議學習那些已經成熟的景區經營模式,如果也是走購物模式就太讓人失望了。
Ⅳ 新疆201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名單公布了嗎
《公安部對部分刀具實行管制的暫行規定》第十二條規定:少數民族由於生活習慣需要佩帶的刀具,由民族自治地區制訂辦法管理。
《管制刀具認定標准》三:少數民族使用的藏刀、腰刀、靴刀、馬刀等刀具的管制范圍認定標准,由少數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參照本標准制定。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政府根據上述規定,結合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制定少數民族帶刀的相關規定。
Ⅳ 新疆GDP增速放緩的原因是什麼
民生宏觀:何以解憂唯有基建①2015年一季度GDP7%,符合預期,但環比增幅1.3%卻是歷年最弱的。展望未來,因外需羸弱、房地產下行和製造業產能過剩拖累,經濟內生下行不減,預計穩增長力度會有所加大,二季度經濟能否企穩還看穩增長力度。②1-3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13.5%,增速繼續放緩,未來還有下行壓力。房地產銷售反彈一方面因去年同期低基數,另一方面因貨幣寬松和利好政策支持,但考慮到人口和庫存壓力,反彈可持續性存疑,銷售不見真正拐點,不帶動庫存有效其化,未來房地產投資增速還將不斷下行;製造業終端需求不足,過剩產能未出清,未來趨勢以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為主,製造業投資繼續下行;商業銀行風險偏好回落,對私營部門信用惜貸抽貸,融資成本高企,私營部門難有資本開支動力。要想投資企穩,只能依賴基建投資加碼。③一季度出口3.15萬億元,增長4.9%,出口穩而不強。對內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仍不斷攀升,再加上融資環境偏緊和勞動力成本制約,出口內生增長動力不強。未來出口的關鍵看「一帶一路」推動下新的貿易區域拓展。④1-3月社會零售增速10.6%,繼續放緩。首先,房地產銷售下行,促使傢具、家電和建材裝潢等消費均放緩;其次,前期經濟下行、流動性收縮,居民收入增速乏力將後周期影響消費。最後,「三公」消費和反腐對消費負面沖擊還未結束。⑤經濟下行中也有積極變化。人口紅利消褪,低端勞動力供給收縮,國民收入分配向勞動力傾斜,促使服務業、消費等第三產業繼續高增長,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增強;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逼經濟轉向技術進步,工業增加值雖然慘淡,但高端裝備[4.50%]製造和計算機通信等行業表現相對較好。⑥展望未來,二三季度經濟仍有內生下行壓力。首先,盡管貨幣寬松,但貨幣政策機制傳導不暢,實際利率依然高企,私營部門很難有內生的資本開支動力;其次,盡管支持下地產政策頻出,房地產銷售也似有回暖,但可持續性尚待觀察,高企的待售和在建面積意味著房企短期內還將繼續去庫存,投資反彈至少也得在今年三季度以後。再次,過去房地產和基建繁榮留存的過剩的重工業產能將長期面臨去化壓力,進而制約資本開支。最後,制約出口的實際有效匯率攀升、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貿易再平衡等內外部因素短期不會有改變。⑦經濟內生下行壓力大,預計未來政府會加大穩增長的力度。一帶一路的大項目清單將陸續公布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長江經濟帶規劃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環保和「互聯網+」為核心的基建投資將馳援托底經濟。在財政和土地出讓收入雙放緩,PPP短期難堪大任的壓力下,貨幣會寬松積極配合公共部門需求的再擴張,降准、降息還會出現,再結合近期政策風向:政策性銀行改革+信貸抵押再貸款+總理強調定向調控,PSL和再貸款等定向寬松措施也漸行漸近。申萬宏源:經濟增長前景堪憂保增長需要出重拳申萬宏源指出,增長前景堪憂,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於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創6年來新低;尤其值得關注的是3月份與前兩個月相比增長動能明顯減弱,內外需大幅度回落,經濟慣性下滑壓力加大。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770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0292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72605億元,增長7.9%。從環比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對此,申萬宏源表示,經濟增長前景堪憂,保增長需要出重拳。申萬宏源指出,增長前景堪憂,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於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創6年來新低;尤其值得關注的是3月份與前兩個月相比增長動能明顯減弱,內外需大幅度回落,經濟慣性下滑壓力加大。申萬宏源表示,PPI連續37個月負增長,持續呈現通貨緊縮狀態。按照政策滯後期以及歷史經驗,通貨緊縮會呈現自我加強的趨勢,至少六個月內難有實質性改變。隨著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行,企業效益下滑,產品銷售困難,企業經營困難。此外,申萬宏源強調,財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前兩個月同比增速僅1.7%,主要稅種的稅收收入同比增速全線下滑,財政收入壓力加大。保增長需要出重拳:我們在春季報告中明確提出保增長將是二季度頭等大事,今天公布的經濟數據印證了我們的這一判斷,要實現保全年7%的目標,保增長需要出重拳。穩匯、降息、降准、增支、減稅五個方面尤其是降息降准和投資的力度都將明顯加大。經濟低迷,物價低位的形勢,4月份一次降息和降准仍值得關注。「中央再提城鎮化,城鎮化仍然是目前經濟增長的動力,建議重點關注37年再次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以及關於地下管廊東北新疆福建雲南建設的部署。」申萬宏源指出。匯豐屈宏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緩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屈宏斌認為,經濟增速和通脹率雙雙持續下行,表明總需求小於供給能力,出現產出負缺口。改革調結構能提高效率增加潛在生產能力,但不能解決需求不足和產出缺口問題。貨幣財政政策寬松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但卻是擴需求穩增長的有效工具。因此,改革和宏觀政策調節不能偏廢。「眼下下行壓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緩。」屈宏斌說。華泰宏觀點評3月和一季度經濟數據:經濟急速下行政策加碼發力一、一季度經濟加速下滑,貨幣加碼財政基建發力:一季度GDP增長7%,基本符合預期。一季度GDP環比折年僅5.3%,經濟增長動能大幅下降。經濟下行符合我們此前預判,通縮稍有緩解但依然嚴峻,出口大幅低增,工業、投資、消費全面低於預期,14日公布的貨幣信貸社融數據同樣顯著低於預期,預計二季度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友好,貨幣寬松政策將繼續加碼,財政和基建投資則將發力穩增長。正如我們2014年11月11日公布的中長期預測顯示,今年一季度經濟加速下行至7%,二季度經濟在政策扶持下企穩,三季度將走平或略有下滑取決於財政政策的持續性。二、工業大幅回落,運輸設備是亮點:3月工業增加值僅5.6%,大幅低於6.9%的一致預期,一季度工業增加值6.4%,較14年全年8.3%出現大滑坡。3月發電量下降3.7%,鋼鐵增長3.6%,汽車增長3.5%。工業部門在經濟中的權重進一步下降,工業增速的下台階是趨勢性的。分行業看,3月上游的采礦業增長1.4%,中下游的新興製造增長分化,通用設備增長2.4%,專用設備下降0.2%,汽車6.3%,運輸設備15.5%。三、投資低迷,基建發力:1-3月固定資產投資13.5%,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的13.8%,製造業投資增長10.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3.1%。地產新開工投資增長8.5%,新開工面積增長6.8%,銷售面積下降9.2%,銷售額下降9.3%,地產部門在一季度仍繼續回落,是否能像我們預期的能在二季度初企穩仍有待觀察。行業繼續分化,上游的采礦業下降4.1%,中下游的新興製造投資相對穩健,其中通用設備增長8.6%,專用設備增長9.4%,汽車增長7.6%,運輸設備增長8.3%,電氣增長13.4%,計算機增長18.3%。四、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的下滑主要由4個原因導致:經濟低迷,居民收入增速下降,進而導致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的下滑;物價低水平運行,物價的低迷制約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的反彈;反腐和八項規定製約消費,餐飲消費的增速仍然遠遠低於八項規定之前的增速;實際利率下行幅度不夠,制約了居民對耐用品的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有望走出前低後高的走勢,但是勢頭較弱,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下降是板上釘釘。摩根士丹利華鑫章俊:穩增長力度或加碼國家統計局公布1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其中GDP增長7%;工業增長6.4%,其中3月份增長5.6%;投資增長13.5%;消費增長10.6%,其中3月份增長10.2%。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高級經濟學家章俊表示,GDP增長符合預期,穩增長力度或加碼。章俊稱,一季度GDP增長7%的數據符合之前的預期。他表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這是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新低。章俊指出,數據也反應了一季度經濟增長弱的事實,他認為這跟之前PMI等數據表現也很符合。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顯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基建投資增加,對此,章俊表示,這表明政府希望通過基建等方式來拉動固定資產特別是房地產投資的決心。章俊強調,四月份開始,去年四季度的基建等項目的效應會慢慢體現出來,政府在穩增長方面的力度也會加碼。盛來運:當前緊要任務為穩增長保就業提效益國務院公室於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2015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盛來運表示,總的來看,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形勢、居民消費價格和市場預期基本穩定,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新生動力加快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下一階段,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把穩增長、保就業、提效益作為緊要之務,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更加扎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盛來運:經濟處在新舊動力轉接關鍵階段回落正常國務院公室於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2015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關於一季度增速回落問題,盛來運表示,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還是在預料之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曾提到,今年經濟運行的困難比去年要多,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情況確實如此。下行壓力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從國際層面來看,主要是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之中,經濟復甦比較緩慢。目前的世界經濟格局分化態勢比較明顯。不僅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勢出現分化,發達國家內部,美國、歐洲、日本這些國家的走勢也出現了明顯分化,而且它們的匯率政策也不一樣,匯率變動也比較頻繁,再加上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一些地緣政治沖突有增無減,這些不確定性加大了世界經濟復甦的難度,也增加了經濟的不穩定性。世界經濟的貿易量復甦動力不足。有一個指標「波羅的海貿易指數」,3月末只有600點,比年初減少了21.6%。這說明世界整體的貿易,外部需求明顯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出口。第二方面,下行壓力來自於國內。當前正處在「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增速換擋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新動力加快孕育,但新動力的體量還比較小,雖然增速比較快,但短期內難以彌補傳統動力的消退帶來的影響。所以,經濟目前處在新舊動力轉接的關鍵階段,存在下行壓力。對於一季度經濟速度的回落應該是在預期之中的。這種回落也很正常,因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增速換擋、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講有利於調結構和轉方式。
Ⅵ 新疆人口數量2014多少漢族,維族各佔多少
【人口】2208.71萬人
【性別】男:1145.21萬人,女:1087.57萬人。
【城鄉】城鎮:981.98萬人,鄉內村:1250.80萬人,城鎮化率44.0%。
【出生死容亡】出生:34.21萬人,出生率15.32‰;死亡:10萬人,死亡率4.48‰;人口自然增長率10.84‰。
【民族】①維吾爾族:1052.86萬人;②漢族:847.29萬人;③哈薩克族:155.75萬人;④回族:102.31萬人;⑤柯爾克孜:19.44萬人;⑥蒙古族:18.08萬人
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工作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六屆九次、十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遵循「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國土資源管理總方針,緊密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際,圍繞自治區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和新型工業化發展大局,運用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力度,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健康、快速、穩定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國土資源保障,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全區國土總面積16 648.97萬公頃(24.97億畝)。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末各類土地面積為:農用地6 306.07萬公頃(9.46億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7.88%;建設用地122.07萬公頃(1 831.0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73%;未利用土地10 220.83萬公頃(15.33億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1.3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利用率為 38.61%,較 2004年提高了 0.03個百分點。其中:農用地面積增加0.02%,建設用地面積增加0.01%,未利用土地面積減少0.03%。與2004年度相比,土地利用結構變化不大(圖1)。
圖1 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利用現狀構成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在農用地中,耕地406.33萬公頃(6 095.10萬畝),年內增加6.01萬公頃(90.17萬畝),減少2.22萬公頃(33.26萬畝),凈增加3.79萬公頃(56.90萬畝)。增量為200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耕地總量的0.9%。
(1)耕地增加來源 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增加耕地6.01萬公頃。增加的來源為:土地整理0.01萬公頃;土地開發1.80萬公頃;土地復墾0.03萬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27萬公頃;其他2.90萬公頃。
(2)耕地減少走向 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耕地減少2.22萬公頃。減少的原因是:建設佔用0.26萬公頃;生態退耕0.43萬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42萬公頃;自然災害損毀0.02萬公頃;其他0.09萬公頃(圖2)。
圖2 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耕地減少因素構成
2005年,耕地從數量上實現了占補平衡。但耕地的質量總體上低於建設佔用耕地的質量,占優補劣問題明顯。
2.建設用地
2005年省級及省級以下政府、行政公署共批准新增建設用地4 607.55公頃,較2004年減少了33.2%。國務院批准新增建設用地7 262.42公頃,主要為精伊霍鐵路、克拉瑪依機場、那拉提機場等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在建設用地審批管理中,根據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核減面積25.01公頃。
按照國土資源部的部署,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鎮存量建設用地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城鎮規劃區范圍內閑置和空閑存量建設用地共1 074宗,面積4 722.20公頃,為進一步分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集約利用的潛力,研究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3.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2005年通過驗收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16個,面積1 320.94公頃,其中增加農用地727.64公頃(耕地345.10公頃)。其中:復墾項目5個,面積2.3公頃(34.50 畝);開發項目11個,面積1 318.64公頃(1.98萬畝)。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截至2005年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發現礦產138種,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80種(亞種98種)。其中:能源礦產6種,金屬礦產27種(亞種28種),非金屬礦產45種(亞種63種),水氣礦產2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958 處(不含石油、天然氣、鈾、水氣礦產),較2004年增加9 處。有新增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主要為:煤、石油、天然氣、鐵、銅、鉛、鋅、鎳、金、鹽、石灰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06萬億立方米,居全國陸上天然氣地質儲量首位;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1.01億噸,居全國陸上石油地質儲量第二位(表1)。
圖9 2001~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采礦權出讓價款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轉讓采礦權4宗,轉讓價款56萬元。其中:建築用砂2宗,轉讓價款35萬元;磚瓦用粘土2宗,轉讓價款21萬元。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一)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立案土地違法案件355件,較2004年減少35%;涉及土地面積2 222.18公頃(33 291畝),較2004年增加2.5倍,其中耕地65.47公頃(982畝)。2005年處理案件372件,共拆除違法建築物7.29萬平方米,收回土地566.39公頃。
(二)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立案查處礦產資源違法案件24件,罰沒款124.73萬元。在立案查處的礦產資源違法案件中:企事業單位違法2件、集體違法2件、個人違法20件。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申請行政復議33件,其中行政處罰15件、行政許可10件、不作為1件、其他7件;受理行政復議20件,較2004年減少22件;審結19件,其中維持13件、撤銷6件;年末未審結5件。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5年自治區、地州市、縣(市)三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含五家渠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實有工作人員6 041人(含未實現垂直管理的130個鄉(鎮)土管所的333人。下同)較2004年減少了105人,下降了1.6%。其中:自治區國土資源廳135人,較2004年增加了8人;14個地州市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675人,較2004年減少了8人;85個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5 231人。在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中含783個鄉(鎮)土地管理所的2 482人。
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培訓413人次,較2004年減少51.64%;學歷教育328人次,較2004年減少47.77%。
七、問題與建議
根據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形勢分析,雖然國土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越來越重要,但建設用地需求與耕地保護的壓力加大;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工作繁重;地質勘查要提供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儲量的任務艱巨;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還需進一步加強。
(一)土地資源管理
1.建設用地需求與耕地保護
隨著西部大開發、自治區新型工業化發展和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建設用地的需求量按年均增長1.1%計算,年增加面積約為1.35萬公頃,其中耕地約為2 350公頃,即使實現占補平衡,但新增耕地的質量較低。因此,為達到保護耕地的目的,一方面要盤活城鎮閑置建設用地,另一方面要發揮規劃、計劃的宏觀調控作用,按照自治區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需要,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關於充分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加快推進自治區工業化建設的意見》(新政發[2005]65號)精神,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做好用地服務,提供用地保障。
2.建設用地審批管理
繼續按照「有保有壓」的用地原則,嚴格建設用地審批,優先保障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家、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於結構調整的項目用地,對不符合相關政策、經濟發展規劃和市場准入標準的項目,不予供地。加強農村宅基地建設管理,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促進節約集約用地。
3.土地市場管理
在鞏固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和規范土地市場建設,加大土地招拍掛出讓的管理力度,注重發揮經濟手段在土地管理參與自治區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加強對土地出讓規模和地區經濟發展的相關分析,合理調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供應和地價運行機制,提高土地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並為自治區經濟宏觀調控和決策提供依據。
4.土地利用計劃管理
認真執行國土資源部和自治區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在加強土地計劃分類管理的同時,加強計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在保證國家、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的同時,發揮計劃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主動為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做好前期溝通和協調工作;為批准用地做好前期准備;為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用地保障。
(二)礦產資源管理
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落實《自治區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實施方案》,努力實現地質找礦的新突破,提高礦產資源對礦業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
1.地質勘查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是今後地質工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針對新疆非油氣礦產資源豐富、基礎地質工作程度低的特點,爭取各方面對地質勘查工作的投入,提高重要成礦區帶、重點礦種調查評價地質工作程度,盡快摸清家底,特別是要研究和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區內外企業來疆進行風險地質勘查,降低勘查風險,力爭地質找礦取得重大突破,為實現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提供資源保障。
2.礦產資源開發
在全國礦產品平均價格穩中有降的前提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礦產品尤其是能源礦產、有色金屬礦產品價格同比增幅較大,體現了自治區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旺盛,礦業總產值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近30%。在礦業生產大好形勢下,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精神,認真清理非法勘查、非法采礦等違法行為,對礦產資源管理中的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進一步規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管理秩序。
(三)地質環境管理
1.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工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全國地質災害多發省區之一,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多,受威脅人口數量大,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鞏留縣為重點,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能力。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專項地質災害調查資金和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查清現狀,提出應急地質災害治理方案,為防災減災服務,力爭將地質災害的險情降到最低限度。
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遺跡保護工作
抓緊《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的編制,完善「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資料庫」,積極爭取兩權使用費用於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的資金,並認真組織項目的實施和監督管理;推進地質遺跡開發和保護工作,加大自治區旅遊地質遺跡資源調查力度。
Ⅷ 常寧的常寧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緊緊圍繞爭當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的目標,堅持打基礎、抓改革、創環境、促發展、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4.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8%,增幅在七縣市中位列第二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53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06.08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95.27億元,增長14.5%。一、二、三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7.8%、38.2%、54%,分別拉動GDP增長0.8、3.8、5.3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9665元,增長8.4%。全社會用電量達為11.93億千瓦時,增長1.5%;工業用電達9.3億千瓦時,增長8.5%。
全市三次產業比為17.8:43.3:38.9。與上年相比,一、二產業佔比分別下降0.4、1.6個百分點,三產業佔比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1.4%,較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7.7%,拉動GDP增長3.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6%,較上年提升1.6個百分點。
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成城鎮新增就業9271人、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5040人、援助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503人;購買公益性崗位1063個,「零就業家庭」動態援助率和純農戶家庭就業高校畢業生動態就業援助率100%;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100人。
二、農 業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71.9億元,增長4.4%。其中,農業產值24.2億元,林業產值9.5億元,牧業產值31.8億元,漁業產值4.6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億元。堅持以糧食生產為重點。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81.97萬畝,增長1.1%。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00.88萬畝,增長1.9%,糧食總產40.67萬噸,增長3.5%,連續兩年躋身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行列;出欄肉豬121.66萬頭,增長2%;出欄牛2.91萬頭,增長1.7%;出欄羊9.6萬頭,下降16.2%;出籠家禽1707.95萬羽,增長3%;水產品產量3.18萬噸,增長4%;蔬菜種植面積11.63千公頃,增長0.9%。「兩油兩葉」加快發展。新造油茶林4.6萬畝,全市油茶林面積達81.4萬畝。「常寧茶油」獲批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央視《走遍中國》欄目進行專題報道。油菜種植40萬畝,打造了宜潭、洋泉等萬畝示範片。落實烤煙種植面積5.09萬畝,收購煙葉8.6萬擔,連續三年評為全省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優秀單位。新建高山有機茶基地3000畝,塔山山嵐茶先後榮獲省茶博會金獎和湘茶大賽金獎。扎實開展「三年綠化攻堅」行動,全年完成造林7.3萬畝,造林工作連續三年評為省先進。
完成23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廣濟水庫正在抓緊壩基工程和上壩公路施工。扎實推進「一流轉五服務」,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率先建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被評為全省農村土地仲裁和流轉先進單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達484個,分別新增63個、83家;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星級休閑農庄8家,其中五星級1家;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1個。與湖南農大開展校地合作,加強農業科技對接。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01.3億元,增長8.4%,比去年同期回落2.9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6%,增幅在七縣市居第二位。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增長8.5%,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含集中區)增長9.5%。從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長8.3%,重工業增長8.9%。從經濟類型來看,外商和港澳台投資企業保持較快增長,增速為15.6%。規模工業的重點行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長8.8%;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8.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7%。全市新增規模工業企業9家。
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銷售產值307.72億元,同比下降24.5%,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3%,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升有降,具體情況如下表:
金銅項目是全市的「一號工程」,2013年以來市本級財政累計投入4.6億元,完成1298.5畝建設用地的報批及土地平整,完成廠區和安置小區房屋拆遷534戶,確保金銅項目核心工程按期開工,2015年內一期工程建成試產。依託金銅項目發展銅壓延加工,成功躋身全省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連續三年可獲省財政每年6000萬元的專項扶持。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強力引進和推進有色化工企業入園,志輝冶化已投產,金翼粗鉛、華興冶化、宏興化工、大宇鋅業、一品新能源5個入園企業完成拆遷126戶,平整土地521畝,全面啟動廠房建設。水口山有色循環產業園被評為省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現有有色冶煉、深加工和化工企業58家。宜陽工業園加快升級。天衡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實現全市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浙江北高峰碳酸鈣、廣州喜寶鞋業、溫州富羅迷鞋業等企業先後入駐。
全市建築業總產值11.9億元,增長1.25 %;全市建築業增加值4.78億元,增長2.5%。新增質資建築業企業3家,全市共有質資建築業企業14家,其中,二級質資建築業企業2家。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34.37億元,增速雖有回落,但仍保持24%的高速增長,比衡陽市平均水平快1.1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快4.6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快8.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9億元,同比增長25.6%。國有投資81.5億元,增長85.3%。全市製造業投資39億元,增長10.7%;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投資12.4億元,增長97.8%。
全市房地產投資完成5.4億元,下降5.4%。我市商品房銷售依然處於下降態勢。1-12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9.44萬平方米,下降44.7%。
年內新開工項目個數140個,增長16.7 %。開工建設重點項目80個(衡陽市重點項目39個),已累計完成投資185.56 億元。茶常高速常寧段完成前期工作。省道214松柏至車田段改建完成路基工程,進行路面油化。三白、蔭煙、富大、常板、田鹽5條骨幹縣道完成大修。青市車站開工建設。土谷塘航電樞紐移民工程、松柏千噸級碼頭建設進展順利。南門湖、宜水新城加快建設,歌劇院主體工程竣工。塔嶺水廠擴建工程正式通水。衡陽至水口山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加快建設。城區污水處理廠二期、松柏工業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啟用。
五、國內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39億元,增長12.4%。從行業看,零售市場仍主導消費品市場。批發業5.18億元,增長12.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零售業51.59億元,增長1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7%;住宿業0.47億元,增長7.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7%;餐飲業9.15億元,增長17.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分地區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6.56億元,增長12.7%,其中城區為48.79億元,增長13.6%;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83億元,增長10.9%。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3.36億元,增長11.5%。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零售額中,家用電器和音響類下降6.3%,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7.9%,汽車類增長31.1%,日用品類增長28.3%,服裝鞋帽針紡絲品類增長15.5%,化妝品類增長18.2%,書報雜志類下降0.4%,中西葯品類增長4.2%。
六、對外經濟和旅遊
全市進出總額1100萬美元,增長138.7%,提前超額完成年計劃849萬美元,其中:加工貿易185萬美元,增長2118.3%;對外勞務及工程項目經濟合作完成665萬美元;境外投資500萬美元;對外勞務輸出504人。全市有業績的外貿進出口企業10家,其中新增破零進出口企業3家;倍增進出口企業2家。引進項目65個,引進資金37.97億元,其中:引進外資項目12個,引進外資7600萬美元,增長16.9%;引進內資項目53個,引進資金33.41億元,增長10.7%。
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3.9億元,增長12%,接待遊客156萬人次,增長13%;年末全市共有等級旅遊區(點)7個。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評為國家2A級景區。
七、交通和郵電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72億元,增長5.8%。全市民用車輛保有量達到7.95萬輛。完成貨物周轉量28.6億噸公里,增長14.6%;完成客運周轉量25.02億人公里,增長12.9%。
全市郵電業務總量(按不變價計算)3.73億元,增長6.3%,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29億元,增長4.1%;郵政業務總量0.44億元,增長20.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0.47萬戶,下降2.1%。行動電話用戶49.43萬戶,增長15.2%。年末互聯網寬頻用戶數11.84萬戶,增長13.7%。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14.11億元,增長3.5%。增幅較上年下降12.7個百分點,低於衡陽市平均水平7.5個百分點,低於全省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0.79億元,增長12.7%。上劃中央收入完成2.52億元,下降21.7%;上劃省級收入完成0.8億元,增長1.3%。稅收收入下降明顯。全年累計完成稅收收入9.02億元,下降8.3%,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63%,較上年下降9.1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支出38.64億元,增長14.5%;其中公共安全、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交通運輸、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和住房保障支出六大類支出大幅增長,分別增長3.3%、97.1%、-14.7%、8.8%、102.3%和40.6%。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5.8%,比上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75.1億元,增長14.2%。存款增量在衡陽市各縣市中排名第四、增速排名第三。其中:單位存款27.07億元,增長4%;個人存款144.5億元,增長15.6%。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5.27億元,同比增長23.8%,貸款增量、增幅在衡陽市各縣市中均位列第二。票據融資和中長期貸款增勢強勁。全市短期貸款余額25.43億元,同比下降3.9%;票據融資余額4.48億元,同比增長570.22%;中長期貸款余額35.35億元,同比增長38.1%。
全市保險保費收入2.93億元,增長22.9%。其中,財產險保險保費收入0.83億元,增長25.5%;人身險收入2.1億元,增長23.5%。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共有各類民辦教育機構165所。全市學校(包括公辦、民辦)共有在職教職工6972人,在校學生120989萬人。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畢業生升學率為90%,其中小升初100%、初升高85%。高中階段在校生15684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77.6%。全年中職招生人數達到1464人。2014年財政對教育投入達7億元。全年再補充教師370名,其中本市招聘教師150名,到位特崗教師185名,安排免費師范生35名,緩解了教師隊伍人員緊缺狀況;教師管理更加規范,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師德師風明顯好轉。全市共完成118所合格學校(園)建設任務,完成7所鄉鎮公辦幼兒園、23所中心幼兒園建設任務。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創建「平安校園」活動,建立了校園綜合管理群防群控體系,聯合整治校園周邊環境。2014年,全市高考實現了「考紀考風和教育質量」雙豐收,高考上線人數取得新突破。本二以上上線人數達1318人同,較去年凈增69人,其中600分以上人數凈增34人。初三學業水平考試總平均分為571.36分(按實際參考人數計算),比去年高出6.15分;全市的直升率、合格率較去年均有所提升,合格率在衡陽市排名第三。
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57億元,下降13.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4.3%。申報國家、省、市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7項,其中沿江鋅業有限公司獲國家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支持。申請專利120件,增長10%,授權專利3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7件。新建省級「12396」星火科技服務站點8個,為全市各農業專業戶服務30餘次;科技宣傳活動3次;開展科技培訓3期,培訓30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600餘份,科技人員進村入戶73人次;開展多形式的地震科普宣傳3次,繼續完善地震應急預案。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擁有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登記在冊的可移動文物7660 件。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填補全省工業遺址「國保」單位空白。爭取國家資金1500萬元對廟前中田古民居進行維修。第三次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4年,《五月鄉情》、《山歌好比春江水》、《春江水暖》、《夢開始的地方》、《微笑不再》等作品在國家、省、市獲獎。小歌劇《瑤寨情》再獲湖南省中青年演員摺子戲和新創小戲比賽一等獎。在首次全國鄉鎮文化站評估定級中,宜潭、新河兩個文化站被評為一級站。全市共有22個鄉鎮都組建了廣場文藝活動隊伍,隊伍達到158支,人數達到3122多人。全年市圖書館新辦借書證485個(含少兒),讀者流通人次65216人次,外借冊次49683冊次。2014年訂報刊241種,新購圖書11000餘冊,收集地方文獻18種65冊,讀者滿意率達95%。2014年,組織放映隊26個,投入放映設備28台,在全市所有的鄉鎮行政村、社區、廣場開展公益電影放映。共放映了免費公益電影8571場次,其中:長片8471場、科教短片3583場。
全市有電視台1個,廣播電台1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8%;有線電視用戶8.63萬戶,增長10.6%。
全市擁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864所,其中市直二級醫療機構3所,包括二級綜合醫院2所、中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鄉鎮衛生院2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所、村級衛生室708個、民辦門診部43所、其他各類各種機構80所(包括分院、廠礦醫務室等)。衛生技術人員369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07人,注冊護士1104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總床位3246張。全市「五苗」全程接種率99.83%,流動人口「五苗」全程接種率91.36%;全市新增居民健康檔案45812人,累計建檔人數69.62萬人,其中電子建檔61萬餘人,老年人健康管理88982人,規范化管理68324人。2014年全市活產數8190人,住院分娩率99.98%,孕產婦系統管理率74.40%。全市7歲以下和3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89.98%、84.97%。新生兒疾病篩查、聽力篩查、產前篩查率分別為90.04%、80.93%、20.37%。全年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171.315萬元。全年共培訓葯劑、信息、護理等專業人員370人,基層公共衛生人員業務培訓256人,舉辦3期鄉村醫生培訓班,對全市778名鄉村醫生進行業務培訓。市中醫院骨傷科被列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省中醫葯管理局將「南詹正骨」作為中醫特色絕技收集整理,向全省推廣。
群眾體育漸成格局,全年舉辦具有規范性、示範性的大型群眾體育活動10餘次。全市基本形成 「以全民健身中心為基點,公共體育設施為網點,農村為重點」的發展格局。財政出資200萬元對體育館進行翻修改造,改造完成後,場館面積將增加100餘平方米;在泉峰公園、西嶺鎮平安村等場所修建了全民健身路徑;在76個行政村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部配備了乒乓球台,修建了籃球場。競技體育成績斐然,衡陽市青少年跳水錦標賽獲團體總分第二名;衡陽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三名;省十二屆運動會上,運動員詹妮獲女子跆拳道冠軍,雷靜獲女子摔跤銅牌;衡陽市氣排球比賽獲二等獎。加強體育人才培養,全年培訓重點運動員有100人,目前在訓人員有350人。體育產業再上新台階。新增3個體彩專營店,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為909.43萬元,增長117.4%。
十一、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城市建設進一步提速。全年共實施城建項目50多個,其中,年內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有13個,年內竣工項目30多個,共完成投資約3.49億元,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投資額,都創造了近年來的新高。主支幹道破損路面維修年內實施了三期,補修面積達12000平方米;完成新街橫巷、市委大院及財政局道路油化、消防隊側邊人行道改造等;泉峰東路改建完成雨污分流及道路工程並通車;常蔭路降坡改造工程完成土石方工程。推進拓城建設開發。東一環路一期工程完成主幹道及部分支路路基;衡桂高速連接線工程完成南三環綠化一期工程、將軍西路及其安置地的道路路基建設;西一環南段完成清淤1萬m3,土方回填7000 m3,石方回填3000 m3,西一環大橋完成8根樁基及附屬圍堰工程;北一環東段年內完成石方開挖10萬m3、土方開挖20多萬m3;北一環路西段完成雨污分流、路基建設及路面精加工;北一環宜水大橋完成橋面鋪裝。南門湖建設工程完成湖區擋土牆和二、三號橋建設以及文虎路、李虎路瀝青鋪裝;宜水新城風光帶防洪堤建設完成80%工程量。新建供氣管網50多公里,燃氣新立戶6000多戶,累計立戶10000多戶,燃氣使用戶7000餘戶,日均用氣量達1萬m3。城區供水管網年內新建及改造28.4公里;塔嶺水廠提質擴建工程完成土建主體90%工程量及設備招標采購,農歷年前可通水;松柏垃圾填埋場工程完成電力設施搬遷、場內清表及拆遷50%工作量;松柏污水處理廠、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兩個污水治理項目已在12月先後通水試運行;市污水處理廠全年處理污水總量507.88萬噸,減排任務落實到位;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泉峰東路、車站路等兩條主幹道。
全面完成省定減排任務,重金屬污染明顯減輕,湘江松柏斷面水質不斷好轉,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7.6%,地表水質達標率為100%,城鎮污水處理率76%,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96.9%。投入1.58億元興建了水口山危險固廢無害化處置工程,一期工程去年8月已建成投入運行,可消化38萬噸危險固廢物,目前已處置危險廢渣26860噸。實施松漁鎘污染治理工程,對8萬噸廢渣進行了科學處置;加大重金屬重度污染場地治理,對水口山重金屬污染最重的500多畝土壤進行了深度處理。對曾家溪和康家溪底泥污染進行整治,加大了河道清淤力度。通過對水、氣、渣等立體治理,全面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消除了重金屬流入湘江的隱患,降低了對水體的二次污染風險。在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一期已建成運行的基礎上,投入4000萬元實施了二期工程。在水口山,投入9500萬元興建了工業污水處理廠,投入4200萬元興建了松柏生活污水處理廠。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也投入6000萬元,興建了重金屬廢水綜合治理循環利用工程,這幾個污水處理廠已如期建成運行,日處理污水5萬噸,圓滿通過了「國考」、「省考」。在城郊投入7500萬元建設的仙嶺垃圾填埋場已投入使用。在水口山投入8100萬元新建垃圾填埋場和建築垃圾臨時填埋場,同時,近三年我市累計投入達5500萬元,在各鄉鎮新建了簡易垃圾填埋場、垃圾中轉站等設施,添置了垃圾清運車、灑水車等設備,有力夯實了污染防治的硬體基礎。在所有水源地設置了保護標牌,基本實現小(二)型以上水庫無化肥養魚,關閉、搬遷湘江幹流500米范圍內規模養殖場93家,用一年時間圓滿完成了省定兩年完成的養殖場搬遷任務。
全市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30起。死亡10人,比去年增長11.1%;重傷10人,比去年下降84.4%。直接經濟損失313.3萬元,比去年下降6.6%。各項指標均在控制范圍以內。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41;工礦商貿企業十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329;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1.13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82.86萬人,常住戶數21.45萬戶。城鎮化率47.4%。據市計生委統計,全市出生嬰兒11923人,人口出生率為12.7‰,其中政策內出生859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72.1%,總性別比為111.6:100。死亡人口6261人,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長率6.04‰。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38元,增長9.8%;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740元,增長12.3%。增幅分別居七縣市第一、第二位,分別高於衡陽市平均水平0.5、0.8個百分點。居民人均文教娛樂服務支出1532元,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為13.2%,較上年提高了4.1個百分點。人均住房使用面積52.5平方米。
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單位215個,在職參保人員24601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35%,征繳養老保險基金16691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51%,共為6715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20232萬元。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802人,共征繳基金3.395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235%;完成了養老金「十年調」,人均月增發養老金177元,共為23433名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3.779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萬餘人,享受待遇人數10.5萬人,發放待遇6606.03萬元。征繳2014年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2855.34萬元。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參加養老保險2649人,其中483人參加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參保總人數60023人,征繳基金1492.12萬元。工傷保險參保單位546個,參保人數54307人(其中農民工人數20626人),征繳基金1182萬元,為890名工傷職工支付工傷保險待遇1150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8058人,征繳基金7215萬元,享受待遇人數24013人,統籌基金支出10750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19675人,征繳基金3563萬元,享受待遇15905人次,待遇支出2695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1002人,征繳基金323萬元,享受待遇人數193人,發放待遇295萬元。新農合參合人數744509人,參合率99.86%。參合農民全年累計報銷封頂線為12萬元,全市實際住院補償率(受益度)為62.63%,其中縣鄉兩級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率(受益度)為75.09%。繼續推行參合五保戶不設起付線。
全市共清退低保對象3342人,新增低保對象1611人。年末共有農村低保18930戶、29611人、發放低保金7451.2萬元,城市低保8425戶、9054人、發放低保金2885.7萬元,月人均補差水平分別達120元/月/人、253元/月/人。繼續提高了五保供養標准。分散供養提高到2640元/年/人,集中供養提高到6480元/年/人,全年累計為6683名五保老人發放五保供養金1534萬元。全年累計發放醫療救助金1100萬元。全年為860名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發放高齡補貼87.6萬元;啟動了基本養老服務補貼,為3000餘名符合補貼條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發放養老服務補貼資金72萬元,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53.4%。為569名孤兒發放生活補貼438萬元,並跟每一個孤兒的監護人簽好合同,確保發放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孤兒的教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