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GDP全球第一,它是靠什麼提升經濟
美國近代的金融產業和科技實力發展的特別迅速,並且將世界上最頂端的領域全部壟斷了,大部分人才也都集中在美國,並且美國不像英國,德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它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所以資本積累是足夠的,尤其是在英國衰落了以後,它迅速就成為了世界上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國。
美國原本只是大西洋沿岸的一些領土,一下子擴張了不少,並且一直是往東面擴張的,一直到將兩邊海岸全部占滿,並且通過了美墨戰爭,佔領了墨西哥大部分領土,後來還花錢買下了俄羅斯的阿拉斯加,迅速擴張了自己的領土,在南北戰爭之後,美國再次進入了工業崛起年代,隨著英國的慢慢衰落,世界的金融中心也從倫敦變成了紐約,並且美國也沒有受到任何戰爭的破壞,最後就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❷ 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它的經濟增長主要來源於什麼
1、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高度增長,這一時期被稱為經濟高速增長階段。
2、二戰後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站後經濟的恢復與轉歸階段(1945-1950年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破壞極為嚴重,但恢復迅速,到1950年前後,整個西歐和日本的經濟已經達到或超過戰前最高水平。這期間美國的援助、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中心的相對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以及有利於發達國家的國際經濟秩序起了積極作用。
第二階段: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時期 (1950-1973年)。這一時期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主要經濟力量相對均衡的局面開始形成。
第三階段: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普遍陷入"滯脹"時期 (1973-1982年).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這些國家的經濟不同程度地陷入停滯狀態,同時通貨膨脹嚴重,失業率急劇上升。其原因是:石油危機的打擊,長期推行凱恩斯主義政治的負面效應,世界貨幣和金融體系的不穩定,等等。
第四階段 :經濟低速增長和全面調整時期(1982-1992年).棉隊嚴峻的經濟形勢,歐美主要國家開始調整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改而推行貨幣主義政策,大刀闊斧地調整產業結構、改革福利制度,從多方面刺激市場經濟活力。
第五階段:冷戰結束後(1992年至今),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轉變時期.世界經濟格局和經濟發展發生一系列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發展,引起經濟增長方式、勞動生產率、產業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企業制度、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發生了新的變革,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
❸ 美國經濟靠的是什麼
二戰結束以後大量的科學家都跑到美國去了,可以說現在科技的發展都是根源於美國的,所以人主要是靠科技,輔以軍事力量和美元在全球貿易的壟斷擔保,滾雪球不斷的發展造就了今日的美國
❹ 美國的經濟靠什麼
1、美國的經濟主要靠金融業、製造業和農業方面。
2、美國經濟來源范圍廣泛,並且在多方面具備比較優勢:
(1)金融業,美國金融業在世界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
(2)製造業,不管是高新技術產品還是初級產品,美國製造業領先全球;
(3)農業方面,不管種植業還是畜牧業,美國都具備很強的競爭實力;
而近年來,有些公司已經發展成大企業。就以上的三個方面看,美國的經濟支撐較強,因為行業分散,但是每個行業都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4)美國的經濟發展靠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美國的經濟體系:
1、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2、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
3、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❺ 美國目前經濟發展靠的是什麼
靠黃來金,就像股票的庄自家一樣,收集個百分是七,百十的籌碼,製造經濟位置,貨幣價值紊亂,趁機出貨。然後又在平時漫漫汲籌(宣傳黃金無用,其實別的國家買和賣他都只給人家開個白條。全世界的籌備黃金還是在他國內)。所以你看美國人基本上不用生產(甚至花不完還要出兵打仗來幫助花),都是開打白條朝別人換,然後再通過經濟危機來把它欠別人一塊錢變成幾毛錢甚至更少(比例可參照近幾十年來的黃金價格)。地球上每一國家要想分享現代科技發展成果。你就要聽美國的話。籌備美圓到國際上來進行貿易。所以你只好拿你的勞動果實去他那換他的美圓了。他不給換你還笑臉好聲求著。先是日本,現是中國,後可能是印度或者南非國家了。漫漫看吧,估計你也年紀不大。
❻ 美國靠什麼拉動經濟增長
涵義分別有:
(1) 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如我們農業經濟的急專速發展。
(2)生活用屬度;家境。如經濟寬裕,經濟拮據。
經濟,人有著自身的消耗需求,物質資源因而得以認知與定義,而同時,貨物有著其自身的界限與范圍,因人的需要而產生作用。這樣的一種基於人體需求而存在的時效性用途,在人的思維認知之下,而給予了它一種表面性的客觀價值,從而在人的一定的思維下被普遍接受,從而形成一種基本的思維常識。
如此,貨物得以確定規格,在人的相互認定之下繼而得以流通,人與人之間也就有了置換與交易...而同時,人有著自我意願上的偏向與取捨,這也就決定到了所需物質的每個方面...或許,這樣的一種以貨物的客觀價值為共知,以人的自我意願為前提,由此而產生的合理有序的人類活動,是為經濟。
經濟之下,由人的意願和對貨物的價值認定,而產生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則,而同時,各種各樣的意識、行為、交易的出現和發生,都在人的理解之下,或許,這樣的一片、整體的意識思維的承載,就是場,隨著人的意願而自由伸展。
❼ 美國經濟主要靠什麼崛起,才成為世界的霸主地位
美國在一戰、二戰時期都只是在工業上算得上世界霸主,在文化、政治、軍事上並不算。真正全方位世界霸主地位應該是二戰後,佔全球統治地位是在前蘇聯解體後。 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戰爭席捲歐洲,造成歐洲的經濟大衰退,此時遠離戰爭的美國不僅有充足的時間搞好自我發展,還大量的向歐洲戰場輸送軍火賺取暴利,此消彼長之間歐洲各國實力大減而美國崛起並逐步取代了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並且霸主地位在二戰時期得到進一步鞏固加強。 二戰時期。原先的世界中心歐洲經過二戰後,全面衰落。 1經濟:通過羅斯福新政與販賣軍火,成功擺脫了1929-1933的經濟危機,大發戰爭財。於1945年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與關貿總協定組織,成為世界金融霸主。 2軍事:美軍通過反法西斯戰爭,領導建立了統一戰線,冷戰時期又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從而擁有了指揮全球優勢軍事力量的特權。50年代指揮聯合國軍進攻朝鮮就是一個典例。 3政治文化:美國通過反德反日作戰,在德日佔區扶植建立了廣大的親美政權(如菲律賓),推廣美國文化(如麥當勞)。從而控制了全球很多國家的政治外交。
❽ 美國經濟發展是什麼路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驟然增長,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佔有全面的優勢。在完成了由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轉變之後,美國經濟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上述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持續增長。從1955至196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雖然在同一時期西歐各國和日本的整體經濟增長速度趕上了美國(法國為5.7%、聯邦德國為5.1%、日本為7.2%、英國為2.8%),但是戰後美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仍佔有優勢地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時期美國經濟曾經出現連續106個月的持續增長,這一記錄直至90年代出現所謂的「新經濟」之後才被打破。
美國戰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優勢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是表現在採取工業國有化的形式,而是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對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進行干預。其主要特點是不斷地依靠增加國家預算中的財政支出,依靠軍事定貨和對壟斷組織甚至中小私營企業實行優惠稅率來刺激生產,增加社會固定資本投資。雖然美國沒有在戰後實行工業國有化,其經濟體制仍保持著較為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在戰後對許多新興的工業部門、重大科研項目、現代化公共設施進行大量的投資。比如美國政府對發展原子能工業的投資,從1945年至1970年共計175億美元;對宇航工業的投資,從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億美元。美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戰後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戰後美國的經濟繁榮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對新科技產業部門的投資風險高,因此戰後美國政府就主動出面承擔起對這些部門的投資任務。美國政府在戰後對經濟的干預還表現在,為了維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項目下通過國家購買進行出口,另一方面對某些美國產品的出口實行補貼。在「援外」項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國出口比重中,1949年佔46%,50年代佔30%左右,60年代佔20%左右。此外,美國政府還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科研和教育網點,推行社會保障政策等,在緩和國內階級矛盾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一系列新特點。首先,從50~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西方經濟學家所稱的「黃金時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 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1970年美國農產品比1950年增長了2倍,一個農民能養活47.1個人。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1)上述已經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2)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3)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4)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5)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其次,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向西部和南部轉移。美國傳統的工業區在東北部,隨著戰後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沒有傳統工業負擔的美國西部和南部,由於擁有新興工業的原料——石油而特別適宜於諸如飛機製造業、石油工業和石油化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美國西部和南部的新財團也驟然興起,在經濟乃至政治上與傳統的東北部財團形成激烈的競爭。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的資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亞財團,控制了美國最大的銀行——美洲銀行;而南部的得克薩斯州由於戰時石油開采和軍事工業的擴建也形成了得克薩斯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在50年代就已成為美國的第三大財團,其實力僅次於摩根財團和洛克菲勒財團。得克薩斯財團的實力雖然差一些,但是它經常和其他財團結盟與東北部的老財團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財團展開對抗。美國西部和南部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財團的興起,對美國的政治也產生巨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歷屆政府的大權主要由東北部的財團操縱,但是這種政治局面在戰後開始發生變化,西部和南部的財團逐漸在政治上與東北部的財團展開競爭。美國的政治權力不再由「多雪地帶」的東北部獨占,西部和南部的「陽光地帶」開始分享政治權力。
再次,現代跨國公司在美國興起。跨國公司在20世紀上半期就已出現,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早期的跨國公司還是以局部地區為重點,其經濟實力和業務經營的多樣化也沒有達到現代跨國公司的地步。戰後,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獲得空前的發展,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原因是:(1)美國在戰後憑借其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掌握了世界經濟的領導權。美國的壟斷企業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擴張,充分地利用全球資源和世界市場,通過直接投資,以投資代替出口,擴大並保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絕對份額,從而贏得高額利潤。(2)美國政府對待企業特別是對待大公司採取十分寬容的態度。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美國經歷了三次企業兼並的浪潮。第一次兼並浪潮發生於 19、20世紀之交,主要為同一產業部門的大企業吞並小企業。第二次兼並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其特點是從控制生產開始,到控制原料的供應和加工,直至最終控制銷售市場。第三次兼並浪潮就發生在二戰後,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點為混合合並,即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互不聯系的企業進行合並和吞並,從而形成混合聯合公司。這樣的混合聯合公司從一開始就不是僅以爭奪美國國內市場為主要目標,而是以世界市場為導向,為世界市場設計商品,根據全球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不同分布情況,同時在幾個國家生產,並把自己的金融和銷售戰略瞄準世界市場。由此,通過戰後混合兼並的美國大公司紛紛成為現代跨國公司。它們擁有巨額的資本、廣泛的經營范圍,並且其業務經營強調「全球戰略」,因此可以獲取龐大的利潤。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原先的主業是製造汽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公司除了製造汽車,還製造飛機發動機、洲際導彈、潛艇、宇宙飛船和家用電器等,並且在全球范圍內設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產和銷售網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在60年代合並了120個不同的工商企業,並將業務擴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個國家中建立150餘家子公司,經營范圍也擴大到麵包和食品、人造纖維和紡織、建築、旅遊、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險等行業和部門,當然電話和通訊業依然是該公司的主業。
最後,戰後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烈度大大減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末,美國沒有出現過1929~1933年那樣的經濟大危機,但是曾經經歷過5次經濟衰退(或者可以說發生過5次一般的經濟危機)。戰後美國經歷的第一次經濟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間工業生產下降了8.3%,失業率達5%。第二次經濟衰退從1953年8月延續至1954年8月,工業生產的幅度下降 9.1%,失業率達6.2%。第三次經濟衰退從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時間雖比較短,但是程度卻比較嚴重,工業生產驟然下降13.5%,失業率高達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四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6%,失業率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五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1%,失業率達7%以上。從上述一系列數字可見,雖然戰後美國經濟並沒有擺脫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周期性循環,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時間就要出現一次,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業生產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這次持續的時間最短。另一方面,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危機都實行了一系列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手段,即運用赤字財政,通過膨脹通貨,刺激總需求,從而抑制經濟危機的破壞程度,避免大量的企業在危機中倒閉,同時控制失業率的急劇攀升,穩定社會秩序。當然,美國政府的這些國家干預的辦法,在解決危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債大增,通貨膨脹有增無減,以至於積重難返,對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經濟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❾ 美國靠什麼發展經濟
重視人才的吸引和教育
❿ 美國經濟主要靠什麼
其實這個來問題很簡單,經濟增自長決定於市場的增長,美國的經濟增長87%來自國內市場,只有13%依賴國際貿易,保證國內市場的繁榮穩定是美國經濟保持了20年快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舉個例子,比如市場需要1萬台電腦,如果你生產了2萬台,那就不叫增長100%,而是叫浪費了。
中國卻把生產量作為衡量經濟的參數,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特色,只有一個繁榮穩定的社會,人民才對未來有希望,才有消費的慾望,才能帶來經濟的增長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製造和消費體系,即使在遭到911恐怖襲擊的2001年,雖然航空業遭到重創,波音的訂單只有以前的1/3,但是其他行業的需求仍然保證了3%的增長率。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
美國經濟,75%是金融,廣告,出版,娛樂,運輸等服務行業,16%是汽車,電子,軍工等製造業,6%是農業,3%其他。
無論在哪個行業,無論是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美國都是用最新的科技,最新的知識來保持發展的勢頭,來吸引消費。所以美國也被稱為世界經濟的帶頭。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經濟體系。
總結,美國的經濟增長靠國內市場的繁榮穩定發展,靠高科技來吸引國內消費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