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房地產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房地產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17 18:57:58

① 如果房價下降60%對國民經濟是有利還是不利

眾所周知,房地產已經是我國經濟的中流砥柱,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可以向房地產這樣迅速地刺激經濟發展。同時,發展房地產可以帶動上下游100多個行業發展,帶動1.2億人的就業,所以很多人認為:房價千萬不能暴跌,否則會導致大量失業!


如果打破“吸虹效應”?最直接的就是讓房價暴跌60%,並且讓房價不再有上漲的希望,斷絕人們炒房投資的念頭。如果你想要投資,那就投資實體製造業,投資人才,讓他們願意奉獻自己的智慧。

房價下跌對於實體經濟肯定是利好,因為高房價擠掉泡沫後,會有更多的人來買房置業。而且大量的資金從房地產業流出,流向實體經濟領域。而且購房者的還貸壓力降低了,可以用更多的錢去消費,通過消費來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未來中國房價應該每年從高位降一點,而民眾工資收入每年再漲一點,讓房價逐步去杠桿化,回歸居住屬性。房價要是合理了,實體經濟就可以得到良好發展。

一位服裝店老闆說,5年前自己花40萬開了這個服裝店,朋友花40萬投資了一套房子,到現在,朋友的房子增值到98萬,自己每年30%的利潤卻要交個房租,每年凈利潤不過7萬,真是令人心寒!

② 近10年來中國房地產的政策,分別對房地產開發商有利的,和不利的

這個問題……可以寫篇論文了。
我記得人物周刊有一期涉及的比較多,好像封面是潘石屹。

其實你通過一個跨越10年的房產商的經歷,就略見一斑了。

建議搜索潘石屹的經歷。

③ 房地產發展的負面效果有哪些

房地產是一種暴利行業,是一種吸納財富並促使財富集中的道具。由於房價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據絕對多數份額,他同時和行政壟斷企業一樣,對消費雙頭擠壓,一方面通過擠壓普通居民消費能力從而擠壓其他企業利潤,另一方面暴利又促使財富集中銀行存款增加,房產和行政壟斷企業的虹吸效應,是中國內需不足的原因。
內需不足只能依賴外貿,而外貿順差又造成外匯儲備暴漲信貸擴張,人民幣對內貶值,以國內福利損失來補貼對國外福利的輸送。同時房地產業並不是技術密集型產業,資源配置並沒有有利於國家科技競爭力發展,貿易以產業鏈低端加工為主,利潤微薄又壓制勞動力成本,GDP粗放式增長,造成資源浪費和短缺,大量進口資源又造成進口價格上漲形成輸入型通漲。科技由於資源配置問題而停滯不前,產業升級緩慢,企業在微薄利潤下無法儲備科技,對高科技人才需求不足,這又造成學歷貶值的連鎖反應...... 均衡是經濟平穩可持續周轉的一個重要前提,財富分配和資源配置可以有差距,但這個差距有度的范圍。
王小廣強烈建議採取五點政策措施
1.增加房地產市場各個環節的信息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利用媒體曝光各種違法和欺騙行為,消除在房地產消費和投資上的「知識性錯誤」,使居民的房地產消費理性化。
2.用半年到一年的過渡期,取消預售房制度,改為現房銷售制度。
3.改徵收營業稅為累進所得稅制,所得稅率最低為20%,最高50%。
4.對房地產土地和銷售所得徵收特別收益金,或者叫做「暴利稅」,降低房地產業的實際利率。
5.鼓勵房地產商多建經濟型住房,同時政府增加對廉租房的投入,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④ 房地產消除負面影響活動

首先 要和原來的國企 徹底分割,然後 通過小恩小惠 拉攏人心

⑤ 房地產的發展對物業管理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影響 其中的負面影響有什麼

1、專業物業管理人才匱乏,物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下降;
2、業主高要求與物業公司低水平,引起矛盾糾紛;
3、物業收費定價亟待統一標准,以免隨意定價。

⑥ 如何看待房產稅的負面影響

所謂的房產稅,就和「計劃生育」一樣的存在爭議!,計劃生育是為了減少人口,所以一家只專生一個屬,但是現在就導致了人口老齡化,一個年輕人要負擔很多老人的養老金; 而房產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是針對二套房徵收,那等同於限制了公民的居住選擇權,

⑦ 為什麼說房產稅對老百姓的生活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有專家指出,我國的土地本來就不是房屋所有人的,而是房主向政府租賃來內的。因此,國家容可能並不適合徵收房產稅。
針對我國社會關注的這一熱點——房產稅問題,財政部部長肖捷曾在《人民日報》發文指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產稅立法和實施。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產稅,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產稅制度。
這意味著,我國徵收房產稅勢在必行。很多人認為在我國徵收房產稅主要是抑制房價。同時,也又分析認為,徵收房產稅是為了彌補地方財政收入的不足。
其實,在用於居住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只有 70 年的情況下,屢屢吹風征稅,的確映射了當下我國的財政問題所在。

⑧ 房地產過度開發,在經濟方面將會有什麼不利嗎

經濟危機,都是空中過度發展和房地產過度開發惹的禍!

不管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每當經濟危機發生,房地產總是首當其沖直接威脅民生。社會發展是歷史進程的必然規律,但是這個規律歸根結蒂還是民生是否得到保障的規律。如果違反了民生保障的規律,不管你是世界上多麼發達的國家,你最終都逃不過經濟危機的厄運。而每一次有規律的經濟危機的發生,都是房地產惹的禍!都是當代今天科學技術向空中發展惹得禍!
因此,全世界的民生都被房地產綁架並成為任其宰割的肉俎。
人要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什麼?這個問題很簡單而且很奇妙:吃穿住行,是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在這個第一要素中,吃又成為人生存的最基本最起碼的要素。離開了吃,不但是人類,就是很多比人類出現的更早更頑強的生命都只有滅亡。因此,人的第一要素吃是第一位的。
自從原始社會分化到以後的多種社會,由於不斷的戰爭和災荒使得原本和諧的社會變得日益緊張,於是就出現了戰爭,出現了改朝換代,出現了很多各自為是的社會和主義。這種社會和主義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滿足了人類吃的要求。所以,他得以維持。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由於其他生存條件需要改善,這些社會就大量在需要改善的項目上加大投入。這樣的投入是沒有錯的,錯得是在這樣的投入上不加限制無限制的增加和擴大項目。由於無限制的增加投入,無限制的擴大項目,把原本用來吃的計劃打亂了,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危機。出現這樣的危機,民生就受到了威脅,社會就出現了動盪。
對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的誕生,筆者沒有研究過,也沒有能力研究他,但是,不管他們怎樣誕生的,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當時的社會滿足不了民生,而新的社會由於有了滿足民生這種需要,於是大家就擁護他,支持他,於是他就具備了誕生的條件,成立了新的社會。那是由於科學技術落後,廣袤的大自然在滿足人們的吃的問題上應該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但是那是靠天吃飯,遇到了天災人禍,那吃的肯定就發生了危機,於是就有了爭奪食物的戰爭,這種戰爭應該說是人們為了生存的本能發生的,我們沒有苛刻得必要。問題是現在,科學技術那麼發達,為什麼還有這樣的危機?
用科學發展觀看問題,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好像沒有錯,但是,馬克思當初沒有遇見到今天的科學技術發展如此神速。所以,他們提出的資本主義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矛盾已經不是當今世界社會的主要矛盾,所以,對這個堅持我們就應該用科學發展觀來看待。
那麼,當今世界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
回答很簡單,那就是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在立體空間和地球地面大自然之間互相爭奪戰有的矛盾和他們國內自身的矛盾。這個矛盾一旦爆發,很多國家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間毀滅這個地球!雖然大家都意識到了這點,但是還沒有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在相互之間有一些約束和制衡暫時抑制這個矛盾。讓大家各自收斂自己的佔有欲,收斂對空中和地球環境資源的污染和掠奪野心。這種佔有和掠奪,說白了就是利用高科技工業化技術的發展污染我們的天空,利用房地產開發大肆透支我們的地球自然資源,從鋼筋水泥到水源數百個行業一起向地球宣戰!
由於這種宣戰,很多國家不惜透支國力和人力,把老百姓一輩子辛苦積累的財富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財富一旦匱乏,經濟危機就接踵而來,民生危機也就在所難免。這樣的危機,從有社會矛盾以來就一波接一波,一波更比一波厲害!在時間的長流中,危機過後也出現了新機,但是,這樣的新機過後又是危機,又是周而復始的危機。在落後社會,產生這樣的危機除了天災還有社會制度的人禍。今天不同,高科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天災,很多天災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就是我們的高科技發展和房地產的發展。這些發展,只要有節制的在自然環境允許的范圍內,對人類還是很有益處的。但是,從當今世界上演的強國大國富國夢來看,我們就超過了那個范圍。
這個范圍就是我們透支了地球資源,利用高科技向空中和向地表房地產開發進行了過度投入,拉空了各國人民創造的財富,由此引發了周而復始不斷重復經濟危機。遠的不說,就說進的,從十七八世紀的歐洲到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有哪一次經濟危機不是透支國力把國民財富消耗殆盡而發生的?
亞洲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筆者作為農村進城打工的農民在重慶打工,目睹了重慶觀音橋因為房地產開發過度留下的大量爛尾樓。從1996年到2001年之間,不足1公里長的觀音橋留下了十餘座二三十層的爛尾樓,就連當初重慶規劃局門口四周都有爛尾樓。如果有老照片,那情景真實讓人慘不忍睹。後來筆者經過多次論證策劃,向市政府遞交了改造方案並得以採納。所以,對於房地產開發引發的危機筆者深惡痛絕!
而今天,全世界的經濟危機難道不也是因為各國人民創造的財富消耗殆盡而發生的?難道不也是因為很多國家在透支地球資源以後向空中發展向地面進行過度的房地產開發而引起的?美國的次貸危機的始俑者是因為房地產,中國的經濟危機也是因為房地產!從多層包裝的房地產開發來說,它不應該承擔經濟危機的責任,但是一層層撥開它的包裝以後,它就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面對今天的經濟危機,我們除了把房地產列為罪魁禍首首位,高科技工業化發展的苗頭也應該和它並列。因為這樣的發展資金投和房地產投入一樣大,即使你富甲世界,也許你會因為一個高科技項目的投入耗盡所有國力,讓你陷進危機。這絕不是聳人聽聞,這是事實,這個事實今天不發生明天就會發生!
所以,我們應該警惕高科技發展和房地產發展把我們陷進金融危機這個怪圈!這個怪圈,只要大家情形看看過去和現在,就應該知道將來。
將來,將來人們真的還要自以為是不要前車之鑒,那麼,在一次金融危機的出現肯定就是這兩個行業或者是與這兩個行業相關的產業被過度開發和發展。
人不是神,我也不是神,也不是預言家,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始是我們都看不見的話,那就有負我們人類了。
人的吃,必須建立在大自然的基礎上,沒有了大自然,人類的吃也就沒有了。因此保護大自然,讓大自然生產出更多的吃的東西,是我們人類藍以生存繁衍的基礎。離開了地球,離開了大自然,人類就離開了生命。地球和大自然組成了人類的生命,人在生存中吃的第一要素就是來自於地球和大自然。可見,民生在組成中的紛繁復雜。
現代化的房地產,雖然作為人的生存的必要條件,但是,他不是主要條件;他作為現代化經濟的做成部分,但是他不是民生的第一要素。而房地產的過度開發和建設,首先破壞了地球和大自然,進而嚴重的影響了經濟發展。人們的吃在房地產破壞下有了危機,人類的創造力和創造的物質財富必然出現危機,這個危機就是金融危機或者叫經濟危機。
在當今人類,除了吃是第一位,穿也很重要。有了吃的穿的,他就是露宿街頭或者以地為床,把他天當被,他也可以艱難生存,而他沒有了這兩樣東西,他就是住豪華的仙宮地闕,也只有餓死凍死!有了豐富的吃穿,他就是住帳篷住地洞心裡也充實。而帳篷的搭建和地洞的挖掘,也得在大自然中在地球上進行,所以,住很重要,但不能讓他在民生受到限制的條件下無限擴張。無限擴張的結果,就是讓民生死亡。
無論是17、18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還是新興的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擴張,都是以房地產為主威脅民生引發的經濟危機。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大量的圈地運動和大量的城市拆遷,讓許多農牧民流離失所,雖然用廠房和機器迎來了一個脫胎換骨工業化國家,但是從此以後也就埋下了禍根。這個禍根就是經濟危機!
筆者對世界歷史和世界發展史知之不多,對於引發的幾次世界金融危機也不甚了解,但是卻深知,正是由於為了所謂的國家強大和現代化,為了提高改善國民生活而從房地產入手,過度的開發建設破壞了國民賴以生存的環境、掏空了國民養命的經濟,所以,演化了這樣的經濟危機。
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的繁榮和安定,本來要求進一步改善國民生活是無可非議的,讓老百姓在吃穿不愁的環境中享受到居家的高尚幸福是應該的。只是,不應該的是在改善居住條件的時候,不應該忽略了要怎樣保障不愁吃穿的繁榮安定社會。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稱霸世界,展示自己在世界上的主宰地位,他們不惜一切的從房地產開發建設入手,拚命的用科技技術建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巨大投入的高樓,用以展示自己國家在一切領域的強大,為了這種強大,哪怕是於國計民生於不顧也要壓榨和吸干國民血汗!最後的結果是,國家外表上的強大展示了,硬體設施的強大展示了,而國家質量和硬體設施質量是否強大卻被掩飾了。這樣的掩飾,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最終終於敵不過民生吃飯的需求,激發了國內的金融危機。
這就是經濟危機,這就是由高科技發展和房地產開發惹起來的危機!
當今的世界,除了真正窮得連飯都吃不上的一些國家,很多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本來可以保證不存在經濟危機的。如果他們真的不是豬頭,有一雙看得見的眼睛,他們就可以看見,自己國家的老百姓住的地方雖然不行,但是他們還是勉強可以住下去,他們腰包里總還是有錢吃飯、上學和治病的。房子是可以買的,也可以暫時不買的,或者說國家應該讓他們買得起的。所以,他們不一定非要自己逼自己。但是國家不行了,世界上有好多國家在比拼。如果自己城市建設落後了,就會顯得自己不行,執政者顏面無光,毫無政績可言。於是,不管自己國情如何讓,經濟能力是否允許,都大興土木,超豪華建設樓堂館所。這樣的目的,一是向世界炫耀自己國家的美麗強大,二是炫耀執政者的偉大,三是炫耀國民的富足,其實不然,正是由於這樣的房地產開發,讓國家和人民陷進了水深火熱。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日本的金融危機也是由此產生的。長達十餘年的經濟低迷,讓日本人民受盡了苦難。但是,無獨有偶,我們作為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申辦奧運成功之際,並沒有對世界經濟發展有充分的調研,更沒有把當年日本經濟危機放在心上引以為戒,於是讓各地各部門大量圈地拆遷,讓農民無地可種無家可歸,讓市民無業可從無家可住,城市面貌改善了,高樓大廈修起了,可是國民待遇沒有了,一座座大山產生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堪重負的國力,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看一看中國各大中城市自奧運申辦以來的建築,看一看國民面對的一座座大山,看一看我們面臨的金融危機困境,我們還敢大言不慚的說,經濟危機不是房地產惹的禍嗎?這個禍,正是社會主義國家要根除的,但是,我們卻沒有制止和鏟除這個禍根,而是沿著資本主義遺留的禍根,順從資本主義貧富不均的路子,沿用資本主義寧願發生經濟危機也決不放棄過度開發房地產經濟在世界地位的名次,因而發生了今天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自1949年至今,世界上各國各地的金融危機發生過好多次,但是,他都沒有波及中國。雖然中國窮,城市建設落後,沒有規模的房地產大亨和大規模的開發,我們的國家卻很安定,人民卻很知足。那時我們有住房大山嗎,沒有!那時我們有漂亮的城市嗎,沒有!現在好了,我們有了漂亮的城市建設,有了展現國力的世界第一建築,可是,我們的國民什麼都沒有了,連生存的空間也感到了威脅,這是為什麼,這就是住房、教育、醫療、社保和春運五座大上橫在了大家面前!
因此,我們國家要扭轉這個局面,徹底走出這次金融危機的困境,就必須忍痛割愛,垮掉房地產,救民生於水深火熱之中!只有垮掉了房地產,貪污腐敗不攻自破,官員財產申報有序進行,我們就贏得了治理經濟危機的時間。
我們作為大國、窮國,我們作為世界上唯一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就應該吸取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訓,不走過度發展高科技工業技術和過度開放開發房地產的老路,不走一切掏空國力消耗國民財富的老路,我們就有能力有權力向全世界展示我們的特色,展示我們實實在在的強大。我們就能避免今後周而復始的經濟危機,我們就能邁過資本主義靠剝削發達讓貧富差距不能縮小的坎,我們就能真正的強大。
這種強大,就叫民生工程!

⑨ 為什麼房地產泡沫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一是吞噬其他行業資金二是壓制消費能力

⑩ 房地產泡沫破裂對國家和人民有什麼影響人民如何消除這種不利影響

這個問題很難說的很全面,其實主要問題是,房地產泡沫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先回答這個問題。
建議你看一下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日本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
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因此隨著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注意,日本在失去的十年的背景和中國現階段的情況極為類似。危機發生前,日本的GDP已經超過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中國差不多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日本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由於大量的國際資本湧入日本,即所謂的「熱錢」,熱錢大量流入了日本的股市和房地產,(和中國很類似吧),但是日本危機發生後,大量的國際熱錢撤出日本,導致日元在強勢升值後快速貶值,日本經濟陷入長期的衰退。
簡單的說,房地產泡沫將導致:
1、消費被大量抑制。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突出,威脅社會穩定。
2、大量生產資金湧入股市和房地產,實業投資嚴重不足,就業受到影響,失業率上升。
3、最嚴重的就是,當外資進入中國的時候,人民幣為了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需要相應的資金量,當外資大量撤出中國的時候,人民幣將急劇貶值,導致嚴重通貨膨脹,最終導致經濟衰退。(在深圳,以2008年的數據為例,全國有三分之一的現金投放在深圳,最後流向哪裡不言而喻吧!)
怎麼消除這種影響,坦白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只能盡可能的減少損失,主要在幾個方面:
1、減少股市、不動產方面的投資
2、盡量購買黃金現貨作為長期投資,比如現在中金公司的金條(不是做廣告啊),我從02年開始投資,基本上年收益可以做到7%。
3、儲藏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和常備葯品。
4、將部分現金更換成美元或者英鎊,減少損失,我建議你,現在聯系匯率是6.7左右,估計很難守得住,在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可以備換一些。最好不要存在銀行里。
5、盡量避免購買長期的國債和儲蓄產品,一定要購房盡量以貸款形式,選擇
周期較長的產品。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房價5年之內,會有一個變化的,呵呵!我們畢竟處在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呵呵!祝你愉快!

閱讀全文

與房地產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