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看好大同市的未來發展潛力嗎
我還是很看好的,雖然煤炭行業不行了,但大同也可以發展旅遊業。
B. 山西大同發展前景好嗎全國范圍內算是幾線城市
大同現在在改進道路啊。
昨兒去俺同學家結果路修的俺這個本地人都專迷路了= =
比起大城市屬差距當然還是有的,這里生活節奏比較慢,俺呆慣了去了北京還真適應不了
以上我說的是市區
至於左雲,我也沒去過,但那是個縣城。。恩,就是縣城- -
C. 山西大同廣靈的經濟發展怎麼樣
廣靈的消費不是很高! 居民們都到了一個穩定的小康生活
D. 改革開放30年山西大同變化的論文
改革開放30年,共和國經歷著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轉型,作為共和國戰略布局上的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大同市經歷著一個從不願意轉型、排斥轉型到被迫轉型、主動轉型的痛苦過程。 開放之初的10年,大同主體社會結構系統沐浴在計劃經濟的輝煌之光里。地方煤礦「有水快流」;共和國的巨子——大同礦務局因煤炭產量能夠突破3000萬噸,歡騰不已。煤炭產量占據重要位置,轉型提不到認識上。但當市場的浪花在沿海揚起之際,一些行業自然會受到沖擊。這10年當中,大同的餐飲業如旭日東升,走在了全省甚至在全國也是前列。緊隨其後的商業系統同樣在市場化的路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中間10年,面對的是煤價從一點點放開到1994年全部放開的一個不適應的過程,面對的是煤炭市場疲軟帶來的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而大同市在1993年進行的雁同合並使得發展思路轉到了「城鄉對接」——「城市帶動農村」之路上。經濟結構中,煤炭仍占據著80%以上的份額。國有企業支撐著大同市的經濟。但煤炭市場的下滑,使得大同市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市委適時提出了「第二次創業」的構想,以帶動全市人民重新打造新的支撐產業。1997年,黨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同市的幹部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大同市委、市政府決定:「著力開發非煤產業,全面推進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從煤到非煤,政府著力幫扶非煤企業做大做強,冶金、建材、化工、輕工、醫葯等行業均在政府的扶持之列。 後10年,大同經濟轉型速度加快。各屆市委、市政府不斷以「重振大同雄風」「奮力趕超,重振雄風」等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目標。煤炭的洗選業、深加工以及煤的轉化,煤電一體化等得到大發展,醫葯產業突出發展,機械加工業日趨做大做強。從優秀旅遊城市的掛牌到雲岡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再到連續八屆的雲岡·恆山旅遊節,廣大幹部群眾從排斥轉型到被動轉型再到主動轉型在思想和行動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在2006年9月召開的市黨代會上,他們首次把「資源型城市轉型」這一需要加快推進的經濟命題作為大會主題。今年市委全會提出「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發展思路,從「黑色」到「綠色」,因為自覺轉型帶來理性的覺醒。今年一場以挖掘大同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化價值為重拳的「城建之風」把大同人的觀念帶入了一個新的境地。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會長安大鈞說:「城建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成績令人興奮,但有形的背後還有無形的變化:那就是許多大同人文化意識的覺醒,這是最為可貴的。從「論煤」到「論文化」,這是大同人最大的轉型啟動「功能鍵」了!(高劍艾) 煤都轉型綠色崛起 醫葯:半壁江山 回憶改革開放初期,曾擔任過大同利群制葯廠廠長助理的許力說:「那時大同就有名揚全國的葯廠,像利群、星火、一葯、二葯,各家也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當時有『南有白雲,北有利群』稱頌」。 1995年,國家頒布實施《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對葯品生產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入,政策的逐步完善,也為大同醫葯形成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機遇,發展、壯大、創新,一輪接一輪的不斷升級,實現了大同醫葯業的騰飛。2006年佔全省醫葯工業總產值44%。2007年醫葯工業總產值19.4億元,利稅達2億元。 大同開發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童進璧介紹說,建區16年,制葯業一直是園區的「閃光點」,制葯工業已成為大同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占據全省的 「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大同開發區醫葯工業園區醫葯工業產值已實現15.83億元,有1510個品種。目前,已有1家企業經省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家正在申報,威奇達葯業的「生物和醫葯技術領域大宗發酵產品的先進發酵工藝技術」被科學技術部認定為「十一五」863重點項目之一。園區內的醫葯企業已實現由線性發展向環性發展的產業變遷。楊曉明 美食:香飄雲城 大同的餐飲業,自改革開放至今,經歷了歷史性,跨越式的巨變。 大同市餐飲業協會秘書長柴渝雨說:「上世紀70年代末,大同市的餐飲業還是計劃經濟體制的運作模式,30多家國營飯店一統天下;80年代後期,餐飲市場開始向民營企業開放,大型民營飯店開始崛起,先後有紅旗、永和、昆侖等飯店;90年代以後,餐飲業出現向經營規模、服務理念等方面迅猛拓展競爭。飯店、酒店風起雲涌。截至目前,全市飯店有2000多家,其中,大中型的有100多家,一次性接納千人就餐的就達30多家。雲岡國際酒店副總經理李政說,現在大眾消費已成為餐飲消費的主流。婚宴、生日宴、圓鎖宴、節假日、休閑消費,已成為餐飲市場中的新亮點;今年預定明年的年餐已不再是新聞。據統計,2008年1至9月全市餐飲業月均零售額已達到23126.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88%。張雁林 旅遊:大變遷 「30年來,大同不斷改善旅遊產業發展環境,強化旅遊行業監管,促進全市旅遊業走上了一條持續健康的又好又快發展之路。今天,大同旅遊業正在走上城鄉旅遊良性互動、區域特色旅遊協調發展、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並重、旅遊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舉的旅遊產業發展新路子。」談及旅遊發展,大同市副市長冀明德興致勃勃。 大同旅遊業是上世紀70年代末,以開發國際旅遊為先導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1977-1986年的10年間,接待海外遊客近10萬人次。1986年,成立大同市旅遊局,旅遊業逐漸由單純外事接待型向經濟產業型轉變。進入90年代,旅遊業已成為大同市第三產業的帶頭行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2000年,開始舉辦第一屆中國大同雲岡旅遊節。2001年,大同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雲岡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雲岡石窟和恆山風景區相繼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7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933.38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63.3億元人民幣,大同市旅遊局局長張佃生說:「目前,大同市初步形成要素市場基本配套的旅遊產業體系,旅遊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亮點。」(李化民 賈天瑞) 煤炭:大變革 知道大同的人往往都是從了解大同的煤炭開始的。無論是煤炭儲量、產量、運量均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故享有 「煤都」之稱。但「刨下坑,挖出煤,賣來錢」的初淺印象始終停留在不少不了解大同人的概念中。而當2008北京奧運聖火在大同傳遞時,現代化的礦井和新時代煤礦工人的風貌,卻給了世人一個全新的認識。「轉型發展,綠色崛起」,圍繞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三十年改革開放,大同煤演義的前世今生,已讓世人嘆為觀止。 王興德,三十年前的一位普通下井工人,他說:「當時的煤礦都是國有煤礦,計劃經濟下,煤炭統分統配,工人計分計時,煤礦工人打眼放炮,收入低、風險大,下煤窯是件沒人願意乾的營生,工人多數是我這樣的農民出生。如今,當煤礦工人,大學生還要考試,全部機械化作業,一個礦一年的產量是過去十個礦十年的產量。」談及變化,老人感慨萬千。 塔山煤礦是近幾年大同市新建起的現代化煤礦之一。說是煤礦,其實配套的有坑口電廠,洗煤廠,發運站,建材廠等,整個一個循環經濟園區模式。礦上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礦的年生產能力是1500萬噸,但一線的生產人員全部加起來不到700人,由於現代化程度高,人們可以開著汽車直接到達井底工作面。而且按照循環經濟的模式,煤漿、矸石、灰渣全部被有效利用,光煤炭以外的附加值就可創造利潤數千萬元。煤矸石除大部分用於發電外,一些品質好的被做成了工藝品,遠銷國內外,市場十分看好。廢棄的採煤巷道和採煤抽出來的廢水同樣是寶。晉華宮礦開發出的 「井下探迷游」及煤礦廢水改建的十里河風景區與雲岡石窟交相呼應,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以煤為媒,做強煤炭產業鏈,以煤不唯煤,做大相關產業鏈」,大同市引進開工的上億元項目,近三年來就有20多個,特別是一大批電力、機械、煤化工項目的投產達效,煤炭的三十年蛻變迎來的是一次次漂亮轉身,煥發出的是不竭青春活力!
E. 「煤都」大同的縣級市中哪些發展得比較好呢
說到山西大同,這可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首先這里是大名鼎鼎的“煤都”,憑借著優越的煤炭資源在國內聲名大振,同時這里還是傳說中的“北方鎖鑰”,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山西河北和內蒙的交通要道上而得名。
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來到大同市,看看這座歷史文化悠久交通發達便利的潛力之城中的三個縣,他們當中誰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呢?
小編說了這么多,你認為這三個區縣是不是十分厲害呢,它們能否有源源不絕的動力推動大同市的持續發展呢,你認為誰的發展潛力能更勝一籌呢?快來留下你的寶貴意見吧。
F. 對於大同的城市規劃有什麼意見就此寫一篇論文
你好
大同是歷史文化名城,是重要的能源城市,是山西省北部的中心城市——這就是剛剛被國務院批準的《大同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下稱《總體規劃》)為我們確定的今後15年大同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定位。
大同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正醞釀著新的發展激情,將顯現出不竭的活力,有了新的方向,有了新的路徑,大同崛起的又一個春天就要來到了。
歷史文化名城是
大同的標志性品牌
大同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三代京華、兩朝重鎮」,是大同城的真實寫照。大同擁有幾千年來歷史文化發展的豐富遺存,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因此,《總體規劃》確定大同應著力開發旅遊業,打造大同市極具競爭力的產業品牌。
從歷史文化名城的角度, 「城」的旅遊系統建設概念將會著重突出。以城的歷史軸線展現大同從起源到發展的清晰脈絡,向深處挖掘展現大同歷史文化內涵;以城為空間概念整合旅遊資源,變目前獨立、分散的景點為有機一體的大系統,大幅度地提高大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以城為新的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通過系統的建設形成「平城歷史風貌城區」這一整體,為大同創造新的面向世界的旅遊資源。
依託能源工業優勢
建設新的加工工業
礦產與能源的優勢支撐著大同,並確定了大同在華北地區的重要位置。煤炭工業對大同市經濟增長的貢獻舉足輕重,但煤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也非常突出,經濟發展的代價很大,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轉變。大同已經向集約發展、內涵發展、綠色發展、綜合高效發展、和諧文明發展的新路子邁進,從而實現從煤炭資源大市向煤炭工業大市的轉變。
《總體規劃》在定位中強調,應依託大同幾十年來營造出的能源工業的支柱優勢並結合目前宏觀產業政策和市場情況加以利用和轉化。簡單地說就是從「開采——輸出」的模式,轉化為「開采——加工」的模式,從全程污染的工業類型,通過技術改造等途徑,向清潔能源生產目標轉化,從而為大同豐富的礦產資源尋求新的出路。
晉北的中心城市
大同地處山西省北端,位於京津冀北都市圈是我國第三個大型都市群——即 「大北京地區」。眾所周知,山西省的重要城市大多數集中在南部,北部僅有大同,在太原對省域中部形成帶動和促進作用的形勢下,北部經濟發展的龍頭非大同莫屬。大同處於北京、呼和浩特、太原構成的三角形結構中心,特別是三個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系主要通過大同,因而大同是這一地區的交通樞紐。
「大同」和「煤都」,不論是小學的地理書,還是任何一篇介紹大同的文章,這兩個詞總是會一起出現。煤是大同的寶,卻也是大同揮之不去的痛「煤都」稱號掩蓋了大同最有生命力的一面——由區位帶來的經濟活力更具有可持續性。正因為這個原因,在《總體規劃》的城市定位中,引入「經營城市」理念,把「晉北部的中心城市」這樣的概念提到了城市的發展日程中。
《總體規劃》確定了大同主城區「一主兩副,扇形組團」型的城市空間結構,即以城區為核心,以御東區和口泉區為側翼,形成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區組團,每個組團規模適度、功能特點不同,共同構成大同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區域。
歷史名城、能源重鎮、晉北中心,概括了大同未來的一切。15年後,當我們置身於新大同的大街上時,感受到的是一個古老與現代並存,城鄉發展、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的北方雄鎮。
G. 山西大同市經濟與發展狀況怎樣
大同經濟主要是煤炭(同煤集團)、電力(各熱電廠)、重型機械(428、大齒等)內,農村主要容以經濟作物、本地雜糧為主,如黍子、小米等,其中經濟作物主要有本地果樹:如巨樂哈密杏。另外牧業也有比較大的規模!比較發達的主要是城區,郊區中南郊區比較不錯!
H. 山西大同市是個什麼樣的城市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和教育好嗎
大同市貌似還算不上大城市,只是三線城市而已,現在正在大搞建設,屬於一座建設中的城市,現在還有活力。力摘污染「黑帽子」,目前環境污染程度有所降低,中學有:大同市一中,市二中,市三中,同煤一中,同煤二中
I. 山西大同市的經濟環境有提升嗎
山西省可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省份,曾經煤炭資源鼎盛的時期這里的經濟水平居高不下,有錢的煤老闆遍地都是,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達到了人生的巔峰。而今能源產業逐漸凋零的今天,山西省的經濟實力便大大不如從前了,就連省會太原市也淪落為一座平平無奇的二線城市。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進程,山西省不得不走起了可持續發展的路線,慢慢地將本土的產業一步步升級和轉型,在早些年積累起來的經濟基礎上逐步改良支柱行業,雖然需要一些時間,但依舊值得人們期待。
大同市就依託於這些優勢,加上當地發達便利的交通,一度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下一座二線城市。你認為大同的晉升有希望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它未來的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