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和美國的影響比較
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
可以依靠合理的經濟手段和政策把影響降至最低,但是很難,因為有太多的不可預測性。再說,目前中國的通脹問題已經持續了快1年了,還無法解決,因為什麼,最先的原因就是成本性通貨膨脹所帶起來了,而成本為什麼高?還不是因為石油價格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一直處於高價位么。那麼為什麼石油價格會高,就是因為美元貶值所直接影響的,而美元正是因為06年開始的次貸危機開始後,為了轉移自己的壓力到全球,所以政府實施弱美元政策,而美元貶值後,除了石油,其他與美元掛鉤的大宗商品的交易價格都在上漲,而後推動了成本的提高,引起了通貨膨脹。。所以,從這個問題就能看出,中國在全球經濟滯緩的前提下,無法獨善其身。此外,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國,美國經濟不好,勢必影響中國的出口業,而美元不斷下跌,人民幣不斷升值,導致了很多中國南部特別是廣東江浙一帶的製造商倒閉或者減產,特別是中小製造加工商,因為過去都是靠著人民幣便宜,才換來的貿易上的競爭力,現在人民幣升值,美國進口減少後,這點競爭力盪然無存,所以全都倒閉了。而之後帶來的社會問題,比如失業,保險,工資等等,都是美國經濟危機的連帶後果。。。
美國從次貸危機爆發後,就指明了,要讓所有的國家都受到次貸的影響,轉移自己的債務危機,所以才實施弱美元政策,中國很難躲過去,而且已經受到影響了。。。
B. 全球經濟危機對美國的影響有哪些
全球經濟危機到來時,美國總統胡佛完全沒有思想准備。他否認危機的嚴重性,繼續奉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確信自行調節市場和自由放任的政策足以使美國走出危機的泥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胡佛盼望的經濟好轉形勢不僅沒有到來,反而危機越來越嚴重,致使人民群眾的不滿情緒蔓延。在這種情況下,胡佛政府雖然採取了局部的反危機措施,但收效不大,形勢仍然不斷惡化。
「100美元可以買下這輛車。在股市上喪失一切,急需現鈔。」這是紐約金融危機帶來的結果。
經濟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會觸發政治危機。從1931年春起,美國的進步組織多次舉行了向各州首府施加壓力的飢餓進軍。胡佛政府所面臨的一次最嚴重的政治危機,是1932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業退伍軍人向華盛頓的進軍。這次進軍最初是由俄勒岡州波德倫市的200名失業退伍軍人發起的,在他們橫貫大陸遊行到華盛頓向國會請願的進程中,受到了成千上萬美國平民的熱烈歡迎。到6月,已有2萬多名退伍軍人涌進了華盛頓。他們要求國會立即償付退伍軍人福利金。
1932年7月28日,胡佛總統下令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及其助手艾森豪威爾指揮騎兵隊和坦克隊、機槍隊、步兵沖散了退伍軍人攆出了華盛頓。但是,全國此起彼伏的反飢餓斗爭並未因此而平息,相反越演越烈。工農運動此起彼伏,給美國的政局帶來極大的沖擊。
C. 金融危機對美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顛覆性的!
美國的危機造成了全球性的經濟蕭條。
而以價格為主回導的附加價值低的大答量過剩的中國產品將面臨巨大的考驗。
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准備過冬」,「有60-70%的中小企業將會死去」,活下去已成為中小企業最大的奢望。
全球經濟將會有一次大的洗牌。
希望採納
D. 美國的經濟危機會對他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現在,美國經濟危機正在迅速爆發中。美國的房市正在雪崩,金融業航母一艘一艘地在沉沒,股市大幅下挫,美國控制的石油等戰略物資的期貨價格正在快速回落,失業正象瘟疫一樣在蔓延。這些都表明美國經濟正在遭遇一次嚴重的大危機。雖然歷史上,美國也曾多次發生過經濟危機,但是這次危機顯然不同於以往歷次危機,前美國經濟舵手格林斯潘認為這次危機甚至超過了1929年的大危機。它給世界其他各國和地區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十分明顯。
長期以來,中國和美國在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發展過程中,在比較優勢經濟理論的指導下,逐漸形成了中國居於生產低端、美國居於生產高端的國際分工格局。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多由中國生產,而高科技方面的產品和服務,則由美國生產。這種格局如果是在一個正常的市場貿易秩序下,也沒有什麼。但是假如增加進另外一些因素,就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這些因素就是各國的貿易政策。長期以來,中國鼓勵對外貿易,採取了出口退稅、出口補貼、維持低勞動成本等措施,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出口產品的出口價低於其正常的市場價,甚至低於成本價,比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襯衫1美元一件,以及中國產品到處被控低價傾銷就是很好的證明。
這樣低價出口無異於白白送給人家東西,其實際是用中國的資源、勞動力來養著別國人,用中國的稅收來補貼別國人。由於中美貿易在中國出口中所佔比重極大,因此,美國是這一割肉喂鷹式的外貿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粗略算一下,中國外匯儲備現在實有約1.5萬億美元,就算其中1萬億是和美國貿易所得,由於這1萬億的產品其正常市場價當在三四五倍甚至六七八九十倍以上,以五倍算,這1萬億美元的產品實際價值當為5萬億,就是說,為了積累這1萬億,中國白白送了美國4萬億美元。這4萬億全是中國的稅收、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支撐著的。美國有了這4萬億後,原來用於生產這些產值的資本就必然轉而之他,不再投資於生產這些產品了。到哪裡去了呢?投資或投機了。
投資或投機的去處,主要是房地產。所以這些年美國的房地產異常火爆,帶動相關的金融服務業也異常增長。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就是這種格局和發展狀況。但是現在變了。一切都變了。變化的起點在於中國以人為本新政的實行。
中國政府迫於國際國內各種壓力,在長期的放血式發展後,終於被迫回頭解決積累下的虛症了。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了,新勞動合同法出台,社會保障擴大,出口退稅大幅減少,出口補貼被逐步取消,環境保護日益增強,資源節約控制不斷嚴厲。這樣做的結果是一切產品的成本都上升了。尤其是出口產品的成本直線上升了。結果,出品商不能再繼續過去那樣低成本的出口了。也就是說,中國不再這樣大手筆地幾萬億美元送人了,同樣,美國也就不再能享受這樣免費的大餐了。這樣的一個轉變,即中國出口產品價格的急升,在美國會激起什麼後果?這數以萬億計的產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不大,美國人不能說不要就不要,美國人節衣縮食也沒法避免不買。買就得承擔上升的成本,就得多付錢。而美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收入是相對固定的。美國人有兩條路,一是多發美元,但這必然造成通貨膨脹,這一招也試過了,美國人顯然不能承受這一後果,目前尚處於有限的放棄中。二是削減開支。美國人必須削減其他方面的開支,來填補這一方面開支的增加。現在主要是這一招。但這會使美國人在其他方面的開支急劇收縮,這必然帶來其他消費和投資或投機的減少,從而引發經濟危機。因為,這必然導致生產的萎縮。從實際來看,首先削減的,必然是過去普遍高消費的領域。房地產正是美國人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普遍高消費的領域,這一領域的投機與投資的異常火爆有目共睹。削減這方面的開支的方式,主要是放棄這方面的開支,這就意味著購房付款的資金鏈的斷裂。這直接導致美國房市的衰退,房地美、房利美的坍塌就是明證。這就是為什麼衰退會首先出現在房地產業的原因所在。而這又直接拖累到依靠美國房市投機與投資大發其財的美國金融業,使其財務狀況迅速惡化,不斷沉沒的金融航母就是明證。由於金融航母之間的緊密聯系,這又將引起其他領域新一輪的沉船事件發生,直到蔓延到整個經濟領域,形成美國的經濟危機。
E. 美國第一次經濟危機對美國社會的影響
①金融、貨幣和信用危機;②工農業生產遭到巨大損失倒退;③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急劇下降;④國民收入減少,貧富懸殊加劇,階級矛盾尖銳;⑤美國社會出現全面危機。 美國羅斯福的新政整頓銀行業、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恢復工農業生產、保護勞工權利,制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規定和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使得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有了更加穩定和更加快速的發展。這種完善後的金融體系最終為美國鋪好了通往世界頂端的道路。
F. 經濟危機對美國造成哪些重大危害
一、經濟下滑。從29年中期,美國主要產品的產量開始下降,部分工廠開專工不足,工人失業現象開始增加屬,國民收入下降,消費不足,消費指數在經濟危機期間逐下降,GDP年年負增長,1929年到1933年的美國GDP分別為:314,285,263,226,222 (億美元)
二、股市崩潰的波及效應。1929年6月到1933年6月間,美國股市暴跌85%。其中商業銀行在其中是受到極大沖擊,在股市的崩潰前,銀行大部分資產證券資產,流動性不足,而居民在經濟不景氣之時,急需錢過活,部分小銀行開使無法及時應對儲戶的提現,小銀行的危機開始波及到大銀行直至整個金融系統,銀行面對擠兌只能破產,在此期間關閉的銀行達幾千家之巨!
三、奇高失業率。在29年到33年GNP下降30%,失業率從4%增長到33%。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由於銀行破產,美國百姓一生積蓄變為零,再加上失業,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四、投資不足。凈投資是負增長,也就是投資年年下降。不僅如此,還表現為原有投資結束,如工廠關閉,機器閑置,原料堆放在倉庫老化,發霉,等等。
G. 美國70年代經濟危機的影響(對美國,中國,蘇聯等)
1.對中國的影響:
70年代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時期,對外還是比較封閉的版,權基本不受影響;
2.對蘇聯的影響:
蘇聯當時修正主義盛行,但蘇聯是計劃經濟,也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
3.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經濟陷入困境。從1973年12月持續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業生產下降了15.1%,1974年消費物價上漲11.4%,1975年上漲11%。
70年代的經濟危機,起源於石油危機,是產油國為擺脫經濟大國的控制,歐佩克集體提高油價所致。
H. 2008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
當前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未來經濟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需要密切關注三個方面:
一是要密切關注對吸引外資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783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達到744億美元。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流動性的減少,估計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會產生一些影響。
二是需要關注對出口增長的影響。出口的快速增長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且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也相當高,2007年已經達到37.5%,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速減緩明顯,這仍將對我國出口產生較大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個百分點。
三是需要關注對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的影響。投資者進行投資,消費者進行消費,往往都是建立在對未來信心的投資和消費的基礎之上,世界金融危機已嚴重打擊了世界經濟各國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我們國家也不例外。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們國家有抵禦這一影響的能力,有抵禦這一影響的基礎和空間,首先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積累的財富和奠定的基礎;二是有國內較高的儲蓄率,資金來源穩定、豐富、充裕;三是內需潛力較大,擴大內需的空間較為廣闊;四是出口結構仍有拓展的餘地,廣交會就顯示出一些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對非洲的有較大的潛力,資源型國家經濟增長仍還在加快;五是政策操作空間還比較大,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政策、產業政策,都有較多的餘地。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優勢,增強我們克服困難和挑戰的信心,在政策上要採取積極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
I. 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對美國有何影響
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對美國的影響是巨大的,主要包括經濟增速大幅度降低甚至部分地區出現經濟倒退的現象、失業率飆升,工人大量失業、社會動盪,政局不穩、與鄰國關系緊張等。
經濟危機導致失業人數增多,進而導致社會治安變差,影響社會穩定。在疫情期間,由於美國政府對疫情的不重視,導致疫情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范圍內蔓延。由疫情影響的美國全國大范圍的失業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口問題,貧富差距拉大,窮人福利問題在整個社會爆發,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
疫情影響下美國通過了很多地區保護性法令,反全球化潮流,激起世界其他國家的嚴重不滿。近年來,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霸權地位受到挑戰,越來越多的新興國家推動世界走向多極化。尤其是這次疫情期間,美國政府的不作為導致了疫情的蔓延,相反世界其他國家例如中國在疫情治理方面表現出大國責任擔當,然而卻受到了美國的指責和詆毀,導致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關系緊張。
J. 1973到1975經濟危機對美國的影響
1973-1975年:二戰後世界第二次經濟危機 日本應對最得力
經歷了60年代的「繁榮」期後,資本主義世界於1973-1975年爆發了一場嚴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是由中東石油戰爭爆發所引起的。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幾乎同時在1973年12月爆發經濟危機,又在1975年春或夏走出危機。
這是戰後最嚴重、最深刻的經濟危機,美國也受到很大波及。七十年代開始,由於巨額財政赤字和信用的擴張,加速通貨膨脹的飛躍發展,滯脹成為困擾美國經濟、政治的最嚴重的問題。1973年10月,在能源危機的沖擊下,美國爆發了戰後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在危機發生一年之後的1974年12月,美國汽車工業下降幅度高達32%,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比危機前的最高點下跌近一半,1975年第一季度,美國通貨膨脹率達到12%,國民生產總值下降達10%以上,失業率達到8.3%,經濟形勢惡化,直到1976年才緩慢回升。
日本受危機的打擊更嚴重。因為日本的石油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石油價格暴漲後,不但國內需求萎縮,而且國際收支出現困難。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下降了20.6%,超過其他主要工業國。紡織、造船、汽車、鋼鐵、建築等主要工業部門生產均大幅下降。1974年,日本企業倒閉數創戰後最高記錄,達11738 家,倒閉企業的負債總額比1973年高88%。1975年倒閉企業超過1.3萬家,刷新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