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市和實體經濟的關系企業ipo融到錢後二級市場的錢是不是不管怎麼漲都和企業沒有關系
實體經濟與股市的關系很像商品與價格的關系,即本質與外顯。通常實體經濟向版好則股市也會有所起色權(當然,由於股市的波動特點,股價並不會與實體經濟走勢完全一致)。
上市企業從股市中賺錢的方法可以分為顯性和隱性兩類。
1.顯性:公司在上市的過程中會通過IPO從眾多股東處募集大量資金用以輔助企業發展。公司還可以通過增發的手段增加募集資金的數額。公司還可以通過出售部分股權的形式獲得更多的可利用資產。
2.隱性:公司上市本身就是實力的證明,對公司的經營起到無形的支持作用。公司上市的過程則具有強大的廣告效應。公司股票的持有者們無疑會成為公司產品的義務宣傳員。
因此,企業融到錢之後,也還是希望自己的股票上漲的好。
Ⅱ 股票與股權的區別
區別:
1、收益來源:股票,買賣差價;股權,企業分紅。
2、介入時間:股票,專企業成熟期屬;股權,企業發展初期。
3、介入地點:股票,證券交易所;股權,股權交易所。
4、介入成本:股票,股權價值+風險溢價,成本較高;股權,近乎股權實際價值,成本較低。
5、價格波動:股票,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大;股權,受市場波動小。
6、持有時間:股票,短期投資;股權是中長期投資。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
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大陸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
Ⅲ 金融危機是什麼意思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3)二級市場影響實體經濟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直接沖擊到個人的生活。通貨膨脹、企業倒閉、經濟困境降低了人們的支付能力,這不僅使得還不起房貸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許多人的生活質量。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普通美國人抱怨,連日常開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縮減。
固定匯率可使得對外貿易過程減少匯率風險,促進貿易的發展。如果國外游資大量進入國內,就需要兌換本國貨幣,這樣央行需要使用增加增加本國貨幣。此時導致本國貨幣供給增加,因此出現貶值傾向。此時國內貨幣爭相兌換國外貨幣,增加貶值傾向。
依次循環,導致大量資本外逃。如果國內的外匯儲備不足,最後可能導致央行無法幫國內貨幣兌換國外貨幣。此時只能實行浮動匯率。結果就是本幣大幅貶值,對外貿易成本增加,導致外貿企業倒閉,失業增加,最後使得經濟衰退。泰國就是這個原理,香港由於大陸的支持,沒有出現港幣貶值,維持了社會的穩定,經濟受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