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民營經濟蘇州快速發展

民營經濟蘇州快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17 04:28:44

A. 蘇州的發展趨勢

蘇州在省內的經濟領先十年八年內不會有所改變,但是放到長三角來講,就真的永遠只能老二了,這還是建立在數據層面能和杭州並列的基礎上,經常往返於蘇杭之間,這個大背景下蘇州的競爭力還是弱於杭州,這一點我必須承認。

綜合來講,蘇州兼帶著一部分上海的速度和成都的氣質,但又沒辦法從這兩個層面真正比得上這兩座城市。有人說上海產業飽和人才飽和什麼的,務實的說,趨勢和個人的關聯是不是大過 現實和個人 的關聯,一目瞭然,沒有到跺跺腳能影響一個行業的地步,少談趨勢,空談誤己,立足當下,著眼趨勢就行了。

要說蘇州有什麼好的地方,總結一點我覺得這里是一個真正能留得住人的城市,低矮的古城區和高樓大廈之間只間隔一個高架,很多時候外地來的朋友沒辦法理解蘇州所謂的市中心概念,作為一個蘇州人我都講不清市中心在哪,但這也正是蘇州有魅力的地方,同一個城市你可以選擇好幾種不同的生活環境及狀態。

短時間內蘇州作為地級市的GDP怪獸地位無法撼動,物價講真的在經濟排行面前不算高,房價這幾年是守不住腳了,但上班路上多花半小時選擇可以更多。

一個城市的發展趨勢肯定不是看個五年十年就能對個人有多大影響的,如果你是省內人,自己也有能力,那我給你建議留在蘇州,省內最好,沒有之一。

如果你是外省人,那要看看自己的專業在哪個方向,是不是和蘇州的產業結構能契合,在這里有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和創業環境,蘇州的民營經濟很發達,紡織業、光伏產業等都是很強的,近幾年政府大力在拓展高新技術上的產業布局,納米產業、新材料等領域發展也很好。

B. 蘇州的發展帶來了什麼機會

外企多,出現了多的高級打工族

C. 我省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哪些重要因素

(1)我省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哪些重要因素?
①堅持改革開放,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回作;②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對外宣傳,大量招商引資;③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出台對民營經濟的優惠、扶持和幫助等相關政策;等等。

D. 我想請問蘇州經濟發展狀況的概述

經濟發展再創新業績。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5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7.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9.6億元,增長28.8%,剔除出口退稅等因素後增長4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54.8億元,增長10.3%。農業獲得全面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117.7萬噸,增長 4.4%。深化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建設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批發市場和儲備體系,糧食供應得到有效保障。全力抗禦禽流感疫情,確保了畜牧業穩步發展。水產、蔬菜、蠶桑、園藝等實現增產增收。農產品質量建設扎實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總數保持全省第一。工業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36.4%,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分別增長35.5%和30.5%。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7%,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蘇州被列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優勢顯現,沿江基礎產業帶正在崛起,市屬工業企業「退城進區」工作開局良好。新增中國馳名商標6 件、中國名牌產品5個。著力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5%。加大旅遊精品戰略實施力度,旅遊總收入增長42.4%。環太湖地區成為旅遊、休閑、度假產業發展的新亮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8%,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現代物流業快速成長,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園、蘇高新物流園等專業物流園區加快建設,蘇州港貨物吞吐量增長44.2%。年末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長21.1%和24%,全年保費收入增長11.4%。房地產、郵政通信、信息咨詢、中介服務、會展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大力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私營個體經濟上交稅收、完成投資分別佔全市總量的27.3% 和28.9%,比上年提高1.6個和5.4個百分點。

E. 什麼是蘇州模式蘇州模式是靠什麼發展起來的,自由的市場經濟,民營企業還是國家的重點扶持

蘇州模式按我個人理解是典型是蘇南外資經濟模式。
中外合作吸引外資-蘇州地方內提供土地-國家提供政容策優惠-引來廉價勞動力,
出口或內銷產品-污染當地環境-投資方賺取利潤-當地ZF獲取豐厚稅收-再投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就業崗位。
我認為每環都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的民營經濟同樣異常強大!
如果說崑山是台資主導的話,吳江就是民營的天下。

我國體制決定了最終目標是消滅私有制,國家不會大力扶持民企。

F. 蘇州近幾年為什麼發展的快

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

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蘇州波瀾壯闊進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建設史,是振奮精神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的奮斗史,更是轟轟烈烈繼續在高平台上加快發展的發展史。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一組組擲地有聲的數字,令人振奮,令人自豪。細細地解讀這些數據,可以真實具體地展示蘇州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可以深刻地領悟蘇州率先發展的時代風采。

GDP居全國第五位

「十五」時期,是蘇州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連續跨越大台階的五年。繼2002年、2004年蘇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跨越2000億元和3000億元的台階後,2005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6億元,在總量上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66766元,摺合人均超過8000美元。短短五年,GDP連續跨越三個千億元級的大關,年均增長15.5%%,增速比「九五」時期高出3.9個百分點。GDP列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之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5位,比2000年提升了2個位次。

工業總產值居全國第二位

「十五」時期,蘇州以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方略,抓住國際製造業轉移的大好時機,積極加強「三帶」(即沿滬寧線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沿長江的基礎產業帶和沿滬浙的配套製造業產業帶)建設;大力推進「兩個」計劃(即「IT產業倍增計劃」和發展規模企業「220計劃」),努力打造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2005年,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79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31.1%%;總量繼續擴大,工業生產總值跨過萬億元大關,達1212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908億元,五年間年均分別增長27.3%%和32.8%%。蘇州的工業總產值列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之後,位居全國第2位,比2000年提升了4個位次,蘇州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

實際利用外資居全國第二位

五年來,蘇州緊緊抓住中國加入WTO等有利機遇,主動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堅持把開放型經濟作為第一性經濟來抓,堅持把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著力加快5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開發區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和功能的提升,促進全市開放型經濟在較高平台上實現量增質升。「十五」時期,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107家在蘇州投資,累計注冊外資57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98億美元,分別為「九五」時期5倍和2.6倍。2005年,全市(按原口徑統計)實際利用外資60億美元,僅次於上海位居全國第2位。

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三位

五年來,蘇州積極推進進出口主體、產品、市場和方式的多元化,重視推進大通關和口岸建設,促進進出口貿易繼續高位增長。「十五」時期,蘇州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年均增幅雙雙達到47%%以上。特別是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其中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9.5%%上升到2005年的81.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提高了27.5個百分點。2005年,蘇州進出口總額1405.9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727.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僅次於上海、深圳居全國第3位,比2000年又提升了1個位次。

地方財政收入居全國第六位

五年來,隨著全市經濟的加快發展、新增長點的大量涌現和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加上全市各級充分發揮財政服務於經濟、服務於社會的作用,全面推進和深化各項財政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各地各部門增收的積極性,從而使全市財政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地方財力明顯增強,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需要,同時對國家的貢獻也日益增多。2005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718.1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6.8億元,均比2000年翻了兩番,年均增長30%%以上;一般預算收入的總量、增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在全國大中城市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6位,顯示了蘇州雄厚的經濟實力。

民營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蘇州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其注重完善所有制結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市委、市政府制定並全面實施《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的決定》以及各項配套政策,加強了發展民營經濟工作力度,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構築服務平台,為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2005年末,全市提前一年完成「民營經濟騰飛計劃」確定的民營經濟注冊資本三年翻番的目標。全市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數分別為9.24萬戶和23.08萬戶,數量名列全省第一位;注冊資本分別為1706億元和94.6億元,私營個體經濟注冊總資本比「九五」期末增長7.6倍;民營企業的稅收佔全市稅收的比重達29.5%%,完成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0%%,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由此,也促進蘇州的經濟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和規模經濟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服務業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制定了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作出了《關於促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決定》,確定了服務業發展的三大重點,明確提出要形成結構優化、特色明顯、功能完善、開放度高的服務業體系,使服務業成為「打造蘇州起飛的另一翼」。在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的鼓勵推動下,生產性服務業的領域不斷拓展,新興服務業日益壯大,傳統性服務業加快提升。2005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56.3億元,位居全省第1位,「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8%%。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的確是令人矚目的。蘇州以佔全國0.46%%的人口、0.09%%的土地面積,創造出了佔全國2.2%%的國內生產總值、2.3%%的財政收入、9.9%%的進出口總額和8.5%%的外商直接投資的佳績。雖然數據不能代表蘇州經濟發展的全部內容,但數據是最有說服力和直截了當的事實。上述一組組活生生的數據不僅詮釋了蘇州過去五年經濟發展的輝煌,而且也預示著蘇州又一次經濟起飛的未來。

G. 是不是一個城市民營經濟越多,那個城市的人均就越高啊。就像蘇州,華西村,還有溫州。

全國哪裡都有勤奮的人哪裡也有懶惰的人,您說得太好了;地區之間為什麼差距這么大,地理內和政策包括人的因容素都是起到決定作用的。
1、蘇州經濟比南京好,主要是地理作用,因為靠近長三角經濟的龍頭---上海,太倉和崑山更是被譽為上海的後花園;其次是政策,蘇州政府的定位非常好,對接上海,跟上海互動,謀求差異化發展,這一點比同是上海近鄰的浙江嘉興就強多了。
2、華西村發展好,主要是人的因素,華西村書記吳仁寶,抓住了當年發展集體所有制企業的大好機遇(政策因素),最後是地理因素(地處經濟發達的蘇南,要是貴州根本達不到華西村這個高度)。
3、溫州發展好,首先也是人,溫州人的吃苦耐勞、精明能幹世界聞名,被譽為中國的猶太人;其次是政策,浙江是一個小政府、大社會,非常利於民營企業的發展;最後是地理,畢竟處於經濟發達的浙江省,並且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綜上所述,每一個地方的發展,都有其歷史成因,但基本上與人、地理、政策這三者都有或多或少的關系。

H. 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成為跨國公司全球布局的重要戰略點.目前,全球跨國公司500

A主導不對所以排除,B唯一太絕對,C最大也不對,所以選D

閱讀全文

與民營經濟蘇州快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