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洛杉磯地震對經濟的影響
據美國地震台網測定,1994年1月17日4時31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1分),在洛杉磯 市西北35公里處(北緯34°13′,西經118°32′)發生里氏6.6級地震。對地震時的情況,美國《人物》周刊洛杉磯分部35歲的記者托德說「和幾百萬洛杉磯居民一樣,17日凌晨4點31分,我和妻子從酣睡中驚醒。在最初幾秒鍾,只有一個念頭如雷電般在我腦海中閃過,地震了!地板在劇烈晃動,我失去了平衡,幾乎摔倒。等我站直,內牆傾倒下來,恰好砸在我背上。在房間上下左右搖晃時,我聽見玻璃的破碎聲、傢具的撞擊聲、地板和牆壁的錯位聲、鋼琴的沉重跌倒聲則又為這一長串難以忍受的噪音增添了一個音節。在黑暗中,發生的一切均無法目睹,只有浩劫的恐怖之聲撞擊著人們的耳膜……。」
住在靠近震中北嶺一帶的華裔居民於寶玲的感受更為可怕。她說:「當時我在睡夢中被巨響聲吵醒,驚慌地發覺自己的身子在床上被高高拋起,又重重落下,黑暗中周圍的一切都在被地震肆意地搖晃,摔倒,房子里的嘈雜聲像幾十個發脾氣的人在摔東西泄憤,就像世界末日到了一樣!」
據統計,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毀壞建築物2500餘座(加上嚴重受損約4000餘座),幾條高速公路多處被震斷,一些立交橋坍塌,通向洛杉磯市區及其他地區的11條主幹道被迫關閉。地震還造成該市大部分地區斷電停水,約4萬戶住宅斷水,5.2萬戶斷電,3.5萬戶斷煤氣,通訊網路出現嚴重阻塞,雷擊經濟損失高達300億美元,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它相當於1976年我國唐山7.8級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的10倍;是美國加州1952年7.5級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的600倍及1987年7.1級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的5倍,而這次地震的震級卻比上述地震小0.5-1.2級!據報道,這是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地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大的一次地震。
一、主要經過
1994年1月17日凌晨4時31分,洛杉磯地區發生里氏6.6級地震,震中位於市中心西北200多公里的聖費爾南多谷的北嶺地區。發生地震時大多數人還處於沉睡之中,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災難就降臨了。在持續30秒的震撼中,大約有11000多間房屋倒塌,震中30公里范圍內高速公路、高層建築或毀壞或倒塌,煤氣、自來水管爆裂,電訊中斷,火災四起,直接和間接死亡58人,受傷600多人,財產損失300多億美元。
地震發生後,加州政府立即派出了300支搜尋營救隊前往災區實施應急救援,這些營救隊員裝備有高科技的監聽儀器及可以深入到廢墟縫隙裡面進行拍攝的錄像設備。營救人員運用這些先進的設備救出了許多被困、受傷的居民。
地震當天,柯林頓總統簽署了一項向災區提供4億多美元聯邦緊急援助的文件,並派出一個特別小組前往災區處理善後賑災事宜。美國紅十字會在受災最嚴重的北嶺地區設立了18個避難所,向災民發放帳篷、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具。
地震發生後,當局還組織了大批專家,對未受損的建築物進行可行性鑒定,並將10000多間危房予以封鎖,以待拆除。
二、原因剖析
洛杉磯地區位於美國西海岸,正好處於全球最大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范圍內,是一個地震高發地區。後經科技人員勘測,地在下兩萬米左右的深處有一條活動斷層,專家們認為,這雖造成本次地震的罪魁禍首。
三、幾點啟示
本次地震號稱該地區歷史上有數的大地震,但僅死亡58人。其死亡人數之少,主要歸功於洛杉磯地區建築物具備了良好的防震功能。當地政府和人民在該地多次發生地震後,樹立了較強的意識,在建造房屋時,大都採用木質結構,植根於堅實的岩層中,並依山勢而布局,所以當地房屋的抗震性能非常優越,在發生地震時能夠避免倒塌,大在降低了傷亡人數。但從另一方面分析,本次地受傷亡人數雖然很少,但經濟損失高達300億美元。這是因為洛杉磯地區是全美第二大城市帶,經濟密度相當高,災害的放大效應非常明顯,形成了低人口死亡率、高經濟損失率的災情特徵。
⑵ 日本地震對經濟的影響
鑒於地震及海嘯等次生災害造成的損失仍在持續發生,高盛董事局主席吉姆·奧尼爾說:「目前還很難判斷損害范圍和損失金額。」不過,這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是受地震和海嘯沖擊的直接損失。與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相比,這次地震的重災區東北部地區並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工業區。但盡管如此,該地區也集中了汽車、核電、石化、半導體等眾多重要產業工廠,該地區經濟規模佔到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左右。目前來看,汽車業遭受損失最為嚴重,日本三大汽車廠商豐田、本田、日產一共有22家工廠已經關閉。
其次,地震將導致供應鏈危機。雖然日本的主要製造廠商並未受到災難性損害,但由於地震導致交通中斷,原材料供應受到影響,成品也無法運至機場或港口。由於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因此供應鏈危機將在數月內給日本廠商乃至全球廠商帶來損失。
地震是否會改變日本經濟復甦軌跡
去年,日本經濟強勁反彈,全年GDP實際增長3.9%,創20年來最快增速。不過其經濟增長主要由第一季度帶動,後三個季度經濟低迷,第四季度實際GDP甚至環比萎縮0.3%。經濟學家原本預期,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經濟將會重拾增勢。
不過許多分析人士指出,大地震很可能改變這一趨勢。由於日本國內眾多工廠停工,電力短缺,加上消費信心受挫,短期內日本經濟將遭受重創。德國商業銀行日本問題專家沃爾夫岡·萊姆說:「日本經濟今年第一季度可能仍將出現小幅萎縮。」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籟思認為,短期內日本經濟存在滯漲風險。
但此後,隨著重建工作的開展,日本經濟可能呈現「V」型反彈。1995年神戶地震後,日本經濟即呈現此種運行軌跡。野村證券紐約首席經濟學家大衛·雷斯勒說,來自政府、保險、私企、個人等多領域的資金將投入到重建過程中,這將創造就業,地震中受到重創的能源、建築領域會得到極大提振。一些分析人士預計,日本未來三個季度經濟增速按年率計算將回升至3%。
地震是否會影響全球經濟復甦進程
鑒於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臨時性出口中斷必然會對其他國家企業造成影響。例如,日本晶元業佔全球市場的五分之一,像蘋果ipad這樣的暢銷電子產品也極度依賴日本廠商的NAND快閃記憶體。又比如,波音公司787型「夢想」客機的機翼、主起落架等重要零部件均由日本廠商提供。
不過,美國科莫多研究咨詢公司負責人傑弗里·蘭茨貝格指出,「從全球視角來看,日本大地震的影響也僅是短期的。」穆迪公司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多·庫迪諾甚至認為,日本災後重建可能將對全球貿易構成一定提振作用。
地震是否會使日本政府的債務危機惡化
日本大地震的發生正值日本政府與財政赤字進行艱難斗爭之際。目前日本債務已佔到GDP的200%左右,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債務水平都高。而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必然追加預算,這無疑將使日本的財政狀況更加惡化。
考慮到日本的債務風險,國際評級機構標普1月下調了日本的長期債務評級,而另一家評級巨頭穆迪上個月也將日本的主權信用評級前景下調至負面。分析人士擔心,大地震將加劇日本債務風險,並提高其政府融資成本。
日元匯率走向如何
奧尼爾認為,由於日本目前的復甦動力很大程度來自於出口,因此避免日元升值將是日本經濟復甦的關鍵所在。但11日大地震發生之後,東京外匯市場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大漲1.4%。
在預測近期影響日元匯率的因素時,分析人士指出,企業應對重建以及保險公司出售海外資產應對理賠等舉措都會導致資金迴流日本,推升日元匯率。另外,日本央行預計將於14日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從而將影響日元匯率。
瑞銀集團的分析報告認為,雖然日元近期有升值壓力,但估計不會沖破1美元兌換80日元關口。因為一旦日元持續升值,日本央行很可能再度直接干預匯市。
原油及大宗商品價格是否會受到影響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石油進口國。由於大地震導致該國煉油設施破壞,進口需求減少,國際油價11日出現大幅回落,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一周來首次盤中跌破每桶100美元。
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交易員雷蒙德·卡本說:「日本大地震將推動油價下跌,但不會持久。」他認為,按照以往經驗,國際范圍內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後,油價最初反應是下跌,但短期內就會反彈,因為重建過程將使原油需求增加,從而推動油價上漲。
日本除了是原油進口大國外,也是鐵礦石需求大國。由於國內許多鋼廠停產,分析人士預計日本短期內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將減少2000萬噸,會對價格構成短期打壓。
⑶ 汶川大地震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省汶川的8.0級地震震驚世界,大地震除了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外,還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一些不確定性。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地震後的直接影響:周一的大地震發生後,中國國內股市於周二作出了反應。上海綜指一開市時,滑了3.3%。後來有所上揚,以3560點收盤,比上一天跌了1.84%。受影響最大的是保險公司。我們知道在地震之前,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國內通貨膨脹高居不下,人民幣持續升值造成外匯儲備損失,地震後有些人預期中國的經濟會雪上加霜。事實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一些數據。此次大地震涉及四川省18個市(州)和甘肅、陝西、重慶部分地區,受災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2007年,屬於重災區的德陽、成都、阿壩、綿陽、廣元、綿竹6市GDP總值為5100億,佔全省經濟總量的50%以上(需要注意,綿竹是隸屬德陽的縣級市,因最大的企業東方汽輪機廠坐落於該地,而突出其地位)。但是,從全國來看,四川經濟發展仍相對滯後,人均經濟水平還排在全國31個省區的第26位;城鎮化率僅為35.6%,低於全國近10個百分點。四川的經濟總量雖然排在全國第9位,但佔全國的份額還很小。按照2008年各地統計公報數據計算,四川省GDP僅佔全國各地區加總的3.84%(若按全國公布的GDP計算為4.26%,因公布的全國GDP遠低於各地加總的GDP,採用此數據不科學),其中,6個重災區的GDP不超過全國的2%(1.86%)。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錢克明所長對亞洲周刊指出,在中國十五億畝耕地中,地震中受影響的五十萬畝耕地所佔比例很小,加上這些土地大多均是靠山的邊際地,對全國的糧產不會有很大的影響。錢克明表示,都江堰會有些影響,但並非整體,總的生產能力沒有受到根本性破壞。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透露,四川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災害給災區農業造成嚴重損失。目前有五十多萬畝農作物受災;死亡畜禽一千二百五十多萬頭,死亡或逃逸養殖成魚、苗種八千多噸;還導致農村勞動力和農業生產力損失嚴重,農業系統推廣服務設施損毀嚴重,農民和農業系統幹部職工傷亡嚴重,給災區農業生產恢復帶來重大影響。重災區之一的德陽市政府公布數據,僅該市因為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可能超過二千億元人民幣總體上看,這次四川大地震對當地經濟的破壞性影響是巨大的,但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較為有限,不會改變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總態勢。所以我們現在不必擔心地震會對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影響。
隨著災區恢復重建工作的大規模展開,投資需求擴大,在全國其他地區經濟正常運轉下,全國經濟增速今年有可能繼續保持兩位數高位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現階段仍然以投資需求拉動為主的增長模式下,全國投資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應避免過度傾斜。災後安置和重建引起的投資需求,從產業領域看,主要集中在水泥建材、鋼材、機械裝備、紡織、醫葯等傳統產業,這對於正在加快推進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會產生一定的阻尼效應。由於衣物、糧食、食品、油、電、建材等等產品和原材料的需求的增加,加上捐贈和救災的某種方案的選擇,將在某種程度上推高CPI,惡化通貨膨脹情況。這好比說,如果沒有地震,開支為100個單位;有了災害,開支增加到120單位以上,則當期需求被放大,CPI將上揚。 而眾所周知,最近數月CPI高達8%以上,而國內CPI的警戒線為3%,故通脹比較嚴重。而通貨膨脹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流動性過剩,即,經濟活動中,流通的貨幣顯得過多。那麼,根據四川汶川地震情況,賑災過程中,採取適當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
我認為,在通脹嚴重的背景下,最好採取財政政策和捐物的方式,避免採取金融措施,包括捐款的方式。金融措施,包括捐款,都會釋放出大量的貨幣,包括導致很多儲蓄轉化為流動貨幣,使經濟運行中流通的貨幣數量增加,加劇流動性過剩。這樣容易造成通貨膨脹。那麼,央行採取的緊縮政策將在某種程度上失效。而財政手段,可採用轉移支付的方式,避免增加流動性;如果再以捐物資為主,不僅避免了對宏觀經濟的損害,還可直接緩解災區人民的燃眉之急,還可避免款項被腐敗官員挪用等等。
四川地震雖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沒有想像中那麼巨大,但是對我們目前艱難的經濟形勢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有人說災後的重建會有大量的資金注入說不定還會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我們寧願不要這種拉動,畢竟我們損失的是很多的生命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波動。也許地震對我們的影響會在以後的日子裡慢慢表現出來,但是我認為中國的經濟會在波動中繼續增長。
⑷ 關於日本地震對經濟的影響
若我為您解決了問題,請給予滿意,謝謝!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日本地震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影響。首先,地震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地震爆發當日,亞太股市在尾盤急挫,歐洲主要股市也出現下跌。外匯市場劇烈波動,日元大跌,但隨後在日元資本迴流本國市場的預期下出現大漲。美元下跌,美元兌日元匯率上漲。由於避險資金大量湧入,歐洲和新興市場國家政府債券受到青睞,國際黃金價格走高。相對而言,亞太市場受影響最大,歐洲市場次之,美洲市場基本沒有受到影響。目前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核泄漏危機的程度。如果核電站只是輕微受損,金融市場不會受到很大沖擊;如果發生類似於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事故那樣的大災難,預計全球金融市場將陷入恐慌,並出現劇烈動盪。 其次,地震影響全球石油市場。市場預期日本需求因此放緩,國際油價、基本金屬價格以及農產品價格普遍走低。預計進入災後重建階段後,需求才會緩慢恢復。日本地震對全球石油市場將有重大影響。地震導致很多工廠停產,城市斷電,石油需求被天災暫時抑制。由於福島核電站面臨核泄漏危機,日本國內有多座核電站被緊急關閉,電力供應急劇下降,核電恢復需要一段時間。由於核電在日本國內電力供應中佔比很高,隨著救災和重建工作的開展,燃油發電和燃氣發電將帶動油氣需求回升。核泄漏陰影導致世界許多國家開始排查核電站安全隱患,進而也將影響各國的核能發展計劃。一些在計劃中的核電項目可能因此被推遲或取消,安全級別提升或不同技術路線的選擇可能增加核電項目的成本,非核能源,特別是傳統的油氣資源將受到更大依賴。 再次,地震影響世界經濟復甦。地震導致日本許多地區的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城市幾乎要在廢墟上重建,日本一些大企業也被迫停產。預計地震將導致日本國民經濟出現下滑,惡化國內債務問題,打擊經濟的復甦勢頭,甚至引發連鎖反應,出現金融動盪或經濟危機,全球經濟也將因此放緩復甦步伐,中國對日出口將受到嚴重影響。考慮到目前中東局勢的發展、惡化,不排除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即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日本經濟的恢復也需要一年。日本是高端製造業產品出口國,其出口下滑騰出的市場空間可能由德國等歐洲高端出口國來彌補,災後重建所需的食品、建材、工程服務、勞務可能需要臨近的東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來提供。我國政府和企業應充分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積極地幫助日本抗震救災,並為廣泛地參與日本的災後重建做好思想、物質和行動上的准備。 日本在二戰後藉助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時期的「特需」實現了經濟復興;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又藉助中國崛起的「特需」提振經濟。這一次大地震後,日本能否出現「地震景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那麼點運氣。
⑸ 地震對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省汶川的8.0級地震震驚世界,大地震除了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外,還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一些不確定性。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地震後的直接影響:周一的大地震發生後,中國國內股市於周二作出了反應。上海綜指一開市時,滑了3.3%。後來有所上揚,以3560點收盤,比上一天跌了1.84%。受影響最大的是保險公司。我們知道在地震之前,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國內通貨膨脹高居不下,人民幣持續升值造成外匯儲備損失,地震後有些人預期中國的經濟會雪上加霜。事實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一些數據。此次大地震涉及四川省18個市(州)和甘肅、陝西、重慶部分地區,受災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2007年,屬於重災區的德陽、成都、阿壩、綿陽、廣元、綿竹6市GDP總值為5100億,佔全省經濟總量的50%以上(需要注意,綿竹是隸屬德陽的縣級市,因最大的企業東方汽輪機廠坐落於該地,而突出其地位)。但是,從全國來看,四川經濟發展仍相對滯後,人均經濟水平還排在全國31個省區的第26位;城鎮化率僅為35.6%,低於全國近10個百分點。四川的經濟總量雖然排在全國第9位,但佔全國的份額還很小。按照2008年各地統計公報數據計算,四川省GDP僅佔全國各地區加總的3.84%(若按全國公布的GDP計算為4.26%,因公布的全國GDP遠低於各地加總的GDP,採用此數據不科學),其中,6個重災區的GDP不超過全國的2%(1.86%)。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錢克明所長對亞洲周刊指出,在中國十五億畝耕地中,地震中受影響的五十萬畝耕地所佔比例很小,加上這些土地大多均是靠山的邊際地,對全國的糧產不會有很大的影響。錢克明表示,都江堰會有些影響,但並非整體,總的生產能力沒有受到根本性破壞。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透露,四川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災害給災區農業造成嚴重損失。目前有五十多萬畝農作物受災;死亡畜禽一千二百五十多萬頭,死亡或逃逸養殖成魚、苗種八千多噸;還導致農村勞動力和農業生產力損失嚴重,農業系統推廣服務設施損毀嚴重,農民和農業系統幹部職工傷亡嚴重,給災區農業生產恢復帶來重大影響。重災區之一的德陽市政府公布數據,僅該市因為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可能超過二千億元人民幣總體上看,這次四川大地震對當地經濟的破壞性影響是巨大的,但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較為有限,不會改變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總態勢。所以我們現在不必擔心地震會對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影響。
⑹ 汶川地震對經濟的影響
摩根大通、雷曼公司認為———地震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不大
證券時報記者 孫曉霞 張若斌
本報訊 「如此嚴重的地震無疑會引發交通、電力供應中斷,進而導致工業停產。四川省是全國主要的農業產區之一,因此市場普遍擔憂中國的物價會進一步上漲。然而,我們認為地震對經濟的影響有限且短暫。」摩根大通昨日指出,通過過往事件可以發現,自然災害引發的通脹與經濟活動中斷往往持續時間短暫且影響有限,因此整體經濟增長所受的影響較小。雷曼公司經濟學家孫明春也表示,地震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將是短暫而有限的。
摩根大通認為,此次地震對宏觀經濟造成的影響遠不及年初發生的雪災,雪災使中國2/3的地區受到波及。相對於華南地區夏季頻發的洪災,此次地震產生的影響也相對較小。雪災與洪災波及中國大部分地區,導致農業減產以及交通及電力供應中斷,並最終對工業生產造成影響。
而此次震災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區域性事件,且四川是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內陸省份,並非主要的製造樞紐。再者,四川省的國內生產總值及工業生產僅各佔全國的約4.2%以及2.5%,出口比重更是不足0.2%。
另一方面,該機構認為,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四川GDP的20%源自農業,遠高於國內11%的平均水平,因此市場擔憂地震會進一步加大中國食品價格的上漲壓力。四川的農業及大米產量分別佔全國的6.1%及7.3%。同時,四川也是中國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佔全國生豬產量的11.6%。不過,位於四川省北部的災區是相對貧困的山區,而不是重要的農業產區。作為四川省最重要的地區,省會城市成都受地震的影響相對較小。
同時,摩根大通還認為災後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將極大地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雷曼公司經濟學家孫明春也對記者表示,預計這一巨大的人類悲劇對中國經濟增長所產生的影響是暫時而有限的,對於宏觀經濟最大的影響將是提升了近期中國通貨膨脹預期的上行風險。
孫明春初步判斷,地震對中國2008年第二季度GDP增長影響輕微。作為地震過後的重建措施,政府應該增加財政支出和推進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這能幫助緩解此前產能過剩所引發的問題。然而,因為消費和投資需求的增加,地震對農業生產的潛在破壞作用也在增加。地震確實增加了中國通脹前景的上行風險,特別是在食品價格通脹方面。
⑺ 地震後的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2008年發生在我國四川的汶川「5·12」特大地震災難對災區人民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生命損失,對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是一場可怕的夢魘,是人類歷史上又一人道災難。所以說,「5·12」特大地震災難造成的後果主要是人道災難。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對災難事件的及時響應,並舉全國之力最大程度地挽救受災群眾的生命,充分彰顯中國政府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更加團結的中國人民共同抗擊地震災害,受災地區以及整個國家社會秩序安定。作為最為重要的一面,社會穩定是災後重建、取得經濟發展的堅實保障。另外,中國政府在整個救災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新聞開放程度,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因此,中國政府在災後重建方面與國際社會合作將會非常順利。
地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具體數據目前正在評估中。受災地區主要是四川省綿陽地區。風險評估公司AIRWorldwide表示,中國四川省發生的強烈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將超過2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1400億元左右,將其作為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的參考數據。通常,自然災害的直接損失都是由政府財政全部負擔,2007年我國全年財政收入高達5.13萬億元,其中四川省財政收入為1384.7億元。同時,2007年我國財政超收收入為7239億元。所以,中國政府有雄厚財政收入的基礎,作為不到整個財政收入3%的災害直接損失並不會撼動中國經濟。
四川汶川地震災區並不是重要的製造業基地,綿陽作為受災嚴重地區的最大工業城市,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99戶,2007年共完成工業產值537.5億元。所以,地震災害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雖然四川天然氣的儲量佔到全國的40%,產量佔到22%,但是,地震並沒有對天然氣產地四川東部造成大的影響。
受到地震災害影響的主要是有色金屬行業。鋅礦、鉛礦和鋁礦及其冶煉廠受到了直接影響。2007年,四川省鉛精礦產量佔全國總量的10.01%;鋅精礦約佔全國總產量的5%至10%。電解鋁產能約佔全國總產能的3.9%。短期內會影響到全國的金屬材料價格,但是,地震本質上本沒有造成自然資源的損失,只是對企業廠房、電力及交通基礎設施破壞。
地震災害對第三產業的沖擊不可忽視。2007年四川的GDP為10505億元,佔全國GDP的4.2%。其中,旅遊總收入為1217.3億元,約佔比重為11.6%。地震災害對四川第三產業支柱旅遊業的沖擊是最大的,地震災區幾乎覆蓋了四川絕大部分旅遊資源,因此將使全國GDP減少約0.48個百分點。
雖然自然災害對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而言往往都是局部的,自然災害造成的顯著影響絕大多數是短期表現,但是有些短期內的影響會導致產生長期性影響。對於整個國家和地區來說,為了應對自然災害,政府往往要提前做財政預算,遇到大災難的時候還要追加預算,遇到毀滅性災難的時候,還會有國際借貸,這會對整個政府的支付能力產生重大影響,同時意味著會有更多政府公債即將發行。正如人們所預期的,2008年5月16日,財政部發行2008年第七期記賬式國債271.5億元。為滿足災區重建資金需求,2008年5月15日,人民銀行決定,對受災嚴重的成都、綿陽等6市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5月20日暫不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同時,追加救災支農再貸款限額15億元和再貼現限額10億元。貨幣政策結構調整也是2008年以來的最大特點。
次生經濟影響主要表現是因災害產生的通貨膨脹。一般來講,在遭受自然災害的國家可能有兩種渠道引發通貨膨脹。第一,由於災後恢復建設的債務負擔累積,導致通貨膨脹發生。災後重建是向社會施加的一種成本,政府必須對此進行巨額的財政支出。因為災難的深度影響,政府可能負擔不起額外的債務累積。政府可能通過中央銀行發行更多貨幣來緩解財政危機,印製過多貨幣的結果就是加大通脹壓力。所以,在應對災後重建的債務處理問題上,中央銀行要保持政策的獨立性。第二,受災地區經濟基礎遭受損害,因市場紊亂造成通貨膨脹,食品、建築材料、能源價格高企。嚴重災害可能會造成人們對物價上漲的擔憂,尤其是對基礎消費品和糧食價格。政府在短期內要在受災地區進行適當價格控制。
總的來講,2008年以來的兩次巨大自然災害的疊加,客觀上促使投資需求的增加,通脹壓力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目前最急迫的是增加供給。因為自然災害會使經歷災難的人們心理上產生影響,從而降低他們的生產能力;自然災害必定減少GDP存量;自然災害必定減少存貨。因此,要適當限制能源、糧食、鋼材、建築材料等經濟基礎性重要產品的出口,積極開拓進口渠道。鑒於目前我國復雜的經濟形勢,如何駕馭增加有效供給能力是對全社會的考驗。在大災面前,政府不能過多干預市場價格,否則,企業提高生產力沖動受到制約,供給增加將不得實現。企業也要講政治,降低利潤追求,通過增加產量和銷售規模吸收相應要素成本。同時,積極推進投融資市場建設,尤其是股票市場的穩定。
⑻ 08年可以說是我國的災難年 大雪 汶川地震 金融危機 對我國的經濟帶來了什麼危害
自然災害對我國局部經濟造成了毀滅,但對全國而言影響有限
即使是汶川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也不過是數千億,
而金融危機數天時間就造成了幾萬億的金融資產蒸發
⑼ 如何用破窗理論解釋日本宮城地震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謝謝~
災害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對於經濟的發展以及股市的運行,也帶專來了很大的屬影響。
由於日本核電站再次發生爆炸,日經指數曾一度下跌14%,成為40年以來最大的跌幅。擔心遭到日本核輻射的污染,在日本住的外國人都回國再不來日本,沒人買日本產品,沒人到日本旅遊,外國投資者等紛紛撤出日本股市市場,日本經濟就下去崩壞吧。
⑽ 日本大地震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金融市場的反應來看,投資者對日本經濟的信心正在發生動搖 因為這次大地震對日本的打擊實在太沉重了
首先,日本大地震或將中斷日本經濟復甦進程
大地震受災面積之大,破壞程度之嚴重,達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程度,菅直人稱是"日本的國難"一點也不為過 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不同,這次的最大危害並非地震對建築物的損害,而是巨大海嘯的沖擊 阪神大地震後,日本接受了地震的教訓,修改了建築基本法,此後的建築均符合嚴格的新抗震標准,而舊建築則根據新的抗震標准進行了加固 因此,當11日里氏9級地震來襲,此後幾天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每天十數次,城市建築完好無損 然而,宮城 岩手 福島三縣靠海的地方,海嘯過後到處是一片廢墟,慘不忍睹 雖然日本人過去一直在防海嘯,但沒想到海嘯如此之大
本次大地震造成了多少損失,至今情況不明 美國的高盛公司15日發表報告認為,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損失額將高達16萬億日元,遠遠超過阪神大地震造成10萬億日元的損失,並認為第二季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因此出現負增長,2011年日本實際GDP增長也會因地震減少0.5個百分點
遭受這么大的損失,重建費用只能靠發行國債來解決 日本媒體報道說,政府有關人士透露,制定通過補充預算至少要籌集10萬億日元的款項,而補充預算的錢在目前稅收減少的情況下只能靠發行國債解決 日本國家債務已經超過GDP的200%以上,在發達國家中最差,再發行巨額國債無疑會進一步惡化財政狀況,更加影響日本在國際市場的信用,從長期來看,對日本經濟極為不利
其次,日本企業生產因本次大地震受到沉重打擊
日本大型廠商豐田 日產 索尼 三菱 富士重工和鋼鐵巨頭等均在日本東北地區設立了大量的工廠,地震和海嘯使工廠設施受損,恢復正常生產需要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電力公司因電力不足實施的"輪流停電"更使追求零庫存 隨時生產的日本大型企業雪上加霜 停電停產使企業無法預計別的廠家的零件何時到貨,自己的產品何時出廠,這勢必會嚴重影響出貨量,生產計劃必須進行徹底的修改 日本大型企業是支撐日本經濟復甦的原動力,停產無疑會影響日本的經濟復甦 另外,地震後日元持續走高的勢頭對日本出口企業極為不利
而輪流停電計劃導致鐵路減少車次,商店減少營業時間,物流混亂,汽油不足,農產品(000061)供不應求,因輻射污染各國對日本農產品失去信任,災區農業生產恢復需要時間等,都會給日本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影響
日本的經濟和生活秩序何時能夠恢復,現在很難預料,這種混亂在某種程度上會從根本上遏制了日本經濟復甦的勢頭
第三,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對日本把核電作為經濟增長點的既定國策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次核泄漏給日本敲響了警鍾,修建核電站不僅要考慮到地震,還要考慮到海嘯,如何加強安全管理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同時,人們對日本核設施的安全也產生了疑問,日本發展核電的既定國策有可能會因此調整,日本的核設施出口也可能大打折扣,核電能否成為日本經濟的新增長點,現在看來得打上一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