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農民工受經濟影響

農民工受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16 19:32:52

Ⅰ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農民工的影響

一、08年的經濟危機並不是一次單純的獨立事件,而是由一連串的不良經濟反應開始的,最先的事件是次貸危機。次貸危機(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二、對於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一是國家、企業、個人直接美國次級債所造成的損失。就目前而言,有研究表明,截至今年8月底,全球金融機構由於次貸危機而核銷的壞賬已經接近5000億美元。而到2008年第二季度末,全亞洲金融機構的損失總共為24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日本。中國銀行的損失為31億美元,加上最近雷曼倒閉中國銀行損失為7億美元左右,估計到目前所能夠計算出的就在40億美元左右。還有中國持有4000億美元左右兩房發行的長期債券。
中國在這次次貸危機中的直接損失有多大,目前還無法獲得完全的統計數據,但是從上面的數據來看,由於中國金融機構與個人購買的次貸債券金額小,因此所受到的損失總計不太大。再加,兩房為政府接管,這不僅穩定了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也減少了中國購買兩房債券的損失。如果兩房處理的結果不是這樣,那麼中國遭受的損失就不一般了。
還有,購買美國國債的問題,目前國內不少陰謀論者都認為中國政府購買美國的國債是在窮國補助富國,是中國在救美國的金融危機。因此,美國可以通過美元的貶值來賴債。但實際上,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如果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中國可以通過實物資產的方式及金融資產的方式持有。如果是實物資產持有,在這些資產升值時,那麼中國外匯儲備可能增值。如果這些資產貶值時,那麼外匯儲備就會減少。再加上,實物資產的持有成本及變現的便利程度,可能加大的匯儲備減值的風險。如果外匯儲備是金融資產,那麼這些放在國外的外匯儲備持有什麼樣的金融資產最合適?目前世界上有沒有比美國國債風險更低的金融資產?可以說,在這次次貸危機中,如果中國外匯儲備不是比例較高持有美國國債,那麼它所面臨風險比現在要高得多。有人說,最近美國出台的救市方案,發行國債不可避免。如果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就是在救美國。但是,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不購買美國國債,那麼世界上還有什麼比美國國債風險更低的金融資產?因此,我認為,就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來說,購買美國國債可能是降低中國外匯儲備風險最好的方式。中國外匯儲備持有金融資產的結構,應該是加大美國國債的比重。
二是這次美國的次貸危機肯定會對美國實體經濟造成重創。不少經濟分析家指出,次貸危機可以造成美國的經濟衰退。現在有兩個問題要思考,美國次貸危機會不會給美國經濟帶來日本式後泡沫困境?這種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有多大影響?可以看到,這次美國資產泡沫是在相對較長時間內連續發生的。而在這種模式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於資產膨脹和信用擴張。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已經進入資產損失和信用緊縮的逆過程,由於此前資產泡沫的全面性及大規模,美國經濟將面臨巨大的沖擊,同時由於政府及美聯儲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緩解市場壓力,這就使得經濟調整可能出現長期慢性的滯漲的衰退。也就是說,美國經濟衰退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美國經濟進入衰退,將影響世界其他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也會影響中國的出口進一步下降。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可以步入一個較長過程,中國出口依賴度又達到60%以上,因此,如何保證中國不步入美國經濟衰退後塵,重新尋找中國內需的增長點,成了這次十七大三中全會關注的焦點。
三是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直接沖擊。可以說,盡管中國的資本項目沒有開放,流入流出中國的資本仍然受到嚴格的限制,這當然可以減輕外部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沖擊。但是,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的今天,中國金融市場早就成了世界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中國金融市場,更何況如此巨大的金融海嘯呼嘯而來,它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根本不可小視。比如說,為了防範國際金融市場對中國的沖擊,在10月5日國內相關部門出台了多項有利於股市的政策,但是在這一個星期,中國股市同樣隨著世界各國股市的震盪而快速下行,還好其下行的幅度遠遠低於國際市場。因此,次貸危機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決不可小視。
四是美國次貸危機嚴重削弱了華爾街在世界金融市場的領導地位。最近,總是有不少外國媒體的記者問我,這次美國的金融危機是不是會讓紐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出現重大轉移,國際金融中心會不會轉移到上海、香港或亞洲?對於美國次貸危機,當然會對紐約國際金融中心造成很大沖擊,也會讓它的國際金融地位受到重創,但是就美國實體經濟的國際競爭力、美國的市場制度及法律架構、美國金融市場監管體制及市場文化等方面來說,目前世界仍然沒有一個能夠代替紐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方。比如說,香港及倫敦已經迎頭趕上,但是仍然與紐約有一定的差距。對於上海,更是相關很遠。再加上中國資本項目沒有開放,這些都嚴重限制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限制了上海快速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可能性。不過,在美國次貸危機後,如果中國政府能夠抓住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機會,也許可為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邁上重要一步。因為,華爾街在次貸危機後的重大調整與改革,金融人才大范圍的流動,全球金融改革潮的掀起等,這些都可能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好機會。

三、
(一)消極影響
1、農民工就業形勢的惡化,將對農民收入的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農民的收入結構中,有50%的收入來自非農產業,最主要是外出打工。尤其是從收入的增量來看,非農產業收入的增量更是佔到每年農民收入增量的70%以上。農民工返鄉,一方面使這部分群體失去了收入的增長點,另一方面他們滯留農村加劇了本地的就業壓力。有鑒於此,不少人都對農民工返鄉憂心忡忡,特別對那些真正回到農村,已經把土地承包出去,或者舉家進城務工多年的農民而言,他們的收入在明年甚至未來更長的一段時間將呈現下滑趨勢,面臨嚴峻考驗。
2、農民工大量失業,會造成農村人力資源浪費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農村社會內部的各種矛盾與沖突
金融危機時期大量迴流的農民工,一方面增加了農業投入的數量,使本已稀缺的土地再次告急。土地承載人口的增加,又將參與有限農業產出的過度分享。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農民工,特別是失地農民已無法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3、子女教育問題
農民工工作上的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制度執行的不連續和市民化過程的中斷,阻礙城市化進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子女的繼續教育問題,如果其父母不能在工作的城市找到相應的工作,那他們只有回到農村,在教育資源和教學條件上,還是會有不小的差距。
4、嚴峻的農村就業形勢將會影響社會治安
我國農民難以解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大量農民如果滯留於農村又無事可做,便會形成一些不良的社會習氣。另外,大批農民工盲目湧入城市尋找工作,極有可能出現無業可就滯留城市的現象,在城市較高的生活費用而又沒有相應的生活來源,很容易滋生違法犯罪等社會問題。

(二)積極影響
當前形勢下,如何化"危"為"機",事實上,民工回鄉在給社會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同時,也給中國改變二元經濟結構現狀提供了良機。
1、農民工迴流將進一步夯實農業增長的基礎
前幾年農業增長的緩慢,從其根源上看,在於農業生產率提高的緩慢,農業生產率提高緩慢的直接原因是農業投入不足。農業投入不足,不僅體現在物資資源投入方面(如農田基建、農機購置等),更多地還體現在人力資源投入方面(如農技推廣、農民技能提高等)。當大量經過實踐培訓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並滯留家鄉時,必定會有相當部分人員利用外出務工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應用於家鄉的經濟建設和農業生產等活動。因此,大量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技能的具備一定素質的民工不再外出打工,必將給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重要活力。
2、提高農民工素質,促進產業升級
當地政府在為返鄉農民工提供補助救濟或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時,組織他們開展技能培訓,促進勞務產業升級。一旦金融危機這股"寒流"回暖之後,這些人將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3、回鄉農民工大部分將不再回到土地上。將有助於改善當地經濟發展基礎
外出打工期間曾經獲得的就業比較收益優勢,已讓大部分農民工不太可能重新為農業的低收益生產活動所吸納。一般說來,一個地區的經濟開發要順利實施,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活躍的開發主體、一定的資本積累、必要的技術進步、合適的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足夠的市場容量。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相比,從制約經濟發展的條件看,總體上,除了資本積累基礎和商業氛圍較好外,技術、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市場等方面都不佔優勢。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長期落後的原因,主要在於開發主體欠缺和資本積累不足。外出務工人員迴流,意味著中西部地區及農村地區居民中,最具活力、最有願望改善生活、發展經濟的主體重新回到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以前農民那種"有勁無處使、不知怎麼干、摸不著致富門道"的局面將大大改變。活躍開發主體的群體數量將大大增加。農民工帶回來的部分消費資金可能被改變用途,轉而用於經營性支出,使農民工自主創業成為一種潮流。
4、促進城鄉統籌
從市場開發角度,外需放緩必將帶來刺激內需的政策措施,從而導致農村市場的擴大。從最近實施的"家電下鄉"政策對農村市場的拓展效果看,農村市場大有潛力可挖。在各種有利政策的作用下,農村地區的市場容量潛力將得到很大釋放。宏觀環境情勢改變,反而帶來了不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基礎改善,這將有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

Ⅱ 農民工流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積極與消極兩方面論述)

一、積極來方面:
農民占我國源人口比例最大,他們從農村走出來到各處打工賺錢,有利於改善生活質量;學成手藝有利於提高自製素質;彌,推動中國經濟向前發展;彌補各行業產業工人不足、勞動力不足;增加社會前進的動能,如交通運輸、文教衛生、各行各業等;有利於提高全民素質和社會和諧;有利於農村土地優化配置,把勞動力解放出來,是社會化大生產的趨勢。
二、消極方面:
由於存在地區、貧窮、文化、民族等差異,價值觀、世界觀均不相同,如果管理不善,引發社會動盪、治安不良等情況,有時盲目地出行,易受騙、上當,造成社會問題。

經濟學高手來回答!!!農民工進城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1.農民工進城對均衡的工資沒有任何影響,如果農民在城市能找到工作,版說明城市的部分權勞動力需求和購買量保持增長,比如蓋樓,修馬路等。因為不能對農民工進城作為參考。
2.農民工進程對城市勞動力的工資總額有小部分影響,一般影響不大。一旦到了種地的時間大家都回去種地了。
3.農民工進城對城市資本所有者的總收入有這兩極的影響,可能某些公司能夠購買廉價的勞動力,有的反之。
4.考慮到農民工對城市勞動力工資收入和資本所有者收入的影響,城市居民得到凈收益了么?跟城市居民沒有任何關系。
哎。。。你想到的都是錯的。

Ⅳ 用經濟學解釋農民工價格保護制度及其就業的影響

你學姐是農民工價格保護制度及其就業的影響。

Ⅳ 這些巨大的農民工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什麼作用

沒有農民工的幸勤勞動,就沒有現在的美好生活,沒有農民工的滴滴汗水,就沒有我們現在居住的生活條件,沒有農民工的參與,就沒有現實生活中的各大企業,沒有農民工的肩幸付出,就沒有我們現在所出行的路路暢通,,,,,,很多很多,正是這些農民工默默無聞的付出,才有了現在的美好生活,

Ⅵ 分析農民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

中國官方日前首次公開發表《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透露目前中國農村還有1.5億剩餘勞動力需要尋找出路。農民工的知識高低與收入及就業率均成正比,說明要解決數以億計農村勞力的出路,首要任務是提高他們的素質。)

農民工現狀:數量大素質低就業難
中國官方日前首次公開發表《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透露目前中國農村還有1.5億剩餘勞動力需要尋找出路。中國農村剩餘勞力太多、質素太低,是難以找到出路的兩大要因。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農業部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受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委託,對中國農村勞力質素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選取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260個村,輻射人口40.3萬人,其中勞動力20.6萬人,涉及農村勞力接受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技術教育以及有關專業培訓等20項指標,對目前中國農村勞力的質素有以下描述:
一、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佔54.9%;文盲及半文盲勞力佔8.5%。在外出就業勞力中,受教育程度明顯高於農村勞力的整體水平,說明學歷高與外出就業率成正比。
二、接受過農業職業教育的僅占農村總勞力的7.3%。農村勞力之中受過職業教育之比例如此之低,主要原因是:教育的內容無法滿足農民較快發家致富的要求。
三、接受有關專業資格培訓的人數僅占勞力的5.7%。
受教育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東部地區有高中畢業以上的比例,高於中部及西部。
此項調查得出以下四項結論:(l)農村勞力以初中程度佔大多數,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仍相當高;(2)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水平低,反映農民對此項教育不認同;(3)專業培訓在農村基本上未發展,幾種培訓項目未發揮作用;(4)農村科技傳播手段須進一步改善。
農民工的知識高低與收入及就業率均成正比,說明要解決數以億計農村勞力的出路,首要任務是提高他們的素質。
廉價農民工的經濟效益
中國有幾億的廉價農民工,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默默的貢獻;過去,他們被稱為「盲流」,現在,則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打工經濟的「春秋功過」,有待評說。
據《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公布的數字,去年,有9800萬農民外出打工。以他們掙到的錢為主要動力,使農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由前年的686元,增長至2622元,增長2.8倍,實際增長高達77%。外出打工成為農民目前最佳的致富之路。
據官方統計,四個農民工大省去年外出務工人數及勞務收入的情況如下:
四川:1,370萬人外出打工,收入474億元。
河南:1,300萬人外出打工,收入528億元。
湖南:736萬人外出打工,收入441億元。
安徽:696萬人外出打工,收入280億元。
若以平均值來計算,湖南人外出打工的平均收入最高,一年可掙5992元,平均每月499元;最後一位是四川,平均每人每年只掙3460元,折算為每月只有283元。以上四個農民工大省得到的數字,最少有以下幾項結論可供參考:
一、農民外出打工平均每月300~600元之間,農民工十分廉價、超值。
二、農民工沒有任何福利及社會保障,每月幾百元屬「乾薪」,不良僱主長期欠薪,甚至連工傷賠償都不給;而農民工不知爭取權益,更沒有自己的團體可以代其出頭;同時,政府至今還未有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法律。正因為這些「優厚」的勞工條件,許多國家將勞力密集的製造業遷往中國,既節省成本,也減少麻煩。
三、大批農民工主要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從事粗重的體力勞動,諸如建築業、工廠、環境衛生及餐飲業。有統計指出,每一位農民工每年可為當地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創造3萬元,扣除帶回家鄉的大約只佔1/5,絕大部分留下來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四、農民工帶回資金,繁榮家鄉經濟,許多農民工大省的主要收入依靠「打工經濟」;同時,「一戶打工,帶動一村;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的打工仔、打工妹「一年土,兩年洋,三年變了樣」。外出打工既掙到錢,又學到先進的事物,改變了思想觀念。中國特色的打工經濟,在現階段是幾億農民的最佳出路。
融入城市不容易
一億農民到城裡打工、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本地人」與「外地人」形成截然不同的兩個群體,呈現「新二元結構」。如何幫助農民融入城市社會,加快打破城鄉差別,是政府的責任,亦是全社會的共識。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於今年加快起草《勞動監察條例》和《工資支付條例》,目標是保護農民的基本權益,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給予農民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然而,要達到此目標並不容易,目前,主要障礙如下:
一、農民大軍數量龐大,知識水平低,缺乏技術,要花很大投資才能將他們培訓成為合格的現代產業工人。據官方統計,目前全國產品市場抽查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產品每年造成2000億的損失。許多廠商把質量差及安全事故頻生,歸咎使用太多農民工。全國評選101名工人「技術能手」,其中竟找不到一位農民工。
二、流動性大,自立門戶,難與當地相結合。大多數農民工都是抱著「吃幾年青春飯」的心理,三兩年換一個打工地方,甚至一至半個月就轉工,賺了錢就走,跟當地人是「兩張皮」關系。海南人在深圳開「的士」者有二萬多人,但他們大都住在郊區的石廈村,很少與當地人交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出現各式各樣民工聚居的城中村,他們各自為政,甚至組織自己的同鄉會,自己管理自己,不受當地管轄,因而矛盾頻生。
三、外商反對給農民工福利保障。福建有些地方,想在外來務工者之中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甚至,動員他們參加工會及其他社會福利組織,但是,外商強烈反對。結果有關部門以「影響地方投資環境」為由而不敢推行。
四、拖欠工資嚴重,有關部門互相推誘扯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說,需要用3年的時間,才能基本上解決建築業拖欠農民工薪水問題。拖欠工資者,有不少是地方政府機關部門,因此,很難解決。
五、農民的生活習慣、衛生問題等,與當地格格不入。行乞、犯罪、賣淫更使當地人齒冷,因而強烈排斥農民進城。
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先要使幾億農民融入城市社會,以及基本解決三農問題,然而,此路途依然十分遙遠。

Ⅶ 農民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

中國農民工對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雖然他們的工作不是很體面,但是,在一個大城市,沒有他們,那麼高樓大廈是從哪裡來的。那些街道的清潔由誰負責。他們掌握了城市的容貌,也承擔這這個社會給他們的壓力。
我不喜歡農民工這個詞,我覺得不公平,在我們學校,有很多學生會瞧不起那些物業的叔叔阿姨,但是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怎麼會有一個干凈的環境。
農民工不是只有工地工作的,也有一些開小店,弄家政的。
我覺得這些都是基礎,如果一個城市的人,在享受他們給我們的便利與整潔,卻沒有考慮到他們背後的心酸。這個很不公平。
為什麼中國人力資源價格低,我覺得這是一種歧視,美國那些大國都會利用中國人力,為什麼不能讓這些被稱之為農民工的人高一些的工資。為什麼不能給他們在城市裡面固定而又干凈的地方。
為什麼他們有的衣著骯臟,我認為這不是他們想的,一個城市,物價對於他們,應該是很高的,他們辛辛苦苦賺的錢不是在這個城市消費,他們在為這個城市服務,得到的可能就是老闆拖欠公司之類的。
很高興,今年春運的時候,政府給了他們一些優待,希望這些優待不僅僅是在春運的時候。
在農民工裡面,有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叫做《中國是民工》。你可以看看,我沒有看過,但是我看了作者在北京衛視的一個節目,能理解他們,幫助他們的人,在這個城市,只有他們自己,和他們的那些以兄弟相稱的兄弟。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你可以看看。我不是為了分,我只是覺得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有想法,寫了些。希望你能幫那些農民工們翻身把歌唱哦~

Ⅷ 中國經濟與農民工之間的關系

農民工是中國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了低廉的勞動力價格。這在2009年前,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

Ⅸ 面對大量的返鄉農民工,會對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在城市學到一技之長的農民工返鄉,有助於鄉鎮企業的發展壯大和轉型。回
農民工返鄉為鄉鎮企業答發展提供了更多勞動力的選擇餘地,也有利於當地企業的發展。
農民工返鄉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我國因民工進城潮致使部分農田荒廢,現在出現了返鄉潮,對農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是同時返鄉農民工數量過大,當地企業發展規模無法承受的話,會造成社會出現無法安置的大量失業農民。影響社會穩定,不利經濟發展。
返鄉後,大部分農民還是有土地為依託的,有一定生存能力的。因此對於緩解經濟危機的影響有一定的好處。

農民工返鄉主要是經濟危機的結果,至於它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什麼影響考慮的比較少。

閱讀全文

與農民工受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