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西是怎麼樣的省份總體經濟狀況如何具體請介紹一下!!
江西經濟這兩年發展的非常快,在中部要做第一,特別是省會南昌進入到全球發展最快城市15名
㈡ 江西南昌的經濟特點和經濟狀況
中部發展城市 經濟主要還是以農業產品 製造業多一點 服務型的公司不多
㈢ 江西省宜豐縣的哪幾個鄉鎮的經濟狀況較好
江西省宜豐縣的經濟狀況較好的鄉鎮:
1、新昌鎮:位於溧陽市西郊,轄區65平方公里范圍內,湖光山色秀麗,人文景觀豐富,集江南美景於一城。集鎮工業、商業網點星羅棋布,基本形成了以電子、機電、化工、建材、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六大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全鎮大小工業企業近百家;電梯安裝工作量1億元,素有"電梯安裝之鄉"稱號;建安工作量8000萬元,被溧陽市評為"建安企業五強鄉鎮"。
2、棠浦鎮:位於宜豐縣東部,古稱新安,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始立新安鄉,棠浦由新安先後改區、鄉,1994年11月棠浦鄉撤鄉設鎮。東鄰新莊鎮,西接澄塘鎮,南界上高縣,北與花橋鄉毗連。東西長9公里,南北寬16公里,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3公里,距省會南昌l14公里。全鎮土地面積為115平方公里,總計人口24095人。
3、澄塘鎮:古稱義鈞鄉,為東晉偉大詩人陶淵明的故鄉。 鎮境位於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東南部,東與棠浦鎮毗鄰,南與上高縣交界,西連敖橋鄉、天寶鄉,北靠花橋鄉、同安鄉。 南北跨度35公里,東西長12公里,總面積178平方公里。宜楊公路穿境而過,自古就是宜豐至瑞州(高安) 的重要孔道。1950年5月,設立澄塘鄉。1999年12月,撤鄉設鎮,稱澄塘鎮。2001年底, 全鎮轄22個村、217個村民小組,6317戶、20288人。
㈣ 山東江西省經濟狀況,哪個省更富裕
肯定是山東省! 據2007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據初步核專算,全省實現生產總屬值(GDP)2.6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僅較第三位的江蘇省多出約二百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0.4:57.5:32.1。實現進出口768.9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 人民幣18468.3億元(2005年)(中國內地的11.3%,第2位) - 每人平均 人民幣20427.28元(2005年)
山東是工農業大省,對中國內地經濟的貢獻有九分之一多;著名的品牌包括海爾、青島啤酒、海信、雙星、澳柯瑪等,這些企業的總部都設在青島。
㈤ 江西省經濟發展狀況及主要工業支柱產業情況
近年來,堅持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推進企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使我市工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產業產品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一)石油化工。石化工業是我市七大支柱產業之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五」以來以原油煉化、乙烯加工上規模和化工延伸為主線的大規模改造,使石化工業基本形成了煉油、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化肥、農葯、精細化工、塑料加工等25個行業,27大類400餘種產品,年產量達1463萬噸以上,規模效益比較明顯的產業基礎。其中原油配套加工能力達到1050萬噸/年,乙烯加工能力達到了70萬噸/年,形成了440萬噸/年催化裂化、120萬噸/年延遲焦化、120萬噸/年催化柴油加氫、60萬噸/年焦化汽柴油加氫、60萬噸/年連續重整、40萬噸/年芳烴抽提、40萬噸/年潤滑油基礎油等二次加工能力,以及112萬噸/年合成樹脂、26.5萬噸/年合成橡膠、58萬噸/年尿素、15萬噸/年濃硝酸、4萬噸/年1—丁烯、2萬噸/年順酐等的化工延伸加工能力。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蘭州新西部維尼龍公司、西北永新化工公司等一批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的優勢企業繼續做大做強。藍星公司20萬噸甲醇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一期1600萬噸特種纖維等項目加快前期工作,金浦集團與蘭州石化達成了全面的合作協議,將共同出資22億元,建設20萬噸/年碳四深加工和6萬噸丁基橡膠項目,目前已進入選址階段。
面向行業的石化產業研發體系初步建成,14所石化專業科研設計院所、13所大專院校,成為石化產業研發創新的重要平台,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才達到2萬人,成為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其中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擁有羥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固體潤滑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個高技術研究中心、六個研發中心和九個聯合實驗室,是國內公認的高水平研究機構之一。蘭州石化研究院在煉油與石油化工催化劑、合成橡膠、樹脂合成及加工、化工工程、環保等領域有較強的研發實力;蘭州石化公司技術中心是合成膠乳、精細化工產品領域的研發中心。
2007年石化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4.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4%。
(二)裝備製造。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機械、通用機械製造、電工電器、儀器儀表等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強基礎和發展實力的裝備製造業體系。2007年裝備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30.8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4.12%。近年通過實施或建成國債項目蘭石大型加氫反應裝置改造生產線、耐馳螺桿泵生產線異地改造、眾邦公司電線電纜生產線、長虹電焊條、環保設備廠、蘭石四方容器公司等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大大提升了裝備製造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競爭力,促進了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引進了吉利汽車這一著名品牌,建成一期實現整車下線,對於整合我市裝備製造業資源,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改善我市裝備製造業整體形象、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裝備製造業加快行業整合重組,蘭州機床廠、蘭州制桶廠、量刃廠等一批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資產重組,煥發新的生機,上海寶象等戰略投資者重組蘭州建通總廠與省化機廠,組建蘭州聯合重工,實施出城入園搬遷改造,將全力打造我市石化裝備、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
突出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製開發了9000米電驅動沙漠鑽機、直升機吊裝鑽機、表面蒸發式空冷器、海墨多相流量計、高溫高壓合金閥門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奠定了蘭州依然是國家重要石化裝備基地之一;蘭州電機廠交流調速電機和變頻器填補我國空白,組建風力發電工程中心,研製成功兆瓦級風力發電裝備;510所、蘭州真空設備廠自主研發的真空獲得和應用系列設備,與國際同步,空間模擬實驗裝置及低溫液體貯運容器在保障我國神舟飛船發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正在形成,官產學研合作, 2007年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與蘭州理工大學聯合組建了閥門產品研發中心,有效提升我市閥門產品的整體研發能力和行業技術水平,這是我市振興裝備製造業過程中加強校企合作,推進我市產學研一體化的又一次具體實踐。國家乾燥技術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蘭州交大綠色鍍膜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先後組建成立,蘭石技術中心升格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市裝備製造業已經建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電機廠、蘭石)、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佔全市企業技術中心的一半以上,成為我市裝備製造業研發和提升競爭力的強大平台。
㈥ 江西贛州安遠就目前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其有什麼特徵
想要在贛鄱大地尋求投資發展的客商們,不妨把眼光放得「敏銳」和「長遠」一點。為了加速江西在中部崛起的步伐,提高大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吸納力,江西省有關部門正在考慮構築好以南昌為核心「牽手」9大地級市的五大城市經濟圈,以更好地帶動全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這五大城市經濟圈分別是:南昌城市經濟圈、九江城市經濟圈、贛州城市經濟圈、萍宜新城市經濟圈和景上鷹城市經濟圈。
南昌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南昌城市經濟圈的地域范圍大致覆蓋南昌市、南昌縣、新建縣、安義縣、進賢縣、永修縣、靖安縣、奉新縣、高安市和豐城市。
區位優勢:南昌市的經濟總量已佔到全省的1/4以上,在全省最有條件首先做大做強。南昌已按照建成現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與現代文明花園英雄城的定位來規劃,把發展重點放在增強聚集和輻射功能上,加快現代製造業基地建設,做好產業置換,將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遷出市區。
未來發展:今後擬充分發揮南昌省會城市的主導作用,以京九鐵路、浙贛鐵路為發展主軸線,重點發展汽車、電子、機械、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生物制葯、信息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金融、商貿、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第三產業。逐漸形成全省經濟增長的核心區域。
九江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九江城市經濟圈的地域范圍主要包括九江市、瑞昌市、九江縣、星子縣、湖口縣、彭澤縣、都昌縣、德安縣、武寧縣和修水縣。
區位優勢:九江市位於長江和京九鐵路交匯處,是沿江開放城市和江西對外的主要口岸,歷來是贛北的中心城市。其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得天獨厚的長江港口資源和廬山、鄱陽湖旅遊資源。
未來發展:九江城市經濟圈的今後發展方向是:在主動接受長江三角洲地區輻射、加強與武漢經濟區協作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領域,與國際經濟接軌。重視與南昌、景德鎮的協調發展,著重把九江市的產業發展放在石油化工、儀器儀表、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等高科技或外向型產業上,以及旅遊、航運、商貿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上。
贛州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贛州城市經濟圈地域范圍包括贛州市、瑞金市、南康市、贛縣、興國縣、寧都縣、於都縣、石城縣、會昌縣、上猶縣、安遠縣、信豐縣、尋烏縣、大余縣、崇義縣、龍南縣、全南縣和定南縣。
區位優勢:贛州是贛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贛、粵、閩邊界地區的最大城市,城市腹地廣闊,其輻射范圍不僅包括贛南,還涉及粵北和閩西。其有色金屬和稀土資源豐富,臍橙、沙田柚等農副產品生長條件得天獨厚,具備了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條件。
未來發展定位:這一城市經濟圈主動接受粵、閩發達地區和港澳地區的雙重輻射,積極吸引粵、閩、港、澳人士前來投資,逐漸使之成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贛、粵、閩邊際地區綜合性現代化大城市。贛州城市經濟圈的產業發展應重點放在有色金屬礦業、有色冶金、機械電子、「三高」特色農業和創匯農業上,以及以商貿、旅遊、金融為主導的第三產業上。
萍宜新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萍宜新城市經濟圈地域范圍包括萍鄉市、宜春市、新余市、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萬載縣、宜豐縣、上高縣、銅鼓縣、分宜縣和峽江縣。
區位優勢:該經濟圈內有3座中等城市,規模相近、經濟實力相當,萍鄉市是面臨資源型轉型城市;宜春市腹地廣闊、農業比重大;新余市第二產業突出,但轄區面積過於狹小,三個城市互補性強,但均不完全具備中心城市的條件。
未來發展:若論區位條件,宜春不失為首選培育中心城市目標;若論經濟實力、發展前景,新余也可考慮;萍鄉作為贛西歷史上原有的重要城市,目前仍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省政府應在「十五」期間,根據三市之間競爭和發展情況,擇一重點,在確保公平的前提下,予以必要的引導和扶持。
景上鷹城市經濟圈
經濟圈范圍:景上鷹城市經濟圈地域范圍主要包括景德鎮市、上饒市、鷹潭市、樂平市、德興市、貴溪市、浮梁縣、波陽縣、婺源縣、萬年縣、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鉛山縣、橫峰縣、弋陽縣、余江縣和余干縣。
區位優勢:該經濟圈鄰接閩皖,是沿海發達地區向中西部挺進的前沿陣地,區位條件較好。龍虎山、三清山、婺源等旅遊資源豐富,交通便利。但實力在五大城市經濟圈中最弱,關鍵在於缺乏主導型城市,城鎮體系層次分散,難於形成合力。
未來發展:在目前,景德鎮陶瓷工業不景氣、產業結構調整轉型,上饒、鷹潭短期內難以培育成區域中心城市的情況下,最有效的方式是以景、上、鷹三城市各為中心,組織協調生產力布局,形成景(德鎮)—樂(平)—波(陽)、上(饒)—德(興)—廣(豐)、鷹(潭)—貴(溪)—弋(陽)三個多核城鎮群組,組群之間優勢互補、相互涵蓋,形成整合優勢和綜合競爭力,共同構築綜合型區域中心。
㈦ 江西省鷹潭市怎麼樣比如在發展狀況,開放程度各方面等。
鷹潭市,江西省省轄市,「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而得市名,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鷹潭速度」,同時享有「道都」、「銅都」、「創客之城」等美譽。
2012年,鷹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82.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4%。增幅連續12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237.42億元,增長14.4%,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比重49.2%,同比提高2.0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42449元,增長11.8%,按年均匯率折算為6753美元。
鷹潭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堅定不移實施大開放主戰略,大力實施招大引強,不斷夯實開放平台,積極優化發展環境,以大開放推動了大發展。2014年鷹潭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外貿百強城市。
鷹潭通過強化招商對外建設,強化招商活動組織,強化區域招商協作,強化工作機制建設,增強招商引資力度。同時,對外投資也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建立電子口岸的公共平台,使口岸發展不斷提速。
㈧ 江西省的贛州市的經濟狀況怎麼樣位於全國什麼水平
◎
古同「搏」:抵抗、對抗之義。如:博(搏)伐楚荊,孔休大功。
◎
古通「薄」:逼迫、脅迫。如:今敢博(薄)氒眾。
◎
古通「愽」:博(愽)愛。
◎
古同「簙」:六博(簙)。
㈨ 江西省永新縣經濟發展狀況
永新縣南、西、北三面為低山區,中、東部多丘陵、崗阜和谷地,禾水流貫中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潮濕性天氣,天氣溫順,年均溫18.2℃,年降水量1530.7毫米。為國家商品糧出產基地縣、全國瘦肉型豬基地縣,省林業重點縣和蠶桑工程大縣。礦產資源有鐵礦石、石膏礦、瓷土、石灰石、混合稀土。
永新縣地方特產有三灣老酒、崖霧茶、蜜餞和地方名菜「永新狗肉」、「醬貢卜蒸雞」。分(宜)文(竹)鐵路接浙贛線,319國道穿境而過。永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份,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灣改編」舊址群、中共湘贛省委舊址和紅軍湘贛軍區總指揮部舊址、七溪嶺戰斗指揮、龍源口橋、毛澤東舊居等革命舊址。有宋塔、紅楓湖、梅田洞、碧波崖等古跡勝景
永新縣總面積2195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人。全縣轄10個鎮、13個鄉、1個墾殖場、1個國營林場:禾川鎮、石橋鎮、龍源口鎮、里田鎮、龍門鎮、沙市鎮、文竹鎮、埠前鎮、懷忠鎮、高橋樓鎮、坳南鄉、曲白鄉、才豐鄉、煙閣鄉、在中鄉、三灣鄉、台嶺鄉、龍田鄉、高溪鄉、蓮洲鄉、高市鄉、象形鄉、蘆溪鄉、七溪嶺林場、綜合墾殖場。共有15個居委會、242個行政村。縣政府駐禾川鎮。
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55.6億元,增長14.6%;財政總收入突破5億元大關,達到5.2億元,增長35.2%,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9.35%;地方財政收入3.49億元,增長35.4%;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8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46億元,增長17.5%;固定資產投資49.9億元,增長39%;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4.7:45.3:30優化為23.5:46.2:30.3。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76.16億元,增長24.4%。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9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5406元,增長12.65%。
業經濟提速增效。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1.2億元,新報批工業用地890畝,完成土地平整面積1200畝;銅製品、皮製品標准廠房建設有序推進;電鍍污水處理廠設備安裝完畢,4棟共計2萬平方米的電鍍車間全面開工建設;皮革污水處理廠進入試運行階段;綜合污水處理廠前期准備工作基本完成;羅星產業園躋身全省重大工業調度項目;茅坪220KV變電站投入使用;工業新城鎮商業服務區開發建設扎實推進。銅製品、皮製品、葯化、繭絲綢四大主導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明顯提升,銅製品基地集聚相關企業9家,皮製品基地集聚相關企業20家,企業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的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年共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24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億元以上項目9個,5億元以上項目1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5億元,增長26%;園區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9億元,增長33%。
全年糧食總產29.4萬噸,桑園面積達2.9萬畝,蔬菜面積達10.4萬畝。新興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新發展井岡蜜柚6000畝、白茶812畝、金銀花1500畝。畜牧生產勢頭看好,年出欄生豬31萬頭、肉牛3.9萬頭。水利設施不斷完善,完成了豐源、禾山、洞口等七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了7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有效推進了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中低產田7000畝,建設高標准農田2600畝
㈩ 江西尋烏縣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
2007年全縣生抄產總值實現21.3億元,同比增長15.3%;三次產業結構由39:23:38調整為35:27:38;財政總收入15630萬元,增長41.6%,地方財政收入9348萬元,增長19.3%,財政總收入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34%,比上年提高1.12個百分點,增幅均創10年以來的新高;農民人均純收入1983元,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0元,增長10.2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億元,增長22.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9億元,增長16.1%。全年實際引進內資2.6億元;新報批外資項目5個,實際進資1035萬美元;外貿出口610萬美元,同比增長269.7%。數據來源2008尋烏縣政府工作報告.更多請點擊http://www.xunw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