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面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發展低碳經濟首當其沖的是要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B如果醉駕
B是對的
A中首當其沖是指第一個遭到打擊
C中炙手可熱是比喻權勢大,氣焰盛,(多指權貴氣勢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貶義。
2. 某企業為了保護環境,發展低碳經濟,在國家科研部門的支持下,進行技術攻關,新上了一項把二氧化碳處理轉
(I)當x∈[200,300]時,設該項目獲利為S,則S=200x-(
x
2-200x+80000)=-
(x-400)
2,
∴當x∈[200,300]時,S<0且函數為增函回數
∴該項目不會獲利答,當x=300時,S取最大值-5000;當x=200時,S取最小值-20000
∴國家每月補償數額的范圍是[5000,20000];
(Ⅱ)由題意可知,二氧化碳的每噸的平均處理成本為
=
3. 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環境日環食日偏食的產生開發新能源研製新材料葯物和保健品的
解;A、發展低碳經濟,是研究一些含碳少的一些物質,屬於化學研究的范圍,版故權A錯誤; B、日環食、日偏食的產生是地理研究的內容,與化學無關,故B正確; C、開發新能源,研製新材料也屬於研究新物質製取的,屬於化學研究的范圍,故C錯誤; D、葯物保健品的研製也屬於研究新物質製取的,屬於化學研究的范圍,故D錯誤. 故選B.
4. 從個人角度出發為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實踐提出合理化建議
個人角度,可以從衣食住行角度。 如節約用水電,出行採用公共交通工具,居住時,空調溫度調高等。
5. 從經濟生活角度為消費者和企業生產者在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在創造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的同時.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氣候變暖等問題日益突出,過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已成為威脅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目前人類所面對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盡管資源約束並非巾國經濟發展的絕對障礙。但中國並不具備特別資源優勢,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多年來.依賴大量資源消耗,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經濟增長的代價是:資源消耗過度、環境嚴重破壞,尤其是近年來,以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經濟結構已經無制約地排放r過量的二氧化碳,它們籠罩著地球,造成氣候變化無常,極地和高山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特別是能源短缺危機與環境惡化的壓力並存,使人類及其他生物能夠健康生活的生存空問越來越小。 因此,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如何實現低碳生活,從生產過程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何減少碳排放,已經成為關乎人類生存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和探討這一問題,對提高人們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早日實現低碳生活和逐步發展低碳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的概念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災難沒有一個國家和個人能夠倖免。2009年月7—1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中國政府庄嚴承諾:到2020年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比2005年的排放總量下降40%一45%。而二氧化碳的減排目標,必須通過堅持發展低碳經濟、長期倡導低碳生活、將環保意識教育納入國家基礎教育體系,不斷提高全民節能減排的環保意識,才能夠逐步實現。 企業生產要做到能源、原料資源的充分利用,盡可能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堅持技術升級和產品升級,堅持技術創新,堅持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廢棄物的重復利用。 低碳生活的概念: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我們對此還沒有明確深入的概念,那也沒關系。我們從點滴做起,選用節能燈,家裡多養些綠色植物,夏季盡量少用空調,能不開私家車盡量不開,多些步行,少用電梯等,這些都是大家不太費力就能做到的,只是看我們想不想做而已,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過量碳排放是在人類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 那麼,對佔主流、有共識的「低碳生活」理念可以概括為「適度吃、住、用、行,多運動,不浪費」。如果用中國傳統文化來解釋這一理念的主要內涵,還可再簡化為「勤、儉」二字低碳經濟的概念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後治理、先低端後高端、先粗放後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低碳經濟是以降低二氧化碳向大氣排放量為目標的經濟結構。其依據的原理,一是經濟運行時盡量不產生或少產生二氧化碳,二是使產生的二氧化碳盡量吸收、貯存起來,轉換為其他有益的用途。 「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那些習以為常的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費模式、生活方式和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低碳生活模式的低碳生活是一種簡單、簡朴的生活方式: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氣候的變化有關,對於普通人來說,減排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觀念,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水、節油、節氣」,從這些點滴做起,積少成多,逐漸使人們習慣於低碳生活。例如,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上下班步行,騎自行車,自己爬樓梯上樓等,這樣做,既鍛煉了身體,又減少了碳排放。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只要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放在首位,很多事情就很容易做到了。 另外,低碳生活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環境更優美,開銷更少,不僅減輕自身的壓力.也減輕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壓力,從「農、食、住、用、行」,處處都可體現低碳生活的內涵。 衣:少買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從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終被遺棄,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減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食:多吃素。生產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僅為該數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運輸來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盡量減少飲酒量,如果1個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減排二氧化碳千克; 住:選擇小戶型,不過度裝修。減少1千克裝修用鋼材,可減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裝修用木材,可減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節電、節水,以ll瓦節能燈代替60瓦白熾燈、每天照明4小時計算,1支節能燈1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8.6千克;隨手關燈減排二氧化碳4.7千克;如果每台空調製冷時在26%基礎上調高1℃,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l千克;少用1個塑料袋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減碳排放10.3萬噸;少用電梯,合理使用電視、冰箱、電腦等電器;工作時,單面紙要重復利用,能電子化辦公的少用紙張,少用或者重復使用塑料方便袋; 行:少開車並盡量使用小排量車,每月少開~天,每車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會更少。其實,我們的諸多生活細節都與二氧化碳減排有關,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一個幾十億人口的地球,每一個人都從細微處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其集聚合成效果就是相當可觀的。
6. 為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提出的建議是什麼政治高中必修一
讓建設生態文明貫穿於環保規劃的始終
「十二五」環保規劃作為中央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後的第一個五年環保規劃,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其最高綱領而貫穿於始終,是理所當然的。 如何在「十二五」環保規劃中體現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應主要體現在把生態文明的要求納入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考核評價體系和問責制度之中,使各級決策者具備關於資源環境問題的現代意識和責任意識,並把這種意識體現在治國理政的具體行為之中。
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高度融合
「十二五」環保規劃體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高度融合,主要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採取從緊和嚴厲的宏觀環境政策。實施從緊和嚴厲的宏觀環境政策,是指國家在環境保護的深度和力度上有極大增強,使我國環境政策(包括環境標准、法律責任等)具備比過去大得多的約束力和實際執行率,比發達國家在相應發展階段上採取的環境政策更為嚴格,部分環境政策要達到發達國家當前的程度。具體而言,從緊和嚴厲的環境政策包含以下3個要點:(1)提高各種環境准入門檻,採取嚴格的環境監管措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對排污企業實行嚴格的達標治理。(2)對國家的法律體系進行生態化改造,在民法、刑法、物權法、經濟法、資源法中,全面強化對環境保護的要求。(3)更多地使用經濟手段管理環境,通過綠色信貸、綠色稅收、綠色保險、綠色價格體系、綠色證券,等等,使國家經濟政策全面朝著環境友好的方向改變。 第二,在特殊區域和領域實行環境優先的戰略方針。環境優先,又稱「環保先行」,是指在一些特殊區域或領域,把環境質量狀況作為指導包括經濟發展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基本衡量標准之一,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和底線來規劃和約束各方面工作,使環境保護成為保障人民生存環境、優化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和首選的手段。實施環境優先,主要包含以下內容:(1)把生態文明作為國家執政的優先准則之一,置於重大決策前端。(2)實行從緊和嚴厲的環境政策,使國家在環境保護的深度和力度上有極大增強。(3)具體在十個方面實現「環境優先」:一是在制定法律法規時,優先進行環保立法;二是在編制發展規劃時,優先編制環保規劃;三是在做出發展決策時,優先考慮環保影響;四是在調整經濟結構時,優先發展清潔產業;五是在利用有限資源時,優先節約環境資源;六是在新上投資項目時,優先進行環保評估;七是將環保投入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環保開支的增速要高於財政開支的增速;八是在建設公共設施時,優先安排環保設施;九是在進行技術改造時,優先採用環保型技術;十是在考核發展政績時,優先考核環保指標。
從三個關鍵環節入手讓重要的生態系統休養生息
讓重要的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就是要減輕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壓力,用恢復和養護的方式使之持續地為經濟發展和人類福利提供服務。 休養生息要著重從3個關鍵環節入手,一是減輕經濟社會活動的壓力,這就需要研究一系列產業退出機制、環境准入機制等重要手段;二是積極開展污染治理活動,大幅度提高污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削減排入生態系統的污染負荷;三是採取措施開展生態恢復,修復生態環境容量。圍繞這3個環節,建立一個集污染防治的體制、機制、政策和技術為一體的重要生態系統示範區,重點開展休養生息相關制度和政策的創新與試點,積累經驗,從根本上解決重要生態系統大面積常態性污染問題。 在「十二五」環保規劃中,應提出對江河湖海等生態系統進行治理,結合已有的污染防治做法,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新政策,通過控制「兩高一資」產業的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關閉違法排污企業,退出一批產業,更新一批產業,推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合理布局,減輕環境負荷,擺脫困境,重獲生機。
強化環境保護的國家意志
在推動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高度融合中,應該充分動員國家、地方、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力量,其中,國家又佔有更加突出的地位。只有國家才能對環境有關的基本法律關系做出規定,才能影響、調控甚至決定地方和全社會的環境保護行為。
擴展企業和社會的環境保護義務和權利
我國環境保護具有國家權力很大、社會權利不足的特點,形成了政府奮力奔走、社會無能為力的失衡局面。總體上看,企業的環境保護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公眾的環境保護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這是一種局限性很大的不完善的「環境治理結構」。 為此,在未來的環境保護中,必須形成一種新的「環境治理結構」,在其中,國家與社會都有很強的責任和權力(權利),讓全社會都有機會、有權利來代表和管理環境。為此,必須對國家環境立法體系進行重大改革,在強化國家的環境執政權威的同時,較大幅度地擴展社會享有的環境權益,例如知情權、監督權、索賠權、參政權等,從主要用行政手段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這種法律的改革是體現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導向的。只有在這樣改革後的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基礎上,實行從緊的和嚴厲的環境政策才有足夠的力量支撐。 總之,調整環境保護的若干基本關系,就是對過去環境保護所賴以進行的基礎進行重大改變,而不是停留在對某些環保措施的一般性補充和完善,這些基本關系的改變才是環境保護的歷史性轉變。 「十二五」環保規劃應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動的環境保護新格局,擴展企業和社會的環境保護義務和權利,鼓勵和保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有序的政治參與,發揮環境保護民間組織的作用。
7. 為了保護環境,發展低碳經濟,某單位在國家科研部門的支持下,進行技術攻關,新上了把二氧化碳處理轉化為一種
(1) 國家抄每月襲至少補貼5000元才能使該項目不虧損 (2) 當每月的處理量為400噸時,才能使每噸的平均處理成本最低.
8.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下列事實與化學無關的是()A.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環境B.研究月全食和
解答:解;A、發展低碳經濟,是研究一些含碳少的一些物質,屬於化學研究的范圍,故A錯誤;內 B、月全食和日全食的容產生是地理研究的內容,與化學無關,故B正確; C、開發新能源,研製新材料也屬於研究新物質製取的,屬於化學研究的范圍,故C錯誤; D、生活污水的凈化處理屬於環境污染問題,屬於化學研究的范圍,故D錯誤. 故選B.
9. 為了保護環境,發展低碳經濟,某單位在國家科研部門的支持下,進行技術攻關,採用了新工藝,把二氧化碳轉
(1)由題意抄可知, 二氧化碳的襲每噸平均處理成本為: = x+ -200 (4分)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