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導致廣州和韶關經濟增長差異的原因
1 行政級別,廣州是省會城市,韶關市一般地級市。
2 地理位置,廣州處於珠專江三角洲地帶,交通便屬利;韶關在粵北山區,相對閉塞。
3 自古以來,廣州都是中國的重要的城市,韶關自古是個山村而已。
4 現在廣州已是中國的一線城市,四大一線城市即北上廣深,地位不容置疑。
5 廣州現在的人口是千萬級別,高素質人才比較集中,在人口和人才方面較韶關是鞭長莫及的。
Ⅱ 廣東韶關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就經濟發展而言。
地理位置
韶關市地處粵北,位於東經112°50′-114°45′、北緯23°5′-25°31′之間。西北面、北面和東北面與湖南郴州市、江西贛州市交界,東面與河源市接壤,西連清遠市,南鄰廣州市、惠州市。被稱為廣東的北大門,從古至今是中國北方及長江流域與華南沿海之間最重要的陸路通道,戰略地位歷來重要。京廣鐵路大動脈、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國道南北向貫穿全市、323國道東西向貫穿全市,均經過韶關市區。我國南北公路運輸干線107國道、105國道分別經過本市北部和東南部。
經濟概況
韶關是廣東的重工業城市,工業基礎雄厚,農業和第三產業也有相當的規模。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國家先後把韶關作為華南重工業基地和廣東戰略後方來建設,建立起韶關鋼鐵廠、韶關冶煉廠、韶關挖掘機廠、凡口鉛鋅礦、大寶山礦、曲仁煤礦等一大批骨幹工業企業,奠定了韶關工業在當地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七十年代,韶關已成為廣東重要的工業基地。八十年代以來,韶關的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現全市有工業企業2.1萬多家,已形成了以採掘、有色金屬冶煉、鋼鐵工業、鑄鍛件、建築材料等資源型行業組成的重點產業;以機械製造、輕工、紡織、石油化工、電力等五大行業為主的加工工業;以電子信息技術、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醫葯等行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其中,韶鋼集團年產鋼能力已突破500萬噸,躋身世界鋼鐵企業100強之列;韶鑄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鑄鍛件專業生產企業之一;裝備工業有生產大型建築機械、高空作業車、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新宇公司、工程機械廠和眾力公司等大型企業。
近幾年來,經濟發展加快,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5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3%,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增長4.8%、14.3%和13.4%;三次產業比例為16.6:44:39.4,比2004年的17.5:49.5:33明顯優化,二、三次產業比重明顯提高,工業化進程加快。全部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136.62億元,同比增長14.3%;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114.68億元,增長14.6%,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83.9%。工業產品質量顯著提高,共有11個產品獲省名牌產品稱號,3個產品獲國家免檢產品榮譽,注冊商標1579件。全市農業實現增加值達到57億多元,確立了蔬菜、優質稻、優質畜禽、優質魚、特色水果、竹類、煙葉等作為全市農業七大主導產業,形成了韶關農業生產的特點和特色,蔬菜已發展成為繼水稻後的第二大作物;優質稻面積已佔全市水稻總面積的近七成,總產達53萬噸;優質畜禽如三元雜交豬、山地養雞、山上養羊等和優質魚得到很大發展;特色優質水果如沙田柚、三華李、一六李、奈李、青梅、大果枇杷等面積達到22萬多畝,占水果面積近50%;叢生竹、毛竹林和煙葉發展迅速;七大農業主導產業的產值佔全市農業總產值近八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2.1億元、增長1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6億元、增長14.5%;有水果、蔬菜、糧食、小商品、布匹、水產品等一批專業批發市場和建築材料、裝飾材料、日用百貨、農副產品、摩托車、野味山貨、舊貨交易、機電產品等商品專業街。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飲食、信息、房地產、中介服務等服務行業呈快速發展勢頭。來韶遊客人數連年高速增長,2005年旅遊業共接待遊客達50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1.4億元。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05年,來源於韶關的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17.7%,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161%,萬元生產總值佔用金融機構貸款4840元,這些指標在全省均處於較先進水平。2003年綜合競爭力進入全省二類地區行列,2005年上升到二類地區第一位,全市人民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新時期。
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 9.8 億美元,其中進口6.2億美元、出口3.6 億美元;進出口貨運量251萬噸;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紡織服裝、玩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與珠三角地區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7個縣(市、區)與廣州、東莞等地的區、鎮簽約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韶關已成為國內外客商的熱點投資地區。
2005年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38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60億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省級農科創新中心24個。省級民營科技型企業發展到70 戶。
Ⅲ 韶關經濟最好的城鎮
韶關最好經濟的肯定是市區了,不過要看你向哪個方向發展。
廣東的氣候都差回不多,炎熱潮濕,韶關的冬天答差不多是廣東最冷的,有些地方最低會在零度以下~
市區的治安不錯,晚上逛街啊那些都沒問題,畢竟我生活了20年,沒出過任何問題~~當然偶然有個小偷之類的當然會有咯,但綜合來說還是不錯的~
Ⅳ 雲浮韶關誰經濟發展快
韶關市地盤相當於三個雲浮,並且是老地級市,按總量是他快,按人均是雲浮快,主要看現在的頭頭可不可以搞活思路啦。
Ⅳ 韶關的區位優勢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韶關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這里有12.9萬年前的早期智人代表馬壩人化石和新石器時代石峽文化遺址,有溝通嶺南與中原的第一通道——梅關古道,有被珠三角人稱為「七百年前桑梓鄉」的珠璣巷。
今天,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框架下,韶關由小珠三角的邊緣地帶一下子成為泛珠三角的中心地帶。韶關正發揮這一區位優勢,建粵北特色文化大市,打造粵湘贛邊的經濟中心乃至泛珠三角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旅遊基地。
京珠高速公路的投入使用,對於發揮韶關的區位優勢,開發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工業、農業、第三產業,促進全市經濟的快速、高效 ... 京珠高速公路建成後,能夠充分發揮「承南啟北」的韶關區位優勢,實施「南延北拓」戰略,形成「境外市場境內開發,境內市場南北。
文化方面: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ly/dlzz/200406280636.asp
經濟方面:
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ptbweb/three/one/200606060909.htm
綜合產業: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zt/rdzt/040329gd/200406280006.asp
Ⅵ 韶關市的哪些縣經濟比較發達
樂昌、南雄、曲江
Ⅶ 韶關市的樂昌和南雄哪個經濟發展前景更好
你好來,這用常識來對比一下自,樂昌與南雄沒有可比性,雖然樂昌有高鐵,也最早有鐵路更有兩條高速,按理實應不錯,也有幾家省屬大企支撐,但仍不見起色。南雄就不一樣,交通優勢不比樂昌差,後天居上的南雄(特別是近年),依然最韶關最具增長力和最穩定,至重要的發展點。可見,誰重誰輕,你應該有答案了,而不是亂採納些便偏激和無用的答案,目前只能這么回答你,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愉快
Ⅷ 韶關以前的經濟情況
2005年前經濟較差,之後,韶關市進行了一些招商引次活動,現設立了五個工業園,因此經情況有所好轉,但與珠三角那邊比起來,還是差很多。
Ⅸ 韶關目前的經濟趨勢
2011年1月19日,汪洋書記在該報告上親筆批示:「我贊成實行差別化的扶持政策,使一部分勢頭好的轉移園加快發展,形成『增長極』。」「雙轉移」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為破解科學發展難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自2009年初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下稱莞韶產業園)批准成立以來,韶關市大力推進「雙轉移」進程,實現了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經濟指標特別是人均指標在全省山區市中名列前茅。莞韶產業園建設取得的成效,為全省「雙轉移」戰略的推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全省其他產業轉移園的建設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和啟示作用。 1、大力發展生態經濟。依託優良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從而催生生態產業,這應當是「生態發展」應有之義。韶關市要深入實施綠色戰略。一是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打造山區宜居城市。通過實施「森林生態市」、「林業生態縣」、「生態示範鄉(園、村)」、「國家文明城市」等創建活動,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重點污染源限期治理力度,積極推進北江、武江、湞江等主要河流綜合治理,打造「暢通、清潔、生態」母親河,把韶關市打造成綠水青山宜居城市。二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積極實施優質農產品認證制度,實施農產品品牌帶動戰略,加快建設「以生態為基礎、以科技為主導」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重點開發蔬菜、優質稻、優質畜禽、煙草、優質魚、特色水果等優勢主導產業,提升發展花生、蠶桑等特色產業,優化開發園藝花卉等新興產業,重點培植休閑觀光農業。加快粵北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粵台農業合作示範區等現代農業(林業)示範區、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積極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努力把韶關市建設成為珠三角及港澳地區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三是加快發展生態旅遊業、打造旅遊休閑基地。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創新發展機制。抓好「大丹霞、大南華、大南嶺」三大景區和旅遊圈的建設。大力開發集自然生態、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推進「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三大體系建設,打造旅遊服務中心。利用高鐵做好韶關旅遊資源的南延北拓,成為全省旅遊休閑的首選地,把韶關市建設成為區域性旅遊服務中心,最終形成以大旅遊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繁榮發展。 2、利用豐富資源,優化發展方式。一是積極發展現代林業產業。立足本市豐富林業資源,培育特色食品、葯材以及經濟林新品種,構建開發、培育、加工、出口的林業產業鏈。大力發展良種油茶種植,建設廣東省重要的油茶生產基地。二是立足礦產資源優勢,發展重點產業。抓好有色金屬工業的開發和精加工,提高附加值,力爭形成年產鉛鋅金屬100萬噸的生產能力。三是努力開發水資源。加大水力資源開發力度,提高水力發電量在韶關能源供應中的比重。充分利用韶關市水質優良的特點,開發飲用水產業,做大做強藍松天泉、大禹等韶關飲用水知名品牌。 3、利用交通區位優勢,積極培育現代物流業。我們要圍繞將韶關建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的總目標,大力推動各項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在緊緊抓住韶贛高速、廣樂高速建設的同時,積極做好大廣高速、昆汕高速、粵湘高速公路韶關段建設。在抓好高速公路以及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積極打造市區環路的公路網路。武廣高鐵路客運專線,有利於韶關成為區域中心城市,提高產業集聚度。要搶抓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機遇,引進知名商貿和物流企業,積極建設大型物流項目。培育現代物流業龍頭企業。推進區域交通樞紐中心建設,著力打造現代物流服務平台,建設商貿中心城市。 4、發展基礎工業優勢,轉變工業發展方式。一是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進一步調整優化工業布局,以節能、降耗、減排為目標,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後產能,發展高效、節約、循環的現代產業,促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在冶金、電力、有色金屬、機械等新興製造業開展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的清潔生產活動,創建一批高標准、規范化的循環型企業,促進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加快做好韶關發電廠「上大壓小」項目、韶關核電項目、華電韶關南雄熱電冷聯供等項目建設,把韶關市打造成為廣東省重要清潔能源基地。並利用省三年內投資1000億元對1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重點技術改造的政策,扶強扶優,培育一批優勢企業,力爭進入省「五個100」項目計劃。二是重點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打造新興製造業基地。圍繞打造產業集聚中心,重點推進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玩具等比較優勢行業與珠三角配套協作,打造珠三角先進製造業配套基地。建設粵北鋼鐵生產基地、粵北世界鋅都、新型干法水泥生產韶關基地、裝備基礎零部件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將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示範性產業轉移園,支持縣域產業轉移園區發展,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加大「雙轉移」力度,增強區域經濟活力 1、加大「雙轉移」力度。繼續掀起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兩個高潮。狠抓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招商,不僅要注重引進大項目、好項目,而且要著力引進產業鏈項目和龍頭項目,特別突出抓好高新技術項目,結合韶關市重點培育打造的主導產業進行招商選資,找准產業配套對接的切入點,積極溝通、主動攻關,引進更多大項目進入「廣東現代產業500強」。務實推進區域合作。加強與珠三角、泛珠三角、紅三角、長三角、港澳台等地合作,促進相關產業項目加速向韶關市轉移落戶,加快打造先進製造業配套基地。緊緊圍繞實現園區跨越式發展這一主題,促進莞韶、東莞石龍(始興)、東莞東坑(樂昌)產業轉移園建設上規模、上水平,推進南雄精細化工、樂昌鍾表製造、仁化有色金屬循環經濟、乳源氯鹼化工(600618,股吧)及生物制葯、始興制筆研發製造、新豐華夏生態建陶和翁源華彩化工塗料等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力爭比亞迪汽車等一批重點承接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2、提升「雙轉移」質量。提高「雙轉移」質量是韶關市2010年要打的一場硬仗。因此,必須把「招商引資」切實轉向「擇商選資」上,不斷提高招商引資質量。積極培育引進總部企業,總部經濟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堅決做到「四個不引」,即破壞資源的項目、污染環境的項目、危及安全的項目和高耗低能的項目不引。大力發展生態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產業化。 3、加速城鎮化進程,增強區域經濟活力。城鎮建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是近代以來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村人口向非農轉移,根據市場需求導向和國家產業政策,抓住製造業梯度轉移的機遇,推動工業的聚集發展和優化升級,增強縣域經濟的整體實力。一手抓縣城的發展,一手抓小城鎮建設,實現縣城與城鎮、城鎮與農村的協調發展,增大區域經濟總量。 (四)加大獎懲力度,營造良好環境 去年,韶關市按照省生態發展區類型的考核辦法和要求,建立了《韶關市縣處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落實科學發展觀評價指標體系及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及《考核評價實施細則》、《韶關市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辦法》、《韶關市招商引資責任制考評獎勵辦法》,制定了《韶關市2010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方案》,將污染物削減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因此,必須真正加大獎懲制力度,加強目標責任考核。通過健全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成效的考核,並以此為依據考察使用提拔幹部。二是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切實改進機關作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加大力度精簡審批事項,提供上門服務,做好項目跟蹤與服務工作,全面推行「馬上辦」制度,提高行政效率,積極協調解決園區建設過程中的項目謀劃、用地、資金、人才等問題。加強加強督促檢查,落實行政問責,嚴格責任追究,切實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營造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以此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五)加強政府引導,加大財政投入 從韶關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有效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企業主體作用和市場調節作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改善基礎條件,使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向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要和環境生態需要轉變。 1、實施以加強薄弱環節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戰略。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努力構建公路、鐵路、水運等交通網路。公路建設方面。加快推進曲江至南雄、廣樂等高速公路建設;鐵路建設方面。加快建設韶贛、韶關至賀州鐵路,適時啟動韶關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建設樂昌峽、灣頭水利樞紐等工程。實施韶關至清遠段航道綜合治理。推進「數字韶關」建設,加快「無線城市」建設進程。總而言之,增加投入,加快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優化城鄉區域發展環境。 2、實施把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戰略。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增強企業「科技興企」意識。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大中型企業和集團的骨幹作用,鼓勵其自主開發,加大R&D投入。積極探索建立由企業牽頭的重大科技項目研發機制,不斷增強自主創新對經濟的驅動力。其次,完善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和社會環境。地方政府應運用自己的財力,專門對處於起步或爬坡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予以扶持,針對新興產業的技術研發,實行特殊的扶持政策,把資金向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項目傾斜,在經濟政策和資金貸款等方面予以優惠和支持,營造一個鼓勵扶持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並為企業拓寬技術成果和科技信息的交流和聯系渠道,實現自主創新助推產業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 3、重視抓好科技人才的培育、引進和使用。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是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關鍵。要解決好當前我市科技人才缺乏、素質不高的狀況。第一要大力加強培育現有的科技人員,提高他們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第二大力引進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依託高等院校、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等基地,加大高層次、高技能、緊缺型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力度。要把引智創新作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一項戰略措施加以實施。各級政府要為企業吸引人才提供支持,為人才的住房、社會保障、子女上學、就業等生活進行周到安排。改善就業環境築巢引鳳,使韶關市「人才公寓」真正成為各類人才集聚的「棲息地」。第三要完善激勵機制,進一步改善科技人員福利待遇,對出成果的給以表彰和獎勵,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滿意請採納
Ⅹ 請問韶關市的經濟和治安好不好,本人想到韶關發展各位有什麼建議
簡單地說,經濟正在處於上升階段,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到處在建開專發區。至於治安問題,屬算是蠻好的 。因為每個城市都不可避免會有小偷小摸的行為。韶關當然也有這些小違法犯罪。這是正常的。那些殺人放活,打家劫舍,等嚴重的犯罪還是很少的。所以我認為是治安不錯的。蠻支持你來韶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