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包括哪些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0-12-16 03:33:28

A. 2020年宏觀經濟政策新舉措有哪些

在經濟下行壓力仍存背景下,2020年宏觀政策將以「穩」為主。財政政策繼續保持積極基調,收支平衡壓力下減稅降費力度或邊際遞減,專項債穩增長作用將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仍存在結構性調整空間,操作將更趨靈活。

雖然仍側重於穩增長,但政策仍然對防風險予以高度關注,出於穩增長和防止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的需要,金融監管仍有邊際微調可能。

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三期疊加」階段,「三期疊加」決定了經濟增速有所放緩。2019年政策的大趨勢是防止經濟過度下行,給企業和生產者調整的時間和機會,保證大多數企業在產業升級中順利度過。

2020年上半年經濟形勢應該會延續當前平穩的態勢,呈現開門紅效應。當前政策框架仍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其中穩增長是十分必要的。



(1)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政策解讀

總體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六穩」,反映了宏觀調控政策的穩定性;「穩」中有變,則反映了宏觀政策的前瞻性和針對性,而且針對的都是經濟運行的結構性和機制性問題。

從根本上看,制約經濟穩定增長的最大障礙,從來就不是資金,而正是結構性和機制性問題。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明年經濟工作的重心對准了結構性和機制性因素,可謂正中「靶心」。

無論明年或更長時間內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只要有序推進消除結構性和機制性障礙,經濟平穩運行就將獲得堅實支撐。

B. 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

「宏觀經濟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是用來達到政策目標的手段。在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給管理、國際經濟政策。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它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以凱恩斯的總需求分析理論為基礎制定的,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要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與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目標。它的基本政策有實現充分就業政策和保證物價穩定政策兩個方面。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的政策措施,刺激總需求增長,克服經濟蕭條,實現充分就業;在有效需求過度增長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緊縮性的政策措施,抑制總需求,以克服因需求過度擴張而造成的通貨膨脹。
2、供給管理
供給學派理論的核心是把注意力從需求轉向供給。供給管理是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在短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成本,特別是生產成本中的工資成本。在長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能力,即經濟潛力的增長。供給管理政策具體包括控制工資與物價的收入政策、指數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經濟增長政策。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過限制工資收入增長率從而限制物價上漲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資和物價管理政策。之所以對收入進行管理,是因為通貨膨脹有時由成本(工資)推進所造成的(參見成本推進的通脹)。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貨膨脹。它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工資與物價指導線。根據勞動生產率和其他因素的變動,規定工資和物價上漲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規定工資增長率。企業和工會都要根據這一指導線來確定工資增長率,企業也必須據此確定產品的價格變動幅度,如果違反,則以稅收形式以示懲戒。二是工資物價的凍結。即政府採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工資與物價,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時期採用,在嚴重通貨膨脹時也被採用。三是稅收刺激政策。即以稅收來控制增長。 2)指數化政策。指數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收入的名義價值,以使其實際價值保持不變。主要有:一是工資指數化。二是稅收指數化。即根據物價指數自動調整個人收入調節稅等。 3)人力政策又稱就業政策。是一種旨在改善勞動市場結構,以減少失業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由政府或有關機構向勞動者投資,以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與身體素質,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二是完善勞動市場。政府應該不斷完善和增加各類就業介紹機構,為勞動的供求雙方提供迅速、准確而完全的信息,使勞動者找到滿意的工作,企業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員工。三是協助工人進行流動。勞動者在地區、行業和部門之間的流動,有利於勞動的合理配置與勞動者人盡其才,也能減少由於勞動力的地區結構和勞動力的流動困難等原因而造成的失業。對工人流動的協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必要的物質幫助與鼓勵。 4)經濟增長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勵移民入境等;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二是資本積累。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提高利率等途徑來鼓勵人們儲蓄。三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技術進步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重點。四是計劃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國家的計劃與協調要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3、國際經濟政策
國際經濟政策是對國際經濟關系的調節。現實中每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是開放的,各國經濟之間存在著日益密切的往來與相互影響。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中有國際經濟關系的內容(即國際收支平衡),其他目標的實現不僅有賴於國內經濟政策,而且也有賴於國際經濟政策。因此,在宏觀經濟政策中也應該包括國際經濟政策。

C.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包括哪些政策

改革抄開放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出現了六次比較明顯的波動,包括五次通貨膨脹、經濟過熱和一次通貨緊縮,與此相對應,經歷了六次比較大的宏觀調控。從調控手段和做法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的宏觀調控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總體來看,隨著宏觀調控實踐的不斷深入,我國宏觀調控越來越成熟,初步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當然也存在不少值得認真總結的不足甚至教訓。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在構建符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新形勢需要的新型宏觀調控體系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D. 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對總產出有什麼影響

宏觀調控,通過宏觀政策來決定用什麼措施,自然會對社會的生產造成影響,因為我國的國家政策對經濟影響是很大的,對國民經濟的掌控也是強有力的,自然宏觀經濟政策是對社會總產出有深遠的影響

E. 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是什麼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是指是充分就業、價格水平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所以,要維持實現充分就業目標,就要犧牲一定的物價穩定;而要維持物價穩定,又必須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業率為代價;

其次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兩者根本上是統一的,但如果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不正確,比如以通貨膨脹政策刺激經濟,暫時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但最終會使經濟增長受到嚴重影響;

再次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矛盾,如果經濟迅速增長,就業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加快進口貿易增長,導致國際收支狀況惡化,而要消除逆差必須壓縮國內需求,而緊縮貨幣政策又同時會引起經濟增長緩慢乃至衰退;

最後物價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矛盾,為了平抑國內物價,增加國內供給,就必須增加進口,減少出口,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反之,略,一樣。 總之,實際經濟運行中,要同時實現四個目標非常困難,因此,在制定貨幣政策目標是,要根據國情,在一定時間內選擇一個或兩個目標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

因此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總要充分考慮,再三權衡。

F. 宏觀經濟政策在我國現實經濟中的作用有哪些

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實施宏觀經濟管理的作用
1、可以運用財政功能,制訂財政政策。
國家通過稅種、稅率的變動,調節積累和消費、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比例關系,並通過國家財政預算,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實現其經濟政策目標。制訂諸如國家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財政政策,國家鼓勵開發中西部地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等。
2、可以運用貨幣功能,制訂貨幣政策和國際收支政策。
國家運用貨幣功能適度配置資本資源,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經濟的發展,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制訂合適的國際收支政策,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可以制定事關國計民生的國家投資和制訂適宜的產業政策。
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也以參股的形式,直接從事某些經濟活動。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有經濟是國家經濟主體,過去國家參與各個領域的經濟活動,實踐證明了利少弊多。目前國有經濟正逐步從某些競爭性的領域退出,國家也不再直接干預企業的經濟活動,而是投資於重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產業,以消除制約經濟發展的不良因素,使生產結構合理化,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物質文化需要和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可以提供量入為出、節儉高效的公共服務。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主要體現對內對外兩個方面,對內主要指從事教育、文化、公共衛生、交通等公共事業方面的投資建設,保障國內安全等;對外主要是軍隊建設,外交活動,維護領土完整,確保維持有利於國內經濟建設的和平環境。
5、可以進行制度創新。
政府有責任有能力改革那些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講,政府倡導和組織制度創新更為重要。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對傳統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它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所以政府應不失時機推進改革,並使各項改革措施相互配套,盡快使新的經濟機制進入正常運轉並占據支配地位。
6、可以調節收入分配。
我國一般通過累進的個人所得稅來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還通過直接的財政轉移支付方式調整社會貧困階層的收入。有的國家還通過累進的財產所有權再分配,調整收入規模分配,即通過影響收入分配額的大小來消除不平等的財產權的基礎;通過累進的個人財產稅減少財產分配規模等。
7、可以合理地利用和配置資源。
國家一般通過稅收、立法或行政措施來控制對資源的開發利用,防止掠奪性開采和環境破壞,防止過度消費。我國對資源的配置也利用稅收或其它政策措施進行重新配置,以實現國家經濟調控的目標。
8、可以維護市場秩序,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實施宏觀經濟調控。
國家通過法律來規范經濟主體的所為,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對不規范的行為進行處理、處罰。如制訂對農業產品價格實行保護性政策;必要時甚至採取物價、利率、工資等行政措施。

G. 什麼是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macroeconomic policy)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宏觀調控是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責,所謂公共財政,指的是為彌補市場失效、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分配行為或其它形式的經濟行為。宏觀經濟政策體制的根本轉軌尚未完全實現,計劃經濟的影響仍然強烈存在,這不能不說是目前包括財政政策在內的宏觀經濟政策未能實現預期效果的關鍵原因所在。
政策定義
1、宏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從西方國家戰後的實踐來看,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目標,一般包括充分就業、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
2、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政策它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具有如下作用。
3、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運用其能夠掌握和控制的各種宏觀經濟變數而制定的指導原則和措施。
4、嚴格地說,宏觀經濟政策是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除此以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都屬於微觀調控,所採取的政策都是微觀經濟政策。
5、宏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為了達到宏觀經濟目標所採取的手段和措施。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社會總產品在物質形式上分為生產資料(機器、原料、材料和燃料等)和消費資料(食物、衣服、住房、日用品等)。
理論基礎
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即IS—LM模型。該模型說明了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利息率和國民收入是如何決定的,並且指出了模型中的IS曲線和LM曲線的位置變動會對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國民收入水平產生何種影響。該模型是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應的工具。
在LM曲線的不同區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有著很大的不同。LM曲線可以呈現水平、遞增和垂直三種形式。據此,可以把LM曲線劃分為凱恩斯區域(蕭條區域)、中間區域和古典主義區域。如圖1所示。
圖1中,在凱恩斯區域,IS變動對國民收入影響最大,而LM變動對國民收入沒有影響,因而財政政策有效,貨幣政策無效;在古典主義區域,IS變動隻影響利息率,不影響均衡國民收入,而LM變動則對國民收入產生最大影響,因而貨幣政策有效,財政政策無效;在中間區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影響均衡國民收入和利息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均有效。

H. 宏觀經濟政策四大目標,什麼是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是指總量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總體活動。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

I. 什麼行業是不受某些國家政策面、不受中國宏觀政治及經濟形勢影響,而政府都要大力發展其行業

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放在一起,提出實行雙穩健的宏觀調控政策,這在中國宏觀調控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但是「穩健」二字是政治用語或政策用語,而不是經濟學用語。那麼,在經濟學上什麼是穩健的宏觀調控政策呢? 財政部部長在解釋穩健的財政政策時說,穩健的財政政策也就是經濟學中講的中性的宏觀政策。至於穩健的貨幣政策,人民銀行的行長沒有作任何學術的解釋。過去在對付上一輪通貨緊縮時,用過穩健的貨幣政策,實質上是一種謹慎從松的政策,現在經濟形勢完全變了,所以原先的「穩健貨幣政策」的經濟學內涵也要跟著變化。我看同財政政策一樣,貨幣政策現在實質上也是經濟學中的中性政策,可以適度從緊,也可以適度從松,依情況而變化,是有松有緊的政策。所以,現在的「穩健貨幣政策」也是一種中性的調控政策。 為什麼現在兩大宏觀經濟政策都要實行中性的或者穩健的政策?這與當前經濟形勢同前幾年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關。 我國1992年正式提出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以後,市場經濟意義的宏觀調控逐漸走上歷史舞台。 從2003年起,中國進入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既不同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期的全面經濟過熱和嚴重的通貨膨脹,需要緊縮性的宏觀調控來治理;又不同於前幾年經濟偏冷和通貨緊縮趨勢,需要擴張性的宏觀調控政策來治理。現在我國實際經濟增長率還在潛在增長率的范圍內。我國現時潛在經濟增長率估計為9%~10%。實際經濟增長率2003年為9.3%,2004年為9.5%。 從經濟角度來看,當前既有局部過熱,特別是一些部門投資過多的現象,又有總體上供大於求,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從投資過多方面來說,經過去年加強宏觀調控,取得成效,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由年初一季度的43%,回落到全年的25.8%,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部分行業投資過快的增長勢頭得到一定的遏制。今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達24.5%,漲幅比去年12月高出3.2個百分點,而且是在去年同期基數較高(52%)的情況下的增長,所以目前投資增速仍在比較高位運行,並且有局部反彈的現象,煤、電、油、運瓶頸制約仍然很緊張。 從供大於求方面來說,商務部對2005年上半年600種商品供求情況排隊,供過於求的商品占排隊商品總數的73.2%,供求基本平衡的佔26.8%,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現在通貨緊縮趨勢已經淡出,雖然出現通貨膨脹的壓力,但嚴重膨脹趨勢尚未形成,尚沒有強烈的信號表示近期會發生高通貨膨脹。 在宏觀經濟這一變化形勢下,我國實行了六七年的帶有擴張性的宏觀調控不宜簡單轉變為全面緊縮,只能由上一輪宏觀調控的「從松」政策,轉向採用「中性」的政策。由「從松」轉向「中性」,就要適當收緊。中央提出今年要實行雙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是一次科學的相機抉擇。 現在採取雙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實質上都是經濟學意義上的中性宏觀經濟政策。所謂「中性」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相對於擴張性政策和緊縮性政策而言的,是一種有保有壓,有緊有縮,上下微調,松緊適度的政策。從以前治理通貨緊縮時期的適度從松的宏觀調控政策向目前的中性政策調整,客觀上具有從緊的效果,能起到抑制一些部門過快的投資需求,防範由通縮轉向通脹趨勢的作用。但實行中性政策的意義還不止於此。 中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實質上是要「雙防」,既防止通貨膨脹苗頭的滋長,又預防通貨緊縮趨勢的重現。對於一些投資過熱的行業,如果不能通過政策調整及時控制,就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同時,過度投資形成的過剩生產能力,因為沒有最終消費的支撐,又會引起通貨緊縮。通過投資規模適當控制,既能遏制因投資膨脹而導致的投資品價格過度上漲,防止通脹苗頭滋長在先,又能抑制過度建設造成的產能過剩,防止通縮趨勢再現於後,從而實現「雙防」的目的。 中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是對比較突出的結構問題對症下葯。對鋼鐵、水泥等投資過熱的行業從緊,對農業、西部開發、社會事業、生態環保,對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加大支持力度,既堅決控制投資需求擴張,又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上下微調,有松有緊,松緊適度,就能逐步緩解和克服當前比較突出的瓶頸制約和結構問題,延長此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所以中性的宏觀調控政策,是把總量調節與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結合起來,短期發展與中長期發展結合起來,保證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持續平穩較快地航行的政策。 這兩年的經濟運行給我們的感受是,經濟增長超過了9%,就會出現某些方面綳得較緊,資源矛盾供應較為突出,煤、電、油、運持續緊張,物價上漲壓力也不時地增大。但所幸的是,還沒有引起全面的緊張崩盤,消費品以及日用品供需並不緊張,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傳導到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去,也受到阻礙。盡管如此,近期為了緩解資源供應的壓力,尤其是為了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轉向集約,不宜著重數量的增長,而是要下大力著重質量的提高、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中央把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8%,作為控制經濟增長的杠桿,是有道理的。 我再重復一遍,拉長上升的經濟增長周期,才是我們這次宏觀調控的目的,而不是全面的軟著陸。現在有些中外研究機構和媒體熱衷於宣傳我國已經實現了軟著陸或正在實現軟著陸,其實中央、國務院文件沒有一處講過中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的話。這與1997年的情況截然不同。當前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果斷有力,適時適度,區別對待,注重時效。只要我們全面、准確、積極地理解和貫徹中央加強宏觀調控的方針政策,就一定能夠消除經濟發展中的不健康因素,使國民經濟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J.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調控宏觀經濟最重要的兩大政策工具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稅收、預算、國債、購買性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
一般的貨幣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業務。

閱讀全文

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