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洲與澳大利亞有什麼區別么
1、中國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1中國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
2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
3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
4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越南」
5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
6義大利共和國,簡稱「義大利」
7俄羅斯聯邦,簡稱俄聯邦、俄
8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
9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
10日本國,簡稱「日本」
11大韓民國,簡稱「韓國」
12泰王國,簡稱「泰國」
13梵蒂岡城國,簡稱「梵蒂岡」
14瑞典王國,簡稱「瑞典」
15瑞士聯邦,簡稱「瑞士」
16西班牙王國,簡稱西班牙
17巴西聯邦共和國,簡稱巴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英語: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14、瑞典王國,簡稱「瑞典」瑞典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首都為斯德哥爾摩。瑞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盟成員國之一,被視為具有社會自由主義傾向以及極力追求平等,設立許多社會福利制度,且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通常名列前茅。
15、瑞士聯邦,簡稱「瑞士」瑞士是中歐國家之一,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全球最富裕、社會最安定、經濟最發達和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的國家之一。其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歐洲僅次於盧森堡。瑞士還是世界上最為穩定的經濟體之一。
16、西班牙王國,簡稱西班牙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還是歐元區第五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居歐洲國家第6名,世界第13名。
17、巴西聯邦共和國,簡稱巴西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
2. 中央銀行的職能有哪些
中央銀行的職能有:
1、發行的銀行職能:指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權,是一國或某一貨幣聯盟唯一授權的貨幣發行機構。中央銀行應根據貨幣流通需要,適時印刷、銷毀貨幣,調撥庫款,調劑地區間貨幣分布、貨幣面額比例。
2、銀行的銀行職能:指中央銀行充當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最後貸款人。銀行的銀行這一職能體現了中央銀行是特殊金融機構的性質,是中央銀行作為金融體系核心的基本條件。中央銀行通過這一職能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活動施加影響,以達到調控宏觀經濟的目的。
3、政府的銀行職能:指中央銀行為政府提供服務,是政府管理國家金融的專門機構。國家財政收支一般不另設機構經辦具體業務,而是交由中央銀行代理,主要包括按國家預算要求代收國庫庫款、撥付財政支出、向財政部門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等。
4、監管職能:制定有關的金融政策、法規,作為金融活動的准則和中央銀行進行監管的依據和手段。依法對各類金融機構的設置統籌規劃,審查批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設立、業務范圍和其他重要事項。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進行監督。
5、調控職能:中央銀行以國家貨幣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的身份,通過金融手段,對全國的貨幣、信用活動進行有目的、有目標的調節和控制,進而影響國家宏觀經濟,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實現其預期的貨幣政策目標。
(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擴展閱讀:
中央銀行行使監管職能的對象是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除此之外中央銀行還需要對金融市場的設置、業務活動和運行機制進行監督管理。隨著中央銀行國有化進程的加快,中央銀行對國家負責,許多國家的銀行法規明確規定了中央銀行作為政府代理的身份,從而實現了中央銀行向政府銀行的轉化。
進入20世紀中葉,中央銀行不與普通商業銀行爭利益,行使管理一般銀行的職能並成為金融體系的中心機構,這標志著它向銀行的銀行轉化。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離不開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在具體運用中大大加強並注重其綜合功能的發揮,即由過去的一般性運用向綜合配套運用轉化。
3. OECD 具體是什麼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經合組織(OECD),是由30多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旨在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戰,並把握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成立於1961年,目前成員國總數34個,總部設在巴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或OECD)常被稱作「智囊團」、「監督機構」、「富人俱樂部」或「非學術性大學」。它具備上述所有特徵,但任何一種稱呼都不能完全概括經合組織的特點。經合組織最重要的作用是為各國政府提供一個探討、發展和完善經濟及社會政策的場所。它們交流經驗,尋求對相同問題的答案,並協調國內和國際政策,從而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形成一個國家間的實踐系統。它們的交往可能形成正式執行協議,但更常見的是,它們的討論可使各自政府更好地了解在公共政策范圍內的工作,並澄清國內政策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同時,經合組織還為成員國提供了一個與其情況相似國家表明觀點和交換看法的機會。經合組織是由觀點相近的國家組成的俱樂部。它富有,因為經合組織成員國產出的貨物和服務佔世界的三分之二,但它不是一個排他性的俱樂部。在本質上,成員國僅限於實行市場經濟和多元民主國家。由歐洲和北美的創始國組成的核心現已擴大到包括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芬蘭、墨西哥、捷克、匈牙利、波蘭和韓國。經合組織還通過合作計劃,與前蘇聯、亞洲和拉丁美洲等許多其他國家建立了聯系,並可能使這些國家成為經合組織的成員。
目前經合組織共有34個成員國,它們是: 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墨西哥、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智利、愛沙尼亞、以色列、斯洛維尼亞[1]。 2010年1月11日,智利正式簽署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協定,使其成為該組織第31個成員國;同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0年5月10日宣布,同意吸收愛沙尼亞、以色列和斯洛維尼亞三國為新成員,使其成員數量增至34個。智利是第一個加入經合組織的南美洲地區國家,以色列則是第一個加入經合組織的中東地區國家。
4. 英國脫歐的利與弊都是什麼
英國脫歐的利是90%的英國經濟與對歐盟的貿易無關,擺脫歐盟將使英國許多中小企業不受歐盟規章制度的鉗制;弊端是失去歐盟成員國的資格,英國難以依託歐盟在歐洲和世界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將大打折扣。
在貿易方面,英國與歐洲向來唇齒相依,有一半貿易額都來自歐洲其他國家。若脫離歐盟恐令英國與歐洲貿易關系受到影響,影響到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及資金避風港的地位,如果大量投資從英國撤出,經濟前景或進一步轉差。
英國國內商界領袖,包括英國首富、維珍集團主席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已發出警告,指英國試圖與歐盟重新談判兩者關系,可能構成不明朗前景,有損商界利益。
(4)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擴展閱讀:
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幹預政策,被稱為「光榮的孤立」。「疑歐」的歷史傳統以及和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相異的模式使英國長期和歐洲大陸若即若離。
在「疑歐」人士看來,歐盟未來的一些政策趨勢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
與此同時,歐盟其他國家的民眾也對英國漸生不滿,認為英國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脫歐對歐盟的發展來說反而是好事。雙方的相互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
5.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組織機構
經合組織秘書處在巴黎的工作人員應經合組織三十四個成員國的要求進行研究和分析工作。成員國的代表在致力於研究重要問題的各委員會會面並交換信息。理事會是經合組織的決策機構。 三十四個成員國的代表在專業委員會會面,就具體政策領域,如經濟、貿易、科學、就業、教育及金融市場,提出建議並審議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進展。經合組織共有約二百個委員會、工作組和專家小組。
每年有四千多名來自各成員國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員參加經合組織委員會會議,對經合組織秘書處開展的工作提出要求,進行審議並發揮作用。即使在自己的國家,他們也可以通過網上途徑獲得經合組織的文件,並通過特別聯網交換信息。 經合組織秘書處設在巴黎,兩千多名工作人員支持著委員會的工作。七百多名經濟學家、律師、科學家和其他專業人員從事研究和分析工作。他們主要分布於十二個業務司局。
秘書處的工作是和委員會的工作平行的,每個司局服務於一個或多個委員會,以及委員會屬下的工作組和分組。
秘書處由一名秘書長領導,四名副秘書長協助工作。秘書長還是理事會主席,是成員國代表團和秘書處之間的重要聯系。
英語和法語是經合組織的兩種官方工作語言。經合組織的職員都是成員國公民,但他們在經合組織任職期間以國際行政人員的身份工作,不代表各自國家。經合組織對職員的國別沒有配額限制,只本著平等機會的政策,聘用來自各個國家,擁有不同領域經驗的高素質人員。 經合組織是由其三十四個成員國資助的。各國向經合組織年度預算捐款的比例根據一個與其經濟規模相關的公式而確定。最大捐款國是美國,它提供了經合組織預算的四分之一,其次是日本。經過理事會批准,各國也可以向一些特殊活動或項目提供不包括在主要預算之內的單獨資助。
經合組織的年度預算及工作方案都由理事會決定。現經合組織的年度預算約為三億歐元。
6. 國際組織的類型有哪些
國際組織的類型分為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也可分為區域性國際內組織和全球性國際容組織。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世界貿易組織等,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足球聯合會,樂施會,創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紅十字會等。
各種國際組織在當今世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國際組織年鑒》統計,20世紀初,世界有200餘個國際組織,到50年代發展到1000餘個,70年代末增至8200餘個。
特徵:
1、組織機構趨於完善
19世紀的國際行政聯盟,是由常設機構國際事務局負責日常工作,成員國代表會議只是在若干年內討論一次有關條約規定的國際合作,並不負責實際工作;當代國際組織一般在常設秘書處之上設置大會、理事會這種實質性的權力機構,享有決策權。
2、組織規模龐大
19世紀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基本上是歐美少數發達國家。當代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幾乎包括了世界所有國家,各種專門組織絕大多數都擁有 100多個成員國。
3、形成國際組織網路
聯合國與18個專門性的政府間機構建立了密切的、非隸屬的關系,其中16個被稱為聯合國專門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