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一帶一路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意義如下:
1、「一帶一路」,就是與機遇對接,特別是有助於搭上中國快車,享受合作共贏之利。首先對接的,無疑是中國的經濟優勢。經濟繁榮是絲綢之路興盛的前提,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為絲綢之路復興提供了基礎。
2、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而「一帶一路」正是連接中國夢與世界夢的紐帶。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通過打通基礎設施、貿易投資、規章制度等環節的瓶頸,讓國家間聯系更加通暢。
3、一帶一路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它不僅體現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目標,同時也開啟了中國所引領的新一輪全球化進程。
4、一帶一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東亞和歐洲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聯系,是地緣上東方與西方的對接。「一帶一路」通過與區域國家的合作,使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是歷史與現實的對接。
(1)對經濟發展的意義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的共建原則如下:
1、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2、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3、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4、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5、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一帶一路」對接中國機遇
網路-一帶一路
㈡ 什麼是「一帶一路」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首先,鞏固中國同中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理念是加強同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中國同中亞及東南亞各國歷史上有著共同的發展經歷,文化相通,合作基礎堅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舉措有利於通過共建「一路一帶」絲綢之路形成對外開放新的增長點,所以關鍵是處理好中國與中亞及東南亞國家的關系,發揮好上合組織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在推動諸邊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加強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鄰邦及東南亞鄰國的友好合作關系。
其次,逐步形成兩個輻射作用。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中國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為基礎,可以逐步形成連接東歐、西亞和東南亞的交通運輸網路,為相關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可以鞏固和發展我國同東南亞的經貿關系,同時可以逐步輻射到南亞和非洲等地區,擴大中國的影響力。共建絲綢經濟帶的倡議之所以深受中亞各國的歡迎和贊同,因為在已有的上合組織框架下,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具有良好的基礎。同時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振興勢必會形成對阿拉伯和東歐國家的輻射作用,其結果有利於新的歐亞商貿通道和經濟發展帶的形成。對中國來說,可以帶動內陸沿邊向西開放,相當於擴大西部的發展空間,有利於增強中國的影響力,可謂一舉多得。
第三,帶動中西部加快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開放所到之處,經濟即進入活躍發展階段。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形成於2000年之後,同東部沿海相比起步較晚,必須加快對外開放。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動內陸沿邊開放的要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內容,只要加快推動和落實,將進一步激活內陸和沿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活力,結合我國周邊外交的發展重點,通過開放實現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全面提升內陸和沿邊開放性經濟水平。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成為擴大中西部開放、打造中西部經濟升級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進東部地區的轉型升級和對外投資。東部地區經過30多年的率先對外開放,已形成了貿易驅動型的外向型增長模式。目前企業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和海外投資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加快同東南亞的互聯互通,加快企業產品結構的升級至關重要。東部省份應尋求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新支點,加大經貿合作力度,以點帶面,形成聯動發展的新局面。
㈢ 改革開放對促進經濟發展的意義
解放和抄發展社會生產力,提襲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
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3)對經濟發展的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近30個年頭。今天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回顧30年來的歷程,總結經濟體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探討改革過程中的經驗、教訓,能夠加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進一步指導實踐。
改革開放指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㈣ 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其動力在供給方面主要是通過要素投入,特別是「勞動力紅利」的充分利用獲得的。在需求方面主要是藉助投資和進出口形成的。然而,自2010年之後,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持續降低表明,經濟轉型不再是一個未來的選項,而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變到中高速增長,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已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目標戰略。問題在於,如何獲得實現這種轉型的動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無疑是實現這一轉型的一個動力源泉,除此之外,深化和拓展對外開放也是獲得經濟轉型動力的重要源泉。
然而,當今的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金融危機後的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尋求經濟轉型成為世界性的課題;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和新興市場化國家崛起,對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提出新的要求。這些新形勢對我國的對外開放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開辟對外開放的新局面,成為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目標。「一帶一路」就是適應這一形勢,推動深化對外開放的新戰略。
「一帶一路」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邊及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因此,「一帶一路」的構想是一個全新的對外開放戰略,它把過去主權國家間外在的貿易聯系整合為一種內在的依存關系,從而實現生產力在一個更大范圍的融合和發展。這不僅對中國,而且對沿線所有國家都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機會。對於中國的經濟轉型無疑也會注入新的動力。
㈤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一路一帶」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㈥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1、「一帶一路」有利於構築對外開放新格局
我國對外開放歷經由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沿江沿邊開放、最後走向全面開放等幾個階段。受地理區位、資源條件、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對外開放發展不均衡,總體呈現東快西慢、海強陸弱格局。
受這種對外開放格局的影響,國內經濟發展也逐漸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城鄉市場互補問題、東西部區域市場發展不平衡問題、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問題、沿海發達城市與內陸欠發達地區差距問題、市場中的就業問題等。
2、「一帶一路」有利於優化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一帶一路」計劃有利於我國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優化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由要素引入為主轉化為要素輸出與輸入平衡發展,即在加大資本、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和相關產業「走出去」力度的同時,也加強資源、能源和高新技術引入。
3、「一帶一路」有利於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提高本國商品質量和完善服務體系,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能夠有效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一帶一路」為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化解過剩產能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推動低端製造業的區域轉移;拉動中西部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帶動沿海地區優化外貿結構;擴大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增強電力、高鐵、工程、機械、汽車產業等相對成熟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最終在與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與經濟交流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穩步促進我國經濟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4、「一帶一路」有利於創新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合作的方式
「一帶一路」通過漸進式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全方位貿易服務往來等合作方式,為我國資本市場帶來多產業鏈、多行業投資機會。
通過建設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投行及絲路基金,可以進一步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乃至世界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提高我國金融業務國際參與度和話語權。
這樣既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拓展空間、擴大迴旋餘地,也減少與發達國家間的貿易摩擦,更有利於沿線各國在互利共贏理念下的優勢互補,最終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穩步發展。
(6)對經濟發展的意義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東部地區開放發展。
進入21世紀之後,我國東部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為10%左右,投資對於經濟增長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漸降低。東盟一直是我國重點合作的對象,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關系自然也是一大飛躍。
而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談判也正在進行當中。中國積極推動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和政治互信。這毫無疑問為我國的東部地區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東部地區也應該藉此機會,進一步開放地區體制,積極進行相關的改革,為東部地區下一步的發展掃清障礙。
2、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中部崛起。
自從「十二五」以來,伴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推行,我國的中部地區經濟增速明顯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同比明顯增長。中部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因而第二產業佔比提高,投資金額也有顯著提高。
但是考慮到中部地區本身具有的資源優勢,目前的發展趨勢還不能說完全盡如人意,中部地區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一帶一路」倡議為西部發展提供重要推動力。
我國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力圖帶動西部地區的崛起。經過多年的發展,西部地區的經濟總量有明顯的提高,增速較為平穩。「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行能夠對西部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日趨緊密,中國與東亞地區的重要資源往來,產品運輸等都必將經由西部地區進出,國家將會在西部構建起一張由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共同組成的運輸網路,以支撐多方的經濟合作,這也將成為西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4、「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東北地區提供發展的新機遇。
東北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中國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開放以後,東北地區卻失去了曾經的發展勢頭。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提出後,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東北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經濟增長依舊不容樂觀,固定資產投資不足,通過「新絲綢之路」的建設,東北將與歐亞大陸完成緊密的對接,東北對外的經濟合作將日趨繁榮,東北也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