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疫情對學生經濟的影響

疫情對學生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15 03:23:53

⑴ 臨畢業,你該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給 大學生就業帶來的嚴峻挑戰

今年的疫情嚴重沖擊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在擴大需求、調整供給、優化匹配方面出台了大量就業保障政策措施。高校畢業生更要全力以赴,短期積極求職,適應就業環境、提升就業能力,為未來積累長期發展能力。

一是,畢業生要提升求職密度、廣度與精度。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搜索職位信息,投遞簡歷,爭取更多筆試面試機會;廣泛挖掘各種求職渠道,特別是網路渠道與社會關系相結合;了解自己,了解崗位要求,了解用人單位的行業特點與組織文化等,不要眉毛鬍子一起抓。

二是,畢業生要接受「試用期」。鑒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剛性時間節點約束,如果無法一步到位,先接受一個能找到的最合適崗位「試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實現供求完美匹配,可以考慮再換。就業是一個不斷調適優化的過程。

三是,畢業生要敢於接受艱苦的工作崗位。雖然最近20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國民也只不過10%。大量艱苦地區、艱苦行業、艱苦單位和艱苦崗位缺少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專業人員。畢業生應放寬眼界,將自己融入祖國發展建設中,在基層、艱苦地區磨煉自己。

四是,畢業生要嘗試自我創業。數字技術平台不僅降低了創業成本,而且創造了大量的創業機會。但所有想創業的人,必須審視自己是否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創業肯定比就業更辛苦,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二是創業必須有所專長,自己有干貨,有服務精神。

(1)疫情對學生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應對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壓力高校的對策:

1、高校在壓力下服務大學生就業不能慌亂。目前,可以看到,在黨中央的果斷、正確決策和領導下,全國上下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逐漸加深,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初見成效,疫情高發區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已經在低位運行,多數地區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相信在國家各項配套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各項經濟建設活動都將會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這對於與就業直接相關的經濟活動而言,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2、大學生理智冷靜展開求職就業。那麼,在疫情得到控制後,被暫時中斷的大學生就業活動將重新啟動,被抑制的用人需求將重新釋放出來。

因此,對於高校和畢業生而言,要由最初的恐慌、焦慮、哀怨逐漸變得理智、清醒和勇敢,完全沒有必要慌亂,要有充分信心,冷靜、客觀地根據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安排有序開展疫情期間的就業工作。

3、企業及時加強組織網上就業招聘活動。在疫情還沒有得到徹底控制之前,為了防止大規模的人員聚集,各類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活動已被暫停。

在此情況下,高校應大力推進網上就業活動的開展,要有計劃地引導更多企業單位組織更多的網上招聘活動,為畢業生提供應聘機會;學生可以通過瀏覽國家級省級就業平台、高校就業網和社會招聘網站,獲取崗位信息,享受網上就業服務。

4、多方合作開拓創新就業渠道。高校要主動協調有關方面,進一步組織實施好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服務國防;進一步落實好基層就業學費資助等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

建立校企合作的對接平台,在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中加強人才供需的對接;進一步深入挖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的就業機會,支持畢業生實現多渠道就業。

號召用人單位通過網路等更靈活的方式召開校園招聘會、開展招聘測試考試、接收畢業生簡歷和實習培訓等。

5、著力強化重點幫扶困難家庭學子。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身體殘疾畢業生等群體,高校必須及時主動設計、提供一對一的幫扶,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崗位推送工作。

這急需高校相關負責人組成團隊,充分掌握學生、區域經濟、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開通就業咨詢幫扶熱線,並開發一批線上就業指導課程,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推進、企業對接和心理輔導工作。

⑵ 作為普通大學生如何防範和應對疫情引起的經濟衰退所帶來的挑戰

作為一名學生,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學好知識,以後再找工作。

⑶ 今年疫情對考研的學生影響大嗎

今年以前對考研的學生影響是非常大的,這樣既影響了他們的一個計劃,而且還打亂了他們一個順序,而且對他們考研的一些學生就是時間推遲了也可以多學一點知識多復習一點,但是題也會變難。

⑷ 分析大學生應如何正確面對當前疫情對生活和學習造成的影響

寫作思路: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即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正文:

此次疫情傳播范圍廣泛發生突然,隨著各省份先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官方發布的確診人數激增,城市的街道變得空空盪盪,街上行人稀少且都佩戴口罩,手機和電視里時刻更新疫情動態,不僅是新年裡的喜氣被沖淡,全國群眾也"人心惶惶」。

受疫情影響,春季學期延遲開學,國內各高校紛紛採取了網路授課的方式讓大學生「停課不停學」,能夠在家中繼續課程學習。學校根據學生選課情況安排一周的課表,由老師根據課程需要選擇合適的線上平台進行授課和作業布置。

許多大學生都是首次體驗網路授課,加上受假期中作息不規律、未能及時調整學習狀態等因素的影響,對網路授課產生了諸多的不適應,進而對他們的情緒狀態產生影響。

大學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在逐步成熟和穩定。在這一時期中,大學生容易受到情緒的困擾,他們的情緒更易受到情境的影響,富於變化,常有過激表現的現象。

本研究通過對問卷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大學生的自我關懷與正性情緒顯著正相關,負性情緒顯著負相關。這說明自我關懷能幫助個體增加正性情緒,減輕負性情緒,進而促進身心健康。自我關懷水平的個體,能夠更加准確地認識自己的缺點、不足和遭遇的失敗,他們選擇關懷和憐憫自己,而不是進行嚴厲的自我批評。

因此,自我關懷能夠在幫助個體緩沖消極生活事件帶來的消極影響的同時,協助個體建立積極的自我感,保護個體的情緒健康。

在疫情中,高自我關懷水平的大學生能夠意識到,面對未知的事物,產生擔心、焦慮等情緒是一種正常心理,他們沒有被焦慮的情緒困擾,反而積極投身於力所能及的事情呈現出更加積極的心理求助態度。

⑸ 當前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一、疫情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1、挑戰

「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是近3年來我國政府經濟工作的重點,而「穩就業」排在首位,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短期內勞動力市場需求將相應減少

經濟發展速度對就業的影響最為直接和顯著。2019年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城鎮就業人員為44247萬人,依此推算城鎮勞動力為46674萬人,城鎮失業人員為2427萬人。疫情終將過去,但是在短期內疫情會對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產生不利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預計將顯著低於6.0%,甚至出現更大幅度的下降,勞動力市場需求將相應地「減少」。

(二)本土和海歸高校畢業生規模都在逐年增加

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約874萬人,不僅規模最大,而且相比上一年增加40萬人,增幅是2012年以來的最大值。在國內高校畢業生規模大幅度增加的同時,留學回國的畢業生規模也在逐年增加。2015到2018年,學成回國留學人員分別為40.8萬、43.2萬、48.1萬和51.9萬。2019年和2020年估計仍然保持增長的趨勢,2020年的規模估計在60萬人左右。國內高校畢業生與留學回國畢業生之間存在勞動力的替代效應,在就業中彼此競爭。



(5)疫情對學生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抽樣調查」的樣本包括我國東、中、西部地區17個省(區市)32所高校的16571名畢業生。

調查顯示,2019年,已經確定單位、國內升學、出國出境、自由職業、自主創業、其他靈活就業的佔比分別為37.4%、25.3%、4.9%、3.7%、2.3%和6.6%。以上6項佔比的合計為高校畢業生落實率,為80.2%。此外,待就業、不就業擬升學、其他暫不就業、其他的佔比分別為12.3%、3.8%、2.3%和1.4%。

與2017年相比,2019年的就業狀況相對較差。從已經確定單位的佔比看,2019年的佔比下降了1.4個百分點;從待就業的佔比看,2019年的佔比上升了2.2個百分點。此外,2019年出國出境和自主創業的佔比分別下降了1.0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說明出國出境和自主創業的難度都相對增加了。

(四)年底就業率明顯高於6月離校時

2003年是我國1999年高校擴招後入學的本科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第一年,也是發生「非典」疫情的一年。數據顯示,這一年,高校畢業生待就業的佔比為35.8%,也就是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畢業生在離校時尚未找到工作。此次疫情與「非典」的開始時間一致,都是上一年的12月,都對上半年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而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主要是由於市場需求「減少」造成的,規模效應顯著。

數據顯示,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高校畢業生待就業的佔比分別為22.4%、22.6%、26.4%、21.9%、23.4%、12.8%、10.1%、12.3%。需要提醒的是,樣本調查的時間為當年的6月,數據顯示的只是離校時的狀況。從歷年的就業狀況統計看,年底的就業率比離校時的就業率有顯著的提高。

以2003年為例,許多應屆畢業生在上半年由於被封閉在校園內耽誤了求職,在疫情結束後的下半年紛紛找到了工作。因此,就業難的問題是短期現象。

⑹ 疫情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

在問卷調查的對象中,男生38人,佔38%,女生62人,佔62%。問卷調查范圍為本科各年級專以及研究生階段的屬大學生,大一佔25%,大二佔31%,大三佔25%,大四佔15%,研究生佔4%。因大四為畢業年級,在學習上與非畢業年級有明顯差別,故問卷將大四與其它年級進行劃分,設置

⑺ 作為一名學生面對疫情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覺得管好自己就已經很不錯了。

說句實話,大學生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最簡單也最實在的做法就是“獨善其身”。那麼就具體說一下怎麼做到“獨善其身”:

(1)叫你不要到處亂跑,你就乖乖待在學校。

其實之前對這個還沒有這么明顯的感覺,但是現在回學校之後越發明白為何當初學校遲遲不肯讓學生返校的苦心了。試想一下,對於大學而言,就算再小的學校,相較於其他的聚集地也是不容小覷的。

因此,其實我覺得大學生如果想盡一份力,那是很簡單的,關鍵就是你願不願意去做。

⑻ 大學生如何看待疫情

面對疫情,大學生應該怎樣做?
瘟疫,當重視不當怖懼;青年,當熱血亦當理性。
瘟疫在帶來災禍和騷亂的同時,激起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的力量。疫情當頭,無數社會團體、愛心人士紛紛站出,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一心抗疫。
少年強,則國強。中華兒女志在奮筆疾書,報效祖國。但當疫情來臨,不應坐以待之,更不可坐而不視。疫情之下,危難之間與任何人都脫不了干係。
「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一點忙都幫不上……」面對疫情,不少大學生會發出這樣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慨。這並沒有錯,作為一個學生,一個沒有收入和足夠能力獨當一面的人,本職工作始終是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但是,抵抗疫情,大學生也有屬於自己的利器。
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
大學生能力不足不代表不作為,他們仍有自己的方式表達關切。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有關疫情的傳播態勢、虛假防治措施等流言、謠言在網上肆意傳播擴散,引發了社會恐慌情緒,更嚴重影響網路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干擾。大學生應做到提高眼力、拒絕污染,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明辨並抵制疫情謠言,不在網路上發布不實虛假疫情信息。關注疫情動態,用科學、理性的眼光看待疫情與輿論,不掀起輿論浪潮,剋制過激言論,正確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解除恐懼與焦慮,用希望的眼光看待疫情發展。
做好自身防護
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區,減少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不要接觸、購買和使用野生動物。做到勤洗手,隨時保持手部衛生。外出佩戴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准備常用物資,主動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保持良好的衛生和健康習慣。

參與線上或線下應急志願服務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疫情期間,大學生可加入網路線上或當地線下志願者服務團隊,負擔起時代責任,為打贏疫情攻堅戰貢獻青春力量。同時注意自我保護,在身體狀況健康的前提下參與志願服務。
合理安排疫情假期時間
疫情期間減少外出,制定良好的作息時間表。增加閱讀、學習時間,開闊視野。在學習自己專業課程的同時擴展閱讀范圍,用知識的力量武裝自己。
1、個人防護很重要。
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都沒有優待,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做好個人防護,要有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2、增強鍛煉有必要。
在要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杜絕新冠肺炎的侵襲,除了做好個人防護外,還應增強體育鍛煉,令自己的身體免疫力有所提高。
3、要做好心理輔導。
在面對疫情時,每個人的心理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此時如若心理調節不到位的話,恐怕會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故而需要及時做好心理輔導,做個勇擔當、善作為的人。
、辦法總比困難多。
4.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我們不應膽怯,出現問題的時候,而應該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要做到「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的前輩,尤其是各個醫務工作者,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5、要做到勤學奮進。
在困難面前,並非單單有勇氣就能解決問題,還要有一定的知識和環境,才能助力我們更好地戰勝困難。所以我們當前,應該勤學奮進,讓自己擁有睿智的頭腦,掌握更多的技術或知識,以便在未來戰勝不可知的苦難。
6、要做到愛國奉獻。
一場疫情,讓我們的愛國情懷空前高漲,恰是有了泱泱大國,有了國家的擔當,才有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應努力做個愛國奉獻的踐行者,與時代共進大學生如何看待疫情

⑼ 面對疫情,作為學生的我們能做些什麼

1、手繪疫情,為武漢加油

武漢,一座美好的城市,在2020年春節的前夕,吹響了疫情來襲的號角,用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向全國人民講述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可怕。為了全國人民的安全,整座武漢城成為了一座孤城。盡管如此,疫情還是無情地向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蔓延。

但是,武漢並不孤單,全國人民與武漢人民一起肩並肩,共同抗擊疫情,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共克時難,始終與武漢人民一起!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2、認真上網課

作為學生,目前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學校老師已經為大家准備好了豐富的線上課程,正常開學前,也不能放鬆學習。在家不能出門的這段時間,不是游戲、刷劇的好機會,而是靜心思考、學習沉澱的好時機。

3、不傳謠,強素質

隨著疫情發展和各種輿論傳播,一些不實信息也在滿天飛。同學們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很大,但鑒別能力有限,這就要求大家不信謠、不傳謠。特別是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發布言論、轉發信息一定要慎重,要相信官方發布的信息。

4、居家隔離,保護自己,不給社會添亂,不讓家人操心

打噴嚏或者咳嗽時不要用手直接遮擋;冠狀病毒以飛沫傳播為主,外出時正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正確、及時洗手,嚴格按照六步法洗手;提高免疫力,盡量少去人多且封閉的場所,加強鍛煉、規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

⑽ 您認為此次疫情對學業、就業和未來發展有哪些影響

《疫情對生活的影響》可以從家庭經濟壓力、社會上的就業問題、以及對學生們的影響這幾個方面來寫。

正文: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襲,確診人數不斷增加,發生時間主要在春節期間,因為在放假期間大家感受還不是特別深。但是,這次疫情對大家的全面影響才剛剛開始。隨著疫情的到來,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猛烈影響。

首先,家庭經濟壓力。在疫情戰場上,主要是靠一線醫護人員打頭陣,我們只要宅在家少出門,就是對疫情防護最大的貢獻。可是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企業開工日期從2月3號推辭到2月10號,但是仍然有很多企業不能准時開工,各地的防控措施加強,外來務工人員需要隔離14天,導致的經濟壓力每個人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

外賣小哥、快遞、保潔、理發、餐飲等行業,以及月光族們,則會出現艱難的生存狀態。比如青島的外賣小哥,妻子發燒確診,自己也發燒咳嗽,就是確診前,自己還在送外賣,這樣很不對,遭到了很多人的罵聲。因疫情,很多人收入本來就驟減,那些很多在生存線上的困難家庭雪上加霜。這種情況下,讓我罵不出口,畢竟為了生存,誰也不想染上該病毒。

其次,線下實體店慘淡經營。這段時間大家出門,可以看到很多門面關門停業,現在只有超市、菜場、水果店、葯店等關繫到民生的店鋪在開業,但是營業時間比正常縮短。很多餐館、早餐店、娛樂等都還不能開門。例如餐飲行業,在年前接了很多年夜飯和年後宴席的訂單,購買了大量的食材,隨著疫情來襲,餐飲行業不能營業。

餐飲承受著巨大的損失。旅遊、酒店、電影院等人群聚集的行業收入都是斷崖式下跌。春節期間電影票房收入慘淡,電影《囧媽》只能放棄放映而放大家線上免費觀看。房租需要付、工資要發,線下實體店難以承受壓力。

再次,養殖行業。疫情是因為活禽交易傳播,現在屠宰場和活禽交易市場關閉。准備上市的雞鴨不能出售,各地封村封路阻斷了疫情,與阻斷了物資運輸。飼料不能運輸,例如豬、雞等養殖場面臨飢餓,甚至餓死,可能會導致禽流感疫情的發生。養殖戶也很無奈,會大量減少飼養規模。本來去年因豬疫情原因,豬肉價格站到了歷史高位。由於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接下來肉、禽、蛋的價格可能還會上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最後,製造行業。去年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使很多企業蒙受損失,今年復工更會出現「用工荒」,工資也會水漲船高,春節前接的大量訂單不能完成可能需付違約金。部分製造企業站在了生存線的連緣。內陸房地產行業是銷售的旺季,因為很多人會在春節期間返鄉購房,但今年基本無望,房子庫存不能出售,債務壓力接踵而來。

疫情究竟有多在的影響,企業不能復工,學校不能開學,店鋪不能開門,最直接的影響到人們的收入減少,大家需要省吃儉用,房貸、車貸等各種還款的錢從哪裡來,孩子的教育、贍養老人的費用,我們每一天都祈禱疫情趕緊過去,我們要去上班、開業。在此情況下,情緒壓力也接踵而來,產生恐慌、焦慮、失望等情緒。人與人之間產生不信任,大家的距離被拉的更遠。

在當前的特殊時間,我們應該收斂情緒,多一些寬容,大家共渡難關。疫情最終會過去,美好的生活也會到來,在這個時間,我更加懷念上班堵車、擁擠的地鐵、旅遊時不是看景色而是看人的日子。

閱讀全文

與疫情對學生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